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劉勰

劉勰

劉勰(約公元465——520),字彥和,生活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中國歷史上的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漢族,生於京口(今鎮江),祖籍山東莒縣(今山東省莒縣)東莞鎮大沈莊(大沈劉莊)。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晚年在山東莒縣浮來山創辦(北)定林寺。劉勰雖任多種官職,但其名不以官顯,卻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和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 0篇詩文

何遜

何遜

南朝梁詩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省蒼山縣長城鎮)人,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子。八歲能詩,弱冠州舉秀才,官至尚書水部郎。詩與陰鏗齊名,世號陰何。文與劉孝綽齊名,世稱何劉。其詩善於寫景,工於鍊字。為杜甫所推許,有集八卷,今失傳,明人輯有何水部集一卷。後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 121篇詩文

沈約

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於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於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並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275篇詩文

薛道衡

薛道衡

薛道衡(540~609) 隋代詩人。字玄卿。漢族,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人。歷仕北齊、北周。隋朝建立後,任內史侍郎,加開府儀同三司。煬帝時,出為番州刺史,改任司隸大夫。他和盧思道齊名,在隋代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隸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存其詩20餘首,《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存其文 8篇。事跡見《隋書》、《北史》本傳。► 21篇詩文

蕭衍

蕭衍

梁高祖武皇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裡(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的建立者。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封臨湘縣侯,官至丹陽尹知事,母張尚柔。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頗有政績,在位晚年爆發“侯景之亂”,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於台城,享年八十六歲,葬於修陵,謚為武帝,廟號高祖。► 105篇詩文

陸凱

陸凱

陸凱(?―約504年),字智君,陸俟之孫,北魏代(今張家口涿鹿縣山澗口村)人,鮮卑族。是南北朝人。《魏書》有傳。► 2篇詩文

陰鏗

陰鏗

陰鏗(約511年-約563年),字子堅,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南北朝時代梁朝、陳朝著名詩人、文學家,其高祖襲遷居南平(在今湖北荊州地區),其父親子春仕梁,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鏗幼年好學,能誦詩賦,長大後博涉史傳,尤善五言詩,為當時所重,仕梁官湘東王蕭繹法曹參軍;入陳為始興王陳伯茂府中錄事參軍,以文才為陳文帝所讚賞,累遷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約在陳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陰鏗的藝術風格同何遜相似,後人並稱為“陰何”。► 34篇詩文

王籍

王籍(生卒年不詳),字文海,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市北)人。南朝梁詩人。因其《入若耶溪》一詩,而享譽王籍詩史。有文才,不得志。齊末為冠軍行參軍,累遷外兵記室。梁天監末任湘東王蕭繹咨議參軍,遷中散大夫等。王籍詩歌學謝靈運,《南史·王籍傳》稱“時人鹹謂康樂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莊周”。► 1篇詩文

陳叔寶

陳叔寶

陳後主陳叔寶(553—604年),字元秀,南朝陳最後一位皇帝。公元582年—589年在位,在位時大建宮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與妃嬪、文臣游宴,製作艷詞。隋軍南下時,自恃長江天險,不以為然。589年(禎明三年),隋軍入建康,陳叔寶被俘。後在洛陽城病死,終年52歲,追贈大將軍、長城縣公,謚曰煬。► 1篇詩文

顏之推

顏之推

顏之推(531年-約595年),字介,漢族,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中國古代文學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間。顏之推著有《顏氏家訓》,在親職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是北朝後期重要散文作品;《北齊書》本傳所載《觀我生賦》,亦為賦作名篇。► 2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