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何遜

何遜

南朝梁詩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省蒼山縣長城鎮)人,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子。八歲能詩,弱冠州舉秀才,官至尚書水部郎。詩與陰鏗齊名,世號陰何。文與劉孝綽齊名,世稱何劉。其詩善於寫景,工於鍊字。為杜甫所推許,有集八卷,今失傳,明人輯有何水部集一卷。後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 121篇詩文

寫作特色

何遜作,擅長抒寫離情別緒及描繪景物。其特點之一,是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襯托出作者的主觀感受,往往寓目即書,不大用典故,像歷來評論家所稱道的"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臨行與故游夜別》);"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與胡興安夜別》)等句,都能做到情景交融,在寫景中體現惜別和惆悵的心情。看似信手拈來,毫不費力,但情真意切,讀後令人難忘。又如"薄雲岩際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游魚亂水葉,輕燕逐風花"(《贈王左丞》)等句,善於用流暢的語言細緻貼切地描摹自然景物,對仗工整而不覺其平板,對杜甫有明顯的影響。他還有一些寫景詩如《下方山》、《還渡五洲》、《日夕出富陽浦口和朗公》、《慈姥磯》等,也有許多傳誦人口的佳句。這些佳句,意境雖近於謝□,但筆力則稍嫌平弱。鍾嶸評謝□詩"末篇多躓","此意銳而才弱也"(《詩品》),這個缺點在何遜作品中似更明顯。何遜的詩在當時曾與劉孝綽齊名,稱為"何劉"。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文章篇》認為何詩雖有"清巧"的長處,但多"苦辛"、"饒貧寒氣",不及劉孝綽。其實何遜的詩之所以多"苦辛"之詞,乃是他的遭遇坎坷所致,其詩作多不平之鳴,並非無病呻吟。

何遜的詩受"永明體"的影響,很講究聲律,某些作品比沈約等人更接近成熟的近體詩。日本僧人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在論詩的聲律時,曾舉他的《傷徐主簿》三首為例;宋代洪邁的《萬首唐人絕句》還把他的《送司馬長沙》誤作唐人五絕選入。

何遜除詩以外,還有少量辭賦和駢文傳世。他的《窮烏賦》似是殘存的片段,並非全文。他的駢文中辭藻較好的是《為衡山侯與婦書》,但又並無顯著的特色,遠不如他的詩。

《何遜集》據《梁書·何遜傳》說是他死後由同時人王僧孺所編定,共8卷。《隋書·經籍志》所著錄的是7 卷。此書最晚到五代時已殘缺。宋代黃伯思《東觀餘論》載《何遜集》有後晉天福本2卷,有詩無文。今所見刻本以明代正德張□刊本為早。繼有薛應□刊本、張燮刊本和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中華書局有排印本《何遜集》。

生平

何遜,南朝齊、梁文學家。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省蒼山縣長城鎮)人,僑居丹徒。曾祖承天,宋御史中丞,曾考定《元嘉歷》。遜八歲能,二十歲左右舉秀才,同時詩人范雲覽其試策,大加稱讚,就此結為忘年交。詩為沈約所賞。遜出身貧寒,仕途很不得意。天監中,為奉朝請,遷中衛建安王蕭偉水曹行參軍,隨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後還建康(今南京),一度得武帝賞識,鏇為所棄,出為安西安成王蕭秀參軍、兼尚書水部郎,除仁威廬陵王蕭續記室,復隨府江州,卒於任所。後人因稱“何記室”或“何水部”。其詩文與同時劉孝綽齊名,世稱“何劉”。又以詩與陰鏗頗相似,世號“陰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篇》認為何詩雖有“清巧”之長,但多“苦辛”、“饒貧寒氣”,不及劉孝綽。其實何詩所以多“苦辛”之詞,乃是其坎壈遭際所致,詩作多不平之鳴,並非無病呻吟。今存詩一百一十餘首,多為贈答及紀行之作,擅長抒寫離情別緒及描繪景物,其特點在於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襯托出作者的主觀感受,往往寓目即書,不喜用典故,寫景抒情極為精妙,格調清新婉轉,如向稱名句佳句的“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從鎮江州與游故別》)、“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與胡興安夜別》)、“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相送》)等,情景交融,在寫景中體現惜別和惆悵的心情,看似信手拈來,但情真意切,讀後令人難忘。又如“薄雲岩際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游魚亂水葉,輕燕逐風花”(《贈王左丞》)等句,善於用流暢的語言細緻貼切地描摹自然景物,對仗工整而不覺其平板,對杜甫有明顯影響。他還有一些寫景詩如《下方山》、《還渡五洲》、《日夕出富陽浦口和朗公》、《慈姥磯》等,亦多膾炙人口的佳句。詩句意境頗近於謝朓,饒有風致,為南朝山水詩派代表之作,惜筆力稍嫌平弱。鍾嶸《詩品》評謝朓詩“末篇多躓”、“此意銳而才弱也”,這一缺點在何遜作品中似更明顯。遜詩受“永明體”影響,其新體詩工於鍊字,音韻和諧,已初具唐律規模,是六朝詩與唐律間的過渡體裁。日僧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在論詩歌聲律時,曾舉其《傷徐主簿》三首為例;宋洪邁《萬首唐人絕句》曾將其《送司馬長沙》誤作唐人五絕選入。唐杜甫為詩曾化用他的一些佳句,並說“頗學陰何苦用心”。清沈德潛稱其“情辭宛轉,淺語俱深”(《古詩源》)。何遜尚有少量辭賦和駢文傳世。其《窮烏賦》似為殘存片段,並非全文。辭藻較好者是《為衡山侯與婦書》,但並無顯著特色,成就遠不如詩。何遜身後由同時人王僧孺編定集八卷,《隋書·經籍志》著錄為七卷。此書最晚至五代時已殘缺。宋代黃伯思《東觀餘論》載《何遜集》有後晉天福本二卷,有詩無文。今所見刻本以明正德間刊本為早,繼有薛應旂刊本、張燮刊本和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現有中華書局排印本《何遜集》。

介紹

(?-518),南朝梁人。字仲言。東海郯人(今屬山東省蒼山縣長城鎮)。據說他8歲就能作詩,20歲左右被舉為秀才,與他同時代詩人范雲見到他的試策,大加稱讚,就此結為"忘年之交"。沈約也很欣賞他的詩。他出身貧寒,仕途很不得志。梁武帝天監中,曾任建安王蕭偉的記室,並隨蕭偉去江州。後來回建康,又任安成王蕭秀的幕僚,還兼任過尚書水部郎。晚年在廬陵王蕭續幕下任職,再度去江州,病逝後葬於今山東省蒼山縣長城鎮。後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
何遜的詩文

詠早梅 / 揚州法曹梅花盛開

南北朝何遜

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
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
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台。
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
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

相送

南北朝何遜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

邊城思

南北朝何遜

柳黃未吐葉,水綠半含苔。
春色邊城動,客思故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