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贈崔秋浦三首

唐代李白

吾愛崔秋浦,宛然陶令風。
門前五楊柳,井上二梧桐。
山鳥下廳事,檐花落酒中。
懷君未忍去,惆悵意無窮。

崔令學陶令,北窗常晝眠。
抱琴時弄月,取意任無弦。
見客但傾酒,為官不愛錢。
東皋春事起,種黍早歸田。

河陽花作縣,秋浦玉為人。
地逐名賢好,風隨惠化春。
水從天漢落,山逼畫屏新。
應念金門客,投沙吊楚臣。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喜歡崔秋浦,宛然有陶淵明的作風。
門前栽上五棵柳樹,井上長著二棵悟桐。
山鳥落在廳堂,塘前的花瓣飄入酒中。
留戀你不忍離去,心中充滿不盡的惆悵。

崔縣令學陶靖節,白天在北窗下睡眠。
有時抱琴彈於月下,取其意趣任它無弦。
見了客人來就倒酒,做官不貪愛錢。
東邊田地多種黍,勸你儘早去耕田。

河陽以花作縣,秋浦以玉為人。
地方因名賢而顯赫,風俗隨教化而如春。
九華山瀑布如銀河落下,近山好水如新的畫屏。
應憐我這來自金門的客人,遠投長沙憑弔屈原

注釋
⑴崔秋浦:當時秋浦縣的縣令崔欽。隋開皇十九年(589年),置秋浦縣,屬宣州,即今安徽省池州市。
⑵陶令:晉著名人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後人稱其為陶令。
⑶五楊柳:陶淵明宅前有五株柳樹,自號五柳先生。
⑷二梧桐:喻為官清廉。元行恭詩:“惟餘一廢井,尚夾二梧桐。”
⑸廳事:即廳事堂,官府治事之所。山鳥飛到廳堂來,是說縣境沒有獄訟。
⑹“北窗”句:當夏月,陶淵明高臥北窗之下。清風颯至,自謂羲皇上人。見《晉書·陶潛傳》。
⑺“抱琴”二句:據《晉書·陶潛傳》,陶淵明不善彈琴,但藏有無弦素琴一張;詩人在酒酣之餘,經常撫弄,藉此表達其心中的情感。
⑻“東皋”二句:一作“東皋多種黍,勸爾早耕田”。東皋:晉阮籍曾在“東皋”種黍稷以釀酒。“東皋”是田野或高地的泛稱。
⑼“河陽”句:晉潘岳任河陽縣令時種了很多桃李,人們稱為“河陽一縣花”。
⑽玉為人:晉裴楷儀表脫俗,又博覽群書,精通義理,時稱“玉人”。此處借喻崔秋浦。
⑾地:指秋浦這個地方。逐:隨著。名賢:才高德重的人,指崔秋浦。
⑿風:社會風氣。惠化:值得稱道的政績與教化。春:生機。
⒀天漢:天河。
⒁“山逼”句:近在門外的山像新的屏風一樣。逼:迫近。
⒂金門客:指漢政治家、文學家賈誼。漢代凡以才能優異被推薦入京的人,需在金馬門(宮名)待詔(等待皇帝任命)。賈誼十八歲時以才名被推薦入朝,故稱賈誼為金門客。
⒃投:拋棄。沙:長沙。楚臣:指屈原。賈誼後被權貴排擠滴貶到長沙,他曾作賦吊念屈原。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李白居住在宣城郡(治今安徽省宣城市),曾拜訪當時的秋浦(在今安徽省池州市)縣令崔欽,此即作於此時。

賞析

這組是讚美崔秋浦的品格與治理地方百姓的賢能政治,表現出李白對人生價值的觀念,政治理想,以及為官的品德與才能。全篇由三首詩組成,但各有重點,合起來構成了完美整體。故總其題為《贈崔秋浦三首》,而絕不是把毫不相干的三首詩拚湊在一個詩題下。三首詩各為八句,合起來二十四句,以其二,其三來區分,這是古詩常見的分法,當然也有重起空行來劃分的,標明各自獨立成章。

第一首詩用八句寫秋浦縣令崔某的鳳范,是總寫,總抒感受。詩開門見山,直接擒題,“吾愛崔秋浦,宛然陶令風”,以呼告的語句,表明自己對崔秋浦的摯愛感情,這種突兀之筆,自然把人帶入詩人狂熱的情境中去。接著一句補出他熱愛崔秋浦之因,崔某作縣令,逼真地象陶潛作彭澤縣令。陶潛,原名陶淵明,因劉宋滅晉,而改名潛。陶淵明生於世家大族,幼有大志,拯時濟物,但身處喪亂之世,權貴傾軋,謀奪帝位。雖曾參謀軍職為鎮軍、建威將軍的參軍,但無從展志。後又任彭澤令,自對親朋說:“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亦即是以禮樂治理地方,領取官俸,作未來隱居之用。李白所讚美的陶令之風,是他為官行無為而治,禮樂之教,不慕榮利,忘懷得失,任真自得,不為權貴折腰。質性自然,性愛丘山,故而於易代之際,棄官歸隱,保全真性。陶令是李自理想中官吏形象,作人的典範。自己也與陶淵明思想有相似之處,性格有相象的地方。在黑暗的朝廷中,屢遭排擠打擊,被迫上表,請求還山。在地方官吏中發現崔某是陶令式的官吏,找到了知音之人,於是他由驚呼而轉為深愛。開端兩句,概括敘述,激與緩相接,感情深化,喚起人們對崔縣令的崇敬。然而又想急於知道他的陶令之風。

接著詩人用四句詩鋪敘他的陶令之風。“門前五柳樹,井上二梧桐。山鳥下聽事,檐花落酒中。”這四句詩是寫他官衙與宅院的清幽靜謐環境,門前五柳樹,井邊兩株梧桐樹。官衙廳堂的山鳥自由出入,致使房檐邊花葉飄落入酒杯之中。環境幽美,柳樹、梧桐的意象,正表現主人公的性格與審美情趣,也是主人精心布置所致。這兩句又是用典,陶淵明少有高趣,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接著文章敘述五柳先生的特點:“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嘗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詩人用此典故,托出崔某的風範。梧桐樹為美好形象,鳳凰非梧桐不棲。元行恭詩:“惟餘一廢井,尚夾兩株桐。”詩人用此典,暗寓主人公的美好品格。情趣美,品格好,形神完美無缺。正因用這兩個典故,就使陶令風具體化了,亦即崔令的思想品格具體和形象化,以實顯虛。比直敘含蘊深,情韻濃。這樣人為官,以安民為本,無為而治,民安樂,訟事息。縣令怡然自樂,飲酒賦詩,撫琴意會,欣然忘食。山鳥句又是用典,《益都耆舊傳》記載景放為益州太守,威恩洽暢,有鳩巢於聽事。胡三省解釋聽事為中庭,是受事察訟的地方。詩人用此典表明縣令崔某治理地方,百姓安樂,民無訴訟,政通人和。這與陶令弦歌之治的理想是相合的,也可以稱為陶令之風的內涵。最後一句詩是化用何遜詩句:“燕子戲還飛,檐前落枕前,”表明主人公心境閒和,於廳堂飲酒自樂。山烏自由出入廳堂,檐花自由飄落酒杯中,一切都發生在自然中,詩人以此為樂。陶淵明式的性愛自然的品格,呼之欲出。總之這四句詩用典與化用前人詩句,創作出清靜與淳美的詩的意境,托出崔縣令的思想品格與治政的才能。照應開端,鋪敘得體,內蘊豐富,虛實相得益彰。詩情發展至此,必然逼出結尾:“懷君未忍去,惆悵意無窮。”先寫不忍離開,依依難捨,再寫預見別情惆悵,無窮無盡。餘韻深長,玩味不盡。

這首詩以直接與間接描寫手法,刻畫出崔令的風神秀美。

第二首詩著重刻畫崔令的形象與神態。開端兩句開門見山,點出“崔令學陶令”,亦即學陶淵明。學陶令什麼呢,學陶淵明的北窗高臥,自謂羲皇上人。因為白日官衙清靜,無訟事可理,自然可以讀書,睏乏而晝眠。兩句詩寫出崔令如陶令一樣,治地方,重在安民,民安訟息。“我無為而民自化”,閒臥北窗養怡真性。托出崔令官清,政通人和,治績卓著之含意。兩句詩,平易自然,而形神畢現。

三、四兩句再補敘崔令學陶令之風,“抱琴弄明月,取意任無弦。”《宋書隱逸傳》中記載:‘潛性不解音聲,而畜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這兩句就化用此意,寫崔令夜晚,飲酒賞月,抱琴弄月。儘管琴亦是無弦,而目的是取其適意。古人常說人生貴在適意。適意就是心理得到滿足,保持一種平靜而又令人愉快的心境。思想感情上無憂無慮。這兩句寫崔令學陶令撫琴弄月,隱含著他的政事如意。民樂境清,因而別無所求,唯酒與琴,藉以托出與民同樂之情。養怡真性,而不務個人功名利祿,不悅女色與音聲之欲。這樣的官吏在李白生活的盛唐時代是極少見的,不免帶有李白的理想化成分。

五、六兩句既敘又轉。“見客但傾酒”,《宋書·隱逸傳》中記載陶淵明:“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也說:“性嗜酒。”正因如此有客來,只以酒相待,每飲輒醉。待人真率,無世風之虛偽造作之態。崔令如陶令之真率,待客亦以酒,酒中又見真性,這正與李白性格有相近之處,故而由崔令聯想到陶令。以陶令之風狀崔令。詩寫到這裡似乎補敘完結,可是陡然一轉,宕開一筆,重筆寫出崔令為官不愛錢之可貴品質。這句詩仍然暗用陶淵明的典故,“聊欲弦歌,以為三逕之資,”作彭澤令,又“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指郡督郵官)。”在封建社會士人求官,既追求功名,又貪得利祿,更搜刮民脂民膏。詩人用一個全稱的否定句。否定崔令作官,不同於一般士子追求功名利祿,而是淡薄名利。作官不為名利,為什麼呢,自然會得出為民之意。從否定句中反襯出為民之意。這是點睛之筆,是水到渠成之筆。因此它轉出高境界,深遽之哲理。前五句寫崔令如陶令一樣的思想情趣,從其為官清簡的瑣事描寫中,反襯出他治民有道,境遇安樂,因而怡然自得。其根本的道理,就是縣令為民作官,而不為功名利祿作官。為民作官,解除民的困危。使之安樂。為名利作官,貪得無厭,漁肉百姓。兩者截然相反。也許這就是清官與貪官之分吧。後來柳宗元提出作官“蓋民之役(僕役),非以役民而已也”的光輝思想。

詩的結尾兩句寫詩人的感慨,“東皋多種黍,勸爾早耕田。”勸諭與希望崔令如陶令一樣,躬耕東皋,多種黍(黃米)。陶淵明為彭澤令,掛印去官,賦《歸去來辭》“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結尾兩句就化用此意。歸耕自適,樂天知命。不要再為官,作眷戀帝鄉,追求富貴的違心之事。照應開端學陶令句。

這首詩明譽崔令、卻以陶令為則,亦崔亦陶。相兼相生,以形托神。寫實與理想融合無痕。然而卻又透露出朝廷不重賢才,官場傾軋,應及早功成身退的思慮。

第三首詩寫秋浦縣境的風俗人情,自然環境之優美,藉以歌頌崔令治績。詩開端兩句就用典,“河陽花作縣,秋浦玉為人。”晉人潘岳為河陽縣令,令人種桃李花,人稱河陽一縣花。此是比喻崔令以花美化育百姓,象徵著百姓精神境界高尚美好,生機勃勃。晉人裴楷風神高邁,容儀俊爽,博覽群書,特精義理,人稱之謂玉人。此亦是比況崔令風神與學識,高度地讚美他。玉是古人貴飾和珍愛之物,因其潔而無瑕。這兩句藉用典故以美崔令的治績與風采學識,是一位樹桃李、如美玉的完美官吏,絕無污點。

三、四兩句筆調變化,以間接之法,描寫地域風情,以補敘其政績之美。“地逐名賢好,風隨惠化春。”秋浦縣因為有名賢崔縣令,縣的名聲也大好,民風也由崔令惠化而如春。名賢治縣,大地回春。惠民之治,使民風歸淳,於是縣名亦好,其意在讚譽治縣之崔令,托出選賢任能之意。

五、六兩句宕開一筆,轉寫自然環境。“水從天漢落,山逼畫屏新。”秋浦縣之九華山瀑布,仿佛是從銀河落下來,氣勢雄渾飛動、情調高古自然,九華山逼近眼前,有如室內畫屏山水一樣新鮮可愛。仿佛身入畫境,情化山水。表面看似與前四句無關,實際是其詩情詩意發展的必然。是一種象徵手法,秋浦的山山水水也因為有崔令治理而重放光彩,大顯神姿。水從天漢落,山邁而新,精神倍出,非匠筆畫象可比。總覺得有詩情涌動,這正是詩人讚美崔令之情,借山水托出,寓情于山水之筆,形顯於外,情動於中。正如晉王蘊為竟陵太守有惠化,百姓謳歌。

詩的結尾兩句:“應念金門客,投沙吊楚臣”是詩人企望之筆。這兩句詩亦是用典,金馬門,漢代宮門名,門傍有銅馬,故稱之謂金馬門。漢代朝廷徵召來的才能優異的人,令其待詔金馬門。漢東方朔曾高歌:“陸沉於俗,避世金馬門。”李白用此典以比況自己曾待詔翰林院,而且如同東方朔大才被棄置,避世金馬門。而今又被逐出朝廷,作了崔縣令之客人。投沙一句亦是用典,漢文帝時年輕的賈誼才學卓著,曾受到文帝賞識和重用,破格地拔擢為卿大夫。因而受到保守的老官僚的反對和忌恨,被貶為長沙王太傅。賈誼赴長沙,於汨羅憑弔屈原,作吊屈原賦。李白用此典比況自己有賈誼之才,同賈誼之遭遇,亦欲作吊屈原之人。這兩句詩用典,含蓄地把自己才智、愛國感情、不平的遭遇托出來反映賢才遭忌是歷史與現實的共有的社會現象,不僅深化詩意,同時又是自慰。“應念”一詞統攝結尾兩句,希望崔縣令應該想到自己這位失意之人,言外之意希望崔縣令了解自己,不要忘掉自己援引自己。同時自己已把崔縣令引為知己,衷心愛戴,不忍分別。總之表現出他們之間情誼深厚。照應第一首開端兩句,以“吾愛崔秋浦”開其端,把讀者帶入感情熱潮之中;以崔秋浦永懷自己而結尾,把讀者推到感情的高潮和頂端,並永恆地保持下去。

這三首詩是作者精心構思和結構的組詩,表達一個共同的主題,但各有不同的描寫重點。由於描寫重點不同,而採取的表現方法也各異,從一個側面反映共同主題。三首詩把歌頌陶令、熱愛崔令,抒寫理想熔鑄為一爐,從而暗示出在盛唐社會中,產生賢者被棄,賢者棄世的悲劇,預示社會發展將逆轉。三首詩中心寫崔令,表現崔令志向、節操、治績,虛實並舉,寫實與寫虛互動為用,人物形象豐滿,精神高尚。一位陶令式的崔秋浦,形神俱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在崔秋浦的形神描寫中寄託李白的浪漫主義理想和精神,讚美崔秋浦,安慰自己,緩解了被損傷心靈的苦痛。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1310篇詩文

猜您喜歡

鬢雲松令·詠浴

清代納蘭性德

鬢雲松,紅玉瑩。早月多情,送過梨花影。半餉斜釵慵未整,暈入輕潮,剛愛微風醒。
露華清,人語靜。怕被郎窺,移卻青鸞鏡。羅襪凌波波不定,小扇單衣,可耐星前冷。

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唐代王維

寒更傳曉箭,清鏡覽衰顏。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閒。
借問袁安舍,翛然尚閉關。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

唐代李白

風動荷花水殿香,姑蘇台上宴吳王。
西施醉舞嬌無力,笑倚東窗白玉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