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裴度

裴度

晉國文忠公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漢族,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唐代中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裴度出身河東裴氏的東眷裴氏,為德宗貞元五年(789年)進士。憲宗時累遷司封員外郎、中書舍人、御史中丞,支持憲宗削藩。裴度在文學上主張“不詭其詞而詞自麗,不異其理而理自新”,反對古文寫作上追求奇詭。他對文士多所提掖,時人莫不敬重。晚年留守東都時,與白居易、劉禹錫等借吟詩、飲酒、彈琴、書法以自娛自樂,為洛陽文事活動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詩》等錄其詩文。► 35篇詩文

墓冢

裴度卒葬新鄭小喬鄉(今龍湖鎮)東張寨村北0.5公里、林錦店村東南400米處。原墓冢占地8畝,墓地高8米、底面周長200米。封土堆已基本被毀,神道、雕像、碑碣及位於墓東100米處的“奶母墳”等陳設也被時光清洗得乾乾淨淨。

人物評價

裴度由一個書生憑辭章辯才、對答策問考中制科,數年之間,幾經浮沉,獲得清貴、接近皇帝的官職。適逢時局艱難困苦,而能奮發奏召決策機要,親身廣行討伐逆賊,成為人們崇仰的中興名臣。在憲宗元和(806年—820年)、穆宗長慶(821年—824年)年間,眾亂臣賊子,積蓄了力量卻意氣衰頹,害怕的是裴度的聲威。裴度身材不超過中等,但風神俊爽、文采出眾,應口答對雄辯有力,觀者聽者為之震動。當時凡有出使極遠地區的使臣,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的君長必定問裴度的年歲多大,形貌與誰相似,天子是否正任用他。他的威名傳揚到遠方、流傳於俗眾,中原、異邦對他都如此畏懼欽服。裴度當時的威信名望、德操功業,與郭子儀並駕齊驅。他進調朝廷,以一身維繫國家的安危,對時局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達二十年。凡是委任將相,不論賢士還是不正派的人,無不首推裴度,他被士大夫愛戴推重到如此境地。即使是晉代的江左王導、謝安,在風雅之士與流俗之輩中安坐能起鎮定作用,但在大的謀略上,裴度又超過了他們。他曾自贊道:“爾身不長,爾貌不揚。胡為將?胡為相?一片靈台,丹青莫狀。”

生平

早年經歷

裴度出身世宦名族“河東裴氏”中的東眷裴氏,祖父裴有鄰,曾任濮州濮陽縣令。父親裴漵,曾任河南府澠池縣丞。

貞元五年(789年),裴度中進士科,又於貞元八年(792年),登博學宏辭科,參與唐德宗李适在殿廷親自詔試的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考試,因應對策問的成績優等,被委任為河陰縣尉。後晉升為監察御史,密章奏論德宗寵臣時措語直切,德宗不喜,裴度遂被調出朝廷任河南府功曹。後提升為起居舍人。

元和六年(811年),以司封員外郎職務掌管擬制詔令,不久轉任本司郎中。

出使魏博

元和七年(812年),魏博節度使田季安去世,其子田懷諫年幼不能管理軍政,府營軍官擁立魏博軍衙內兵馬使田興(即田弘正)擔任留後。田弘正安排心腹前往朝廷,奏請魏博遵守朝廷法令,由朝廷委任魏博的官吏,向朝廷繳納法定賦稅。唐憲宗派裴度出使魏州宣布解說朝廷旨意。田弘正任留後之時,他的先任僭偽不守禮法而侈奢浮華,享用的車輛、服飾、住房,超過制度的規定,處理政務的廳堂樓閣更為寬敞。田弘正避忌,不去那裡處理公務,仍取用原採訪使的官廳居住;於是請裴度在他居所的牆壁上寫下題文,記述田弘正的謙卑奉法,魏博人十分感激裴度。田弘正又請裴度遍行魏博所屬的各郡,傳達憲宗的詔書旨意,魏博人到郊外迎接,倍感欣悅。裴度出使魏博回朝後,被任命為中書舍人。

元和九年(814年)十月,裴度改任御史中丞。

平定淮西

元和十年(815年)五月,因討吳元濟諸軍久未有功,裴度又以中丞的身份兼刑部侍郎,受命赴蔡州行營宣慰,了解軍情,向諸將傳達朝廷旨意。回朝後,他向憲宗詳細地述說了淮西之現狀,憲宗向裴度詢問各將的才幹,裴度說:“據臣看,李光顏深明大義、能幹勇為,終將有所成就。”李光顏統兵後不久,便大破淮西軍於陳州溵水縣西南之時曲。訊息傳來,憲宗更是嘆服裴度的知人善用。

同年六月,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都派刺客刺殺宰相武元衡,同時指使他們刺殺裴度。這天,裴度從通化里出來,刺客向裴度擊刺三劍:頭一劍砍斷了裴度的靴帶;第二劍刺中背部,剛剛劃破內衣;末一劍微傷裴度的頭部。裴度跌下馬來。適逢裴度頭戴氈帽,因此頭部傷不很深。刺客又揮劍追殺裴度。裴度的隨從王義便抓住刺客連連急聲呼救,刺客回劍砍斷了王義的手,才得脫身。裴度跌進溝中,刺客以為裴度已死,這才罷手離去。事隔三日,憲宗下詔委任裴度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裴度為人剛強正直,而且能言善辯,尤其擅長把握施政要領,凡是他陳情講述的事,總能感動人心。自出使魏博返朝,因傳布朝廷旨意使憲宗稱心,憲宗十分讚許、看重他。再從蔡州勞軍回京,憲宗更加聽從他的意見。因武元衡執政,委以重任卻未見成效,自從京城發生刺殺宰相事件,憲宗便將朝廷的重大謀劃決策之事託付給裴度。起初,武元衡遇害,某些獻計者奏請罷免裴度的官職,以安撫王承宗、李師道之心,憲宗大怒說:“如果罷免裴度,這就是讓奸計得逞,朝廷綱紀如何得以整頓樹立?朕任用裴度一人,足以擊敗這兩個亂臣逆賊子。”裴度也以平定逆賊為己任。當他因所受刺傷向朝廷請求告假二十餘日時,憲宗下詔派衛兵到裴度的私宅值夜守衛,內宮使臣前往他家問候探詢絡繹不絕。在裴度拜相前一日,憲宗對裴度宣詔稱:“不用去宣政殿參加報到,即入延英殿來應答。”到裴度進殿應答,憲宗對他安撫告慰備至。這時盜寇群起違反法紀,京城內驚擾四起,朝野一片驚恐。待到委任裴度為相的制誥下達,人心方才安定,認為他必定能消滅盜寇。從此誅除盜賊的計策,日日都有進獻,調兵遣將愈益緊急。

元和十二年(817年),憲宗的生母莊憲王皇后逝世,裴度任禮儀使。憲宗不上朝處理政事,想按舊例設定冢宰來總領百官。裴度認為不必因循守舊,建議不設冢宰。憲宗便下令:“諸官公事,當暫受中書門下省處置。”裴度的建議被時人稱許。

同年六月,蔡州行營的唐、鄧節度使高霞寓自蕭陂進至文城柵,遇伏而敗,僅以身免。在此之前,憲宗詢問群臣討伐吳元濟是否妥當。朝臣多認為還是罷兵赦罪為上策,翰林學士錢徽、蕭俛等紛紛對策延英殿,想藉此勸阻憲宗罷兵。惟有裴度聲稱:吳元濟不可赦免。及至高霞寓兵敗,宰相們以為憲宗必定厭倦用兵,想以停止征討應答。眾宰輔在延英殿剛要啟奏,憲宗說:“一勝一負,是兵家的常態。若是王師就不該失敗,那么自古以來朝廷用兵還有何難?屢屢無所不能,就不應留有這號凶賊。今天只論此次用兵該與不該,以及朝廷決斷處置是否妥當,眾卿只須在關鍵問題上做出處理。將帥有不合適的,撤去,毋須遲疑;兵力不足的,迅速給予接應。怎么能夠因一個將領的失利,就阻止既定的大計?”於是宰臣不敢再言罷兵,裴度平淮之計得以推行。

王稷家的兩個奴僕告發王稷掉換其父的遺表,隱瞞了進奉朝廷的財物。憲宗將這兩個奴僕留在宮內,派宮內使臣去東都搜查、索取王稷的家財。裴度進奏說:“王鍔去世之後,他家進奉朝廷的財物已經很多。現因其家奴告發,就查抄他的家財,臣擔心全國的將帥聽說後,必將會有為保全家財而謀慮的人了。”憲宗當天就讓宮內使臣返回,兩個家奴交給京兆府處死。

從元和九年(813年)至元和十二年(817年),李愬、李光顏諸將屢屢奏報攻破賊軍,但國家在淮右集結軍隊四年,支付供給的糧餉,朝廷難以承受其消耗,諸軍將領彼此觀望,輕忽剿寇,毫無收穫,憲宗也以此為憂。宰相李逢吉、王涯等三人,以勞損軍力、耗費財賦為由,想要停止進剿,面見憲宗,交相陳述用軍、罷兵的利與害。惟獨裴度緘默不語,憲宗問他的意見,裴度回答說:“臣請求親自督戰。”次日在延英殿重議此事,李逢吉等出殿後,憲宗單獨留下裴度,對他說:“卿確能替朕出巡嗎?”裴度匍伏流淚說:“臣與此賊誓不兩全!”憲宗也為之動容。裴度又進言說:“臣日前看到吳元濟的乞降表,料想這個逆賊,處境實已窘迫,只是我軍諸將持見不一,未能進逼,所以未降罷了。如果臣親赴行營,那么諸將各都想要立功來鞏固聖上的恩寵,剿滅此賊是必定無疑的了!”憲宗同意他的見解。八月,裴度受命,以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蔡州刺史之職,任彰義軍節度使,申、光、蔡州觀察使,兼任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

詔書擬成後,裴度因韓弘已是淮西行營都統,不想再給自己加“招討”職份,請求只稱“宣慰處置使”。又因此行既兼招撫,請求將“剪除”改為“革心”。同時,韓弘已是都統,請求將“改弦更張”改為“暫停樞衡”,將“煩勞宰相”改為“授以成謀”,憲宗一一採納了他的建議。裴度又奏請委任刑部侍郎馬總為宣慰副使,太子右庶子韓愈為彰義行軍司馬,司勛員外郎李正封、都官員外郎馮宿、禮部員外郎李宗閔等人任兩使判官書記,這些奏請也都獲準。

德宗時,朝政多有乖情悖理之舉,朝廷官員偶有過從,也多命掌管京城治安的執金吾暗中偵察,密報德宗,以致宰相不敢在自己家中會見賓客。到裴度輔政,因眾亂臣逆賊尚未誅除,應接待奇才能士,共商破賊計謀,他於是奏請在宰相私宅接見賓客,憲宗準奏。從此天下賢才俊傑得以向宰相獻計出謀,宰相能在私宅接待才士,是由裴度奏請而施行的。自討伐淮西以來,朝廷的軍隊屢遭失敗。議論之人因官軍被殺傷的人愈來愈多,轉送不及,考慮息兵撤軍,頻繁交相進奏。裴度認為根本的禍患不及時除掉,終將釀成大禍;不除淮西的腹心之患,兩河的寇賊,也將效法淮西逆賊,與朝廷一爭高下。於是堅決請求堅持討伐,憲宗十分傾心信賴裴度,因此言聽計從毫不猶疑。

裴度受命後,在延英殿回答憲宗策問,進陳衷情說:“主憂臣辱,理當赴義捐生獻必死之力。逆賊被滅,則將有朝見天子之日;賊在一日,則將無返回朝廷之期。”憲宗為他的懇切陳情潸然淚下。同年八月初三,裴度前往淮西,憲宗詔令神策軍派三百名騎士隨從護衛,並親至通化門慰問勉勵。裴度在城樓下含淚辭別,憲宗賜給他帝王佩用的通天犀角腰帶。裴度名義上雖是宣撫使,實際上行使元帥職權,仍以郾城為官署所在地。憲宗因李逢吉與裴度不和,於是免除了李逢吉執掌朝政的職務,調出朝廷任劍南東川節度使。

裴度離京後,淮西行營大將李光顏、烏重胤對監軍梁守謙說:“如果等裴度到來並建立了軍功,就會對我們不利。當迅疾出戰,先行立功。”便在八月六日,率軍出戰,但敗於賈店。同月二十七日,裴度到達郾城,立即巡撫諸軍,宣達聖旨,士氣倍增。當時諸道兵都有宦官監陣,致使“進退不由主將,戰勝則先使獻捷,偶創則凌挫百端”。裴度又罷中使監軍,歸兵權於將帥,頗得軍心。由於裴度軍法嚴肅,號令劃一,因此捷報連傳。裴度派使者入蔡州勸降,吳元濟拒降。十月十一日,李愬雪夜襲破懸瓠城,擒獲吳元濟。裴度先派宣慰副使馬總入城安撫。次日,裴度執持彰義軍使符節,帶領洄曲投降的士卒萬人,相繼進往,李愬身著戎裝以軍禮迎接裴度,在路旁拜見。裴度處置政務後,蔡州人極其高興。吳元濟時法令:路途上不許相對密談;夜晚不得燃點火燭;有以酒食相交往的人,按軍法論處。裴度卻減省刑法:除盜賊斗殺外,其餘舊法一概取消,相互往來,不再以白天、夜晚作為限制。到這時,歸降朝廷的蔡州人才知道有人生的歡樂。

最初,裴度用蔡州士卒任署府衛兵,有人認為反叛地區剛剛歸順的人,他們尚未安心,不可自己撤去防備。裴度笑著回答說:“我受朝廷任命做彰義軍節度使,叛逆元兇已經被擒,蔡州黎民就是本朝的黎民了。”蔡州父老聽說後,無不感激涕零。申、光二州的百姓,立即平穩安定下來。十一月,憲宗受降,斬吳元濟。至此,淮西戰事終告結束。二十八日,裴度由蔡州入朝,留馬總任彰義軍留後。裴度剛入蔡州時,有人誣陷裴度私自沒收吳元濟家的婦人珍寶,憲宗聽說後頗為懷疑他。這時憲宗想將吳元濟的舊將全部誅殺,加授梁守謙兩支寶劍,派他前往蔡州執行。裴度回朝至郾城時遇見梁守謙,便又與他返回蔡州,按罪行輕重對吳元濟的舊將施以刑罰,並未完全按憲宗詔令行事。梁守謙一再以詔令制止裴度,裴度先以奏疏陳述,之後直接回朝當面陳述。

元和十三年(818年)二月,憲宗為嘉獎裴度,下詔加其為金紫光祿大夫、弘文館大學士,賜勛上柱國,封晉國公,食邑三千戶,復知政事。又詔刑部侍郎韓愈撰《平淮西碑》,以示紀念。

節度河東

憲宗因淮西平定、功臣李光顏等入朝時,打算在宮內為他們設宴,詔令六軍使派人修葺麟德殿的東廊。軍使張奉國因公費不足,拿出私財用以補助,他向宰相訴說了這件事。裴度委婉稟奏說:“陛下營造宮室,有將作監等司局經管,怎么能讓功臣破費家產來建設修繕?”憲宗惱怒張奉國泄露此事,便讓他辭官歸居。疏浚龍首渠,興建凝暉殿,雕塑裝飾綺麗光華,將佛寺的花木移植到內宮庭院。程異、皇甫鎛二人兼任度支使、鹽鐵使時,屢屢進貢超額錢財,幫助憲宗營造宮室。憲宗又以程異、皇甫鎛在平定蔡州時供給糧餉不少,同時授予二人同平章事之職。裴度在延英殿面奏時因而勸諫憲宗,憲宗未同意;裴度三次上疏論析此事,甚至請求免除自己的相位,憲宗都不省悟。

此時,商人張陟欠五坊使楊朝汶的利息錢潛藏隱跡,楊朝汶在張陟家搜到一個私人記事簿,有個欠債人盧載初,說是已故的西川節度使盧坦的手書筆跡,楊朝汶就逮捕盧坦家的人關押起來。盧坦的兒子不敢申辯鳴冤,便用自己的錢償還楊朝汶。經驗證筆跡,卻是已故鄭滑節度使盧群的手筆。盧坦的兒子為此事申辯索還代償的錢,楊朝汶說:“錢已進繳入宮,不可能再得到。”御史中丞蕭俛與諫官們向憲宗上疏,陳述楊朝汶強暴蠻橫的情況,裴度與崔群趁延英殿對答策問時,也力陳其暴橫情況。憲宗說:“朕要與你們商量東線的軍事,這樣的小事我自會處置。”裴度進奏說:“用兵是小事,五坊使追捕無辜平民是大事。軍事不順,可憂的只是山東一地;五坊使濫施暴虐強橫,恐怕將會亂了皇城危及天子。”憲宗很不高興。在裴度的堅持下,憲宗不得不將楊朝汶賜死,並釋放所有被拘系的人。

起初,淮西剛被平定時,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十分恐懼,裴度派善辯之士前去遊說,旅居在趙、魏二州之間,使者勸說王承宗,讓他獻出領地,送其子入朝做人質,以示投誠。之前,王承宗曾向田弘正求援,經由裴度派去的使者勸說打動,因而兵不血刃,而使王承宗降伏。

同年,因李師道一再違背朝廷命令,憲宗下詔書調集宣武、義成、武寧、橫海四節度使的軍隊與田弘正會師討伐。田弘正奏請取道黎陽渡過黃河,會同李光顏等一起進軍。憲宗在延英殿召集宰輔大臣商議,其他人都說:“統兵在外的事,由大將裁決,既然已有奏陳,自當聽從他的奏請。”惟獨裴度認為不可取黎陽渡河,進言說:“魏博軍與其他各道的軍隊不同。此次用兵,過河之後,不可退卻,必須進擊,才能成功。若取道黎陽渡河,則剛一離開自家地界,便到了滑州,與敵毗鄰,空有供給糧餉之勞,又因擔心戰火波及本境而生顧盼不前之勢。況且,田弘正、李光顏二人均缺少當機立斷的威勢,交相疑惑不定,勢必延誤軍機。然而用兵之事不容中途插手節制,一開始決策,應有不可行的謀慮。如果想倚重河南,倒不如揚威河北。否則,就暫且秣兵厲馬,等待霜降水落,從楊劉渡過黃河,直抵鄆州。只要到達陽穀安營紮寨,那時朝廷軍隊的威勢自必旺盛,賊軍自必衰弱。”憲宗說:“裴卿所言極是。”於是詔令田弘正取道楊劉渡河。當田弘正渡過黃河向南進軍,距離鄆州四十里處構築營壘時,賊軍威勢果然頓減。不久,就平定了李師道。

裴度為人執著,不改稟性,忠心侍奉憲宗,當時的朝政凡有失誤他無不極力進言,因此遭皇甫鎛挑拔離間,使憲宗對裴度心生不悅。元和十四年(819年),裴度任檢校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

參戎入輔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日,憲宗為宦官陳弘志等謀害。由唐穆宗李恆即位。

長慶元年(821年)秋,張弘靖被幽州軍囚禁,田弘正在鎮州遇害,朱克融、王廷湊又在河朔作亂,穆宗詔令裴度以原職任鎮州四面行營招討使。當時穆宗荒唐乖戾,宰相才能平庸,治國謀劃不當,致使再度興亂。即使號為名將的李光顏、烏重胤等,率十餘萬軍隊攻打叛鎮,也無一點成效。因局勢已經動盪,無力再振朝綱。然而,裴度自接受委任之日起,便檢閱軍隊,補充士卒,無暇安寢。又親自督戰西線軍隊,身臨敵境,攻破敵城,斬殺賊將,頻頻向朝廷報捷。穆宗十分嘉許裴度的忠誠,月月派遣宮中使臣前往撫慰,晉升裴度為檢校司空,兼任掌管北山諸蕃使。

當時,翰林學士元稹勾結穆宗身邊的近侍,謀求充任宰相,他與知樞密魏弘簡是刎頸之交。元稹雖與裴度素無仇怨,但非常忌妒他位在自己之上。裴度當時正在山東指揮作戰,每每處置軍務有所論奏,多被元稹留持,天下人都說元稹恃寵迷亂穆宗視聽。裴度忍無可忍,在軍中相繼上呈三個奏章,抨擊、揭露魏弘簡、元稹阻撓、破壞討伐幽州軍事的罪行,情激辭切。穆宗儘管不高興,但懼怕眾人議論,於是調任魏弘簡為弓箭庫使,免去元稹宮內官職,但偏寵元稹的心意未減。不久,授予元稹平章事;接著解除裴度的兵權,命其以代理司徒、同平章事之職調任東都留守。諫官們相繼從便殿角門拜伏到延英門進諫,每日二三起。穆宗明白他們諫奏什麼,卻不及時召見;諫官們都上疏說:當前尚未息兵,裴度有將相的全才,不應將他安置在閒散之地。穆宗因奏疏紛繁,不知怎么辦,明白人心在裴度,便命裴度由太原起程,經長安赴洛陽。當時元稹為相,奏請穆宗罷兵,以替王廷湊、朱克融昭雪,來解深州之圍,其目的是想解除裴度的兵權。

長慶二年(822年)三月,裴度到達長安,見到穆宗後,先敘述朱克融、王廷湊在河朔暴亂,自己奉命討賊無功;再陳述受職東都,準許讓他進京朝見。言辭溫和,氣勢強勁,感動了周圍在座的人。裴度拜伏在殿前台階上進奏,淚水橫溢,聲音嗚咽,穆宗為之動容,親自口諭說:“所奏謝恩之意已明,朕在延英殿接見你。”事先,人們認為裴度沒有近臣幫助,被奸邪之臣排斥,儘管他有功勳德望,仍恐怕不能感動穆宗。待到裴度稟奏河北討賊情況,陳辭慷慨激切,揚聲於殿廷,在座者無不直身敬重。即使是武將公卿,也有為之嘆息落淚者。次日,委任裴度代理司徒、揚州大都督府長史,任淮南節度使,進階為光祿大夫。

當時,朱克融、王廷湊雖已接受朝廷授予的符節和斧鉞,卻未解除對深州的圍困。裴度剛從太原出發時,即去信給二人,曉以大義。朱克融撤去圍困的軍隊,王廷湊也撤軍退卻。宮廷使臣有人從深州返京稟報軍情,穆宗非常高興,當天又派宮廷使臣去深州接出牛元翼;並讓裴度再次去信給王廷湊。裴度在順路來京都長安途中接到詔書,中使到裴度的信,稱:“臣入朝謝恩後,立即在東都執行留守任務。恐怕王廷湊得知臣已無兵權,便違背以前的約定,請考慮改換別給他去信。”使臣便將裴度的信呈送朝廷,並擬更奏報此事。待到裴度抵達京城,進殿應對明辨是非,穆宗正為深州被圍憂愁,於是委任裴度為淮南節度使。

此前,監軍使劉承偕倚仗穆宗寵信凌辱昭義節度使劉悟,三軍將士群情憤激,大肆喧鬧,抓了劉承偕,打算殺了他。他的兩個侍從已被殺,劉悟護救,劉承偕才得以免死,因而將劉承偕囚禁起來。穆宗下詔讓劉悟將劉承偕送還京城,劉悟以軍情為由推託,不按時奉行詔令。到裴度受任淮南節度使時,宰相們在延英殿進奏,裴度也在場,穆宗向裴度詢問此事,裴度為劉悟辯解,並請求穆宗下詔斬殺劉承偕。穆宗低下頭思考了好久,說:“我並不憐惜劉承偕,只是因為他是太后的養子。現在他被囚禁,太后還不知道。如果您的處置辦法還未想好,可再議合適的辦法。”裴度與王播等再進奏說:“只要將劉承偕流放到偏遠條件惡劣的地方,他一定能被放出來。”穆宗認為這樣處置恰當,劉承偕果然得以返回京城。

再遭排擠

裴度剛被冊拜為司徒,徐州便奏報:節度副使王智興從河北行營率軍返回徐州,驅逐了節度使崔群,自稱留後。朝廷驚駭恐懼,當即命裴度任司徒、同平章事,仍主持朝政;並委派王播接替裴度鎮守淮南。

裴度與李逢吉一向不和,裴度從太原入朝奏事,那些忌恨裴度的大臣認為李逢吉善於搞陰謀詭計,足以設計構陷裴度,於是從襄陽召李逢吉入朝,任兵部尚書。裴度再次主政後,魏弘簡、劉承偕的黨羽仍在宮中。李逢吉採用同宗兄弟之子李仲言的計謀,通過醫士鄭注與中尉王守澄勾結,使宮內官員都幫助李逢吉。五月,左神策軍奏報:告發人李賞聲稱和王府司馬於方受元稹指使,勾結刺客要行刺裴度。穆宗命左僕射韓皋、給事中鄭覃與李逢吉三人審理此案,案未審畢,就將元稹貶為同州刺史,裴度貶為左僕射,李逢吉接替裴度為相。從此,李逢吉黨羽李仲言、張又新、李續等,勾結宦官,煽動朝臣建立朋黨來阻撓裴度,當時號稱“八關十六子”,“八”、“十六”,都是所勾結相關人員數字。而裴度的醜惡名聲,傳聞日甚一日。長慶三年(823年)八月,穆宗就將裴度調出朝廷任司空、山南西道節度使,不帶“平章事”之銜。

輔佐敬宗

長慶四年(824年),王廷湊聽說襄陽節度使牛元翼去世,竟將在鎮州的牛元翼一家殺盡。剛即位不久的唐敬宗李湛聽說牛家全部慘遭屠殺,連日痛惋嘆息,因而感嘆宰相不是所任之才,致使奸臣抗命忤逆到如此地步。翰林學士韋處厚趁機上疏為裴度申訴。敬宗感到驚訝而省悟,見裴度的奏章不署“平章事”職銜,問韋處厚說:“裴度曾任宰相,為什麼沒有‘平章事’職銜?”韋處厚於是奏稟:“被李逢吉排擠,裴度以僕射之職出鎮興元,就從原有的職銜中去掉了。”敬宗說:“怎么到這種地步。”次日,下詔恢復裴度兼任同平章事。但李逢吉的黨羽害怕裴度重被起用。稱與裴度熟識的袁王府長史武昭想要謀害李逢吉。判罪定案時,武昭已死,他們想要藉此牽連裴度,但公眾輿論都衛護裴度而歸罪李逢吉。敬宗逐漸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凡有使者前往興元,必定傳告密旨撫慰,並有將他召回朝廷的約定。

寶曆元年(825年)十一月,裴度上奏請求到長安朝見敬宗。次年(826年)正月,裴度抵達長安,敬宗待他禮遇隆重優厚,不幾日,便宣詔再命裴度主持政事。李逢吉的黨羽左拾遺張權輿為誹謗裴度,在裴度奏請入朝時,便上疏稱:“裴度的名字應了圖讖之言,住宅占據了山脊的平地,不召自來,居心可知。”在此之前,李逢吉黨羽忌恨裴度,編了一支童謠說:“非衣小兒袒露腹,天上有口被驅逐。”“天口”是說裴度曾平定吳元濟。而長安皇城的東、西兩廂橫亘六道山崗,與《易象》的“乾”卦相合。裴度在平樂里的府宅,碰巧在第五道山崗,因此張權輿用來編派了上述那些話。敬宗雖然年輕,卻非常明白這些話是誣陷誹謗,獎掖裴度的心意不減,從而使奸邪之徒無法再進讒言。

當時,敬宗打算遊歷東都洛陽,李逢吉和門下、中書兩省的諫官屢屢上疏勸阻。敬宗神情嚴肅地說:“朕去洛陽的心意已定。那些侍從官員和隨行宮人,全讓他們自備乾糧,無需煩勞百姓供奉飲食。”李逢吉叩首進言。敬宗不聽諫勸,命度支員外郎盧貞前往檢查洛陽沿途行營及皇宮。朝臣正憂懼惶恐,適逢裴度從興元來京,隨同至延英殿議事,敬宗談到遊歷東都的事。裴度說:“國家建設兩個都城,原來是供帝王遊歷。然而自國事艱難以來,遊歷東都也就中止,東都的宮殿及六軍的營壘、百官的府舍,大多荒蕪。陛下一定要去遊歷,也應稍加修整再去。一年半載後,才能計議陛下出行的事。”敬宗說:“群臣奏諫沒有說明這一點,只是說不該去。如果是像您所稟奏的情況,不去也可以,豈止是延期?”不久,朱克融、史憲誠又奏請各派五千名服役的工匠,幫助修復洛陽。敬宗於是停止東遊之行。

幽州鎮使朱克融扣留了賜春衣使楊文端,奏稱所賜春衣布料粗劣,又奏稱這年的三軍春衣不足,擬從度支府請求撥給一季的春衣布料,約計三十萬端匹;又奏請派出五千名服役工匠幫助修復東都。敬宗怕朱克融懷有不順從朝廷之心,便向宰相問計,意圖派一位重臣前往宣示撫慰,趁便要回春衣使。裴度建議下兩道詔令即可。敬宗聽從他的建議,由他進呈詔書擬文。詔書到達幽州,情況全如裴度所料。不到十天,幽州人便殺了朱克融和他的兩個兒子。

當時,敬宗年少驕縱,厭倦接見群臣,裴度和緩地進言勸諫。此後,敬宗坐朝理政次數稍有增多。不久,裴度兼任度支使。

迎立江王

寶曆二年(826年)十二月初八,宦官劉克明等謀害敬宗,裴度與宦官王守澄、楊承和、梁守謙、魏從簡等密謀,誅除劉克明等人,迎立江王李昂為天子。裴度因功加授門下侍郎、集賢殿大學士、太清宮使,其他職位依舊;因輔佐導引的功勳,進階為特進。當時,滄景節度使李全略去世,其子李同捷竊取兵權,謀求承襲父職,裴度奏請進行討伐,經歷數年,誅殺了李同捷。裴度於是上疏陳奏:調派軍糧不是宰相的職責,請將度支使職權歸還各有關官吏。文宗下詔書遵從他的奏疏,進階為開府儀同三司,實封裴度三百戶食邑,裴度不得已而接受。

避禍東都

裴度年邁而又多病,自文宗即位後便上疏懇請辭去軍政機要之職,文宗對他的禮遇更加深厚。文宗派御醫替他診斷治病,每天讓中使前去安撫慰問。太和四年(830年)六月,文宗下詔褒獎裴度,任他為司徒、平章軍國重事,允許病癒後每三、五日前往中書省一次。裴度上表辭讓,文宗依從他的請求。同年九月,裴度以加守司徒、兼侍中、襄州刺史之職,任山南東道節度使、觀察使、臨漢監牧等使。

裴度一向有堅貞正直的聲譽,侍奉君主百折不回,因而屢屢遭受奸邪之輩的排擠打擊,幾乎陷於難以擺脫的艱難窘迫困境。到了晚年,漸漸追隨世俗以避免身遭禍事。起先,度支鹽鐵使王播,大肆向朝廷進獻財物,希求得到皇帝的寵信。裴度也效法王播,收取無名雜稅進獻,遭到有節操的士大夫輕視。後又引薦韋厚叔、南卓擔任補闕拾遺,以求彌合矛盾擴大自己交結。而後來進用的宰相李宗閔、牛僧孺等不滿意他的所作所為,因此趁裴度以病辭官時,罷免了他的相位,然後又將他調出長安任襄陽節度使。之前,在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時,朝廷在襄陽設定了臨漢監牧,廢毀百姓的農田四百頃,放牧官馬三千二百餘匹。裴度以牧馬數量少、又空廢民田為由,奏請朝廷取消這一牧場,撤銷臨漢監牧使。

太和八年(834年)三月,裴度以本職兼任東都尚書省職務,充任東都留守。

太和九年(835年)十月,升任中書令。十一月,發生甘露之變,文宗遭軟禁,李訓、王涯、賈餗、舒元輿的親屬、門生受株連者上百人,被投入監獄審訊定罪,並打算將他們流放。裴度上疏朝廷為他們申辯,被保全、救活的有幾十家。

自甘露之變後,宦官當權,士大夫的道統淪喪。裴度因已到辭官居家的年紀,朝廷綱紀又已敗壞,不再把仕途的進退放在心上。他在東都的集賢里建立府宅,構築假山,開鑿池塘,竹樹薈萃,建有風亭水榭、梯橋架閣,島嶼四環,極盡都城的麗色佳境。另在午橋建造了別墅,裁培花木萬株,其中修建了一座歇涼避暑的亭閣,名叫“綠野堂”。引入清水灌注其中,導引分流貫通有序,兩岸景物交相映襯。裴度處理公務之暇,在這裡與白居易劉禹錫整日酣暢宴飲,放聲吟唱縱情談論,借吟詩、飲酒、彈琴、書法自娛自樂。當時的名士,都相從交遊。每次有名望的人士從東都返回京都,文宗必定首先詢問他:“你見到了裴度嗎?”

文宗認為裴度雖然腳有毛病,來京朝見不方便,但他精力尚未十分衰減,開成二年(837年)五月,又讓裴度以本職兼任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詔書發出後,裴度連續上表一再以年邁有病推辭,不願再掌兵權;要言復詔不允。文宗派吏部郎中盧弘前往東都宣詔說:“卿雖然多病,還不很衰邁,替朕垂衣拱手坐鎮北門即可。”催促他起程,裴度不得已而赴任。

易定節度使張璠去世後,軍中準備立其子張元益,裴度派使者勸說張元益歸朝。

回朝而逝

開成三年(838年)冬,裴度病重,祈請返回東都養病。

開成四年(839年)正月,文宗下詔準許裴度返回長安,授官中書令。裴度因病不能入朝謝恩,文宗下詔書命有關部門計日支給裴度所任本官的俸祿食糧。又派御醫去裴度家為他治病。適逢三月初三上巳節,文宗在曲江池賞賜宴飲,群臣賦詩,裴度因病不能赴宴。文宗派宦官賜給裴度詩一首:“注想待元老,識君恨不早。我家柱石衰,憂來學丘禱。”並隨贈詩附親筆書信說:“朕詩集中想見到你的唱和詩,因此將此詩給你看。你病未痊癒,必定乏力無心和詩,儘管改日將詩進獻給我。春季,通常說是難於養病的季節,需要盡力調養護理,儘快血氣和順。心中懷念千百,所寫不及一二。藥物治病所須,不要顧忌奏請頻繁。”

文宗的親筆書信剛到裴度家門口,裴度便已逝世,享年七十五歲(《新唐書》作七十六歲),時為開成四年三月初四(839年4月21日)。文宗聽到裴度逝世的噩耗後,驚悸悲痛了很長時間,又讓人重新繕寫那封信,將它放在裴度的靈位上。隨後下詔追贈裴度為太傅,諡號文忠,停朝四日,加賜裴度家助葬的車馬、布帛、財物。命京兆尹鄭復監護料理喪事,辦喪所需的物品,全由官府供給。文宗驚訝詫異裴度沒有遺表,宦官去他家詢問此事,裴度家屬送上裴度遺表的草稿,主旨以文宗尚未確定皇儲為憂慮,並未談及家事。會昌元年(841年),加贈太師。

主要成就

行政

裴度堅持治理國家要任用賢才。憲宗時,他極力反對任用“掊克取媚”的皇甫鎛為宰相。穆宗長慶年初,他無情揭露翰林學士元稹與宦官魏弘簡勾結“撓軍敗政”的罪行。裴度為將相20餘年,薦引過李德裕、李宗閔、韓愈等名士,重用過李光顏、李朔等名將,還保護過劉禹錫等,但從不薦引無才的親友為官。在唐朝後期,朝官結為朋黨,相互援濟的情況下,他不拉幫結派,反對權奸,堅持唯才是薦。

裴度一生,為了維護和鞏固李唐王朝的統治,堅持與權奸、宦官、割據勢力進行鬥爭,並在反對藩鎮割據勢力取得巨大功績,先後平吳元濟、李師道,實現了“元和中興”。

文學

裴度在文學上也有成就。他認為“文之異,在氣格之高下,思致之淺深,不在磔裂章句,隳廢聲韻”,主張“不詭其詞而詞自麗,不異其理而理自新” 。這對於當時古文寫作上追求奇詭的傾向,具有補偏救弊的意義。他對韓愈的才能是讚賞的,但不贊成韓愈“以文為戲”,寫那些嘲諷性的雜文。晚年留守東都,築綠野堂,與白居易、劉禹錫等名士唱酬甚密,成為洛陽文事活動的中心人物,對洛陽文人活動起到凝聚作用。他對文士多所提掖,時人莫不敬重,宋代方回稱“人出其門尤盛。”《蔡寬夫詩話》稱:晉公文字世不傳,晚年與劉、白放浪綠野橋,多為唱和。間見人文集,語多質直渾厚,計應似其為人,如“灰心緣忍事,霜鬢為論兵”之句,可謂深婉。

軼事典故

少時逸聞

據說裴度少時貧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禪師。大師看了裴度的臉相後,發現裴度嘴角縱紋延伸入口,恐怕有餓死的橫禍,因而勸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依教奉行,日後又遇一行禪師,大師看裴度目光澄澈,臉相完全改變,告訴他以後一定可以貴為宰相。依大師之意,裴度前後臉相有如此不同的變化差別是因為其不斷修善、斷惡,耕耘心田,相隨心轉。

裴度還帶

《裴度還帶》為元代關漢卿作。寫裴度拾寶不昧因而救人性命,最終得中狀元的故事。全劇共四折一楔子劇,劇情是:唐代宰相裴度未做官時,因父母雙亡家境貧寒,又不肯跟隨姨父王員外做生意,只得寄居在山神廟中,幸有一白馬寺長老供他齋飯。有一道人為裴度相面,斷定他命該橫死。此時另有韓太守因廉潔為官被國舅傅彬誣陷入獄,韓夫人與女兒瓊英辛苦籌資以救韓太守,幸得朝廷採訪使李邦彥贈玉帶相助。瓊英路過山神廟時不慎失落玉帶,被裴度撿到。韓氏母女正要絕望自盡,裴度將玉帶歸還,韓太守一家三口性命皆得救。就在裴度送韓氏母女出門之時,山神廟倒塌,裴度得以逃脫橫死厄運。後裴度赴京趕考,得中狀元,並與韓瓊英結為夫婦。《裴度還帶》全名《山神廟裴度還帶》,版本現有:明萬曆43年(1615)脈望館鈔校本、《孤本元明雜劇》本。另有馮夢龍所著《喻世明言》第九卷“裴晉公義還原配”與《醒世恆言》第十八卷“施潤澤灘闕遇友”亦記載此事。

智叟讖言

裴度未顯貴的時候,客居洛中。曾騎著一匹跛腳驢進到皇城裡,正走上天津橋。當時淮西不朝朝廷有好幾年了。有兩位老人倚著橋柱子站著,嘴裡說道:“蔡州用兵的時間已很長了,官府徵發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平定?”忽然看見了裴度,吃驚而發獃地走開了。裴度的僕人背著書囊走在後面,彼此距離稍遠一點。僕人聽老人說:“剛才憂慮蔡州沒有平定,原來是等待這個人做將。”等回來以後,僕人就把這件事告訴了裴度。裴度說:“他看我這潦倒的樣子,特意戲弄我罷了。”那年的秋天,果然參加鄉試,第二年就考中了科舉。

鎮定尋印

裴度在中書省任職時,一次隨從忽然報告說官印丟了。裴度依舊神色怡然,告誡隨從們不要聲張此事,當時正在舉行酒宴歌舞,隨從們不曉得他為什麼會這樣處理。半夜酒宴正進行到熱鬧處,隨從們又報告說官印又回來了,裴度也不答話,宴飲極歡而散。人們問他為什麼這樣,裴度說:“書辦們偷印去私蓋書券,不急著尋找追查的話,就會再放回原處,追得太急的話就會將印銷毀掉,再也找不著了!”馮夢龍在《智囊全集》中評此舉“不是矯情鎮物,真是透頂光明,故曰‘智量’,智不足,量不大。”

解救裴寰

裴度任御史中丞時,宣徽院的五坊小使,每年秋季都要到京城附近地區試放宮廷的鷹犬行獵。所到之處,官吏必須盛情相邀厚禮饋贈,小使們稍不滿意,便任意勒索。百姓們畏懼他們如同害怕盜寇。在此之前,貞元末年,這幫小使尤為暴虐蠻橫,甚至用網罩住平民家門和井口,不許住戶出入打水,說是:“有人出入會驚嚇了我們豢養的皇家鳥雀。”還成群結夥到酒食店聚飲,縱情放肆吃喝。臨走,留下一箱蛇,並警告店家說:“我們用這些蛇餵養皇家鳥雀,要好好餵養這些蛇,不得讓它們受渴挨餓。”店東賄賂、道歉,小使們才肯將蛇箱帶走。到元和初年,雖屢屢整治這類弊病,小使們的慣常惡行始終不能根絕。這時,一幫五坊小使曾到下邽縣試放鷹犬,縣令裴寰性格嚴厲苛刻,痛惡這幫小使的兇惡暴虐,除向他們提供公務館所外,其他一無曲意奉承。小使們怒惱,誣陷裴寰狂言侮辱朝廷,並傳到憲宗那裡。憲宗發怒,催促拘捕裴寰入獄,打算以“不敬皇帝”的大罪處置裴寰。宰相武元衡等人以理勸解,意圖使憲宗省悟,憲宗怒氣不消。裴度入延英殿奏事時,藉機竭力論理評說,陳述裴寰無罪。憲宗更加惱怒,說:“按你的意見,裴寰無罪就處決五坊小使;如果小使們無罪,就處決裴寰。”裴度回答說:“論罪,確如聖上所言,只是任用裴寰為縣令,他替陛下憂心、顧惜百姓才至於如此,怎么可以加罪於他呢?”憲宗怒色立消。次日,便下令釋放了裴寰。

妖由人興

令狐楚曾經上奏說亳州有聖水湧出,喝到的人生的病都能被治癒。裴度認為:“妖由人興,水不自作。”命亳州官員堵塞此水的出口。

除夜嘆老

裴度在一次除夕圍爐守歲時,嘆息自己年歲已高,一夜都沒睡,爐中的商陸火,多次續添。

牡丹先發

裴度臥病在永樂里,於暮春時忽然夢到自己在南園遊玩,命家裡的僕僮抬自己到藥欄,說道:“我沒有見到此花而死,真是令人傷心啊。”便悵然而返。明早,僕人告訴裴度說牡丹的一叢已經開花,裴度前往觀看,三日後才去世。

三事可恨

裴度臨終時,對門生說:“我死無所系,只有午橋莊松雲嶺(在洛陽)還未建成,軟碧池的繡尾魚還未長成,《漢書》還未終篇,是令人遺憾的。”

氣義助人

憲宗元和年間,有個新任命的湖州錄事參軍,沒等去上任遇到了強盜,將他的錢物都搶去了,就連委任狀也沒有給他留下。於是他便在京城附近收購舊衣服,然後想辦法換錢,夜晚住在旅店裡。這個旅店靠近裴度的住宅。這一天裴度休息,穿上便衣到附近散步,來到了這個人住的旅店。裴度與這個叫湖紏的人打招呼以後坐下說話,問他是乾什麼的。湖紏說:“我的遭遇,別人都不忍聽。”說著哭了起來。裴度覺得他很可憐,詳細詢問他的遭遇。他說:“我在京城任職數年,被授予一個官職在湖州,遇到強盜把我的東西搶光了,只剩下一條性命。這還是小事,還有的是,我準備結婚還沒有去迎娶,未婚妻就被郡牧搶去,獻給了宰相晉公裴度,他可是最大的官。”裴度說:“你未婚妻姓什麼?”回答說:“姓某字黃娥。”裴度當時穿著有錢人常穿的紫色衣服,他對湖紏說:“我就是裴度的親信官員,會幫著你查訪。”然後問了湖紏的姓名以後走了,湖紏非常後悔,心想剛才來的人如果是裴度的親信,回去和裴度一說,會給我帶來災禍,當天晚上他想著這件事睡不著,等到天明,他來到裴度的住宅附近觀察,可是他看不到屋內。到了傍晚,有個穿紅衣服的公差來到旅店,非常急促地對他說,裴度讓他去。湖紏的心裡非常驚慌害怕,急忙跟著差人去了。他們進了裴度的住宅,來到一個小客廳。他趴在地上嚇得直出汗,不敢抬頭觀看。主人讓他坐下,他偷著觀看,正是昨天穿紫衣服的那個官員,再三點頭表示謝罪。裴度說:“昨天聽了你說的話,心中很同情可憐你,今天可以彌補一下你的遭遇了。”說著命令將箱子裡的授官憑證交給他,重新任命了他的官職,他高興得要跳起來。裴度又說:“黃娥立刻就可以還給你,同你一起去那裡上任。”然後特意派人將他送回旅店,並給了他衣服行李和一千貫錢,第二天這個人和未婚妻一起上任去了。

家庭成員

曾祖

裴寘

祖父

裴有鄰,曾任濮州濮陽縣令。

父親

裴漵,曾任河南府澠池縣丞。

兒子

據《新舊唐書》本傳載:裴度有子五人:裴識、裴撰、裴讓、裴諗、裴議,其中以裴識、裴諗最有名,史稱“兄弟並列方鎮,時人榮之”。

裴識,長子,字通理,以蔭授上柱國,襲爵晉國公,歷任六鎮節度使,官至檢校尚書右僕射。卒贈司空,諡號昭。

裴撰,次子,字宜業,長慶元年(821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工部侍郎。

裴讓,三子,初任京光府參軍,太和(827年─835年)年間隨裴度鎮襄陽。

裴諗,四子,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黃巢之亂時遇害。

裴議,五子,生平不詳。

但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裴度有七子,分別為裴讓、裴詡、裴諗、裴調、裴識、裴諴、裴讓。

孫子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裴度有孫六人,其中裴識二子名闕。

裴造,裴議之子。

裴沼,字化龍,裴諗之子。

裴光鼎,字德原,裴諴之子。

裴禹昌,字聖規,裴讓之子。

曾孫

裴純懿,裴識之孫,官至掌書記。

後世地位

會昌六年(公元846年)十月,裴度與杜黃裳、李愬、高崇文等配享憲宗庭廟。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裴度與歷代功臣四十人從祀歷代帝王廟。

裴度的詩文

溪居

唐代裴度

門徑俯清溪,茅檐古木齊。紅塵飄不到,時有水禽啼。

宴興化池亭送白二十二東歸聯句

唐代裴度

東洛言歸去,西園告別來。白頭青眼客,池上手中杯。 ——裴度
離瑟殷勤奏,仙舟委曲回。征輪今欲動,賓閣為誰開。 ——劉禹錫
坐弄琉璃水,行登綠縟堆。花低妝照影,萍散酒吹醅。 ——白居易
岸蔭新抽竹,亭香欲變梅。隨游多

度自到洛中與樂天為文酒之會時時構詠樂不可…因為聯句

唐代裴度

成周文酒會,吾友勝鄒枚。唯憶劉夫子,而今又到來。 ——裴度
欲迎先倒屣,亦坐便傾杯。飲許伯倫右,詩推公幹才。 ——白居易
久曾聆郢唱,重喜上燕台。晝話牆陰轉,宵歡斗柄回。 ——劉禹錫
新聲還共聽,故態復相咍。遇物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