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唐代岑參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
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看著您騎馬迅疾如飛鳥。
都護軍營在太白星西邊,一聲號角就把胡天驚曉。

注釋
⑴武威:即涼州,今甘肅武威。判官:官職名,為地方長官的僚屬。磧西:即沙漠之西,指安西。行軍:指出征的軍隊。
⑵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從吐魯番向東斷續延伸到鄯善縣以南。
⑶都護行營:指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的行營。行營:出征時的軍營。太白:即金星。古時認為太白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
⑷角:軍中樂器,亦用以報時,略似今日的軍號。

賞析

這首載於《全唐詩》卷二百零一,是一首即興口占而頗為別致的送行小詩。首句似即景信口道來,點明劉判官赴行軍的季候(“五月”)和所向。“火山”即今新疆吐魯番的火焰山,海拔四、五百米,岩石多為第三紀砂岩,色紅如火,氣候炎熱。尤其時當盛夏五月,那是“火雲滿山凝未開,鳥飛千里不敢來”(《火山雲歌送別》)的。鳥且不敢飛,無怪“行人少”了。所以此句還寫出了火山赫赫炎威。而那裡正是劉判官赴軍必經之地。這裡未寫成行時,先出其路難行之懸念。

接著便寫劉判官過人之勇。“看君馬去疾如鳥”,使讀者如睹這樣景象:烈日炎炎,黃沙莽莽,在斷絕人煙的原野上,一匹飛馬掠野而過,向火山撲去。可見那騎者身手是何等矯健不凡。以鳥形容馬,不僅寫出其疾如飛,又通過其小,反襯出原野之壯闊。本是“鳥飛千里不敢來”的火山,現在竟飛來這樣一隻不避烈焰的勇敢的“鳥”,令人肅然起敬。這就形象地歌頌了劉判官一往無前的氣概。全句以一個“看”字領起,讚嘆嘖嘖聲如聞。

“都護行營太白西。”初看第三句不過點明此行的目的地,說臨時的行營遠在太白星的西邊──這當然是極言其遠的誇張。這樣寫卻顯得很威風,很有氣派。細細品味,這主要是由於“都護行營”和“太白”二詞能喚起莊嚴雄壯的感覺。它們與當前唐軍高仙芝部的軍事行動有關。“太白”,亦稱金星,古人認為它的出現在某種情況下預示敵人的敗亡(“其出西失行,外國敗”,見《史記·天官書》)。明白這一點,末句含意自明。

“角聲一動胡天曉”這最後一句真可謂一篇之警策。從字面解會,這是作者遙想軍營之晨的情景。本來是拂曉到來軍營便吹號角,然而在這位好奇詩人天真的心眼裡,卻是一聲號角將胡天驚曉(猶如號角能將兵士驚醒一樣)。這實在可與後來李賀“雄雞一聲天下白”的奇句媲美,顯出唐軍將士迴旋天地的凌雲壯志。聯繫上句“太白”出現所預兆的,這句之含蘊比字面意義遠為深刻,它實際等於說:只要唐軍一聲號令,便可決勝,一掃如磐夜氣,使西域重見光明。此句不但是賦,而且含有比興、象徵之意。正因為如此,這首送別詩才脫棄一般私誼範疇,而升華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此詩不落一般送別詩之窠臼。它沒有直接寫惜別之情和直言對勝利的祝願。而只就此地與彼地情景略加誇張與想像,敘述自然,比興得體,頗能壯僚友之行色,惜別與祝捷之意也就見於言外,在送別詩中堪稱獨具一格了。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載(751年)五月,西北邊境石國太子引大食(古阿拉伯帝國)等部襲擊唐境。當時的武威(今屬甘肅)太守、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將兵三十萬出征抵抗。此是作者於武威送僚友劉判官(名單)赴軍前之作,“磧西”即安西都護府。

岑參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後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577篇詩文

猜您喜歡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宋代蘇軾

緱山仙子,高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送儲邕之武昌

唐代李白

黃鶴西樓月,長江萬里情。
春風三十度,空憶武昌城。
送爾難為別,銜杯惜未傾。
湖連張樂地,山逐泛舟行。
諾為楚人重,詩傳謝朓清。
滄浪吾有曲,寄入棹歌聲。

送凌侍郎還宣州

宋代晏殊

日南藩郡古宣城,碧落神仙擁使旌。
津吏戒船東下穩,縣僚負弩晝歸榮。
江山謝守高吟地,風月朱公故里情。
曾預漢庭三獨坐,府中誰敢伴飛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