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送凌侍郎還宣州

宋代晏殊

日南藩郡古宣城,碧落神仙擁使旌。
津吏戒船東下穩,縣僚負弩晝歸榮。
江山謝守高吟地,風月朱公故里情。
曾預漢庭三獨坐,府中誰敢伴飛觥。

注釋

①凌侍郎:宋代工部侍郎,字子奇,涇縣凌彎人。侍郎,官名。漢代郎官的一種,本為官廷的近侍。東漢以後,尚書的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自唐以後,中書、門下二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均以侍郎為長官之副,官位漸高。相當於部長、副部長級別。
宣州:主管,如,知縣(舊時的縣長),知府,知州。
②日南:漢郡,漢武帝時設立,在今越南中部,東漢末以後,為林邑國所有。
藩郡:封建時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邊防重鎮:藩屬。藩國。藩鎮。藩邦。郡,古代行政區域,中國秦代以前比縣小,從秦代起比縣大:郡縣。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藩郡,郡縣。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及郡下。”
古宣城:自公元前109年設郡以來,歷代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輟,古稱古宣城。
碧落:道家稱東方第一層天,碧霞滿空,叫做“碧落”。這裡泛指天上。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使旌:旌,古代用羽毛裝飾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如旌旗。《楚辭·九歌·國殤》:“旌蔽日兮敵若雲。使,用。使役,使力。使錢。使旌,用旌旗。古代武官持旄節專制一方。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擁旄萬里。”
③津吏:古代管理渡口﹑橋樑的官吏。
戒船:戒,防備。如戒備,戒嚴。戒船,這裡指押運船隻。
縣僚:僚,舊指同在一起做官的。縣僚,同在一縣做官。
負弩:弩,弓箭。負弩,背著弓箭走在前面。表示極為尊敬。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前驅,蜀人以為寵。”
歸榮:猶榮歸。光榮地返回故鄉。 唐·司空圖《送草書僧歸越》:“今系名內殿,且為歸榮,足以光於遠矣。” 宋·歐陽修《吉州學記》:“幸予他日因得歸榮故鄉而謁於學門,將見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為公卿。” 明·無名氏 《雲間雜誌》卷中:“ 張南山尚書歸榮,家訓云:‘為吾後人者,生子雖多,不可不教;生女雖多,不可不舉。’”
④謝守:指謝朓,他曾在宣城任太守。謝朓(464-499年),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著名人,出身世家大族。他在宣城任太守時,於府治之北陵陽峰上建室,取名“高齋”,吟出“空為大國憂,紛詭驚非一。安得掃蓬徑,銷吾愁與疾”(《高齋視事》)等詩句,故有“謝守高吟地”之說。
朱公:即 陶朱公 。范蠡的別稱。《史記·貨殖列傳》:“﹝范蠡﹞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 。”
風月:指男女間情愛之事。前蜀 韋莊 《多情》詩:“一生風月供惆悵,到處煙花恨別離。”這裡指范蠡與西施的故事。
朱公:陶朱公,即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詳,春秋楚國宛(河南南陽)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後人尊稱“商聖”。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激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變官服為一襲白衣與西施西出姑蘇,泛一葉扁舟於五湖之中,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乃我國儒商之鼻祖。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宋陸游 《連日大雨門外湖水渺然》詩:“尚鄙朱公養魚術,肯為寧戚飯牛歌?”
⑤漢庭三獨坐:東漢光武帝在加強監察官僚權威方面,創造了一個有趣的形式,叫做:三獨坐。《後漢書·宣秉傳》說,宣秉在漢光武帝建武元年擔任御史中丞,“光武特詔御史中丞與司隸校尉、尚書令會同並專席而坐,故京師號曰:三獨坐”。其他官僚朝見皇帝時,都站著,惟有他們坐著,故曰:獨坐。這和西漢時司直、司隸校尉朝會時排列在九卿之前,均為尊寵監察官僚的特殊禮遇。此後,“三獨坐”或“三獨”,甚至成為御史中丞、司隸校尉這類監察官僚的代名詞。東漢初年,就恢復了西漢時設定過的三套監察機構,對加強皇帝的權力起了巨大的作用。
飛觥:傳杯。 唐羊昭業《皮襲美見留小宴次韻》:“澤國春來少遇晴,有花開日且飛觥。” 宋 梅堯臣 《次韻答黃介夫七十韻》:“物理既難常,達生重飛觥。” 清 陳維崧 《鶯啼序·春日游平山堂即事》詞:“玉筍飛觥,春纖拂素。”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是晏殊送當時的工部侍郎凌策返鄉。

凌策(957-1018),字子奇,宣州涇(安徽涇縣)凌灣人,北宋名臣。雍熙進士。歷廣安軍判官、西川節度推官,光祿寺丞。李順起義,川陝許多選官都不願意上任,凌策自動請示出任,後到綿州任職,升遷戶部判官,淮南東路安撫使。公元1016年(大中祥符九年),凌策從蜀地回來,皇上有意擢用,但凌策得病,這首七律《送凌侍郎還宣州》晏殊送凌策回鄉寫的。

首聯“日南藩郡古宣城,碧落神仙擁使旌”,介紹古宣城是塊聖地。碧霞滿空,神仙都要搖動旌旗,在那裡聚集。歷史上的宣城 “易置不常,統治稱重”(宋 章岷《綺霞閣記》)宣城地靈人傑,便有凌侍郎這樣的人才。

頜聯“津吏戒船東下穩,縣僚負弩晝歸榮”,寫凌策任廣南西路轉運使時,受命重新籌劃從嶺南運輸香藥至京師,凌策請求先由陸路運到南安,然後向北改為水運,只用士兵八百人,比過去節省下大量人力和大筆運費。由此,“盧之翰任廣州無廉稱,以策有乾名,命代之,賜金紫。”(《宋史·列傳第六十六》) 凌策任英州知州期間,其時廣、英路從吉河到板步二百里,每年盛夏瘴氣四起,來往過客十死八九。凌策請求從大源洞開山修路,縮短了行程,方便了運輸行旅。“由此,“代還,知青州。東封,以供億之勤,超拜都官郎中,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揚州。”(《宋史·列傳第六十六》)凌策押船營運、開山修路獲得如此的成功與殊榮。

頸聯“江山謝守高吟地,風月朱公故里情”,寫凌策的家鄉宣城原是謝朓、朱公的所住地。謝守,指謝朓,他曾在宣城任太守,在府治之北陵陽峰上建室,取名“高齋”,吟出“空為大國憂,紛詭驚非一。安得掃蓬徑,銷吾愁與疾”(《高齋視事》)等詩句,故有“謝守高吟地”之說。朱公,陶朱公,即范蠡,字少伯。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輔佐越國勾踐滅吳國,功成名就之後激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變官服為一襲白衣與西施西出姑蘇,泛一葉扁舟於五湖之中。因古宣城 “禹貢揚州之域,”(宋 章岷《綺霞閣記》)故有“朱公故里”之稱。

尾聯“曾預漢庭三獨坐,府中誰敢伴飛觥”,讚揚凌策的功績,一般人是不能比擬的。詩人不是從正面來寫,而是用典,顯示凌策身份的高貴及功勞之大。三獨坐,又叫漢庭三獨坐。光武特詔御史中丞與司隸校尉、尚書令會同並專席而坐,故京師號曰:三獨坐”。其他官僚朝見皇帝時,都站著,惟有他們坐著,顯示地位的尊貴。據《宋史·列傳第六十六》記載:凌策985年(雍熙二年)舉進士,起家廣安軍判官。後步步高升,任了那么多地方的官,後“知州李玄病,上與宰相歷選朝士,將徙策代之。”(《宋史·列傳第六十六》)1018年(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詩人說,如果人們要坐著喝酒的話,像凌策的大人,誰還敢與他並起並坐,傳杯把盞呢?這裡用了反問句,從側面頌揚凌策的功勞。

晏殊詩詞有其思想上與藝術上的獨特追求。他希望以歌頌太平為出發點,藝術上又追求“氣象”,同時也講求詞的可歌性。在宋朝的所有宰相中,晏殊也許算是活得最明白的一個。歌頌太平正是其詩詞創作趨於一途的共同表現,這也是由晏殊所處的環境、地位決定的。他不少作品直接寫酒增加宴席上的歡樂氣氛。,如《奉和聖制上元夜》、《浣溪沙》等。這首詩借寫酒來歌頌凌侍郎及他的家鄉,但在一定程度上向“溫柔敦厚”靠攏,無悽厲之音,得中和之美,珠圓玉潤,其中感情如陳年甘醴,看似平淡,品之味長。

晏殊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於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480篇詩文

猜您喜歡

送劉昱

唐代李頎

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
北風吹五兩,誰是潯陽客。
鸕鶿山頭微雨晴,揚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試聽沙邊有雁聲。

踏莎行·寒草煙光闊

宋代寇準

寒草煙光闊,渭水波聲咽。春潮雨霽輕塵歇。征鞍發。指青青楊柳,又是輕攀折。動黯然,知有後會甚時節?
更進一杯酒,歌一闋。嘆人生,最難歡聚易離別。且莫辭沉醉,聽取陽關徹。念故人,千里至此共明月。

送韋整尉長沙

唐代張祜

遠遠長沙去,憐君利一官。
風帆彭蠡疾,雲水洞庭寬。
木客提蔬束,江烏接飯丸。
莫言卑濕地,未必乏新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