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代放歌行

南北朝鮑照

蓼蟲避葵堇,習苦不言非。
小人自齷齪,安知曠士懷。
雞鳴洛城裡,禁門平旦開。
冠蓋縱橫至,車騎四方來。
素帶曳長飆,華纓結遠埃。
日中安能止,鐘鳴猶未歸。
夷世不可逢,賢君信愛才。
明慮自天斷,不受外嫌猜。
一言分珪爵,片善辭草萊。
豈伊白璧賜,將起黃金台。
今君有何疾,臨路獨遲回。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蓼蟲已經習慣了辛辣的水蓼,看見甜美的葵堇,反而要逃跑。
小人總是限於狹貓的境界,又怎么能理解曠士的高尚懷抱。
天剛放亮,洛陽城中雄雞啼晨,宮門洞開,大小官吏前來早朝。
達官貴人從四面八方聚來,輕車駿馬賓士在條條官道。
寬大的衣帶在風中飄舞,五彩的冠纓被飛塵籠罩。
日上中天,公務仍然不會停止,夜幕降臨,晚鐘已敲也無人回家。
如今這太平盛世,不易再逢,君王賢明愛才,也很難遇到。
清明的謀慮,出自君王的獨斷,外來的猜嫌之辭,都無法動搖。
說對了一句話,就能封官進爵,有一點兒特長或好的品格,就可以辭別田野,從此做官,步步升高。
當今君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豈只是把白璧頒賞,還要把黃金台來建造。
可是今天,您究竟為什麼面臨坦蕩的仕途,反而遲疑不前,把好機會失掉?

注釋
放歌行:《放歌行》為古樂府使用的舊題,常用來表現自嘆失意或激勵奮發的內容。
蓼(liǎo)蟲:蓼草上生長的小蟲。蓼,指澤蓼,一種草本植物,葉味辛辣。
葵堇(kuíjǐn):又名堇葵,一種野菜,味甜。見《楚辭·七諫》:“蓼蟲不徒乎葵藿”。
齷齪(wò chuò):拘局的樣子,指局限於狹隘的境界。
曠(kuàng)士:曠達之士,不拘於世俗之見的人。
洛城:洛陽城,這裡是泛指京城。
禁門:皇宮的門。天子居住的地方叫禁中,門設禁衛,警戒森嚴,所以叫禁門。
平旦:平明,天剛亮的時候。
冠蓋:冠冕與車蓋。指戴高冠乘篷車的達官貴人。
縱橫至:紛紛而來。縱橫,是紛紜雜亂的樣子。
素帶:古時大夫所用的衣帶。
曳(yě):引、拉動。
長飆(biāo):暴風。
華纓(yīng):華美的冠纓,一種用彩線做成的帽帶。
日中:中午。
鐘鳴:鐘鳴漏盡,指深夜戒嚴之後。
夷(yí)世:太平之世。
信:誠然,確實。
天:指君王。
珪(guī):一種上圓下方的玉板,古代封官時賜矽作為符信。
爵(ju):爵位,官階。
草萊(lái):田野。
豈伊:哪裡。伊,是語助詞。
白璧賜:賞賜白壁。《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記載:趙孝成王一見虞卿即賞賜黃金百鎰、白璧一雙。這句話就是用的這一典故。
黃金台:在今北京附近。燕昭王築黃金台,上置千金,以招天下賢士。
君:指曠士。
遲回:遲疑不前。

創作背景

劉宋王朝政治腐敗,賣官鬻爵,賄賂公行。高門世族把持朝政,一般無恥之徒狗苟蠅營,以求富貴利達。作者為了揭露和諷刺官場鑽營奔競的腐敗風氣,表達自己不甘被卑污世風所染的高風亮節,於是創作了這首

賞析

前四句開門見山亮出矛盾,將齷齪小人與高懷曠士分列兩句,形成對照。“小人自齷齪”構成全詩主腦,是後文窮形極相描繪的張本。在這兩句寫實詩前用“蓼蟲避葵堇,習苦不言非”兩句來起興,既有含義,又增添了文學情趣。蓼蟲習慣了辛辣苦味,不喜歡堇葵的甘甜。這兩句不僅是興,而且也是比。其比的含義,前人或謂是指小人不知曠士之懷,猶如蓼蟲不知葵堇之美;或謂是指曠士習慣於辛苦生涯,不以辛苦為非。細繹詩意,當以後說為是,因為“避”、“不言非”等語,並無貶義,而以苦為樂,從來就是豁達放曠之士的本色;只有小人,才是趨甘避苦之徒。

從“雞鳴洛城裡”至“鐘鳴猶未歸”八句是此詩第二層,寫“小人”的齷齪行為。“雞鳴”“平旦”“日中”“鐘鳴”是貫串八句的時間線索。其人物則是“冠蓋”,他們的一天,從“平旦”起,天子的“禁門”剛剛打開,就蜂擁而至了。“縱橫至”、“四方來”,來勢洶湧如潮水,筆端帶有揶揄調侃之意。乘他們車馬馳驟之際,詩人迅速為他們的風塵尊容勾勒了一幅生動無比的漫畫:“素帶曳長飆,華纓結遠埃。”這些頗有身分的人,他們的素帶在急馳的大風中亂飄,華麗的帽纓上結聚了遠道而來的塵埃。這幅畫有色彩,有動態,有細節,形象傳神,耐人品味。句中未著一字褒貶,卻“寫盡富貴人塵俗之狀”(沈德潛《古詩源》),把角逐名利場者的醜態刻劃得入木三分,不愧為神來之筆。他們到處奔競,“日中”不可能會停止鑽營。就連夜深“鐘鳴”後他們猶未回家。一個“猶”字,有多少驚訝、感嘆、挖苦之意。後漢安帝《禁夜行詔》云:“鐘鳴漏盡,洛陽城中不得有行者。”這裡說“鐘鳴未歸”,可見奔競日盛,古風蕩然無存。

“夷世不可逢”以下是此詩第三層,記錄了奔競小人對道旁曠士的談話,他們對曠士說道:現在是千載難逢的太平盛世,君王也是真正愛才的賢君。他英明的考慮出於自己的判斷,不受任何外來影響而猜疑動搖。這些正經話出自小人之口,就顯得肉麻阿諛與不倫不類,因而具有極大的諷刺性。接著,小人們又向曠士津津樂道地誇說起了進入仕途的容易和當官的好處。這四句是說才能之士只要有一言之美,片善之長,就會受賢君青睞,被封官賜爵,辭別田野,登上朝堂。而賢君愛才,豈但只賞賜白璧,還將仿效燕昭王築黃金台來重金招聘你們呢。這四句雖是小人們的勸誘、誇說之辭,但也是他們一心只想升官發財的靈魂大曝光,寫得真是筆鋒辛辣,利如刀錐。“今君有何疾,臨路獨遲回?”最後,小人以嘲弄的口吻詰問曠士:你到底有什麼毛病,竟面對陽關大道還獨自徘徊不前?全詩至此頓住。對於無恥小人的挑釁,詩人沒有也不屑回答,但不回答並不等於沒有答案。讀者若試著掩卷思索,就會發現,答案已在開頭“小人自齷齪,安知曠士懷”之中了。這一結回應開頭,使通篇皆活,曠士形象雖未著墨,但在對照中自顯出其迥異小人的品格。這個結尾讓應受嘲弄的人去厚顏嘲弄別人,真是幽默滑稽而有波瀾,可謂味蘊言外,冷峻雋永。

《代放歌行》在《樂府詩集》中屬《相和歌辭·瑟調曲》。《歌錄》曰:“《孤生子行》,亦曰《放歌行》。”《孤生子行》,又題作《孤兒行》,在樂府古辭中寫的是孤兒備受兄嫂折磨,難與久居的內容。鮑照的擬作,舊瓶裝新酒,用以揭露黑暗,抨擊時政,大大拓寬和加深了這一樂府舊題的表現力。在這個方面,也同樣顯示了詩人非凡的藝術勇氣和獨闢蹊徑的創新精神。

鮑照

鮑照

鮑照(約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字明遠,漢族,祖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西南,轄區包括今江蘇漣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於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 211篇詩文

猜您喜歡

昏鏡詞

唐代劉禹錫

鏡之工列十鏡於賈奩,發奩而視,其一皎如,其九霧如。或曰:“良苦之不侔甚矣。”工解頤謝曰:“非不能盡良也,蓋賈之意,唯售是念,今來市者,必歷鑒周睞,求與己宜。彼皎者不能隱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是用什一其數也。”予感之,作《昏鏡詞》。

昏鏡非美金,漠然喪其晶。
陋容多自欺

鬻海歌

宋代柳永

鬻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鬻就汝輪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島嶼。
風乾日曝鹹味加,始灌潮波塯成鹵。
鹵濃鹼淡未得閒,采樵深入無窮山。
豹蹤虎跡不敢避,朝陽山去夕陽還。
船載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熱。

神弦

唐代李賀

女巫澆酒雲滿空,玉爐炭火香咚咚。
海神山鬼來座中,紙錢窸窣鳴鏇風。
相思木貼金舞鸞,攢蛾一啑重一彈。
呼星召鬼歆杯盤,山魅食時人森寒。
終南日色低平灣,神兮長在有無間。
神嗔神喜師更顏,送神萬騎還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