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富貴不能淫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氣、有作為、有節氣的男子嗎?他們一發怒,連諸侯都害怕,他們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無事。”

孟子說:“這哪裡能算是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給予訓導;女子出嫁時,母親給予訓導,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的丈夫的家裡,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以順從為做人原則的,是妾婦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理想時,就同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理想時,就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才叫作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

注釋
景春:與孟子同時代的人,縱橫家。
公孫衍:戰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曾在秦國為相,又曾佩五國相印。
張儀:戰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秦惠王時為相,遊說六國連橫以服從秦國。
誠:真正,確實。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為、有氣節的男子。
懼:害怕。
安居:安靜。
熄:同“息”,平息,指戰火熄滅,天下太平。
是:這,這個。
焉:怎么,哪裡。
子:你。
未學:沒有學。
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丈夫之冠:男子舉行加冠禮的時候。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則舉行加冠禮,叫做冠。古人二十歲既為加冠。
父命之:父親給予訓導;父親開導他。命:教導、訓誨。
母命之:母親給予訓導。
嫁:出嫁。
往:去,到。
戒:告誡。
女(rǔ):同“汝”,你。
必敬必戒;必:一定。敬:恭敬。戒:留神,當心,謹慎。
違:違背。
亂:擾亂。
夫子:舊時稱自己的丈夫。
以:把。
順:順從。
為:作為。
正:正理,及基本原則。
道:方法。
居天下之廣居:第一個“居”:居住。第二個“居”居所,住宅。
廣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釋為:廣居,仁也;正位,禮也;大道,義也。
立:站,站立。
正:正大。
大道:光明的大道。
得:實現。
志:志向。
由:遵循。
獨行其道:獨自走自己的道路。獨:獨自。行:這裡是固守;堅持的意思。道:原則,行為準則。
淫:惑亂,迷惑。使動用法。
移:改變,動搖。使動用法。
屈:屈服。使動用法。

古漢語知識

一、一詞多義

1.誠
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真正,確實)
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誠心)——《列子·湯問》中的《愚公移山》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果真,表假設)——漢·司馬遷《陳涉世家》

2.焉
是焉得為大丈夫乎?(怎么,哪裡)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語氣詞)——《列子·湯問》中的《愚公移山》

3.冠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名詞動用,行冠禮)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戴帽子,名詞作動詞用)——明·魏學洢《核舟記》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古代男子到成年則舉行加冠禮,叫做冠。)——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4.命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訓導)
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指派;發號)——《列子·湯問》中的《愚公移山》
奉命於危難之間。(命令,政令)——諸葛亮《出師表》

5.戒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第一個為“告誡”,第二個為“謹慎”)

6.居
居天下之廣居(第一個為“居住”,第二個為“住所”)
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處在,處於)——明·魏學洢《核舟記》
居五日,桓侯體痛(用在表示時間的詞語前面,表示經過的時間;停留,經歷。在文中譯為“過了”。)——《韓非子·喻老》中的《扁鵲見蔡桓公》

7.屈
威武不能屈(使動用法,屈服)
手指不可屈伸(彎曲)——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8.之
“丈夫之冠也”及“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母命之(代詞,代出嫁的女子)
往送之門(動詞,去,到)
居天下之廣居(助詞,的。)
何陋之有?(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唐·劉禹錫《陋室銘》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助詞,起調節音節作用,不譯。) ——清·蒲松齡《狼》

9. 得
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得:能,能夠。
得志得:實現。

二、通假字
1.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女(rǔ):通“汝”,你

三、詞類活用

①動詞用作名詞居天下之廣居
原意為居住。文中意思為居所、住宅。

②動詞的使動用法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原意為古代男子到成年則舉行加冠禮,叫做冠。古人二十歲既為加冠。文中作動詞,意思為行冠禮,
A.富貴不能淫
本意:惑亂,迷惑。文中意思:使……迷惑。
B.貧賤不能移
本意:改變、動搖,文中意思:使……改變(動搖)。

③威武不能屈
本意:屈服。文中意思:使……屈服。

賞析

《富貴不能淫》的內容是孟子批駁景春關於大丈夫的錯誤言論。我們首先來看文章批駁的“靶子”,即景春的觀點。

景春認為公孫衍、張儀之流是大丈夫,為此,他用反問句向孟子詢問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公孫衍和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言外之意就是說,公孫衍和張儀是真正的對丈夫。景春提出這個觀點的依據是,公孫衍、張儀能夠左右諸侯,“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他們發起怒來,諸侯們都會害怕,安靜下來,天下就會平安無事,他們威風八面,權傾天下,能夠左右時局。

針對景春的“論點”和“論據”,孟子先破後立,先批駁景春的錯誤觀點,再闡述什麼是真正的大丈夫。

首先,孟子針鋒相對地用了一個反問句:“是焉得為大丈夫乎?”這個怎么能夠叫大丈夫呢?對景春的觀點給予直接的否定。

其次,孟子進行了分析,回答了“公孫衍、張儀之流”為什麼不能稱為大丈夫。

孟子的說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過言“禮”來說明女子嫁時母親的囑咐,由此得出“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這裡值得 我們注意的是,古人認為,妻道如臣道。臣對於君,當然也應該順從,但順從的原則是以正義為標準,如果君行不義,臣就應該 勸諫。妻子對丈夫也是這樣,妻子固然應當順從丈夫,但是,夫 君有過,妻也就當勸說補正。應該是“和而不同”。只有太監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問是非,以一味順從為原則,實際上,也就是沒有了任何原則。“妾婦之道”還不能一般性地理解為婦人之道,而實實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銳的,對公孫衍、張儀之流可以說是 深惡痛絕了。遺憾的是,雖然孟子對這種“以順為正”的妾婦之道已如此 痛恨,但兩千多年來,這樣的“妾婦”卻一直生生不已,層出不窮。時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護,“妾婦”難存,但“妾婦說”卻未必不存,甚或還在大行其道哩。

孟子的辦法是針鋒相對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這就是他 那流傳千古的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怎樣做到? 那就得“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就 還是回到儒學所一貫倡導的仁義禮智上去了。這樣做了以後,再 抱以“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的立身處世態度,也就 是孔子所謂“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或孟子在 另外的地方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盡心上》那就能夠成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孟子關於“大丈夫”的這段名言,句句閃耀著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輝,在歷史上曾鼓勵了不少志士仁人,成為他們不畏強暴, 堅持正義的座右銘。

猜您喜歡

湖心亭看雪

明代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

陳萬年教子

兩漢班固 撰

陳萬年乃朝中重臣也,嘗病,召子鹹教戒於床下。語至三更,鹹睡,頭觸屏風。萬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聽吾言,何也?”鹹叩頭謝曰:“具曉所言,大要教鹹諂也。”萬年乃不復言。

傷仲永

宋代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