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7 / 13頁

舊五代史·後唐·莊宗紀五

州事、檢校太傅王瓚贈太子太師。丁未,詔改朝元殿復為明 堂殿,又改崇勛殿為中興殿。戊申,以振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李存霸 權知潞州留後;以知保大軍軍州事高允韜為檢校太保。庚戌,以涇原節度使、充秦 王府諸道行軍司馬、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 閱讀全文

舊五代史·後唐·莊宗紀六

。乙丑,以權知歸義軍 留後曹義金為歸義軍節度使、沙州刺史、檢校司空。丙寅,李嗣源奏收復潞州。幽 州上言,新授宣武軍節度使李存審卒。 六月甲戌,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平章事、宏文館大學士豆盧革加右僕射,余 如故;侍中、監修國史、兼樞密使、鎮州節... 閱讀全文

舊五代史·後唐·莊宗紀七

、縣二百四十九。己丑,禮 儀使奏:“貞簡皇太后升祔禮畢,一應宗廟伎樂及諸祀並請仍舊。”從之。十二月 壬戌,以前雲州節度使李存敬為同州節度使;以同州節度使、檢校太保、同平章事 李令德為遂州節度使;以邠州節度使、檢校太保董璋為劍南東川節度副大使... 閱讀全文

舊五代史·後唐·明宗紀一

帳下。武皇遇上源之難,將佐罹害者甚眾,帝時年十七,翼武皇逾垣脫難,於亂兵 流矢之內,獨無所傷。武皇鎮河東,以帝掌親騎。時李存信為蕃漢大將,每總兵征 討,師多不利,武皇遂選帝副之,所向克捷。 帝嘗宿於雁門逆旅,媼方娠,不時具饌,媼聞腹中兒語云... 閱讀全文

舊五代史·後唐·列傳一

宗載誕,體貌奇傑,武皇異而憐之, 太后益寵貴,諸夫人鹹出其下,後亦恭勤內助,左右稱之。 武皇薨,莊宗嗣晉王位,時李克寧、李存顥謀變,人情危懼。太后召監軍張承 業,指莊宗謂之曰;“先人把臂授公此兒,如聞外謀,欲孤付託,公等但置予母子 有地,毋... 閱讀全文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舊五代史·後唐·列傳二

歸朝廷,至長子,為野人所殺,傳首馮霸軍。霸乃引軍據潞 州,自稱留後,求援於汴。武皇令康君立討之,汴將葛從周來援霸。九月,李存孝 急攻潞州,汴軍夜遁,獲霸等誅之,武皇乃以康君立為昭義節度使。 克寧,武皇之季弟也。初從起雲中,為奉誠軍使,赫連鐸... 閱讀全文

舊五代史·後唐·列傳四

李罕之襲我潞州也,嗣昭率師攻潞州,與汴將丁會戰於含口,俘獲三千,執其 將蔡延恭;代李君慶為蕃漢馬步行營都將,進攻潞州,遣李存質、李嗣本以兵扼天 井關。汴將澤州刺史劉屺棄城而遁,乃以李存璋為刺史。梁祖聞嗣昭之師大至,召 葛從周謂曰:“並人若在... 閱讀全文

舊五代史·後唐·列傳五

李存信,本姓張,父君政,回鶻部人也。大中初,隨懷化郡王李思忠內附,因 家雲中之合羅川。存信通黠多數,會四夷語,別六蕃書,善戰,識兵勢。初為獻祖 親信,從武皇入關平賊,始補軍職,賜姓名。大順中,累遷至馬步都校,與李存孝 擊張浚軍於平陽。時存孝... 閱讀全文

舊五代史·後唐·列傳六

節度使,並前史有傳。景崇位 至太尉、中書令,封常山王,中和二年卒。 鎔即景崇之子也,年十歲,三軍推襲父位。大順中,武皇將李存孝既平邢、洺, 因獻謀於武皇,欲兼併鎮、定,乃連年出師以擾鎮之屬邑。鎔苦之,遣使求救於幽 州。《舊唐書》云:時天子蒙... 閱讀全文

舊五代史·後唐·列傳七

河南,天下將亂,代北仍歲阻飢,諸部豪傑,鹹有嘯聚邀功之志。會文楚稍 削軍人儲給,戍兵咨怨。君立與薛鐵山、程懷信、王行審、李存璋等謀曰:“段公 懦人,難與共事。方今四方雲擾,武威不振,丈夫不能於此時立功立事,非人豪也。 吾等雖權系部眾,然以雄...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