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機緣·第一節

作者:佚名

師自黃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無知者。時有儒士劉志略,禮遇甚厚。志略有姑為尼,名無盡藏,常誦《大涅槃經》。師暫聽即知妙義,遂為解說。尼乃執卷問字,師曰:“字即不識,義即請問。”尼曰:“字尚不識,焉能會義?”師曰:“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尼驚異之,遍告裡中耆德雲,此是有道之士,宜請供養。有魏武侯玄孫曹叔良及居民,競來瞻禮。時寶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廢,遂於故基重建梵宇,延師居之,俄成寶坊。師住九月餘日,又為惡黨尋逐,師乃遁於前山,被其縱火焚草木,師隱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今有師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紋,因名避難石。師憶五祖懷會止藏之囑,遂行隱於二邑焉。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參祖師。問曰:“即心即佛,願垂指諭。”師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說,窮劫不盡。聽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淨。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贊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

譯文

慧能大師從黃梅縣五祖弘忍處得到佛法真傳後,回到韶州曹侯村,當地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歷真相。當時有一個儒士叫劉志略,對大師十分尊敬,禮遇周到。劉志略有一個姑媽是尼姑,法名叫無盡藏,經常念誦《大涅槃經》。大師偶然聽了她念誦,就對經文的妙諦真義了解得很透徹,於是給無盡藏作解說。老尼姑拿上經卷向大師請教具體文字,大師回答說:“字我不認識,要是義理有問題我能回答。”老尼姑說:“字還不認得,怎么能理解義理呢?”大師說:“各種佛法的妙諦真義和文字沒有關係。”老尼姑感到很驚奇,到處告訴村里德高望重的長老們,說這個人是一位有道高僧,應該禮遇供養。村中有一個魏武侯曹操的玄孫叫曹叔良的,還有其他一些村民,都很踴躍地前來拜見。當時村裡的寶林古寺自從隋朝末年遭遇兵火後已經廢棄,村里人就在廢廟的舊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佛廟,請大師居住,這裡很快就成了弘揚佛法的寶坊聖地。大師在廟裡住了九個月,又被搶奪傳法衣缽的惡僧黨羽追尋迫害,大師就躲到前面的山裡去,惡人們放火焚燒山上的草木,大師藏到一塊山石後面才得以倖免。至今石頭上還有大師趺坐的膝蓋痕跡和衣服的褶紋,人們將這塊石頭叫做避難石。大師想起五祖“逢懷則止,遇會則藏”的囑咐,就又去懷集和四會一帶隱居。僧人法海,韶州曲江人,是最早參拜六祖大師的。他問大師:“什麼是‘即心即佛’呢?希望能得到您指點教導。”大師回答說:“前一個念頭不苦苦執著就是心,後一個念頭也不執著非要消除就是佛;心中想一切色相就是心,不想任何色相就是佛。我要是具體解說,永遠難以說完。聽我念這首偈語: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淨。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法海聽了立刻覺悟,也念了一首偈語回敬讚頌:“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