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李之儀

李之儀

李之儀(1038~1117)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漢族,滄州無棣(慶雲縣)人。哲宗元祐初為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於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內香藥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徽宗崇寧初提舉河東常平。後因得罪權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塗),後遇赦復官,晚年卜居當塗。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 190篇詩文

與蘇軾友情

李之儀出生於滄州無棣(今山東慶雲)人李氏名門望族。22歲的李之儀進士及第,初任職四明、萬全縣令等。他才華橫溢,琴棋書畫皆其所能。《四庫全書》稱李之儀的文章“神鋒俊逸,往往具有蘇軾之體”。他的詞文章寫得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蘇軾的薰陶、指點;他仕途多舛,也與蘇軾有很大關係。

蘇軾對李之儀的影響極為深刻。《姑溪居士全集》中收錄與蘇軾有關的作品四十餘首;《蘇軾文集》和《蘇軾詩集》中收錄與李之儀有關的作品二十餘首,特別是在遇赦北歸的一年時間內,蘇軾給李之儀的信箋就達七封。由此可見,二人的情誼非同一般。

蘇軾比李之儀年長,李之儀視蘇軾如兄若師。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蘇軾因與王安石意見相左,受到排擠,出職杭州、密州、徐州,再貶黃州,顛沛流離十餘年。對蘇軾流放外地,李之儀甚為不平,他積極聯繫一些舊日好友和官宦在朝中活動,以圖蘇軾早返京師。他把自己的思念、想法書函一札,遠投黃州。

蘇軾接閱後,心情十分激動,鏇即復《答李端叔書》,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已厭倦官場遊戲,淡泊利祿聲名,與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樂趣。此間,還有蘇軾《與李公擇書》、《次韻答李端叔》等,坎坷的仕途加深了兩位文人之間的友誼。

文學成就

李之儀蘇軾門人之一,元祐文人集團的成員,擅長作詞,前人稱其“多次韻”小令更長於淡語、景語、情語(毛晉《姑溪詞跋》)。他很注意詞的特點,曾說“長短句於遣詞中最為難工,自有一種風格。稍不如格,便覺齟齬。”他批評柳永“韻終不勝”、張先“才不足而情有餘”,而主張像晏殊歐陽修那樣“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跋吳思道小詞》)。他的佳作也確能達到這一要求,如〔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立意造語學民歌與古樂府,即景生情,即事喻理;下片借水言情,極為深婉含蓄。他曾與秦觀黃庭堅賀鑄等人歌詞贈答,前人多將他與這幾人並提。但實際上他的創作成就比起秦觀等人有所不及。清人馮煦評論說“姑溪詞長調近柳(永),短調近秦(觀),而均有未至”(《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是較為中肯的。

李之儀在當時還以尺牘擅名,亦能,這兩方面的成就都受到蘇軾稱讚。有《姑溪居士前集》50卷,南宋吳芾守當塗時所編。又《後集》20卷,不知編者,但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已著錄,則亦出宋人之手。今二集俱存。有《四庫全書》本、《叢書集成》本。其詞另行,《直齋書錄解題》錄《姑溪詞》1卷,有吳氏石蓮庵《山左人詞》本、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

生平

李之儀,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他是北宋中後期“蘇門”文人集團的重要成員,官至原州(今屬甘肅)通判。李之儀一生官職並不顯赫,但他與蘇軾的文緣友情卻流傳至今。

李之儀早年師從於范仲淹之子范純仁。熙寧三年(1070)進士,初授萬全縣令,後到鄜延軍任職。元豐六年(1083)春回京。時高麗王王徽卒,朝廷委左諫大夫楊景略等前去弔唁。楊素聞李之儀清節賢名,才華橫溢,遂奏請之儀同行,作為書狀。出使途中,路過山東長清縣孝堂山漢石祠時,曾題字於石祠的石柱上,大字楷書,共五行,現刻字尚存。這是他在山東留下的僅有的遺蹟。

哲宗元祐初(1086)范純仁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李之儀遂被任命為樞密院編修官。不久,又為原州(今屬甘肅)通判。與蘇軾,黃庭堅秦觀交往甚密。元祐末從蘇軾於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二年(1099),上調監內香藥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

徽宗崇寧初(1102),提舉河東常平。後因得罪權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塗)。李之儀《與祝提舉無黨》說:“某到太平州四周年,第一年喪子婦,第二年病悴,涉春徂夏,劣然脫死。第三年亡妻,子女相繼見舍。第四年初,則癬瘡被體,已而寒疾為苦。” 後遇赦復官,授朝議大夫,未赴任,仍居太平州南姑溪之地,以太平州城南姑溪河(又稱鵝溪)為緣,自名“姑溪居士”,卒後葬於葬當塗藏雲山致雨峰。

《慶雲縣誌》里記載朝請大夫李之儀等八位慶雲籍的名人,供奉於明朝的慶雲縣城“鄉賢祠”內。

李之儀的詩文

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

宋代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謝池春·殘寒銷盡

宋代李之儀

殘寒銷盡,疏雨過,清明後。花徑斂余紅,風沼縈新皺。乳燕穿庭戶,飛絮沾襟袖。正佳時,仍晚晝。著人滋味,真箇濃如酒。
頻移帶眼,空只恁、厭厭瘦。不見又思量,見了還依舊。為問頻相見,何似長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

鵲橋仙

宋代李之儀

風清月瑩,天然標韻,自是閨房之秀。情多無那不能禁,常是為、而今時候。
綠雲低攏,紅潮微上,畫幕梅寒初透。一般偏更惱人深,時更把、眉兒輕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