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陳寶箴

陳寶箴

陳寶箴(1831年-1900年7月22日),譜名陳觀善,字相真,號右銘,晚年自號四覺老人,江西義寧(今江西九江修水縣)客家人,晚清維新派政治家。1895年在湖南巡撫任內與按察使黃遵憲、學政江標等辦新政,開辦時務學堂,設礦務、輪船、電報及製造公司,刊《湘學報》,被光緒帝稱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系清末著名維新派骨幹,地方督撫中唯一傾向維新變法的實權派風雲人物。後受到湖南守舊派王先謙、葉德輝的攻訐。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變爆發,百日維新宣告失敗,陳寶箴以“濫保匪人”被罷黜。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7月22日去世。► 1篇詩文

人物生平

人物早年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陳寶箴出生於江西義寧。

鹹豐元年(1851年)辛亥恩科鄉試中舉人。

鹹豐三年(1853年)回鄉,他隨父組織義寧州團練,與太平軍作戰,為席寶田建策。在他幫助下,席寶田最終生擒太平天國幼主洪天貴福和大臣洪仁玕。

步入仕途

鹹豐十年(1860年),入京會試,落第留京,與北京名士易佩紳、羅亨奎交遊,切磋道義、經濟之學,時人有“三君子”之譽。

同治元年(1862年)投江西席寶田幕中,為其參謀劃策。

同治三年(1864年),赴南京投奔曾國藩,深受器重。同治八年(1869年),經曾國藩推薦,入京覲見,外簡湖南候補知府。入湘,奉命代理因病而去的席寶田主持軍務,鎮壓苗民起義,以功擢升道員,充營務處。

光緒元年(1875年),署理湖南辰永源靖道事,治鳳凰廳(今湘西鳳凰縣),教當地山民植茶、栽竹、種薯,以蘇民困。又率百姓鑿沱江,使行舟暢通。

光緒六年(1880年),改官河南省之河北道,捐資創辦學堂“致用精舍”。

光緒九年(1883年),升任浙江按察使,因前在河南省任內刑獄被劾,免職歸家。

光緒十二年(1886年),經兩廣總督張之洞奏請,調廣州。適黃河在鄭州決口,被詔襄助塞河,所提治策,深為中肯,甚受河督李鴻藻重用,大臣交相論薦。

光緒十五年(1889年),湖南巡撫王文韶上疏薦“陳寶箴可大用”,召人都,次年授湖北按察使。視事三日,改授布政使。光緒十九年(1893年),調直隸布政使。

新政變法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光緒皇帝召見陳寶箴,詢以戰守方略,所奏甚合帝意,乃命寶箴督東征湘軍轉運。翌年陳寶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悲憤交集,痛哭流淚,嘆道:“無以為國矣!”後屢為國事上疏,痛陳利害得失,希望變法圖強。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4月《馬關條約》簽訂後,為國家的危難痛心疾首,上疏時局利弊得失。同年升任湖南巡撫,慨然以開發湖南為己任,銳意整頓,剛到長沙任職就察劾縣以下昏吏20餘人,因得亢直美名。

任湖南巡撫時,以“變法開新”為己任,推作新政。先後設礦務局、鑄幣局、官錢局,興辦電信、輪船及製造公司,創立南學會、算學堂、時務學堂,支持譚嗣同等刊行《湘學報》、《湘報》,使湖南維新風氣大開,成為全國最有生氣的省份。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2月湖南礦務總局在省城長沙正式成立。又擬奏了《湖南礦務簡明章程》,對辦礦的方法、經費、股份、礦質等問題作了若干具體規定。隨後開始了大張旗鼓的招股建礦工作。同年還與長沙紳士王先謙、張祖同、楊鞏、黃自元等商議,創辦了和豐火柴公司和寶善成機器公司,倡議創辦的這幾個企業,實際上是長沙也是湖南最早的企業,是湖南近代電信業的開拓者。與湖廣總督張之洞商議,接設湘鄂兩省間的電線,湖南一段自長沙省城起,沿湘陰、岳州、臨湘一帶驛路安設,至湖北蒲圻縣境,計程225公里。全線竣工後,在長沙設立電報局,收發官、商電報,為湘省設立電報局之始。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先後建起了常寧水口山鉛鋅礦、新化錫礦山銻礦、益陽板溪銻礦、平江黃金洞金礦等大型官辦企業,其中以水口山鉛鋅礦為第一,鉛鋅產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委任寧鄉秀才廖樹蘅督辦水口山礦,獨創“明坑法”,順利排去積水,使採礦效率大大提高。新化、益陽銻礦的大量開採,使長沙省城的煉銻業開始產生。1896年起陸續有民族資本家在靈官渡開設大成公司、湘裕煉銻廠。靈官渡則成為湖南省最大的礦產品轉運碼頭。礦務政策對後任的經濟決策影響甚深。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5月,奏請力行新政,並提出興事、練兵、籌款三策以挽救危亡。7月,保薦楊銳、劉光第參與新政。9月,奏請調湖廣總督張之洞入京總理新政。但反對維新派“民權平等”說,也不滿康有為的托古改制,對湖南守舊頑固勢力的攻擊採取妥協態度。 

革職處分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變法維新以及因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而遭受失敗。清光緒二十國上年八月初六(1898年9月21日)慈禧發動政變,幽禁光緒,通緝康梁,殺“六君子”於京城菜市口。農曆八月二十一(10月6日)懲處陳寶箴、陳三立父子的上諭發出:“湖南巡撫陳寶箴,以封疆大吏濫保匪人,實屬有負委任。陳寶箴著即行革職,永不敘用。伊子吏部主事陳三立,招引奸邪,著一併革職。”

晚年結局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冬天被罷免的陳寶箴、陳三立父子攜家眷,離開湖南巡撫任所,遷往江西老家。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去世的陳寶箴夫人黃淑貞的靈柩也一同遷回。全家老幼扶柩而行,不是回江西的修水縣竹鄉,而是在南昌磨子巷賃屋暫居。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7月22日,陳寶箴猝然去世,終年69歲。

人物成就

政治

陳寶箴深知用人是推行新政的組織保證,不改變腐敗吏治,不選拔沉穩堅毅有謀略能改革的人才,就將一事無成。因而,他推行新政的頭一件事就是整頓吏治,選用贊成變之人。他先後考察彈劾府縣中昏庸無能不稱職的20多名官員,其中有的還是有權有勢的,湖南的吏治遂改觀。同時,陳寶箴請資產階級維新派譚嗣同回籍宣傳維新,並起用了譚嗣同在湘的密友唐才常、老師歐陽中鵠以及皮錫瑞等維新人士。當梁啓超在上海辦《時務報》受張之洞阻撓時,陳寶箴立即聘請他來湖南任時務學堂總教習。在選用維新人才同時,陳寶箴還注意維新人才的培養。1897年10月他在長沙設立“時務學堂”,隨後他又創辦課吏堂、武備學堂,設立新政局作為籌劃和推行新政的機關。

文化

在維新思想的宣傳和文化教育上,陳寶箴也傾注了自己的心血,重視學校在新政中的作用。時務學堂創辦時,他親自擬就《時務學堂招考示》。陳寶箴又嚴飭各府州縣選送年輕資質聰敏的可造人才來省上學,如無路費,由地方官設法墊給。他又接受梁啓超建議,加收外課生,吸收二十歲以上青年,使之粗明新學。

他在長沙設立南學總會,並在各府縣設立南學分會。繼《湘學報》創辦後,南學會又創辦了《湘學》(日報)作為南學會的機關報。陳寶箴對此給予大力支持。他曾通飭各州縣訂購《湘學》和《湘學報》,並勸紳富自行購買分送。

經濟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10月,他奏請設立礦務總局,統籌礦產開採經營,分別以官辦、官商合辦、官督商辦的形式。他先後開採了常寧水口山鉛鋅礦、平江黃金洞金礦、新化錫礦山銻礦、益朔板溪銻礦等。同年11月,還籌集官商股本3萬兩,創辦“和豐火柴公司”。光緒二十一年(1896年),他又接設湘鄂間電線,自湖北蒲圻至長沙,架線450餘里,開湘省電報業之始端。並屢頒告示,宣揚興築鐵路、設立輪船公司之好處,力圖興建近代工礦交通郵電事業,來增加收入,實現國家富強。

軍事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1月在湖南,他對舊營進行裁汰,所留各營,改稱為旗。鏇又委員招募新軍,共得6旗,分駐岳州,長沙兩地。他引進西方新式的武器,步伐陣式仿照都西方,勤加訓練希望培養一隻強大的軍隊。3月,他改求賢書院為武備學堂,以訓練新式軍官。

人物軼事

祈夢

陳寶箴曾經應考禮部,在神廟中祈求。他晚上便夢見自己隨著李魍進軍上蔡縣,夜晚風雪交加,軍旗飛揚。他騎在馬上指揮軍隊意氣風發。他醒來後很高興。等他考完試回家,到上蔡縣時天颳起大風下起了大雪。到夜間二鼓時分他才住進旅店,感到十分的疲憊困頓。從那以後幾天他都在泥濘的雪地趕路,糧草物資都完了,典當了衣服賣了馬,才能夠回到南方。這時候他才知道這是被神仙戲弄了,從此以後不再談論兵事了。

 死亡謎團

陳寶箴、陳三立父子在南昌西山只住了一年多時間,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春夏之間,陳寶箴便突然逝世了。

1983年4月,宗九奇在《文史資料選輯》第87輯發表《陳寶箴之死的真象》一文,向世人披露了慈禧太后派人將陳寶箴賜死的真相。宗九奇所提供的關鍵證據是戴明震之父遠傳翁(字普之)傳下來的《文錄》手稿,該手稿有如下一段記載:“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六月二十六日,先嚴千總公(名閎炯)率兵弁從巡撫松壽馳往西山峴廬宣太后密旨,賜陳寶箴自盡。寶箴北面匍匐受詔,即自縊。巡撫令取其喉骨,奏報太后。”

據此,陳三立所稱其父“忽以微疾卒”,實是痛不忍言的避諱之辭(“微疾”之“微”,實為細微、隱微的雙關辭;“疾”,則是疾病,疾速的雙關辭)。聯繫到“忽以微疾卒”所緊接的下文,細加研讀,我們不難看出三立所言“鍛魂剿骨”,“忍死苟活,蓋有所待”,乃是極其沉痛的對父死因的暗示。次年,陳三立上父墓歸後的句:“孤兒猶認啼鵑路,早晚西山萬念存。”也是多少透露了其父死於非命的信息。

陳寶箴的詩文

謝易實甫贈廬山泉

清代陳寶箴

年不踐匡廬徑,讀畫因君系夢思。
餉我新泉分瀑布,瀹將春茗助敲詩。
清流合讓支筇客,闢地須尋面壁師。
安得草堂容設榻,一甌睡足日高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