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王世貞

王世貞

王世貞(1526年-1590年)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漢族,太倉(今江蘇太倉)人,明代文學家、史學家。“後七子”領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卒贈太子少保。好為古詩文,始於李攀龍主文盟,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78篇詩文

書法

王世貞是吳門地區傑出的書畫鑑藏家,他與眾多的文人書畫家都有很深的交遊。就書法而言,他的篆隸書學觀極力推崇文徵明和其弟子的 書法,對前代書家有所鄙薄;其篆隸書學觀雖有偏頗,但在篆隸創作式微的明代,他對篆隸的鑑賞和品評彌足珍貴,對後世篆隸創作和品評的興起不無裨益。

研究

此外,王世貞對戲曲也有研究。他的曲論見於《藝苑卮言》的附錄,即《□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五十二。後人摘出單刻行世,題曰《曲藻》。王世貞已較深刻地認識到戲曲藝術的美學特點,“不唯其琢句之工,使事之美”,而關鍵在於“體貼人情,委曲必盡;描寫物態,仿佛如生;問答之際,了不見扭造,所以佳耳。至於腔調微有未諧,譬如見鍾、王跡,不得其合處,當精思以求詣,不當執末以議本也。”由此出發,他認為戲曲成功與否首先在於是否“動人”。他稱賞《荊釵記》,因為它“近俗而時動人”;他批評《香囊記》,因為它“近雅而不動人”。這是他戲曲觀的精華處。《曲藻》在引述前人曲論時,或贊成,或駁難,都頗精當。

人物生平

嘉靖時期
嘉靖五年(1526年),十一月初五(12月8日),王世貞出生。(註:今歲忽已知命,仲冬五日,為懸弧之旦。)

嘉靖十一年(1532年),王世貞的父親王忬上京參加會試,卻因為生病回家。(註:壬辰會試,以病弗任場事歸。)

嘉靖十三年(1534年),王世貞九歲作《詠鳳凰》一。註:胡應麟《少室山房類稿》卷十八。王世貞祖母陳氏病卒。

嘉靖十四年(1535年),王世貞開始跟隨塾師陸邦教學習《易經》。(註:陸邦教,字子才,號愛溪,長洲人,嘉靖十六年舉人,任過東鄉縣知縣。)同時,王世貞跟隨姜周學習。(註:姜周,字佐周,任過歸德府通判。)

嘉靖十五年(1536年),五月二十六日(6月14日),王世貞的弟弟王世懋出生。同年,王世貞的伯父王愔致仕。

嘉靖十七年(1538年),王世貞的父親王忬會試落榜,但名聲卻越來越大,拜在他門下的弟子越來越多。

嘉靖十八年(1539年),王世貞得到王守仁集,讀起來手不釋卷,廢寢忘食,喜愛程度在“三蘇”之上。(註:餘十四歲從大人所得王文成公集,讀之,而晝夜不釋卷,至忘寢食,其愛之出於三蘇之上。)

嘉靖十九年(1540年),王世貞跟隨駱居敬學習《易經》、《左傳》、《史記》和韓愈柳宗元文章。於是王世貞作《寶刀歌》,得到老師駱居敬讚賞(註:駱居敬,字行簡,山陰人)。同時,王世貞也跟隨王材學習。(註:王材,字子難,號稚川,嘉靖二十年進士,官至南京太常寺卿。)

嘉靖二十年(1541年),王世貞師從季德甫學習《易經》。(註:季德甫,字仲修,太倉州人,嘉靖二十三年進士,官至按察使。)同年,王世貞的父親王忬考中進士。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王世貞考中秀才,成為太倉州州學附生。王世貞與母親一道上京師與父親匯合,在上京的路上王世貞結識了張遜業。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王世貞得到蘇州府知府馮汝弼看重。(馮汝弼,字惟良,號祐山,平湖人,嘉靖十一年進士。)同年秋,王世貞與好友徐學謨一同赴應天府鄉試,王世貞以《易經》中應天府鄉試第五十八名,主考為翰林院侍讀華察和右春坊右中允閔如霖。(註:徐學謨,字叔明,又字子言,嘉定人,嘉靖二十九年進士,徐學謨《歸有園稿》。)同年底,王世貞赴京參加會試。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王世貞參加會試落榜。同年,王世貞娶妻魏氏。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王世貞的父親出差順道回家。弟弟王世懋生病。注《亡弟中順大夫太常寺少卿敬美行狀》。王世貞的大女兒出生,此女後來嫁給了華叔陽。(註:華叔陽,字起龍,無錫人,學士華察之子,隆慶二年進士。)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冬,王世貞作詩《丁未計偕將出門夕》然後赴京再次參加會試。在途中王世貞又作詩《計偕途中四絕句》。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王世貞參加春闈,中會試第八十二名。三月三日與友人一同出遊,作詩《水調歌頭》。王世貞中進士二甲第八十名,考試官為掌詹事府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學士孫承恩和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學士張治。父親對王世貞諄諄道:士重始進,即名位當自致,毋濡跡權路。在隨後的館選庶吉士,翰林院有人指點王世貞執文於大學士夏言門下,但王世貞恥於乾謁,拒絕參加本次選館。(註:丁末成進士,會選館,舉主諷公贄文於夏學士,公恥於乾謁,謝之。)四月,王世貞隸大理寺左寺。八月,王世貞的外祖父郁遵病卒。

嘉靖二十八年(1449年),中秋,王世貞與李攀龍、李孔陽、謝榛賞月論詩。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二月,王世貞的好友王宗沐出任廣西學政,他作序相贈。

嘉靖三十年(1551年),三月,通州都察院公廨失火,王世貞的父親王忬被罰俸三個月。秋,王世貞升為刑部員外郎。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正月,父親王忬出撫山東,李攀龍作詩相送。王世貞的愛子果祥早夭,悲痛不絕。七月,王世貞以刑部員外郎出使案決廬州、揚州、鳳陽、淮安四地。王世貞先後娶妾李氏、高氏。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四月,父親王忬巡撫海防事宜。王世貞啟程赴京師,遷升為刑部郎中。王世貞的妹妹王氏嫁太學生張希九。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六月,王世貞的父親王忬改任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十一月,王世貞的父親王忬升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三月,王世貞的父親王忬進兵部左侍郎,總督薊遼、保定。秋,王世貞的弟弟王世懋鄉試落榜。十二月,王世貞受命察北直隸獄事。王世貞被推為督學副使,但被嚴嵩所阻止。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正月,王世貞出京巡察獄事。八月,王世貞到順德府察獄事,過訪李攀龍。王世貞巡察獄事作《大獄招擬小序》。十月,王世貞升山東按察司副使,兵備青州。十二月,妾李氏生一女。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立春,王世貞抵達山東,受命開始募兵,目睹了兵防慵懶,王世貞深感憂愁,並思考如何強軍。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二月,王世貞的父親王忬在遼東大勝,斬首一百七十二級,得蔭一子為國子生。五月,王世貞的一個女兒夭亡。六月,王世貞的兒子榮壽夭折。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正月,王世貞訪李攀龍,與之談詩論文。三月,王世貞的弟弟王世懋中進士。王世貞的父親王忬因灤河戰事失利下獄。七月,王世貞上疏請退。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月,王世貞的父親王忬被殺,李攀龍、戚繼光、王材、方弘靜寫輓詩。王世貞與弟弟王世懋扶父棺喪歸。十一月二十七日,王世貞扶父喪抵家。十二月五日,王世貞的妹妹王氏病卒。

嘉靖四十年(1561年),正月,王世貞往妹婿張希九家弔唁亡妹。歸有光為王世貞之父作祭文。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繼光來弔唁王世貞亡父,王世貞結識戚繼光。王世貞除服。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王世貞的女兒出嫁華叔陽。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秋,王世貞生病,感到人生了無生趣。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五月,王世貞生大病。八月,王世貞病小愈。王世貞嫁給華叔陽的女兒卒。王世貞的兒子王士驌出生。

隆慶時期
隆慶元年(1567年),正月,王世貞與弟弟王世懋上京為父親申冤。八月,隆慶皇帝下詔為王世貞父親王忬平反。

隆慶二年(1568年),戚繼光、汪道昆來訪,戚繼光以寶劍相贈,王世貞遂作《寶劍歌》。五月十八日,王世貞具疏請求致仕,上面不允。六月二十七日,王世貞接到吏部答覆,吏部催促王世貞上任。到達京口,王世貞再次上書求辭職。除夕,王世貞得到吏部遷升其為浙江左參政的任命。

隆慶三年(1569年),正月,王世貞赴浙江參政之任。四月,王世貞履任,開始裁撤貪吏,對巨富不仁之人進行打擊。十月初九日,王世貞葬父。十二月,王世貞得到轉任山西提刑按察司按察使的任命,他作詩自嘲。弟王世懋升禮部制司署員外郎事主事。王世貞三子王士駿出生。

隆慶四年(1570年),正月初一,王世貞作詩感懷,有白首之嘆。二月,王世貞行至常熟,忽然生病,當時他的母親郁氏正在送他弟弟王世懋赴任禮部儀制曹郎,見王世貞生病,心情惶恐不安,強留王世貞就醫。王世貞上疏求致仕。同時王世貞的母親郁氏患脾疾。王世貞的求退疏未被允許。六月,王世貞赴山西按察使任,到達時已經逾期。八月,王世貞監試山西鄉試。十月,王世貞監試山西武舉鄉試。王世貞得知妾李氏或高氏病亡,同時知道母親病重訊息,上疏告假。王世貞到達澤州時,獲知母親郁氏訃告,連夜急奔回家。

隆慶五年(1571年),五月望日,王世貞的《尺牘清裁》一書增至六十卷,並作序。

萬曆時期
萬曆元年(1573年),二月,王世貞接到湖廣按察使任命。六月初七,王世貞赴任。九月,王世貞接到改任廣西右布政使的任命,感到行止無定,於是王世貞上疏請求致仕。十月,王世貞監試湖廣武舉鄉試。十一月,王世貞到達廣西。

萬曆二年(1574年),三月,王世貞抵京。九月,王世貞被任命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督撫鄖陽。

萬曆三年(1575年),正月十五日,王世貞到達鄖陽。四月,王世貞上疏請撤荊州府二衛班軍遠戍者半數,以防衛本府,並商軍餉事宜。五月,地震,王世貞上《地震疏》。六月,王世貞上疏請為已故南京兵部尚書原為補諡號,朝廷不許。十月,王世貞聽說謝榛卒,寫詩挽之。

萬曆四年(1576年),五月,王世貞上《議處本鎮軍餉以資邊用改添實力以固地方疏》申言兵餉事宜。張居正妻弟王生欺辱江陵知縣,王世貞奏請嚴懲不貸,並致書張居正。張居正心懷不滿,二人產生嫌隙。六月,張居正遷王世貞為南京大理寺卿。秋,湖廣鄉試,作《湖廣鄉試錄後序》。九月,張居正發動吏部奪王世貞俸祿。十月,張居正指使刑科都給事中彈劾王世貞,使王世貞回籍聽用。

萬曆五年(1577年),九月,王世貞結識胡應麟,二人相見恨晚。

萬曆六年(1578年),八月,朝廷起用王世貞為應天府府尹,王世貞上疏請致仕。十月,王世貞還沒赴任。南京兵科給事中王良心,福建道御史王許之彈劾王世貞,又被朝廷下令回籍聽用,王世貞上疏申辯。

萬曆七年(1579年),正月,王世貞病癒。王世貞羨慕王錫爵之女王燾貞所為仙道事,有意求仙問道。

萬曆八年(1580年),二月,王世貞造訪王錫爵,謝其女兒王燾貞,決心崇道。四月初二,王世貞始拜王燾貞為師。七月,王世貞患瘧疾,精神委頓。九月,王世貞為王燾貞羽化事奔忙,初九,侍王燾貞羽化,為其作傳。十一月初二,王世貞為王燾貞移神龕,遷入曇陽觀,與自己的妻兒日漸疏遠。

萬曆九年(1581年),六月,王世貞、王錫爵因為王燾貞羽化事被彈劾。

萬曆十年(1582年),八月,王世貞之子王士騏中應天鄉試第一名解元,王世貞作詩相勉。

萬曆十一年(1583年),閏二月,王世貞病重,藥餌不離口。六月,病痞。七月,病脾。八月,病有起色。

萬曆十二年(1584年),王世貞被任命為應天府府尹,上疏請致仕。二月,王世貞升南京刑部右侍郎,稱病請辭。

萬曆十三年(1585年),王世貞與兒子在屋後花架下飲紅酒。九月,戚繼光被解職,來訪王世貞。

萬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初五,王世貞、王世懋與子孫十人飲酒賦詩。

萬曆十五年(1587年),二月,禮部以王世貞的父親“破虜平倭,功業可紀”,為其請旌。四月,妻子魏氏中風。十一月初五,王世貞被推薦為南京兵部右侍郎,上疏請致仕。

萬曆十六年(1588年),二月十三日,王世貞赴任,瞻顧家冢,拜辭王燾貞廬。三月,王世貞履任,事務繁多,寢食難安。閏六月十四日,王世貞弟王世懋卒,王世貞寫詩哭亡弟。十一月,王世貞上《為申飭部規及時務少有獻給納以效裨補疏》,稱病請辭。

萬曆十七年(1589年),三月,王世貞上書請辭,不允。王世貞的兒子王士騏中進士。六月二日,王世貞三年考滿,北上報政,途中得知自己升任南京刑部尚書,患腹瀉之疾,左目視力不清。八月,王世貞赴南京刑部上任。九月初九,南京廣西道監察御史黃仕榮論劾王世貞。十月,王世貞上疏辯考察事,請求罷免自己,朝廷不允。十一月,王世貞再次上疏求辭,這時他的右目已經失明。

萬曆十八年(1590年),正月,王世貞以病求辭,朝廷不允。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請王世貞作序。三月,王世貞上疏求辭,回復準其回家調理。十一月二十七日,王世貞病卒。

主張

王世貞李攀龍、謝榛、宗臣、梁有譽、吳國倫、徐中行等相唱和,繼承並倡導“前七子”復古理論,史稱“後七子”。其始,王世貞與李攀龍同為文壇盟主。李死後,又為文壇領袖20年,“一時士大夫及山人、詞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門下。片言褒賞,聲價驟起”(《明史·王世貞傳》)。有所謂“前五子”、“後五子”、“廣五子”、“續五子”、“末五子”等等名目,可見其影響甚大。

王世貞的文學觀主要表現在《藝苑卮言》里。雖然他並未脫離前七子的影響,仍然主張文必秦漢,必盛唐。但其學問淹博,持論並不似李攀龍那樣偏激,故時露卓見。他雖然十分強調以格調為中心,但也認識到:“才生思,思生調,調生格;思即才之用,調即思之境,格即調之界。”(《藝苑卮言》卷一)這就將創作者的才思與作品的格調密切聯繫起來,看到了才思生格調、格調因人而異的必然性,實為李夢陽、李攀龍所未發。王世貞雖然也主張從學古入手,但他特別注意“捃拾宜博”,強調“漸漬汪洋”,最終要求“一師心匠”。並且認為,唯有這樣,創作方法才能“由工入微,不犯痕跡”,達到“氣從意暢、神與境合”的地步。這顯然與一味主張模古范型者有別。到了晚年,他的文學思想更有一些顯著變化。他自悔40歲前所作的《藝苑卮言》,並悟出“代不能廢人,人不能廢篇,篇不能廢句”(《守詩選序》)的道理,有取於宋元之詩,還稱賞歸有光的散文“不事雕飾而自有風味”(《歸太僕贊》)。王世貞作為後七子的首領,他也覺察到復古的流弊,標誌著統治明代中期100餘年的復古思潮已瀕臨絕境。

從王世貞《樂府變》的序言來看,他主張創作要繼承《國風》批判現實精神,他要求詩歌要不避禁綱,批評時事,以成一代“信史",實屬難能可貴。所以他的詩歌有不少感時傷世的政治詩,現實感較為強烈。《鈞州變》無情地揭露了貴族藩王的荒淫殘暴,《袁江流鈴山崗當廬江小吏行》在濃墨鋪敘了嚴嵩父子橫行不法,造成“不復問詔書,但取相公旨”的局面之後,譴責了他們“負國”的累累罪行,義正辭嚴,氣勢磅礴。《太保歌》以鮮明的對比手法描寫了陸炳生前“一言忤太保,中堂生荊棘”的囂張氣焰和死後金寶盡流離,妻子盡逐故郡,兄弟作長流等的淒涼景象,其中寄寓了詩人無限感概。王世貞不僅對封建統治階級里的腐朽勢力有所抨擊,還對君王進行了旁敲側擊的嘲諷。如《正德宮詞》之四,對沉湎酒色的武宗有所諷諭;又如《西城宮詞》之六,對聽信道士胡言,選少女煉丹鉛的世宗也極盡揶揄。此外,王世貞的詠史詩,通過對“固始祠中”的許忠節公猶有“父老椎牲考鐘鼓”的讚嘆,通過對“丈夫變名難變心,此心在宋不在身”的文天祥的崇敬,也流露了詩人的政治理想。

藏書

家藏書甚富。自稱:平生所購《周易》、《禮經》、《毛》、《左傳》、《史記》、《三國志》、《唐書》之類,過3 000卷,均為宋本精槧。前後班、范二書,尤為諸本之冠。家有別墅“弇山園”,自稱“吾弇山園之中,為樓者五,為堂者三,為室者四”。於園後建“小酉館”,貯書達3萬餘卷。明學者胡應麟記其“小酉館藏書凡三萬卷,二典不與”。另將經學之書專藏於“藏經閣”中。對宋槧元刊之書,另作“爾雅樓”貯之,又於“九友齋”中,藏宋本兩漢書,為齋中第一寶。此書後歸於“天祿琳琅”。收藏名跡有《哀冊》、《汝南志》、《季直表》等;收藏名畫有《清明上河圖》、《煙江疊嶂》等;與唐順之為莫逆之交,兩人皆以文學、藏書而知名。又與范欽、項元汴等藏書家有藏書互抄之約。家設有專人管理書樓,非常熟悉藏書布局,史稱“能解公意,公欲取某書、某卷、某頁,一脫聲即檢出待用”。藏書印有“貞元”、“撫治鄖陽等處關防”、“天弢居士”、“伯雅”、“仲雅”、“季雅”、“五湖長”、“乾坤清賞”、“默然守吾口”、“太僕寺印”、“王氏元美”、“有明王氏圖書之印”、“漢晉唐齋”、“元美氏”等。
王世貞的詩文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明代王世貞

藺相如之完璧,人皆稱之。予未敢以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詐趙而脅其璧。是時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窺趙也。趙得其情則弗予,不得其情則予;得其情而畏之則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則弗予。此兩言決耳,奈之何既畏而復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趙弗予璧,兩無所曲直

憶江南·歌起處

明代王世貞

歌起處,斜日半江紅。柔綠篙添梅子雨,淡黃衫耐藕絲風。家在五湖東。

登太白樓

明代王世貞

昔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
此地一垂顧,高名百代留。
白雲海色曙,明月天門秋。
欲覓重來者,潺湲濟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