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李夢陽

李夢陽

李夢陽(1472-1530),字獻吉,號空同,漢族,慶陽府安化縣(今甘肅省慶城縣)人,遷居開封,工書法,得顏真卿筆法,精於古文詞,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強調復古,《自書詩》師法顏真卿,結體方整嚴謹,不拘泥規矩法度,學卷氣濃厚。明代中期文學家,復古派前七子的領袖人物。► 62篇詩文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明成化八年十二月七日(1473年1月5日),李夢陽出生於甘肅慶陽,自幼家貧,10歲時舉家隨父還歸故里,故《登科錄》直書李夢陽為河南扶溝人。父時任封丘周王府教授,頗受溫和王信賴,李夢陽也深得器重,“入飽出嬉”,學業長進。

得罪權貴
弘治六年(1493),李夢陽登癸丑科鄉試解元,弘治七年(1494)登甲寅科進士。初授戶部主事時,即對當時外戚建昌侯侯張延齡怙寵橫甚,人莫敢問的囂張氣焰深惡痛絕。他不畏權勢,直言上書,寫了有名的《應詔指陳疏》,直陳時弊的“二病、三害、六漸”,大膽地揭發了壽寧侯“招納無賴,網利賊民、奪人田土,拆人房屋,虜人子女,要截商貨,占種鹽課,橫行江河,張打黃旗,勢如翼虎”等罪行,因此引來殺身之禍。壽寧侯懷著對他的刻骨仇恨,於帝前對其百般陷害,將其解職問罪,嚴刑拷打,諸貴戚亦並急欲殺害李夢陽而後快,後因皇帝不許,李夢陽才得官復原職。

幾經沉浮
弘治十八年(1505),李夢陽進郎中,時明武宗(即正德皇帝)初立,宦官劉瑾等“八虎”使皇帝萬機漸廢,諸大臣上書皆不能上達,他又毅然為戶部尚書韓文寫疏揭發劉瑾,幾成殺身之罪。先是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劉瑾假傳旨貶李夢陽為山西布政司經歷(掌管出納檔案),並勒令其退職回家,後劉瑾又羅織罪名,使李夢陽入獄。多虧康海力求,才使李夢陽免死。

正德五年(1510),劉瑾被誅,李夢陽被平反,官復原職,升為江西按司提學副使。後又因其得罪人太多,最後以李夢陽“欺壓同列、挾制上官”之罪讓其居家住閒。

正德十四年(1519)寧王朱宸濠謀反被誅,原銜恨之人趁機揭發李夢陽是其同黨,又將李夢陽逮捕入獄。多虧大學士楊廷和、刑部尚書林俊等人上書力陳李夢陽無罪,才使他得以獲釋。

終不復仕
嘉靖帝即位後,諸大臣雖對李夢陽相繼屢薦,終因幾十年風雨的世宦生涯,使李夢陽看透了世間之險惡,竟不為官。他治園池,招賓客,飲酒著述,名馳海內。嘉靖八年十二月三十日(1530年1月28日),李夢陽卒,時年五十八歲。隆慶初年,謚景文。

成就

李夢陽創作的樂府和古較多,其中有不少富有現實意義的作品,且寄寓了作者力求有所改革的政治理想。《朝飲馬送陳子出塞》揭露了明朝軍隊的腐敗:"萬里黃塵哭震天,城門晝閉無人戰";還描寫了勞動人民的悲慘處境:"今年下令修築邊,丁夫半死長城前。"筆力頗為蒼勁沉重。《君馬黃》刻畫宦官的驕橫,也栩栩如生。坐車的宦官由於"前徑狹以斜,曲卷不容車",竟然下令拆房毀屋,於是"大兵拆屋樑,中兵搖楣櫨,小兵無所為,張勢罵蠻奴",暴露了封建統治集團的罪惡。《空城雀》通過對群雀啄麥、坐享其成的描繪,表示了對既無利彈、又蔑網羅的貧苦"翁嫗"的同情,很有深意。《玄明宮行》鋪敘了宦官住地的盛衰,抨擊了他們的窮奢極欲,更嘲諷了這些傢伙頃刻煙消雲滅的可悲下場。

李夢陽的樂府、歌行在藝術上有相當成就。他善於結構、章法,如《林良畫兩角鷹歌》從畫說到獵、從獵生髮議論,後畫獵雙收,很見功力。但時有雕鑿之痕,並未臻於自然流轉的神境。另有部分樂府模擬嚴重,不足取。除樂府、歌行之外,李夢陽的七律也有特色。他專宗杜甫,七律多氣象闊大之辭。如《台寺夏日》對台寺的描繪,很有磅礴飛動的氣勢,並蘊藏著鑑古知今的情思。他創作七律,也能注意開闔變化。王維禎認為:"七言律自杜甫以後,善用頓挫倒插之法,惟夢陽一人。"但也應看到,李夢陽的七律並非全是雄渾健拔之作,還有少數興象飄逸、風味盎然的詩篇。如《舟次》"貪數岸花杯不記,已衝風雨□猶牽",《春暮》"荷因有暑先擎蓋,柳為無寒漸脫綿",用詞精警而自然,情趣橫生而不落俗套,另具一種風致。著有《空同集》66卷。

三下長安

第一次
李夢陽天資聰穎,秉賦超群,加上從小就好學多思,因而到他十五六歲時,就已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的才子了。他17歲那年,陝西長安府開科考試,他備行裝,告別家鄉父老,只身前往長安。當時,李夢陽雖說血氣方剛,才華橫溢,但他一點也不自負,相反,他總是想到自己的不足,想到“強中更有強中手”。到了長安,他不像別人那樣整天吟聚會,高談闊論,藉以炫耀自己,也不像那些紈絝子弟,臨考前遊山玩水,忘乎所以。他把自己關在小店裡,認真讀書。眼看就要考試了,一天,他碰到一夥挾雞鬥狗的紈絝子弟喧囂而來。李夢陽早對這些人的行為非常反感,便上前說道:“就要考試了,你們為何如此嬉鬧不休?”那些紈絝子弟,從李夢陽說話口音知是從慶陽府來的窮酸小子,哪裡瞧得起他,奚落道:“北山狼;只知學而時習之,豈敢應試?”李夢陽聽後,心中非常氣憤。他的性子格外要強,心想,要考就必然要高中,讓這些紈絝子弟看看,煞煞他們的傲氣,但自己的學識狀況還無這個把握,不如再讀一年書。主意一定,試也不考了,長安也不呆了,回到家裡,更加刻苦地攻讀。

第二次
不知不覺,又一年的考試來臨了。這時的李夢陽學識更加廣博,他滿懷自信地又一次告別家鄉父老來到長安。當他剛剛出現在考場裡的時候,那些紈絝子弟又不懷好意地上前嘲弄他:“北山狼怎么又敢來應試?”這次李夢陽沒有生氣,他機智地想了想,然後委婉含蓄地說道:“虎走青山在,山在虎還來,豈有不來之理?”紈絝子弟聽後面露慚色、無言以對,只得悄悄溜走了。考試開始了,李夢陽胸有成竹,臨陣不懼,才思泉涌,奮筆疾書,一篇文才俊秀、論語精闢的好文章不一會兒就做完了。他滿以為這次可以揚眉吐氣了,誰知,學台大人不學無術,有眼無珠,只知徇私舞弊,哪裡看得出夢陽的才學。非但榜上無名,考官還竟然在李夢陽的考卷上胡亂批道:“四等大秀才李夢陽。”以此來挖苦他。夢陽萬萬沒有想到考官會這樣做,又一次憤憤而去。

兩次應試,並沒有使李夢陽灰心氣餒,相反,學習更加刻苦了。弘治五年,李夢陽再次告別家鄉,前往長安應試。這一次,為了回擊學台大人的嘲弄,他在一隻大燈籠上用紅筆書寫“四等大秀才李夢陽”8個大字。學台見他提著這樣的燈籠招搖過市,不禁大吃一驚,又羞又怒,卻又拿他沒辦法。

第三次
考試開始了,這次考試是即景賦詩。學台和那些貌似胸有韜略的考生瞧不起李夢陽,想讓夢陽當眾出醜,在一旁密謀捉弄辦法。李夢陽並不把這些放在心上,鎮定自若,胸有成竹,一邊往高樓上走,一邊賦詩道:“一步一步登高樓。”學台和那些紈絝子弟一聽起句如此平淡,都蔑視地笑了。夢陽並不在意,又往上走了一步說:“手扶欄桿望北斗。”學台及其他考生聽後不語了,心裡暗想這句還有點詩意。夢陽說完繼續上樓,隨即又順口成章:“不是青天遮眼目,望盡天下十八州。”學台和那些考生聽後瞠目結舌,心裡不由得暗暗誇獎:“高才!高才!”從此再也不敢輕視這位年僅19歲的小夢陽了。這一年夢陽考中解元,即第一名舉人。第二年,又連中進士,更使人刮目相看。(《民間故事》)

四大妙事

渡江
江南潤州人丁璣,朝廷命他擔任廣東學政官,赴任途中要過長江。有關方面為他準備了豬頭、祭羊等貢品,請祭祀水神。丁璣笑著說:“行船嗎,有時浮行有時沉沒,這是有關天時的事,水神管這乾什麼?”所以就沒有祭祀水神便渡江了。船行至中流,突然起了風浪,船因此翻沉了。隨後,李夢陽擔任江西學政,也要渡過長江去赴任。有關方面又為他準備了貢品讓他祭祀水神,並用丁璣的事例說服他。他聽後大怒,命令隨從把水神的泥像捆綁起來投到江中,並且指著下沉的水神泥像說:“把水神投到江中,是到了他應該去的地方。”此後,他乘船渡江,竟然什麼事也未發生。(《中州野錄》)

奏阻課鹽
武宗皇帝時,太監王瓚、崔果上奏朝廷,要用長蘆運司偽官鹽12000引到南京去變賣,然後用得來的錢給宮廷置辦織造錦緞的材料。戶部司官李夢陽、王宗文、徐廷用等對尚書韓文說:“現在是新登基的聖上初次管理朝政,不應該以變賣官鹽去辦宮廷用的錦緞。”韓文就按這個意見上奏武宗皇帝,並同意只給6000引。武宗皇帝詢問內閣大臣:“戶部為什麼不全給?”回答說:“太監裝載官鹽時,中間夾帶了許多私鹽,沿途又害人,而且延遲了官鹽的納稅和交易,。先帝在其後幾年裡,曾下決心整頓食鹽的管理,這正是聖上您繼續進行整頓的當務之急呀!”武宗皇帝很不高興,說:“天下的事難道只由幾個太監搞壞了?譬如十個人中,也還有三四個好人吧?”內閣大臣劉健等退出,再次上奏章,極請武宗皇帝按照戶部的意見辦理。皇上不得已,就聽從了。(《續束獻通考》)

出對聯
李夢陽在管理江西學政的時候,有一名學子與他同姓同名。李夢陽就把這個學子叫到面前說:“你難道不知道我的姓名,怎么敢起與我相同的姓名來侵犯我?”這位學子回答說:“姓名是由父母起的,明知與你的名字相同但不敢更改呀!”李夢陽想了一會說:“我現在出一副對聯的上聯,來檢驗你的才學,你如果能對上,我就寬恕了你。”接著說:“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上聯的意思是說,你與我雖然姓名相同,我們可不是一樣的人物。這位學子思索了不久就應對道:“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此亦無忌。”下聯的意思是說,魏無忌和長孫無忌都不因為名字相同而有所顧忌,我們何必為此事計較呢?李夢陽聽後,笑著將這位學子支走了。(《古今譚概》)

白晝打燈籠
李夢陽自小跟隨做官的父親到外地生活、學習,因他聰穎敏惠,熟讀經,學得滿腹經綸,能寫錦繡般的文章;在他剮滿19歲時,陝西省舉行鄉試,全省的秀才齊集省城參加考試,考取舉人。按當時規定,哪個省的人就在哪個省會參加考試,在外的人員都要回歸故里。當時慶陽府安化縣歸陝西省布政使管轄,因此,李夢陽先回到慶陽府安化縣住了當段時間,然後到陝西長安去應試。因為他一直跟隨父母,親眼目睹了官場的腐敗和黑暗,;又在故里聽聞了官家魚肉百姓的事實,因此激起了義憤,總想藉機發泄二下。他靈機一動,想了一個絕妙的辦法。當他早晨進入考場時,手打一盞點燃的燈籠要進門,守門官吏和其他秀才都很驚訝,問:“你怎么白天打著燈籠行走?”李夢陽一本正經地答說:“現在太黑暗了,我怕遭人暗算!”李夢陽說罷,微微—笑;秀才們對他的意思心知肚明,也對應一片笑聲。而主持考試的官員們雖然心中生氣,想發作給李夢陽難堪,但轉念÷想,明里整治他,倒顯他們肚量小;等他考試時或考試後再想妙方整治他不遲。試卷是密封的,無計可施,但在試卷拆封后,李夢陽竟中了第一名,為解元,而且他的文章被人們競相傳抄,一時長安紙貴。在盛名之下,官員們只好千瞪眼了。(《民間故事》)

介紹

李夢陽,字獻吉,號空同子,明朝文學家。祖籍河南扶溝,慶陽(今屬甘肅)人。身為明朝文“前七子”之一,與何景明並稱文壇領袖。曾祖父贅於王氏,父恢復李姓。弘治六年(1493)舉陝西鄉試第一,次年中進士。因連喪父母,在家守制。直到弘治十一年,出任戶部主事,後遷郎中。弘治十八年四月,因彈劾“勢如翼虎”的張鶴齡,被囚於錦衣獄,不久宥出,罰俸三個月。出獄後,途遇張鶴齡,李夢陽揚馬鞭打落其兩齒,可見他嫉惡如仇的強硬態度。郭卓茂稱李夢陽為:“有明一代中國文壇上膽大包天的人”。正德元年(1506),因替尚書韓文寫彈劾劉瑾奏章,被謫山西布政司經歷,不久又因他事下獄,賴康海說情得釋。劉瑾敗,復起任原官,遷江西提學副使。後因替朱宸濠寫《陽春書院記》而削籍。 李夢陽鑒於當時台閣體詩文存在“緩冗沓,千篇一律”的弊端,決心倡導復古以救其痿痹,確有一定進步作用。他認為“宋人主理不主調,於是唐調亦亡”(《缶音序》);同時也鄙棄中晚唐詩,認為“至元、 白、 韓、孟、皮、陸之徒為詩,始連聯斗押,累累數千百言不相下,此何異於入市攫金、登場角戲也”(《與徐氏論文書》)。主張古詩學魏晉,近體學盛唐。他的主張影響甚大。《明史·文苑傳》說他與何景明“倡導復古,文自西京、詩自中唐而下,一切吐棄。操觚談藝之士,翁然宗之”。然而,李夢陽過於強調格調、法式,未能很好地從復古中求創新。尤其在他與何景明的辯論中,意氣用事,論點更趨偏激,導致刻意古節、泥古不化的流弊,甚至走上抄襲剽剝的道路,反而扼殺詩歌創作的生機。直到晚年,他有所悔悟,在《詩集自序》里,承認“真詩乃在民間”,而自己的詩是情寡詞工,並非真詩。

兩次下獄

第一次下獄
李夢陽出身寒微,兼之他為人強直,入仕不久,當其監稅三關時,就第一次觸犯權貴而下獄。據李夢陽《下吏》自註:“弘治辛酉年,坐榆河驛倉糧。”崔銑《空同李君墓志銘》中說:“常監三關,招商,用法嚴,格勢人之求,被構下獄,尋得釋。”徐縉《空同李公墓表》也記載:“公初稅三關也,立法嚴整,請謁不行。勛璫誣之,逮獄,尋釋。”綜合以上材料,可知夢陽在監稅三關時,因用法嚴整,與權豪勢要相牴觸,因而被誣告,以榆河(在今北京附近,離居庸關不遠)驛倉糧事下獄,但很快就得以釋放。這是弘治十四年(1501)的事,夢陽時年正當“而立”,卻經歷了宦海浮沉的第一道波瀾。

第二次下獄
弘治十八年(1505),李夢陽上書孝宗皇帝,劾壽寧侯,結果又導致了他第二次下獄。此事全過程,李夢陽在《上孝宗皇帝書稿》所附之《秘錄》中述之甚詳:“於是密撰此奏,蓋體統利害事。草具,袖而過邊博士(貢)。會王主事守仁來,王遽目予袖而曰:‘有物乎?必諫草耳。’予為此,即妻子未之知,不知王何從而疑之也。乃出其草示二子,王曰:‘疏入,必重禍。’……及疏入,不報也,以為竟不報也。一日,忽有旨拿夢陽,送詔獄,乃於是知張氏有本辯矣。張氏論我斬罪十,然大意主訕母后,謂疏末張氏斥後也。……奉聖旨:‘李夢陽妄言大臣,姑從輕,罰俸三個月。’此十八年四月十六日也。”

李夢陽的詩文

汴京元夕

明代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泰山

明代李夢陽

俯首元齊魯,東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萬山開。
日抱扶桑躍,天橫碣石來。
君看秦始後,仍有漢皇台。

秋望

明代李夢陽

黃河水繞漢宮牆,河上秋風雁幾行。
客子過壕追野馬,將軍弢箭射天狼。
黃塵古渡迷飛挽,白月橫空冷戰場。
聞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誰是郭汾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