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蘇氏別業

唐代祖詠

別業居幽處,到來生隱心。
南山當戶牖,灃水映園林。
屋覆經冬雪,庭昏未夕陰。
寥寥人境外,閒坐聽春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別墅地處在幽獨閒靜的僻壤,到這兒你把隱居的生活想往。
當著窗扉能看到南山的遠影,粼粼泮水掩映著園林的風光。
經冬的殘雪仍覆蓋在竹梢上,太陽未落山庭院已昏暗無光。
寂寥的幽境仿佛是世外桃源,閒聽春鳥聲能慰藉你的愁腸。

注釋
⑴別業:別墅。晉石崇《思歸引序》:“晚節更樂放逸,篤好林藪,遂肥遁於河陽別業。”
⑵到來:來到,來臨。唐李白《普照寺》:“ 天台國清寺 ,天下為四絕。今到普照游,到來復何別?”隱心:隱居之意。清胡其毅《偕王雪蕉先生詣碧峰寺訪桔木師不遇》詩:“即此問山路,自然生隱心。”
⑶南山:指終南山,屬秦嶺山脈,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南。《詩經·小雅·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岩岩。”戶牖(yǒu):門和窗。此指窗戶。
⑷灃(fēng)水:水名,發源於秦嶺,經戶縣、西安入渭水。
⑸屋:一作“竹”。
⑹未夕:還未到黃昏。陰:天色昏暗。
⑺人境:塵世;人所居止的地方。唐白居易《旅次景空寺宿幽上人院》詩:“不與人境接,寺門開向山。”
⑻春禽:春鳥。《宋書·禮志一》:“春禽懷孕,蒐而不射。”

創作背景

祖詠喜歡幽靜,性情高雅,灑脫超俗,嚮往心靈的寧靜。他一到清幽的別業,就感到自己仿佛超脫凡塵,煩惱、雜念全部消失,非常舒心愜意,於是寫下此

賞析

這首題寫友人蘇氏別業園林的寂靜、景物的清幽,並說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會身心兩忘,萬念俱寂,油然而生歸隱之心。

首聯兩句概述蘇氏別業的清幽寧靜,先點明別墅坐落在深山幽僻之處,再抒寫自己一到別墅就產生了隱逸之情。敘事乾淨利落,開篇即點明主旨。以下,就從各個角度寫景抒情,具體闡述這個“臨幽欲隱”的主題。

中間四句寫景極美妙。高峻遼闊的終南山,充當了這座別墅的門窗。住在這所別墅的人,推開門窗就能盡覽奇秀的山色。而那一道從終南山流出來的灃水,它的粼粼碧波映照著別墅的園林。由此別墅主人自然又可以經常觀賞青山、園林的秀麗倒影了。這兩句描寫別墅環境的幽美,依山傍水,境界開闊。巧妙之處是採用借景的手法,借窗戶繪南山,借園林寫灃水,在小景、近景中蘊藏著大景、遠景,這就是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的“以小景傳大景之神”。“竹覆”、“庭昏”二句從遠景轉入近景,描寫別墅園庭。詩人驚異地看到:遮掩著別墅的竹林,還覆蓋著經久不化的白雪;儘管還沒有到傍晚,庭院就已籠罩在濃重的昏暗之中。這兩句詩,用字非常精煉。“經冬”,表明了這時已是春天;“未夕”,說明這是白晝。“覆”字表現積雪很厚。在春天裡,還有那么厚的積雪覆蓋著竹林;在大白天裡,庭院居然如此幽暗。這景色多么新奇呵,可見別墅所處地勢很高,而且周圍一定有山崖和郁茂的林木遮擋了陽光,因此特別清冷和幽暗。

頷聯既寫了近景,又寫了遠景,景物之間相互映襯,相得益彰。頸聯描寫別墅園庭,竹林上覆蓋著積雪,白天的庭院卻顯得幽暗,以此烘托出蘇氏別業環境的清幽。這兩聯以新奇的筆法和語言,寫出了奇特的深山幽景。前人對這四句詩評價很高。這四句詩的確寫出了新鮮的、不同尋常的深山幽景。“庭昏未夕陰”一句,是自晉宋詩人顏延年《贈王太常詩》中的“庭昏見野陰”一句化出,但二語所寫景色側重點不同。顏詩是從“庭昏”顯出曠野之陰;祖詩只寫“庭昏”,卻以“未夕陰”來烘襯。

尾聯兩句總括全詩。“寥寥人境外”,寫詩人的感受。置身在這清幽的深山別墅之中,他感到自己仿佛已脫離了塵世,整個身心融入到空闊的太虛境中,一切煩惱、雜念全都消失了。於是,他靜靜地坐下來,悠閒地聆聽深山中春鳥的啼鳴。全詩前七句都是寫靜景,沒有聲息。詩人在篇末表現自己閒坐聽春禽,以聲音傳遞出春的訊息。

唐代詩評家殷璠在《河嶽英靈集》中評祖詠詩說:“剪刻省淨,用思尤苦。氣雖不高,調頗凌俗。”從這首詩中可以見出一斑。

祖詠

祖詠

祖詠 唐代詩人。洛陽(今屬河南)人。生卒年不詳。少有文名,擅長詩歌創作。與王維友善。王維在濟州贈詩云:"結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余不淺。"(《贈祖三詠》)其流落不遇的情況可知。開元十二年(724),進士及第,長期未授官。後入仕,又遭遷謫,仕途落拓,後歸隱汝水一帶。► 38篇詩文

猜您喜歡

登錦城散花樓

唐代李白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
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
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
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
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蘇氏別業

唐代祖詠

別業居幽處,到來生隱心。
南山當戶牖,灃水映園林。
屋覆經冬雪,庭昏未夕陰。
寥寥人境外,閒坐聽春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