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古詞三首

唐代於鵠

素絲帶金地,窗間掬飛塵。
偷得鳳凰釵,門前乞行人。

新長青絲髮,啞啞言語黠。
隨人敲銅鏡,街頭救明月。

東家新長兒,與妾同時生。
並長兩心熟,到大相呼名。

鑑賞

李白《長干行》等中可以知道,唐時江南的商業城市,市井風俗是開化而淳樸的,男女孩童可以一同玩耍,不必設嫌。“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寫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景。於鵠這首《古詞·東家新長兒》,也反映著這樣一種生活現實。

這首詩未用第三人稱的敘事角度,而取第一人稱的“代言”體裁。一位少女提起她的東家少年,似乎全是沒緊要的話語,卻語語飽含熱情,說來十分天真動人。

少女首先提到雙方同歲的事實,“東家新長兒,與妾同時生”。通常看來,這不過是尋常巧合而已。

但這尋常巧合由少女津津道來,卻包含一種字面所無的意味。每當強調兩個人之間牢不可破的情誼時,人們常說“雖然不能同生,也要共死。”似乎兩人情同手足而不同生,乃是一種遺憾。而男女同歲,似乎還暗示著某種天緣奇遇。

其次,她又提到“並長——兩心熟”。“並長”二字是高度概括的,其中含有足以讓人終生回憶的事實:兩家關係良好,彼此長期共同遊戲,形影相隨,有時惱了,一會兒又好了。童年的回憶對任何人都是美好的,童年的夥伴感情也特別親密,尤其是一男一女之間。“兩心熟”,就不光是形影相隨而已,而是知心體己,知疼著熱。在少時是兩小無猜,長成就容易萌生出愛巒。所謂“天涯海角覓知音”“兩心熟”是很重要的條件。

最後一句提到的事實更平常,也更微妙:“到大相呼名。”因為自幼以名相呼,沿以成習,長大仍然這樣稱呼,本是平常不過的事,改稱倒恰恰是引人注意的變化。另一方面,人際間的稱呼,又暗示著雙方的親疏關係,大有考究。越是文明禮貌的稱呼,越適合於陌生的人;關係密切,稱呼反倒隨便。至於“相呼名”,更是別有一層親昵的感覺。

短短四句只說著不打緊的話,卻處處溢泄出一種青梅竹馬之情。此外,詩中兩次提到年齡的增長,即“新長”和“到大”,也不容輕易放過。男“新長”而女已大,這個變化不僅僅是屬於生理的。男女孩童的友愛,和少男少女的感情,其間有質的區別。

“到大”之後,再好的男女也須疏遠,這是受社會文化環境制約的,並不以會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當《古詞》的女主人公在心中叨念東家少年——往昔的小夥伴——的時候,或許也感到了這種微妙的變化吧。他們雖然仍沿襲著以名相呼,卻不免經常要以禮相見了。

如果現實生活中沒有今昔之感,就沒有什麼必要對往事津津樂道了。

這首詩的語言淺近,著色素淡,但取材巧妙。民謠說:“無郎無姊不成歌”。可見情歌總是很動人的。這首詩並不明言愛情,就此而言可以說是“無郎無姊”,但這種欲言又止、處於萌芽狀態的愛情,卻風度絕妙。

於鵠

於鵠

於鵠,大曆、貞元間詩人也。隱居漢陽,嘗為諸府從事。其詩語言樸實生動,清新可人;題材方面多描寫隱逸生活,宣揚禪心道風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謠》、《江南曲》、《題鄰居》、《塞上曲》、《悼孩子》、《長安游》、《惜花 》、《南溪書齋》、《題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謠》和《江南曲》兩首詩流傳最廣。► 145篇詩文

猜您喜歡

張中丞傳後敘

唐代韓愈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與吳郡張籍閱家中舊書,得李翰所為《張巡傳》。翰以文章自名,為此傳頗詳密。然尚恨有闕者:不為許遠立傳,又不載雷萬春事首尾。

遠雖材若不及巡者,開門納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處其下,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虜,與巡死先後異耳。兩家子弟材

種樹郭橐駝傳

唐代柳宗元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雲。

其鄉曰豐樂鄉,在長安西。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圓圓曲

清代吳偉業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相見初經田竇家,侯門歌舞出如花。許將戚里箜篌伎,等取將軍油壁車。家本姑蘇浣花里,圓圓小字嬌羅綺。夢向夫差苑裡游,宮娥擁入君王起。前身合是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