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詠煤炭

明代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鑿開混沌之地層,獲得煤炭是烏金。蘊藏無盡之熱力,心藏情義最深沉。
融融燃起之炬火,猶如浩浩之春風。熊熊洪爐之烈焰,照破灰沉之夜空。
鐘鼎彝器之製作,全靠原力之生成。鐵石雖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
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飽又穿暖。不辭辛勞與艱苦,走出荒僻之山林。

注釋
混沌(dùn):古代指世界未開闢前的原始狀態。《三五歷記》:“未有天地之時,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這裡指未開發的煤礦。烏金:指煤炭,因黑而有光澤,故名。
陽和:原指陽光和暖。《史記·秦始皇本紀》:“時在中春,陽和方起。”這裡借指煤炭蓄藏的熱力。意最深:有深層的情意。
爝(jué)火:小火,火把。《莊子·逍遙遊》:“日月出矣,而爝火不熄。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浩浩:廣大無際貌。
烘爐:大火爐。
鼎彝(yí):原是古代的飲食用具,後專指帝王宗廟祭器,引申為國家、朝廷。這裡兼含兩義。鼎,炊具;彝,酒器。元:通“原”,本來。賴:依靠。生成力:煤炭燃燒生成的力量。
“鐵石”句:意謂當鐵石被消融而化為煤炭的時候,它仍有為人造福之本心。古人誤認為煤炭是鐵石久埋地下變成的。
蒼生:老百姓。

鑑賞

這首詠物,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現其為國為民的抱負。於寫物中結合著詠懷。

第一句:詠煤炭點題。

第二句:正面抒懷,說這裡蘊藏著治國安民的陽和布澤之氣。“意最深”,特別突出此重點的深意。“春浩浩”承接“陽和”,“照破夜沉沉 ”,對照著寫,顯示除舊布新的力量。古人稱廟堂宰相為鼎鼐,這裡說宰相的作為,有賴於其人具有生成萬物的能力,仍從煤炭的作用方面比喻。

第三句:“鐵石”句表示堅貞不變的決心,也正是于謙人格的寫照。

第四句:“但願蒼生俱飽暖”,從煤炭進一步生髮,即杜甫廣廈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擴大之。末句綰結到自己出山濟世,一切艱辛在所甘心歷之的本意,即托物言志。

綜上:

前四句描寫煤炭的形象,寫盡煤炭一生。後四句有感而發,抒發詩人為國為民,竭盡心力的情懷。全詩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詩人一生憂國憂民,以興國為己任。其志向在後四句明確點出,其捨己為公的心志在後兩句表現得尤為明顯。綜合全詩,詩人在詩中表達了這樣的志向:鐵石雖然堅硬,但依然存有為國為民造福之心,即使歷盡千辛萬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艱難,捨身為國為民效力。

創作背景

這首《詠煤炭》是明朝名臣于謙托物抒懷言志之作。現代有學者認為此詩是作者踏上仕途之始創作的。
于謙

于謙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後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之變後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謚曰忠肅。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28篇詩文

猜您喜歡

鶯啼序·荷和趙修全韻

宋代吳文英

橫塘棹穿艷錦,引鴛鴦弄水。斷霞晚、笑折花歸,紺紗低護燈蕊。潤玉瘦、冰輕倦浴,斜拕鳳股盤雲墜。聽銀床聲細。梧桐漸攪涼思。

窗隙流光,冉冉迅羽,訴空梁燕子。誤驚起、風竹敲門,故人還又不至。記琅玕、新詩細掐,早陳跡、香痕纖指。怕因循,羅扇恩疏,又生秋意。

點絳唇·詠風蘭

清代納蘭性德

別樣幽芬,更無濃艷催開處。凌波欲去,且為東風住。
忒煞蕭疏,爭奈秋如許。還留取,冷香半縷,第一湘江雨。

小桃紅·詠桃

元代周文質

東風有恨致玄都,吹破枝頭玉,夜月梨花也相妒。
不尋俗,嬌鸞彩鳳風流處。
劉郎去也,武陵溪上,仙子淡妝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