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鵲橋仙·乞巧樓空

清代納蘭性德

乞巧樓空,影娥池冷,佳節只供愁嘆。丁寧休曝舊羅衣,憶素手、為予縫綻。
蓮粉飄紅,菱絲翳碧,仰見明星空爛。親持鈿合夢中來,信天上、人間非幻。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閒步信足,不覺已到前院。彩樓已然搭好,和去年此時的一樣:華麗的讓人眩暈得手足無措。然而,時過境遷,佳人早已不在,煢煢孑立的我看誰在這樣沉迷的夜乞巧!相必此情此景,就連漢宮秋月下夜夜笙歌的影娥池亦只能任憑一潭吹皺的池水空嘆了吧!我的心生出還鏇寂寞的藤,沿著彩樓蜿蜒,零零落落,纏纏繞繞,糾糾結結。當年你濯濯素手為我縫綻的錦衣華服始終不敢穿在身上——那都是滿滿的你笑顏如花的念想啊!我的侍從……!不關今日將如何忙亂,也一定要牢記我的叮嚀,千萬不要觸碰那些早已沉壓櫃底的舊羅衫啊!
夜,無視我的抗拒,準時地來到了。纖雲弄巧,今夜的美我不忍享用。也罷,眾人皆沉迷於她錦袍緞裳不可企及的魅惑,那么就讓我,獨駕一葉扁舟,流淌在北海中央,許能尋回昨日你的倩影。我至親至愛的人哪,你是否看到菱蔓交纏,扯出粉蓮澀澀嬌羞。它娉娉婷婷,多像你!試圖握緊你的我的手落空了。抬頭仰嘆:璀璨的繁星啊,這良辰美景,亦不過你我想對!喔……那是你嗎?手持我送你的妝盒裊娜而至?故人誠不欺我也——!天上人間,你我之戀,彌久恆遠……。

注釋
七夕:農厲七舟七日之夜、俗稱七夕。《荊婚歲時記》載:“七月七日為牽牛平織女集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縷彩, 穿七孔針,或金銀鍮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蜘蛛)網瓜上,則以符應。”又,《東京華夢錄·七夕》云:“至初六、初七日晚,貴家多結彩於庭,謂之乞巧樓,鋪陣磨喝樂、花瓜酒炙、筆硯針線。或兒童裁,女郎歹呈巧,焚香列拜,謂之乞巧。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故七夕是為古代一大節日,此日除乞巧外,民間還有曝晾經書,弄化生(用蠟作的嬰兒),即乞子,同時亦有乞富、乞壽等風俗。
影娥池:池名。《三輔黃圖》謂:漢武帝於望鵠台西建俯月台,台下穿池,月影入池中,使宮人乘舟弄月影,因名影娥池。唐上官儀《詠雪應詔》:“花明棲鳳閣,珠散影娥池。”
丁寧:同叮嚀。 
羅衣:軟而輕的絲製衣服。
蓮粉:即蓮花。
菱絲:菱蔓。
翳:遮掩之意。
鈿合:金飾之盒。
盒:古作“合”字。古代女子以此為定情之信物。陳鴻《長恨歌傳》謂:“定情之夕,授金釵鈿合以固之。”又,李賀《春懷引》:“寶枕垂雲選春夢,鈿合碧寒龍腦凍。”

簡析

此篇約作於愛妻亡故之後,詞中表達了樓空人去,物是人非的傷感,又進而生髮出夢幻般的奇想。亦實亦虛、饒有浪慢特色。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箇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284篇詩文

猜您喜歡

南鄉子·淚咽卻無聲

清代納蘭性德

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檐夜雨鈴。

解連環·柳

宋代高觀國

露條菸葉。惹長亭舊恨,幾番風月。愛細縷、先窣輕黃,漸拂水藏鴉,翠陰相接。纖軟風流,眉黛淺、三眠初歇。奈年華又晚,縈絆游蜂,絮飛晴雪。
依依灞橋怨別。正千絲萬緒,難禁愁絕。悵歲久、應長新條,念曾系花驄,屢停蘭楫。弄影搖晴,恨閒損、春風時節。隔郵亭,故人望斷,舞腰瘦怯。

玉京秋·煙水闊

宋代周密

長安獨客,又見西風,素月丹楓悽然其為秋也,因調夾鍾羽一解
煙水闊。高林弄殘照,晚蜩淒切。碧碪度韻,銀床飄葉。衣濕桐陰露冷,采涼花、時賦秋雪。嘆輕別。一襟幽事,砌蛩能說。
客思吟商還怯。怨歌長、瓊壺暗缺。翠扇恩疏,紅衣香褪,翻成消歇。玉骨西風,恨最恨、閒卻新涼時節。楚簫咽。誰倚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