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宋代李清照

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深秋慘澹的陽光漸漸地照到鏤刻著花紋的窗子上,梧桐樹也應該怨恨夜晚來襲的寒霜。酒後更喜歡品嘗團茶的濃釅苦味,夢中醒來特別適宜嗅聞瑞腦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快要過去了,依然覺得白晝非常漫長。比起王粲《登樓賦》所抒發的懷鄉情,我覺得更加淒涼。不如學學陶淵明,沉醉酒中以擺脫憂愁,不要辜負東籬盛開的菊花。

注釋
蕭蕭:淒清冷落的樣子。原為象聲詞,如風聲、雨聲、草木搖落聲、馬蹄聲。《經·小雅·車攻》有“蕭蕭馬鳴”,《楚辭·九懷·蓄英》有“秋風兮蕭蕭”,《史記·刺客列傳》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瑣窗:鏤刻連鎖紋飾之窗戶。多本作鎖窗,當以瑣窗為勝。
酒闌:酒盡,酒酣。闌:殘,盡,晚。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有“酒闌”,裴駰集解曰“闌,言希也。謂飲酒者半罷半在,謂之闌。”文選·謝莊《宋孝武宣貴妃誄》有“白露凝兮歲將闌”,李善注曰“闌,猶晚也”。團茶:團片狀之茶餅,飲用時則碾碎之。宋代有龍團、鳳團、小龍團等多種品種,比較名貴。歐陽修《歸田錄》卷二:“茶之品,莫貴於龍鳳,謂之團茶,凡八餅重一斤。”
瑞腦:即龍涎香,一名龍腦香。
仲宣:王粲,字仲宣,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樓賦》抒寫去國懷鄉之思,馳名文壇。
隨分:隨便,隨意。尊前:指宴席上。尊:同“樽”。
東籬菊蕊黃:化用陶淵明《飲酒二十首》的“採菊東籬下”句。

賞析

這首詞的感情調子是比較低沉的。社會亂離,客居異地,詞人在詞中寄託了家國之思,有著身世飄零的感遇。

“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

“寒日”,是說陽光有些慘澹、冷清。詞中所寫是秋天,並非冬日。太陽慢慢升高了,一點一點照射到窗上,看上去很明亮,卻給人以冷落蕭索之感。“蕭蕭”,一般用來形容風雨,這裡是說陽光給人的感覺,就如同蕭瑟的秋風一樣,有些淒冷。用“蕭蕭”形容“寒日”,一下子便給深秋的清晨帶來遲暮的氣氛,也為全詞點染了一個色調淒清的背景。“瑣窗”,雕刻有連環圖案的窗子。從它前面的“上”字來看,太陽光照射到窗上,有一個慢慢移動的過程,說明主人公一直久久地注視著,心緒茫然。“瑣”,一作“鎖”。

“梧桐”一句,又在淒清中抹上了一層暗淡的色彩。主人公朝窗外望去,曾經茂盛蒼翠的梧桐樹無言獨立,一枝一葉似乎都凝結著愁怨:它們一定是對夜間的寒霜心有恨意吧。梧桐因天氣轉冷、霜露漸重而開始落葉凋零,但草木無知,本不能恨,詞人採用擬人的手法,將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其時,清照遭遇國難,流落他鄉,逢秋作客,不禁倍感淒清和愁怨。不過,她並不直抒胸臆,而是含而不露,移情入景,借梧桐之恨,傳達自己的情緒。

“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酒闌”,即酒意將盡。主人公喝完酒後,再喝上幾杯團茶,那又濃又苦的滋味正是她所喜好。“團茶”即茶餅,宋代有為進貢而特製的龍團、鳳團,印有龍鳳紋,最為名貴。茶能解酒,特喜苦茶,說明酒飲得很多。主人公並非酒徒,其所以如此,無非是心情苦悶,借酒排遣。從夢中醒來之後,只覺瑞腦散發出的清香,沁人心脾。“瑞腦”,薰香名,又名龍腦,以龍腦木蒸餾而成。至於她做的是什麼夢,又因何而斷,這都留給讀者去想像。

這兩句敘寫主人公在寂寞秋日自遣自慰的情狀。“更喜”和“偏宜”兩詞,表面上寫樂,實際上是寫悲。酒飲得多,表明愁重。苦茶雖宜解酒,但那只是生理上的。精神上的苦悶,根本不是借酒澆愁、飲茶解醉所能排解。“偏宜”,表面是說香氣宜人,實則是說環境的清冷靜寂,因為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讓人更加明顯地感覺到薰香的香氣。主人公在燃香獨坐、默然沉思中,似乎獲得了片刻的寧靜,但其內心深處,仍是愁雲恨霧,揮之不去。這種以閒寫愁的筆法,是很耐人尋味的。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

秋天已經過完,白天還是那么長,比起仲宣懷念遠方家鄉,主人公更覺淒涼。夏至以後,白天逐漸變短,到秋盡時,主人公卻覺得白天還是那么長。看似無理,實則有因。終日被思念故土的愁苦所煎熬,自然會產生日長難挨、度日如年的感覺。

“仲宣”一句用了王粲的典故。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人,少時即以文才見長,是“建安七子”之一。董卓之亂時,他避亂荊州,依附劉表,但未被重用。在荊州他寫了《登樓賦》,抒發壯志未酬、懷鄉思歸的抑鬱心情。此時,詞人因“靖康之難”、北宋淪亡而背井離鄉,其身世、情懷與仲宣相仿,故藉以自況,其思歸不得的幽怨之情似乎還要強烈,因此說“更淒涼”。這一典故的容量是很大的,包含了道不盡的身世之感、亂離之苦。

“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隨分”,隨便,含有隨遇而安的意思。飄零的命運不知何時才能結束,日思夜想的故土不知何日才能重歸,總不能一直淒涼感傷,被無邊的愁苦壓倒吧。不如端起杯中美酒,隨意痛飲,別辜負了東籬盛開的菊花。“東籬”,種菊花的地方,語出陶淵明《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本來是借酒澆愁,卻又故作達觀;而表面上的達觀,實際隱含著悲愁難遣的家國之思。因此,把酒對菊絕非賞心樂事,而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我排遣。這種自寬自慰的說法,看似輕鬆,實則含怨。

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秋景,寄鄉愁,應是李清照晚期作品。依詞中“仲宣懷遠”和“莫負東籬”兩句,這首詞大概作於李清照南渡後不久,時間大約是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那時趙明誠正在江寧任知府。此詞寫作時間尚有爭議。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12篇詩文

猜您喜歡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宋代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點絳唇·感興

宋代王禹偁

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欄 通:闌)

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

宋代劉過

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
今日樓台鼎鼐,明年帶礪山河。大家齊唱《大風歌》,不日四方來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