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王維吳道子畫

宋代蘇軾

何處訪吳畫?普門與開元。
開元有東塔,摩詰留手痕。
吾觀畫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實雄放,浩如海波翻。
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
亭亭雙林間,彩暈扶桑暾。
中有至人談寂滅,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捫。
蠻君鬼伯千萬萬,相排競進頭如黿。
摩詰本詩老,佩芷襲芳蓀。
今觀此壁畫,亦若其詩清且敦。
祇園弟子盡鶴骨,心如死灰不復溫。
門前兩叢竹,雪節貫霜根。
交柯亂葉動無數,一一皆可尋其源。
吳生雖妙絕,猶以畫工論。
摩詰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謝籠樊。
吾觀二子皆神俊,又於維也斂衽無間言。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到哪兒去尋訪吳道子的畫?普門和開元兩座寺院的牆壁。
開元寺有東塔,留存著王維繪畫的手跡。
我看古往今來的畫家,沒有誰比得上這兩位先生尊貴的品級。
道子的畫風實在雄奇奔放,浩浩蕩蕩如同海浪翻滾。
當他下筆時靈感像疾風驟雨,畫筆未到處氣勢已先奪人。
在那高高的兩棵娑羅樹間,燦爛的朝陽從扶桑冉冉東升。
畫中間有至高無上的佛祖,在講說寂滅的教義是超脫死生。
覺悟的信徒全都在悲哀哭泣,也有人手捫胸膛表示理解不深。
天竺的眾多君長和千千萬鬼王,互相擁擠爭聽佛法,像黿一樣拚命把頭伸。
摩詰本是一位可敬的老人,如佩香草詩風秀美芳芬。
現在觀看他的壁畫,也像詩品一樣朴美清淳。
畫中的祇園弟子個個清瘦如仙鶴,內心枯寂宛若死灰不會再溫。
門前的兩叢竹子,霜雪般清勁竹節貫連著竹根。
枝幹交錯,繁亂的葉子像在搖動,一一都能找到根源和經脈。
吳先生的畫雖然絕妙,還只能看作傑出的畫工技藝超邁。
摩詰得到了物象內在的精神,就如仙鳥飛離樊籠超脫於形跡以外。
我認為兩人的畫全都氣勢飛揚寓於神采,對於王維我尤其崇敬說不出一句異議的話來。

注釋
王維:字摩詰,唐代詩人,亦善畫。吳道子:又名道玄,曾任唐玄宗的宮廷畫師,時稱“畫聖”,尤擅畫佛像。
普門、開元:即普門寺和開元寺,都在鳳翔。吳道子在兩寺畫有佛像,王維在開元寺畫有墨竹。
手痕:手跡,即謂開元寺的東塔上有王維的畫。
畫品:畫的品格、品評。
雄放:奔放,豪放。
亭亭:高高聳立。雙林:吳道子畫中所畫的兩株娑羅樹。佛滅之前,曾在天竺國拘屍那城娑羅雙林下說法。
彩暈:五彩光華。扶桑:古代神話中的日出之處。暾:太陽升起。
至人:至高無上的人,指釋迦牟尼佛。寂滅:佛家語,“涅槃”的意譯,意謂超脫世間入於不生不滅之境。
手自捫:以手捶胸,這是形容聽者未解寂滅之意時的狀態。
“蠻君”句:蠻君,天竺國的君王。《釋迦譜》載釋迦涅槃時,自“一恆河沙菩薩摩訶薩”,以至“一億恆河沙貪色鬼魅,百億恆河沙天諸婇女,千億恆河沙諸地鬼王,十萬億恆河沙諸天王及四天王等”紛紛前來聽說法。
黿(yuán):大鱉,背青黃色,頭有疙瘩,能伸縮,此處形容信徒眾頭攢聚、伸長。
佩芷(zhǐ)襲芳蓀(sūn):這是以美人佩帶香草的形象來形容王維的詩風。佩、襲,穿戴。芷、蓀,香草。
清且敦:風格清秀而又渾樸。
祇(qí)園弟子:佛徒。祇園是“祇樹給孤獨園”或“勝林給孤獨園”的簡稱,位於印度西北的塞特馬赫特。相傳憍薩羅國給孤獨長者從波斯國王子祇陀處購得此園,建築精舍,獻給釋迦牟尼,作為居住弘法的場所。佛陀在此居住說法二十五年。鶴骨:形容佛徒的清瘦。
心如死灰:《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此處指佛門弟子六根清淨斷絕塵念,內心孤寂。
雪節、霜根:形容竹子內在的清勁品格,不單指其顏色。
交柯:枝葉交叉。
畫工:指重視藝術技巧。
象外:外部形象之外,指內在的精神實質,脫略形跡的悠遠情韻。
“有如”句:以鳥飛離樊籠比喻王維畫突破形似而獲得神似。翮(hé),鳥翎的莖,即指鳥。謝,離開。籠樊(fán),鳥籠。
神俊:精神飽滿,氣勢飛揚。
斂衽(liǎn rèn):整理衣襟,是表示尊敬的做法。無間言:完全同意。

創作背景

這首是組詩《鳳翔八觀》之三,寫於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作鳳翔府簽判時,時年二十六歲。王維與吳道子並為唐代開元(713-741年)、天寶(742-756年)年間的有名畫家,鳳翔的普門與開元二寺的壁間,俱有二人的佛教畫,詩人於游觀二寺時見到王、吳二人的畫,便寫下這首詩。

賞析

這首表達了對王、吳二人繪畫藝術的觀感及評價。

詩的發端四句,以錯落的句法,點切詩題,交待王、吳二人畫跡的所在,使人瞭然於普門、開元二寺俱有吳畫,而王維的畫則在開元寺的塔中。下面“吾觀”二句,緊接著對二人的成就作概要的評斷,肯定他們在畫苑中並列的崇高地位。下面即分別描寫二人的畫象及是人所感受到的各自的藝術境界。

“道子實雄放”之下十句寫吳道子畫。“雄放”二字概括地道出吳畫的藝術風格特點。“浩如海波翻”句以自然界的現象盡致地形容出雄放的氣勢。“當其”二句是詩人從畫像中所感受到的吳道子運筆時的藝術氣概。這種對吳道子創作過程的體會,也表達了詩人自己的藝術思想。後來詩人在其《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中曾說:“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么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即逝矣。”若能意在筆先,成竹在胸,才能“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這是藝術家的創作獲得神妙境界的三昧所在,只有內具於自身,才能領會到他人獲得這種成就的匠心所在。“亭亭雙林間”以下六句寫吳畫的形象,極精要地勾勒出畫的內容,生動地顯現出釋迦臨終說法時聽眾的複雜情態,他們或感悟悲涕,或捫心自省,而那些“相排競進”者的狀貌,又表現得非常情急,這一切都栩栩如生。

“摩詰本詩老”以下十句寫王維的畫。“摩詰”從王維的身份提起,寓含王維畫品的精神特質。即所謂“畫中有詩”。“佩芷”句是對王維的人品和藝術的高度讚賞,即王維的人品和詩畫藝術都是芳美的。“今觀”二句照應前面“詩老”句,引用人所熟知的王維的詩的成就來喻其畫風。“清且敦”意謂其畫亦如其詩之形象清美而意味深厚。“祇園”以下六句寫王維畫的內容。前二句寫畫中人物情態,不似吳道子畫表現的強烈,而意味頗蘊蓄。後四句寫畫中景物,為吳畫所無,儼然是一幅竹畫,再現了竹的莖葉動搖於清風中的神姿。紀昀說“交柯”句“七字妙契微茫”,王文誥說這四句即“公之畫法”,這裡面即寓有詩人畫竹的藝法。這六句的畫面,都具有“清且敦”的藝術風味。

詩末“吳生”六句,就對王、吳二人畫的觀感作總的評論,在尊重之中又對二人藝術造詣的境界,有所抑揚。對吳道子畫評為“妙絕”,是對吳畫中聽眾情態畢現形象的評價,而“妙絕”僅在跡象,只是畫工的高藝。詩人認為王維畫“得之於象外”,如神鳥離開樊籠,超脫於形跡之外,精神自然悠遠,於是心中佩服,覺得無所不足。這裡也體現了詩人美學理想的又一個方面。他在《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中說:“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又說:“瘦竹如幽人,幽花如處女。”認為繪畫不能但求形似,正如賦詩不能只停在所賦事物的表面,而要在形跡之外,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啟發,有所感受。瘦竹、幽花與幽人、處女,物類的質性迥異,而從瘦竹之感到幽人的韻致,從幽花如見處女的姿態,俱是攝取象外的精神,意味無窮。這種脫略形跡、追求象外意境的美學思想,長期支配中國文人畫的創作,形成中國繪畫藝術獨具的風貌。

這首雜言詩以七言為主。七言古詩是盛唐詩人的一個勝場,李白杜甫在這一詩體上是並峙的兩座高峰。七古與五古同是在創作上極少拘束的,而七言長古更宜於縱情馳騁,在章法結構及氣勢節奏各方面更可變化無方,臻於奇妙之境。李、杜之後,中唐惟有韓愈能有不少佳作,再後就很寥落。蘇軾的七言長古名篇迭出,成就之高,足與李、杜、韓相抗衡,這篇《王維吳道子畫》即為其早年意氣駿發之作。這首詩的章法很值得注意,整首詩的內容都在發揮詩題,而起結分合,條理清晰完密。詩的開始四句總提王維、吳道子,為全詩的綱領。“吾觀”二句,又在分寫王、吳畫前先作總評。“道子實雄放”及“摩詰本詩老”兩層,依次分寫王、吳畫面,為全詩的腹身。最後六句以評論收束,前四句分評吳、王,末二句於一致讚賞之餘又稍有高低輕重,重申總評的精神。起和結的兩節詩句於整齊中有參差,雖始終將王、吳二人並提,並極靈活而極錯落之致。全詩章法如詩中所說:“交柯亂葉動無數,一一皆可尋其原。”

全詩的韻調具有優美的節奏感。開端四句閒閒而起,似話家常,語極從容。結尾六句,因評論而有所抑揚,語氣於轉折間呈矯健之勢,而掉尾又覺餘音裊裊,悠揚無盡。中間寫吳道子一層,形象奇突,如峰峙濤涌,使人悚異;而寫王維一層,景象清疏,如水流雲在,使人意遠。作為詩的中心的這兩層,意象情調,迥然異趣。而全篇四節,波浪起伏,如曼音促節,遞相轉換,在大體上為七言句中適當間以五言,整體形成諧美的鏇律,而氣勢仍自雄健。這是七言長古所必具的,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3637篇詩文

猜您喜歡

七夕穿針

南北朝柳惲

代馬秋不歸,緇紈無復緒。
迎寒理衣縫,映月抽纖縷。
的皪愁睇光,連娟思眉聚。
清露下羅衣,秋風吹玉柱。
流陰稍已多,餘光亦難取。

詠紅梅花得“紅”字

清代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喜笑東風。
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
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
(出自《紅樓夢》第五十回。)

湛露

先秦佚名

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厭厭夜飲,不醉無歸。
湛湛露斯,在彼豐草。厭厭夜飲,在宗載考。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顯允君子,莫不令德。
其桐其椅,其實離離。豈弟君子,莫不令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