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風流子·木葉亭皋下

宋代張耒

木葉亭皋下,重陽近,又是搗衣秋。奈愁入庾腸,老侵潘鬢,謾簪黃菊,花也應羞。楚天晚,白苹煙盡處,紅蓼水邊頭。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
玉容知安否?香箋共錦字,兩處悠悠。空恨碧雲離合,青鳥沉浮。向風前懊惱,芳心一點,寸眉兩葉,禁甚閒愁?情到不堪言處,分付東流。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樹葉紛紛飄落到水邊平地上,重陽節近了,又到了搗寒衣的秋天。怎奈我愁緒縈繞心中.白髮生於兩鬢,即便隨意地將菊花插在頭上,花也應該感到被羞辱了吧。天色已晚,(我極目遠望)直望到白苹煙盡之處,水邊開花的紅蓼深處。芳草脈脈含情,夕陽寂寂無語,大雁橫在南浦上,人則斜倚西樓。
不知你是否安好?書信和題,因兩地相隔遙遙而無法見寄。只能空白怨恨那時聚時散的白雲,青鳥在其中隱現。你在風中懊惱不已,一片芳心,兩葉柳眉,怎能禁得起閒愁呢?情到不能言說之處,只能付與那東流水。

注釋
①木葉:即樹葉。《楚辭·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後世常以此寫秋景,兼寫鄉思。亭皋:水邊平地。
②重陽:即陰曆九月九日;古時風俗,人們常在這天登高,佩茱萸,飲菊花酒。有親友在外,屆時不免互相思念。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云:“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搗衣:古代婦女於秋季漸寒時,在砧石上捶打寒衣以備寄送遠方的親人過冬。李白《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沈佺期《獨不見》亦云:“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④庾腸:即庾信的愁腸,喻思鄉的愁腸。庾信本為南朝時梁朝的官員,因出使西魏被留,羈旅北地,故常思念祖國和家鄉。其《哀江南賦》序云:“不無危苦之詞,惟以悲哀為主。”後人常以“庾愁”代指思鄉之心。
⑤潘鬢:即潘岳的斑鬢。潘岳為西晉文學家,貌美而早衰,其《秋興賦·序》云:“晉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後因以“潘鬢”為中年鬢髮斑白的代詞。這裡詞人以“潘鬢”自喻身心漸衰之貌。
⑥“謾簪”二句:黃菊乃重陽典俗,“菊花須插滿頭歸”。漫不經心地簪菊花,花也應感到羞。這是反襯鄉愁之意。
⑦楚天:南方的天空。白蕷:水中浮草名。
⑧紅蓼:生於水中者名澤蓼或水蓼,開淺紅色小花,葉味辛香。
⑨南浦:指分別的地方:南朝梁·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⑩“香箋”,即美好的書札;錦字:織錦上的字,指女子給丈夫的書信。晉代竇滔以罪徙流沙,其妻蘇蕙,因思念丈夫,織綿為《回文鏇圖詩》以寄,後世常以此指妻子寄書丈夫,表達相思之情。
⑪碧雲離合:出自南朝江淹《擬湯惠休怨詩》:“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
⑫青鳥:傳說西王母飼養的鳥,能傳遞信息,後世常以此指傳信的使者。據《漢武故事》,西王母曾令青鳥傳書。

賞析

這首詞抒發了作者羈旅的愁思和對妻子的思念。上闕首尾寫景,中間穿插議論。秋景自然引發鄉愁,‘‘庾腸”、“皤髻”等連續用典,悲嘆年華已逝。下闕寫妻子思夫,想像對方思念之苦。結尾“情到不堪言處,分付東流”更是悲苦之極。

上片落筆寫景,首先點明季節。“木葉亭皋下”三句,寫時近重陽,樹葉紛紛飄落到平盪的水邊地上,又是婦女為親人捶打寒衣的深秋了。這種“搗衣”之聲,最易引起閨中少婦對遠方征人的痛苦思念。而遠行之人也容易因此想到妻子在家為自己搗衣的情景,既感到痛苦又溫暖。這裡“木葉”“搗衣”連用,不僅寫出了深秋特有的景色,為全詞烘托出蕭瑟淒清的背景,而且為下面的詞意發展作了有力的鋪墊。

“奈愁入庾腸,老侵潘鬢,謾簪黃菊,花也應羞。” 這數句又緊承起句,意思說,怎奈我愁緒縈繞心中,白髮現於鬢角,再輕慢地把黃菊插在頭髮上,那菊花也該感到羞辱吧。詞人由於憂傷,鬢衰將不勝簪,故云:“謾簪黃菊,花也應羞。”以此反襯出暮感的深沉、鄉愁的濃烈。

“楚天晚,白苹煙盡處,紅蓼水邊頭。”在寫景中寓離別相思之意。心中既然充滿鄉愁暮感,所以不僅遙望楚天的晚空,一直望到水氣繚繞的白苹盡頭,一直望到水邊開花的紅蓼深處。“白苹”,水中浮草,因其隨波漂流,容易引起遊子產生離家漂泊的傷感。

詞人是淮陽人,所以,遙望楚天,思鄉之念便在不言中了;再加兩點染,則把他鄉愁之深烘托出來了。這裡雖純是寫景,但景中含情,意在言外。

“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數句緊承“白苹”“紅蓼”兩句而來,含著情意的芳草,默默無語的夕陽,橫渡南面水濱的大雁,是詞人所望到的,但卻沒有望到故鄉,在這種望而不得的情況下,他只好倚著西樓心往神馳了。這幾句寫景,將詞人遙望故鄉而不得的執著深情又推進了一層,詞意含蓄,畫面完整,真所謂“物以情觀,情以物見”了。“人倚西樓”點出遊子登眺之處,交代了“楚天晚”至“雁橫南浦”六句都是極目之所見;由所見而引起所感,因而所見之景物都似有了人的感情。

下片換頭“玉容知安否?”點明所思之人,揭示了詞旨所在,使上片所寫種種情景明朗化。這句“玉容”,極言容貌之美如花似玉,這兒即指倚樓遙思的對象。“知安否?”曲盡對遙思對象的關切和掛念,由此而引起下面相思的傾訴、深情的抒發。

“香箋共錦字,兩處悠悠。空恨碧雲離合,青鳥沉浮”意謂書信和題,由於兩地渺遠而無法見寄,徒然地怨那晴雲分離,使者隱沒。“碧雲”這裡藉以寫對於閨中人的懷思。由於香箋錦字,兩處悠悠,碧雲已合而佳人未來,青鳥杳然而音書全無。詞人於此以鋪敘寫法表達兩地分居、不見來信的悵怨,愈加顯出“知安否”所包含的深沉掛念的分量。

“向風前懊惱”四句,轉以想像之筆,構想妻子思念自己時的痛苦情狀。他想像妻子也許在風前月下,芳心懊惱,眉頭緊皺,怎么也止不住那百無聊賴的愁思。寫對方思念自己,正是為了表達自己對於妻子深摯的愛情與痛苦的思念。

“情到不堪言處,分付東流”用質語綰合全篇。相思至極,欲說還休;不是不想說,而是說了愈加愁苦,倒不如將此情交付給東流之水帶去為好。毛滂《惜分飛》曾云:“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構思、手法與此相同。

這首詞藝術上的一個特點是用典極豐,而又不露痕跡,毫無堆砌羅列之感,顯得貼切自然、渾然天成;另外全詞六副對偶,也令人叫絕。

創作背景

這首《風流子》是寫遊子思婦相思之情的。從詞中用語“重陽”“搗衣”“庾腸”“潘鬢…‘錦字”等來看,可能是作者因坐元韋占黨籍,被貶外州時思念妻子所作。
張耒

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遊學於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於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2236篇詩文

猜您喜歡

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宋代陳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塵直到江城。歲華銷盡客心驚。疏髯渾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薤鹽何處是,我緣應在吳興。故人相望若為情。別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燈。

寄人

唐代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明代唐寅

紅滿苔階綠滿枝,杜宇聲聲,杜宇聲悲!交歡未久又分離,彩鳳孤飛,彩鳳孤棲。
別後相思是幾時?後會難知?後會難期?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詞,一首情詩。
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賞心樂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
愁聚眉峰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曉看天色暮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