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玉樓春·空園數日無芳信

清代吳翌鳳

空園數日無芳信,惻惻殘寒猶未定。柳邊絲雨燕歸遲,花外小樓簾影靜。
憑欄漸覺春光暝,悵望碧天帆去盡。滿隄芳草不成歸,斜日畫橋煙水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空寂的園裡幾天不見春的音信,令人悲傷的春寒還沒有停。柳樹邊下著如絲的冷雨,使燕子歸來得很遲,花旁的小樓上,靜靜地垂著簾影。
憑依欄桿漸覺已到黃昏,我帳然地舉目遠望,只見碧空下消逝了帆影。芳草長滿了長堤,我卻欲歸不成;只見夕陽斜照畫橋,煙霧籠罩水面一片淒冷。

注釋
①玉樓春:詞牌名,亦稱“木蘭花”、“春曉曲”、“西湖曲”、“惜春容”、“歸朝歡令”等。
②空園:荒園,閒棄的庭院。芳信:春天的信息。芳,泛指花草。
③惻惻:本是悲傷的樣子。這裡指獨自傷神。殘寒:這裡指春寒。定:止,停。
④絲雨:如絲般的細雨。遲:緩,慢。
⑤花外:花叢畔。簾影:這裡指人在窗前被竹簾所隔的身影。
⑥憑闌,亦作“憑欄”,倚著欄桿。暝:日暮,傍晚。
⑦悵望碧天帆去盡:化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句意。
⑧滿堤芳草不成歸:化用淮南小山《招隱士》中“王孫游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句。堤(dī),同“堤”,岸堤。
⑨畫橋:雕飾華麗的橋樑。煙水:霧靄迷濛的水面。

創作背景

作者吳翌鳳長年在外為人作幕客,或以教書為生,老歸鄉里(江蘇吳縣),以著書奉母度日。這首詞是歸鄉前抒發對故園的懷念之情。

賞析

該詞是一首寫傷春、思歸的作品。詞中蘊含著無限傷感,流露出作者滿腹辛酸,這與詞人仕途乖蹇,長期流落異鄉是分不開的。

全詞以寫景為主,寓情於春日景物的描繪之中。開篇二句,寫初春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空園數日無芳信,惻惻殘寒猶未定。”嚴冬剛過,園中花草尚無萌發的動靜,所以說“無芳信”。第二句是寫作者的感受,“惻惻”是悲痛之意,“殘寒猶未定”是悲痛的緣由,“猶”字隱隱顯露出詞人盼春心切,對眼前的時令氣候厭倦不滿之意。“柳邊絲雨燕歸遲,花外小樓簾影靜。”但是,柳樹吐絲、春雨濛濛、燕子歸遲等等都預示著春天已經來臨。此時詞人應該心情舒暢了,但事實又不是那樣,“簾影靜”的一個“靜”字,說明那深居樓中的人並無心欣賞春景春色,簾影不動,氣氛顯得格外沉悶寂靜,含蓄地道出樓中人,或者就是作者自己憂心忡忡,似乎有難言的苦衷。

下片寫暮春景色,在景物描寫中表現出詞人心緒不佳的原因。“憑闌漸覺春光暝,悵望碧天帆去盡。”這二句寫動作、感覺,情在其中。憑欄眺望,惆悵的情緒湧上心頭,春光流逝,孤帆遠去,更觸動了詞人的心思,“滿堤芳草不成歸”,已是綠草如茵的深春,久居異鄉,不能“成歸”,這句與前句“悵望”相承,與首聯“惻惻”相呼應,道出了詞人“傷春”的原因,就是“思歸”。尾句“斜日畫橋煙水冷”,勾勒了一幅清淡孤冷的畫面,與“滿堤芳草”映襯,進一步烘託詞人因“思歸”而苦惱萬分的悲涼心緒。

吳翌鳳

吳翌鳳(1742~1819)清著名藏書家。字伊仲,號枚庵、一作眉庵,別號古歡堂主人,初名鳳鳴,祖籍安徽休寧,僑居吳郡槐樹街(今蘇州),藏書家吳銓後裔。所著《遜志堂雜抄》10卷,系其讀史筆記,內容多方涉及歷代藏書、刻書史實,足資研究藏書史參考。另著有《懷舊集》20卷、《卯須集》20卷、《吳梅村詩集箋注》20卷、《與稽齋叢稿》31卷、《東窗叢錄》5卷等。輯有《國朝文征》40卷。► 2篇詩文

猜您喜歡

魚遊春水·秦樓東風裡

宋代佚名

秦樓東風裡,燕子還來尋舊壘。餘寒猶峭,紅日薄侵羅綺。嫩草方抽玉茵,媚柳輕窣黃金蕊。鶯囀上林,魚遊春水。
幾曲闌乾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應怪歸遲,梅妝淚洗。鳳簫聲絕沉孤雁,望斷清波無雙鯉。雲山萬重,寸心千里。

阮郎歸·初夏

宋代蘇軾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沈煙。棋聲驚晝眠。(水沈 一作 水沉)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縴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唐多令·惜別

宋代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