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秣陵

清代屈大均

牛首開天闕,龍崗抱帝宮。
六朝春草里,萬井落花中。
訪舊烏衣少,聽歌玉樹空。
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

注釋

1、這首通過南京懷古,抒發對明亡的感慨。秣陵:今南京市,秦朝稱為秣陵。
2、"牛首"二句:寫南京形勝。牛首,又名牛頭山,在南京市南,雙峰東西對峙,狀如皇宮前兩旁的闕樓,又稱天闕。龍崗:指鐘山。相傳諸葛亮曾論南京的地形說:"鍾阜龍蟠,石頭虎踞,真帝王之宅。"(見《六朝事跡》)
3、"六朝"二句:寫城市殘破。
4、六朝: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六代均建都於南京,後人統稱之為"六朝"。六朝時戰亂頻仍,興亡迅速。這句詩從圍棋殘局的不可收拾,表示作者對南明弘光朝滅亡的感慨。〉。萬井,形容都會中戶口多。符載《五福樓記》:"二江東注,萬井如畫。"春草、落花,表示城市殘破。
5、"訪舊"二句:寫人事凋零。烏衣,東晉以及南朝時聚居於南京烏衣巷的王謝諸名門大族。《六朝事跡》:"烏衣巷,王導、紀瞻宅皆在此。"這裡借指明代的遺民。玉樹,指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隋書·五行志》:"禎明初,後主作新歌,辭甚哀怨,令後宮美人習而歌之,其辭曰: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 
6、"如何"二句:聯繫古今,點明亡國之恨。大江,長江。

簡析

運用了對比、用典的手法。詩歌用到了“烏衣巷”“《玉樹後庭花》”等典故,抒寫了人事凋零之感。

從全詩結構看,首聯極寫南京地勢形勝,是得天獨厚的帝王興業之都:頷聯和頸聯描繪了一幅凋殘破敗氣象,物去人非,沒有了往日的繁華。一揚一抑,形成強烈反差。尾聯是對前面六句的概括和升華,具有卒章顯志的作用。

對國家的熱愛 屈大均生逢天崩地坼、多災多難的明清鼎革之際,當時社會紛爭激烈、民族矛盾尖銳、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崇禎帝已經吊死,清軍已經入關,嶺北戰火正旺。 1646 年12 月,清軍攻陷廣州,明朝政權(弘光、隆武)相繼垮台,抗清鬥爭進入非常艱難的歲月。其後,屈大均又廣交遺民志士,為抗清積極奔走,但1662 年,歷史發生重大轉折,明朝的象徵、士人的希望——永曆帝遇害身亡,清朝統治漸趨穩固,這給屈大均震動很大,他感到復明希望渺茫。歷史上雖然也出現過無數的朝代更替,但大部分是漢族之間的,而很少有這種少數民族對中原的統治。這讓接受傳統思想教育的屈大均難以接受,愛國之情顯得尤為強烈。 屈大均積極參加抗清復明的鬥爭。曾有詩句“魑魅份來戰,雷霆相糾纏。予時當一隊,矢盡猶爭先。猛士盡瘡痍,一呼皆勝鞍。”真實的記錄抗清活動的壯烈場面,傳達出剛健豪邁、慷慨蒼涼的民主意識和英雄氣概,愛國之情溢於言表。“牛首開天闕,龍崗抱帝宮。六朝春草里,萬井落花中。訪舊烏衣少,聽歌玉樹空。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秣陵》)“匕首頻虛發,無成愧丈夫。

屈大均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與陳恭尹、梁佩蘭並稱“嶺南三大家”,有“廣東徐霞客”的美稱。字翁山、介子,號萊圃,漢族,廣東番禺人。曾與魏耕等進行反請活動。後為僧,中年仍改儒服。詩有李白、屈原的遺風,著作多毀於雍正、乾隆兩朝,後人輯有《翁山詩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廣東新語》及《四朝成仁錄》,合稱“屈沱五書”。► 21篇詩文

猜您喜歡

白帝城懷古

唐代陳子昂

日落滄江晚,停橈問土風。
城臨巴子國,台沒漢王宮。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懸青壁斷,地險碧流通。
古木生雲際,歸帆出霧中。
川途去無限,客思坐何窮。

游龍門奉先寺

唐代杜甫

已從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陰壑生虛籟,月林散清影。(虛籟 一作:靈籟)
天闕象緯逼,雲臥衣裳冷。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潤州二首

唐代杜牧

句吳亭東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
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

謝眺詩中佳麗地,夫差傳里水犀軍。
城高鐵瓮橫強弩,柳暗朱樓多夢雲。
畫角愛飄江北去,釣歌長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