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潤州二首

唐代杜牧

句吳亭東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
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

謝眺詩中佳麗地,夫差傳里水犀軍。
城高鐵瓮橫強弩,柳暗朱樓多夢雲。
畫角愛飄江北去,釣歌長向月中聞。
揚州塵土試回首,不惜千金借與君。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向吳亭東放眼望去千里清秋,我當年曾經在這裡高歌暢遊。
寺里結滿青苔沒有馬的足跡,橋邊蕩漾綠水增添很多酒樓。
大體上南朝人物個個都曠達,可愛那東晉名士世上最風流。
月明之夜更加希望桓伊出現,聽他用笛聲吹奏出塞的怨愁。

謝眺中讚美此處是最好的美麗地方,夫差傳記里說是他訓練穿犀牛皮鎧甲的水軍的地方。
城高如鐵桶橫列勁弩硬弓,綠柳濃暗女子在紅樓中做著巫山雲雨的約會夢。
雕畫的號角聲順著南風飄向江北,月下也常聽有隱士在此唱著釣魚歌。
揚州駕騎車馬的人回頭到鎮江一試旅遊,我將不吝嗇千兩黃金借給您。

注釋
⑴潤州:治所在今江蘇鎮江。
⑵句吳:即吳國。《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句:一作“向”。向吳亭:在丹陽縣南面。
⑶放歌:放聲歌唱。 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⑷馬:一作“鳥”。
⑸曠達:開朗,豁達。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晉書·裴頠傳》:“處官不親所司,謂之雅遠;奉身散其廉操,謂之曠達。”
⑹可憐:可愛,可羨慕。風流:灑脫放逸,風雅瀟灑。《後漢書·方術傳論》:“漢世之所謂名士者,其風流可知矣。”
⑺桓伊:東晉將領、名士,早年月下遇王懿之為他吹笛。
⑻一笛:指一支笛的聲音。唐沈彬《金陵》詩之二:“一笛月明何處酒?滿城秋色幾家砧。”出塞:曲名,曲調哀愁。
謝朓:南朝齊文學家。
⑽夫差:春秋末期吳國國君。水犀軍:披水犀甲的水軍。
⑾鐵瓮:潤州城,孫權築,號為鐵瓮。
⑿朱樓:謂富麗華美的樓閣。《後漢書·馮衍傳下》:“伏朱樓而四望兮,采三秀之華英。”
⒀畫角:古管樂器。傳自西羌。
⒁釣歌:漁歌。漁人所唱的歌。唐王勃《長柳》詩:“郊童樵唱返,津叟釣歌還。”
⒂揚州:今屬江蘇。塵土:指塵世;塵事。
⒃千金:極言錢財多。

創作背景

這兩首杜牧遊覽江南再次到潤州(今江蘇鎮江)時所寫的。

賞析

第一首首句起勢弘遠。詩人登上向吳亭,極目東望,茫茫千里,一片清秋景色,給人一種極恍惚無際的感覺。詩人的萬端思緒,便由登覽而觸引,大有紛至沓來之勢。詩從眼前的景色寫起,再一筆宕開,思憶起昔年遊覽的情形。“放歌”二字可見當年酣舞狂歌的賞心樂事,如今舊地重遊,正逢惹愁的爽秋季節,神往之中隱含著往事不再的悲涼。一景一情,寫詩人初上亭來的所見、所感,並點出時間、地點、事由。

頷聯沒有續寫昔年遊覽的光景,而是以不儘儘之,把思路從昔年拉回到眼前,承首句寫詩人下亭遊覽時所見的景物。潤州系東晉、南朝時的重鎮,也是當時士人們嬉遊的繁華都會。“青苔”二句,一寫先朝遺寺的荒涼清冷,一寫河邊酒樓盛景依然,對仗工整。從寫法上看,本來是寺里長滿青苔,橋下蕩漾綠水,詩人卻故意顛倒語序,把鮮明的色彩放在句頭,突出一衰一盛的對比,形象地反映了潤州一帶風物人情的滄桑變遷,這就為下一聯抒發思古之情創造了條件。

頸聯再轉,讓思路從眼前出發,漫遊時空,飛躍到前代。詩人由眼前的遺寺想到東晉、南朝,又由酒樓想到曾在這裡嬉遊過的先朝士人,巧妙地借先朝士人的生活情事而感慨。東晉、南朝的士人,曠達風流曾為一時美談,可是他們在歷史的舞台上都不過是匆匆過客,只留下虛名為後人所傾羨。中間兩聯由覽物而思古,充滿著物在人空的無限哀惋之情。

詩人似乎長時間地沉浸在遐想中,直到日落月出,江面傳來一聲愁笛,才把他從沉思中喚醒。詩用“月明”表明時間的推移,以見沉思之久。“更想”的“更”字,則有無限低徊往復多情之意。然而這一聯的佳處,更在其意境的深遠。秋夜月明,清冷淒迷,忽然傳來《出塞》曲的悲怨笛聲,又給詩增添了一層蒼涼哀怨的氣氛。詩人由笛聲而更想到東晉“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的吹笛好手桓伊,他要借桓伊的笛聲來傳達心中的無限哀愁。豐富的想像,把時隔數百載的人事聯繫起來,使歷史與現實,今人與古人,眼前的景物與心中的情事,在時空上融為一體。因此,詩雖將無窮思緒以一“愁”字了結,卻給人以跌宕迴環、悠悠不已之感。

這首詩所抒發的,不過是封建知識分子因不得志所產生的人生無常虛幻的悲嘆,但在藝術上獨具特色。詩忽而往古,忽而現在,忽而為一己哀愁,忽而為千古情事,忽而熔二者於一爐;揮灑自如,放縱不羈,在時空上和感情的表達上跳躍性極大。前人評杜牧的詩“氣俊思活”,於此可見一斑。

第二首詩說明潤州鄰近對應著揚州,在長江畔城防更嚴密,更加適合旅遊隱居,但也仍然多次成為亡國之地。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640篇詩文

猜您喜歡

潼關

近代譚嗣同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岐陽三首

金朝元好問

突騎連營鳥不飛,北風浩浩發陰機。
三秦形勝無今古,千里傳聞果是非;
偃蹇鯨鯢人海涸,分明蛇犬鐵山圍。
窮途老阮無奇策,空望岐陽淚滿衣。

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
岐陽西望無來信,隴水東流聞哭聲;
野蔓有情縈戰骨,殘陽何意

初到黃州

宋代蘇軾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