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山寺夜起

清代江湜

月升岩石巔,下照一溪煙。
煙色如雲白,流來野寺前。
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
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

譯文

月亮從山石處升起,揮灑下來的光輝照得滿溪煙霧騰繞。
那煙的顏色像雲那樣白,溪水潺潺流到了這荒野里的寺廟前。
打開門,欣賞這夜景,抬頭看那深寒的夜空。
有誰見過我這等沒有家的流浪者,在這深山中孤獨的難以成眠。

鑑賞

這是一首描寫羈旅行愁的作。當時作者遭遇離亂,漂泊他鄉,心情孤獨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獨一人,對月思鄉,感慨身世浮沉。

首聯“月升岩石巔,下照一溪煙”描寫月亮從高高的岩石之巔升起來,月光普照大地,為全詩鋪設了思鄉的氛圍,奠定了思鄉的基調。接著詩歌轉向對月光下一溪水霧的描寫。由於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來就潔白的雲氣更顯潔淨飄渺。首聯描寫符合山中晚景特點,月光的襯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

頷聯緊承首聯,寫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氣如雲樣潔白,飄飄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來,這不過是自然現象,並無妙處可言。但比起首聯,卻寫出了水氣的自然飄動的動態之美。而且,潔白的水氣飄渺輕盈、流落無定,不禁讓作者聯想到自己漂泊無依的生活。這一聯的描寫除了用雲氣暗喻作者羈旅生活的特點,也是以樂景寫哀情的重重一筆,妙不可言。

頸聯寫無法入睡的自己打開寺門,站在寺外觀賞美景。眼前美景,讓作者感慨萬千,不禁憐惜起來。這一份憐惜,暗含著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詩人抬頭看天,卻感覺到霜重氣寒,心中難免淒涼孤獨。“霜天”二字,緊扣心情,間接表達了漂泊在外的孤寂淒冷的心境,可謂傳神之筆。

尾聯直抒胸臆,用反問的形式寫到:誰看到無家可歸的客居他鄉的人,在這荒郊野外,月下思鄉,山中嘆惋,獨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問加強了抒情效果,與前面的景物描寫遙相映襯,更寫出一份愁絕傷絕的自傷之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整首詩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抓住富有特徵的景物來描寫孤獨淒涼的身世之慨,以樂景寫哀情,更見其哀;以月色鋪設情境,則無一處不孤寂愁苦。此詩大有杜甫詩歌沉鬱蒼涼之感,但多出了一份輕巧和淡靜,可為上乘之作。

江湜

江湜

江湜 (shí )(1818~1866)清代詩人。字持正,又字弢叔,別署龍湫院行者,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諸生。三與鄉試,皆不第,出為幕友,歷山東、福建等省。在京師得親戚資助,捐得浙江候補縣丞。鹹豐十年,奔走避兵,憂憤而死。詩宗宋人,多危苦之言。有《伏敔堂詩錄》。《吳中先賢譜》 蘇文 編繪。► 4篇詩文

猜您喜歡

長相思·山驛

宋代万俟詠

短長亭,古今情。樓外涼蟾一暈生,雨餘秋更清。
暮雲平,暮山橫。幾葉秋聲和雁聲,行人不要聽。

連州陽山歸路

宋代呂本中

稍離煙瘴近湘潭,疾病衰頹已不堪。
兒女不知來避地,強言風物勝江南。

鷓鴣天·十里樓台倚翠微

宋代晏幾道

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