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題稚川山水

唐代戴叔倫

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雲樹晚蒼蒼。
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卻涼爽宜人,白沙覆蓋的汀洲和遠處的繁茂樹林融入了暮色,呈現出一片蒼蒼茫茫。
路上的行人興起了無限的思鄉之情,此處的青山綠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鄉了。

注釋
①松下茅亭:放眼亭外。
②涼:傳達了給人以舒暢之感
③汀沙:指靠近水邊的沙洲。
④雲樹:高大的樹木
⑤蒼蒼:深青色,幽暗。
⑥思:指的是思鄉的感情。

創作背景

歌具體寫於何年尚待考證,從內容看,在仲夏暑熱的“五月”,詩人宦遊途中經日跋涉,向晚來到稚川,憩息於松下茅亭,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江南山水風光的寫景,又是一首典型的旅遊詩,作於詩人宦遊途中,寫行旅中偶遇之景色。詩中熱情讚頌了稚川山水風光的優美,並巧妙抒寫了思鄉之情。

一二句,描畫“行人”傍晚小憩於茅亭的所見,也是對稚JII山水的點染。作為一個趕路的宦遊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熱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發現一個“松下茅亭”,豈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涼意陣陣拂來,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縱目遠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雲煙繚繞的綠樹,在暮色映照下顯得一片蒼茫。上句從小處下筆,工筆描畫;下句從大處著眼,潑墨塗染。前後相映,構成一幅意境淡遠的松亭晚眺圖,含蘊著稚川山水給予異鄉“行人”的快感和美感。

三四兩句,抒發“行人”於松亭晚眺之中突然喚起的一種油然而生的鄉情,實際也在表達對於稚川山水的盛讚。“行人無限秋風思”,是稚川山水給予“行人”的一種無可名狀的感發。“行人”二字,在此點出,補明上兩句均是“行人”眼中之所見;“秋風思”代指鄉愁歸思,喚起詩人對故鄉一切熟悉親愛的事物的深切憶念。

此詩的妙處不在於它寫出一種較為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在於它寫出了這種思想感情獨特的發生過程,從而傳達出一種特殊的生活況味,耐人含詠。

戴叔倫

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313篇詩文

猜您喜歡

西江月·阻風山峰下

宋代張孝祥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陽,放起鱗鱗細浪。
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裡奏霓裳,準擬岳陽樓上。

北山獨酌寄韋六

唐代李白

巢父將許由,未聞買山隱。
道存跡自高,何憚去人近。
紛吾下茲嶺,地閒喧亦泯。
門橫群岫開,水鑿眾泉引。
屏高而在雲,竇深莫能準。
川光晝昏凝,林氣夕淒緊。
於焉摘朱果,兼得養玄牝。
坐月觀寶書,拂霜弄瑤軫。
傾壺事幽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