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水勝漲,幾乎與岸平,水天含混迷茫與天空渾然一體。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聖明時代閒居委實羞愧難容。閒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被釣上來的魚。

注釋
張丞相:指張九齡(673-740),唐玄宗時宰相,後貶為荊州長史。
涵虛: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虛:虛空,空間。
混太清:與天混成一體。清:指天空。
雲夢澤:古時雲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區。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岸。
濟:渡。
端居:安居。
恥(chǐ)聖明:有愧於聖明之世。聖明:指太平盛世,古時認為皇帝聖明社會就會安定。
徒:只能。
楫:(jí)划船用具,船槳

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想要渡湖卻苦於找不到船隻,聖明時代閒居又覺愧對明君。坐看垂釣之人多么悠閒自在,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注釋
⑴洞庭湖: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張丞相:指張九齡,唐玄宗時宰相。
⑵涵虛: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虛:虛空,空間。混太清:與天混為一體。太清:指天空。
⑶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雲夢大澤水汽蒸騰,洞庭湖的波濤搖撼著岳陽城。雲夢澤:古代雲夢澤分為雲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帶低洼地區。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動”。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岸。
⑸欲濟無舟楫:想渡湖而沒有船隻,比喻想做官而無人引薦。濟: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槳。
⑹端居恥聖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卻閒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閒居。聖明:指太平盛世,古時認為皇帝聖明,社會就會安定。
⑺坐觀:一作“徒憐”。
⑻徒:只能。一作“空”。

創作背景

當作於公元733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當時孟浩然西遊長安,張九齡任秘書少監、集賢院學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維為忘年之交。後張九齡拜中書令,孟浩然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九齡的引薦。

賞析二

張丞相即張九齡,也是著名的人,官至中書令,為人正直。孟浩然想進入政界,實現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給予引薦。他在入京應試之前寫這首詩給張九齡,就含有這層意思。

詩的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後四句是藉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

開頭兩句交代了時間,寫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渾然一體,景象是闊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虛”,指高空。高空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裡。“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這兩句是寫站在湖邊,遠眺湖面的景色。三四兩句繼續寫湖的廣闊,但目光又由遠而近,從湖面寫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籠罩在湖上的水氣蒸騰,吞沒了雲、夢二澤,“雲、夢”是古代兩個湖澤的名稱,據說雲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後來大部分都淤成陸地。“撼”,搖動(動詞,生動形象)。“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即今湖南嶽陽市。西南風起時,波濤奔騰,湧向東北岸,好像要搖動岳陽城似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有的版本作“氣吞雲夢澤”),讀到這裡很自然地會聯想起王維的詩句:“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整個城市都飄浮在水面上,微風吹起層層波瀾,遙遠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動。它們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面對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橫渡,可是沒有船隻;生活在聖明的時世,應當貢獻出自已的力量,但沒有人推薦,也只好在家閒居,這實在有愧於這樣的好時代。言外之意希望對方予以引薦。“濟”,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槳,這裡也是借指船。“端居”,閒居;“聖明”,聖明之時,這裡指太平時代。最後兩句,說自己坐在湖邊觀看那些垂竿釣魚的人,卻白白地產生羨慕之情。古代俗語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詩人借了這句諺語來暗喻自己有出來做一番事業的願望,只怕沒有人引薦,所以這裡說“徒有”。希望對方幫助的心情是在字裡行間自然流露出來的。

乾謁詩是時代和歷史相互作用的產物,一方面,士子們以之鋪墊進身的台階,因而言詞頗多限制,作起來往往竭盡才思;另一方面,由於閱讀對象或為高官顯貴、或為社會賢達,乾謁詩大多表現出含蓄的美學特徵,作者也常以比體為之。

這是一首乾謁詩。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遊長安,寫了這首詩贈當時在相位的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的賞識和錄用,只是為了保持一點身份,才寫得那樣委婉,極力泯滅那乾謁的痕跡。

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裝得滿滿的,和岸上幾乎平接。遠遠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塊。開頭兩句,寫得洞庭湖極開朗也極涵渾,汪洋浩闊,與天相接,潤澤著千花萬樹,容納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實寫湖。“氣蒸”句寫出湖的豐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鬱鬱蒼蒼。而“波撼”兩字放在“岳陽城”上,襯托湖的澎湃動盪,也極為有力。人們眼中的這一座湖濱城,好像瑟縮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腳下,變得異常渺小了。這兩句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佳句。但兩句仍有區別: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闊,而且還充滿活力。

下面四句,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楫”,是從眼前景物觸發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還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卻沒有人接引,正如想渡過湖去卻沒有船隻一樣。對方原是丞相,“舟楫”這個典用得極為得體。“端居恥聖明”,是說在這個“聖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閒居無事,要出來做一番事業。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事,說明自己目前雖然是個隱士,可是並非本願,出仕求官還是心焉嚮往的,不過還找不到門路而已。

於是下面再進一步,向張丞相發出呼籲。“垂釣者”暗指當朝執政的人物,其實是專就張丞相而言。這最後兩句,意思是說:執政的張大人啊,您能出來主持國政,我是十分欽佩的,不過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隨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欽羨之情罷了。這幾句話,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的古語,另翻新意;而且“垂釣”也正好同“湖水”照應,因此不大露出痕跡,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難體味的。

作為乾謁詩,最重要的是要寫得得體,稱頌對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辭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這首詩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藝術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是一首述懷詩,寫得很委婉。在唐代,門閥制度是很森嚴的,一般的知識分子很難得有機會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尋找出路,知識分子須向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求助,寫些詩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賞識,引薦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遊長安,時值張九齡出任朝廷丞相,便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希望他給予幫助。但由於詩人顧慮多、愛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說,所以只好委婉地表達自己的願望。這種苦悶的心情,是不難領會的。

這首詩的藝術特點,是把寫景同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觸景生情,情在景中。詩的前四句,描寫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涵虛,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到了中秋時節,洞庭湖裡的水盛漲起來,與湖岸平齊了,一眼看雲,只見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渾然成為一體,美麗極了。“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在這浩翰的湖面和雲夢澤上,水氣蒸騰,濤聲轟鳴,使座落在湖濱的岳陽城都受到了震撼。這四句詩,把洞庭湖的景致寫得有聲有色,生氣勃勃。這樣寫景,襯托出詩人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暗喻詩人正當年富力強,願為國家效力,做一番事業。這是寫景的妙用。

賞析

洞庭湖,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張丞相指張九齡。這是一首投贈之作,人希望時任中書令的張九齡予以援引,但是,詩人卻沒有直說,而是通過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出來,已具濃郁的詩意,同時,對於在此本來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詩人的筆下卻得到潑墨山水般的大筆渲繪,呈現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境象與壯偉景觀,實際上已成為山水傑作。

首先點明時令,時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見當年秋汛洶湧,一個“平”字,可見湖水漲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與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來就號稱八百里,加上這樣的浩大水勢,其水岸相接、廣闊無垠的情狀更增浩瀚氣勢。此時,詩人面對洞庭,極目遠望,則不僅水岸相平,而且呈現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觀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虛”,足見其大,“混太清”,足見其闊。如此壯闊的湖面,自然風雲激盪,波濤洶湧,古老的雲夢澤似乎在驚濤中沸滾蒸騰,雄偉的岳陽城似乎被巨浪衝撞得搖盪不已,一個“蒸”字,一個“撼”字,力重千鈞,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覺的意識,靜態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飛揚的動勢,足見其非凡的藝術表現力和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595篇詩文

猜您喜歡

渭川田家

唐代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斜陽 一作:斜光)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老將行

唐代王維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長相思·其二

唐代李白

日色慾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欲素 一作:如素)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
憶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斷腸,歸來看取明鏡前。(斷腸 一作:腸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