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來日大難

唐代李白

來日一身,攜糧負薪。
道長食盡,苦口焦唇。
今日醉飽,樂過千春。
仙人相存,誘我遠學。
海凌三山,陸憩五嶽。
乘龍天飛,目瞻兩角。
授以神藥,金丹滿握。
蟪蛄蒙恩,深愧短促。
思填東海,強銜一木。
道重天地,軒師廣成。
蟬翼九五,以求長生。
下士大笑,如蒼蠅聲。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人生來世維艱,一身攜帶著吃的,燒的,忍辱負重。
但因道長路遠,飲食易盡,常搞得口乾唇焦,狼狽不堪。
今日若能醉飽,便覺得其樂融融,千春難得。
有仙人對我十分關心,勸誘我遠遊學仙。
可凌海飛達三山勝境,可棲身五嶽寶地。
乘著飛龍凌天而翔,在龍背上眼看著飛龍的兩支龍角。
並還授我以滿把的金丹神藥,吃了便可長生久視。
人生蒙天地造化之恩,然猶如蟪蛄,生命苦短。
雖思欲東填滄海,以效精衛銜木,但又有何補益?
還是大道重於天地。至如軒轅黃帝,猶師事廣成。
視九五之尊輕如蟬翼,捨棄天下,以求長生。
雖為下愚之士所訕笑,猶視如蒼蠅之聲,聞而不顧。

注釋
⑴來日大難:即古《善哉行》,摘首句以名篇,列於《樂府集》卷三十六《相和歌辭·瑟調曲》。
⑵來日:即往日,昔日。王琦註:來日,謂已來之日,猶往日也。謂人生苦艱也。
⑶道長(cháng):道路長遠。
⑷千春:千年。形容歲月長久。
⑸相存:相與慰間。
⑹三山:傳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
⑺五嶽: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⑻“乘龍”二句:用黃帝鼎湖乘龍升仙事。乘龍,有乘時而動之意。《易·乾》:“時乘六龍以御天,”
⑼神藥:一作“仙藥”。
⑽“蟪(huì)蛄(gū)”二句:蟪蛄即寒蟬,生命短暫。《莊子·逍遙遊》:“蟪蛄不知春秋。”司馬彪註:“蟪蛄,寒蟬也。……春生夏死,夏生秋死。”
⑾“思填”二句:用《山海經》炎帝少女游東海溺而不返,化為精衛鳥銜木石以填東海事。《山海經·北經》:“炎帝之少女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木石,以湮於東海。”
⑿軒:軒轅,即古代傳說中的黃帝。廣成:即廣成子,古仙人,傳說黃帝曾向他問道。
⒀蟬翼:喻其輕也。九五:九五之尊,謂皇帝之位。《易·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此句謂視帝王之尊,較如蟬冀。
⒁下士:指下等人,下愚之人,即小人。《老子》四十一章:“上士聞道而勤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而大笑之。”
⒂蒼蠅聲:指高力士輩的讒毀。《詩經·小雅·青蠅》:“營營青蠅,止於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

賞析

“來日一身,攜糧負薪。道長食盡,苦口焦唇。”《善哉行》古辭首二句云:“來日大難,口燥唇乾,”初看李白似也是套語;其實不然。“攜糧負薪”,即《贈崔司戶文昆季》所云“惟昔不自媒,擔西入秦。攀龍九天上,忝列歲星匠”的“擔”。李白把被召入京一事看得很重,他在《南陵別兒童入京》不無自得地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但是,到了長安,待詔翰林,弄臣般的地位,高力士輩的忌恨,同列的謗傷,種種嚴酷的現實使他從“願為輔弼”的幻夢中清醒過來,雖然只有三年時間,但他卻覺得太漫長了,“彷徨庭闕下,嘆息光陰逝”(《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此詩“苦口焦唇”反映了詩人當時彷徨、悵惘和困窘之態。最後,他是非離開朝廷不可了。

但是,謗傷和挫折並沒能磨損詩人的銳氣,也沒能改變詩人豪邁傲岸的性格。他說:“北闕青雲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又說:“浮雲蔽日去不返,總為秋風摧紫蘭。角巾東出商山道,采秀行歌詠芝草”(《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他的朋友任華描繪詩人離開長安的情形道:“有敕放君卻歸隱淪處,高歌大笑出關去”(《雜言寄李白》)。根據這些載述,可推測“今日醉飽,樂過千金”寫的是辭闕為放臣時的達觀之狀。“仙人相存”至“金丹滿握”八句,表面上寫從仙人求長生術,實則用遊仙的形式表現對人間污濁世界的輕蔑和不滿。和人間社會相比,神仙世界沒有傾軋,沒有謗傷,自由自在。詩中寫道,馬上有仙人前來存問,勸誘他遠學。他隨著仙人,一下凌海而至仙界三山,一下騰空而至名山五嶽,何其超然、悠然。不僅如此,他還乘龍飛天,目瞻四野,受神藥,握金丹。在太白集中,很有些關於求仙訪道的作品,著名的《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結尾幾句寫道:“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雲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游太清。”看起來詩人是真信神仙,太信神仙了。其實又不盡然。他說過,服菖蒲以為可以延年的漢武帝“終歸茂陵田”(《蒿山采昌蒲者》),並沒有長年。他還對神仙和神仙世界有過懷疑:“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擬古》其三);“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長歌行》)。因此,這首詩對神仙世界的頌揚,真正目的未必在於求仙長年,而在於借那個世界來否定污濁的人間世界。

“蟪蛄蒙恩,深愧短促。思填東海,強銜一木。”這幾句,聯繫上文,說今蒙恩而授之神藥,使得長生,其德甚深,無時不思報答,但卻有如精衛銜木石填海,德深而無以盡報。聯繫賜金放還,則還有更深的意思。上文說過,長安三年,備受排擠,詩人感到時間漫長難忍,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被召入京,畢竟是一生中難忘的一段歷史,不能在那段時間及有生之年報主恩,又不能無愧。在封建社會中,士子們經濟策、濟世志的實現,往往與報主闕相聯繫,李白雖然比較清楚地看出社會現實的黑暗,但對國君仍抱有較大希望,他認為自己之所以不能深報主恩,乃是“浮雲蔽日”所致。“道重天地,軒師廣成。蟬翼九五,以求長生。”求仙的最高境界是求道,只有求道才能視萬乘如敝屣,才能真正做到養生長生。“道”,是老莊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既指超越時空、感知難於用語言表達的一種實體,又是萬物之源,所以李白說“道重天地”。“軒師廣成”的“軒”指軒轅黃帝。“道”如此重要,就連黃帝都得師事廣成子(《莊子·在宥篇》中一個“達於至道”的人物,一說即老子)以求道。《莊子·在宥篇》說,黃帝問如何治天下,廣成子不答;黃帝問如何養生長生,廣成子告訴他:清靜無為,不把統治天下當成一回事。此詩“蟬翼九五,以求長生”,就是黃帝聽了廣成子開導後所作的反映。據《易》,“九五”為天子之位。黃帝得道,便視天子之位如蟬翼之輕,只以求長生為念。黃帝尚且如此,一個凡夫俗子更不必把世事看得過重,有勅放歸,於是便“高歌大笑出關去。”“下士大笑,如蒼蠅聲,”李白十分痛恨那幫撥弄是非的小人,在他的詩中不止一次對他們進行痛斥,同時也表示絕不同他們同流合污;自己之所以被國君疏遠,就是這些小人作祟的緣故:“青蠅易相點,白雪難同調。本是疏散人,屢貽褊促誚”(《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早懷經濟策,特受龍顏顧。白玉棲青蠅,君臣忽行路”(《贈溧陽宋少府陟》);“白璧竟何辜,青蠅遂成冤”(《書情贈蔡舍人雄》)。離開長安後,他還寫道:“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白璧何辜,青蠅屢前”(《雪讒詩贈友人》)。詩人受謗而離開長安,雖然大笑而去,但是隨著其“扶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幻夢的破滅,內心則有一種難於言狀的苦澀。

此詩從字面看,內容和樂府古辭似無大區別,細玩辭意,從“攜糧負薪”到求仙訪道,直至蔑視小人,都不無詩人傲岸不羈的形象在。海凌陸憩,乘龍握丹,軒師廣成,寫得曠放飄逸,彪炳陸離,神采飛揚;中間又插入蒙恩深愧,結以下士青蠅,寫仙界則始終不離人間,抑鬱頓挫,跌宕有勢。全詩雖然寄興深微,辭旨恍惚,但其文理脈絡、主旨大略亦不是不可尋繹。

創作背景

當作於仕途失意後,欲辭京遠遊之時。陳沆的《詩比興箋》指出,此為長安三年(742—744)初辭朝廷時作,在“誠思效銜木之誠,報山海之德”的同時,又對高力士之流表示極大的輕蔑。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1310篇詩文

猜您喜歡

水調歌頭·我志在寥闊

宋代辛棄疾

趙昌父七月望日用東坡韻敘太白、東坡事見寄,過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約。八月十四日,余臥病博山寺中,因用韻為謝,兼寄吳子似。

我志在寥闊,疇昔夢登天。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驂鸞並鳳,雲遇青山赤壁,相約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間。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鴻鵠一

早梅

唐代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減字木蘭花·偶檢叢紙中

清代龔自珍

偶檢叢紙中,得花瓣一包,紙背細書辛幼安“更能消幾番風雨”一闋,乃是京師憫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戲為也,泫然得句。

人天無據,被依留得香魂住。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十年!
十年千里,風痕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