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

唐代溫庭筠

寶函鈿雀金鸂鶒,沉香閣上吳山碧。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
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華麗的香枕上裝飾著漂亮的鈿雀和金鸂鵣,在這個春天的早晨,女子已經起床梳妝一新。她來到了沉香樓閣上正看見遠處隱隱的吳地青山,如絲的楊柳枝條又泛起青色,在春風中裊裊飄蕩,而驛橋上已經開始飄起了絲絲蒙蒙的細雨。
在畫樓上看見那江南岸邊春草萋萋,女子暗嘆心中的那個人竟一去未歸,音訊全無,每天陪伴自己的只有手中的鸞鏡和枝上的花朵,但她那滿腹的心事又有誰知道呢?

注釋
①菩薩蠻:詞牌名。
②寶函:一說指枕函,即枕套;一說指梳妝盒。此處似以梳妝盒解更優。
③鈿(tián)雀:有雀鳥裝飾的釵。
④金鸂(xī)鶒(chì):亦指釵上所飾。
⑤沉香閣:沉香木製的樓閣。
⑥吳山:一說泛指吳地之山;一說為屏風上所繪的吳地山川風景。
⑦驛橋:驛站附近的橋。
⑧畫樓:即雕樑畫棟之樓,也是對樓的美稱。
⑨鸞(luán)鏡:背上鐫刻有鸞鳳圖案的鏡子。
⑩花枝:女子對鏡照見自己所簪戴的花。此處借指這位女子。(浦江清)“枝”與“知”諧音。

賞析

《花間集》收溫庭筠的《菩薩蠻》詞十四首,都是寫女子相思離別之情,這是其中的第十首。

這首詞起句寫人妝飾之美。“寶函鈿雀金鸂鶒”,可以想像一幅美人晨妝圖:一位女子春晨妝梳,打開妝盒,手拈金釵。映入眼帘的是一對鏤金的紫鴛鴦。次句寫人登臨所見春山之美。“沉香閣上吳山碧”,亦“泰日凝妝上翠樓”之起法。登上自家的香閣,伊憑欄遠望。江南的綠水青山,十分可愛。“楊柳”兩句承上,寫春水之美,仿佛畫境。曉來登高騁望,觸目春山春水,視線難收,於是再放眼一望——“楊柳又如絲”,一個“又”字,透露了女子內心的躍動,能傳驚嘆之神,且見相別之久,相憶之深。這個“又”字,還使得下一句“驛橋春雨時”,這個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緊密無間。這兩句寫柳絲撥動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個春雨瀟瀟的日子,曾經和情人在驛外橋邊折柳送別,依依惜別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時離人不知在何處。這就利用時空的交替,創造出耐人尋味的意境,這是溫詞凝鍊、深密的典型筆法。

上片的結句回憶驛橋送別,下片接寫別後。“畫樓音信斷”,說明人去信斷。“芳草江南岸”,抒發了春歸人不歸的隱痛。末兩句,自傷苦憶之情,無人得知。“鸞鏡與花枝”,以花枝喻人。美艷如花之人,而獨處淒寂,可見其幽怨之深。“此情誰得知”,千迴百轉,哀思洋溢。這個結句是全詞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詞的高潮。

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於唐大中(公元847年—公元860年)年間。《菩薩蠻》諸闋乃溫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綯進獻唐宣宗之作。其時當在大中後期(公元850年—公元859年),正值溫庭筠屢試不第之時。
溫庭筠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艷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488篇詩文

猜您喜歡

孟冬寒氣至

兩漢佚名

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
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
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
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
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清平樂·柳邊深院

宋代盧祖皋

柳邊深院。燕語明如翦。訊息無憑聽又懶。隔斷畫屏雙扇。
寶杯金縷紅牙。醉魂幾度兒家。何處一春遊盪,夢中猶恨楊花。

鶴沖天·清明天氣

宋代杜安世

清明天氣。永日愁如醉。台榭綠陰濃。薰風細。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恰是逍遙際。單袷衣裳,半櫳軟玉肌體。
石榴美艷,一撮紅綃比。窗外數修篁,寒相倚。有個關心處,難相見、空凝睇。行坐深閨里。懶更妝梳,自知新來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