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聲聲慢·秋聲

宋代蔣捷

黃花深巷,紅葉低窗,淒涼一片秋聲。豆雨聲來,中間夾帶風聲。疏疏二十五點,麗譙門、不鎖更聲。故人遠,問誰搖玉佩,檐底鈴聲。
彩角聲吹月墮,漸連營馬動,四起笳聲。閃爍鄰燈,燈前尚有砧聲。知他訴愁到曉,碎噥噥、多少蛩聲。訴未了,把一半、分與雁聲。

賞析

以“秋聲”為題材的作品並不多見,歐陽修有《秋聲賦》為賦之代表,而蔣捷這首《聲聲慢》亦堪稱詞中楷模了。在詞中,寫了一個秋夜中的種種秋聲。筆鋒非凡,意味亦顯獨特。

“黃花深巷,紅葉低窗,淒涼一片秋聲。”三句領起全詞。點明這是菊花盛開、紅葉掩映的深秋時節。憑窗謗聽著連綿不斷的秋聲引起心中陣陣淒涼。“淒涼”是把詞中各種聲音串聯起來的線索。

“豆雨聲來,中間夾帶風聲。”“豆花雨”,指陰曆八月豆子開花時的雨,這裡點出秋雨聲雜風聲率先而來。風雨淒涼,長夜難眠。風聲中又傳來了稀疏的更點聲。這更聲來自城門上的更鼓樓。“疏疏二十五點,麗譙門、不鎖更聲”。“不鎖”,流露了主人公怪罪的意味,因為他是不想聽到的。古代把一夜分為五更,一更分為五點。這裡直寫“二十五點”,意在表明主人公尤感秋夜的漫漫難捱。風不僅送來了更聲,又搖響了檐底的風鈴。“故人遠,問誰搖玉佩,檐底鈴聲”揭示了主人公聽到鈴聲引起的心理活動,他最初以為這是老友身上玉佩的聲。但老友都在遠方不可能來,那么這會是誰呢?突然明白原來是風鈴的聲音。作者這裡用筆極為巧妙,看似是誤聽,實則借寫對老友思念之情。

“彩角聲吹月墮,漸連營馬動,四起笳聲。”把筆觸從深夜轉向黎明。月亮沉落,號角聲起。軍營中人馬騷動。蔣捷生活於宋末元初,進士及第不久,南宋被滅。他隱居太湖竹山,一直不肯出來作官。這聲音表明,元朝統治了全國,而且軍旅遍布這些聲音,對於不肯和元統治者合作的詞人來說,豈不是比之秋風秋雨的聲音更加刺耳驚心嗎?

“閃爍鄰燈,燈前尚有砧聲”。燈光閃爍之處,又傳來了鄰舍在砧石上擣練之聲。鄰家主婦一夜未眠趕製寒衣,天明未睡。這也不能使詞人寬慰。

“知他訴愁到曉,碎噥噥、多少蛩聲”。“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四千里夢”岳飛這句詞和詞人心境相同,皆因滿腹心事起。把蛩的叫聲稱為“訴愁”,借把自己的愁懷轉嫁給蛩鳴罷了。“訴未了,把一半、分與雁聲。”似乎是蟋蟀把愁苦又分給了橫空的過雁。巧妙地又點出大雁叫聲的淒涼和它帶給主人公的愁意,大雁給人的愁緒往往同引起人對遠人的懷念分不開。收尾以雁聲,反映了詞人獨特的構思。

詞人以“豆雨聲”起,以“雁聲”收,寫了秋夜中聽到的十種秋聲。但聲聲總離不了淒涼意,使一個正在發愁的人諦聽這些聲音,使作為聲音的客體,嚴重地被染上“愁人”的主體印記,因而從笳聲、雁聲、蛩聲、鈴聲中聽到的,都是詞人的苦悶心聲。

蔣捷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巨族,鹹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為時人所重。長於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並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有《竹山詞》1卷,收入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疆村叢書》本;又《竹山詞》2卷,收入涉園景宋元明詞續刊本。► 183篇詩文

猜您喜歡

送無可上人

唐代賈島

圭峰霽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離寺,蛩鳴暫別親。
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
終有煙霞約,天台作近鄰。

小重山·秋到長門秋草黃

唐代薛昭蘊

秋到長門秋草黃。畫梁雙燕去,出宮牆。玉簫無復理霓裳。金蟬墜,鸞鏡掩休妝。
憶昔在昭陽。舞衣紅綬帶,繡鴛鴦。至今猶惹御爐香。魂夢斷,愁聽漏更長。

秋夕旅懷

唐代李白

涼風度秋海,吹我鄉思飛。
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
目極浮雲色,心斷明月暉。
芳草歇柔艷,白露催寒衣。
夢長銀漢落,覺罷天星稀。
含悲想舊國,泣下誰能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