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登百丈峰二首

唐代高適

朝登百丈峰,遙望燕支道。
漢壘青冥間,胡天白如掃。
憶昔霍將軍,連年此征討。
匈奴終不滅,寒山徒草草。
唯見鴻雁飛,令人傷懷抱。

晉武輕後事,惠皇終已昏。
豺狼塞瀍洛,胡羯爭乾坤。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
而今白庭路,猶對青陽門。
朝市不足問,君臣隨草根。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早上登上百丈峰,遠眺那燕支山道。
高山上,漢兵遺留下來的堡壘高聳入雲天;胡地的天空曠遠蒼茫。
遙想當年霍將軍,連年在此征討匈奴。
匈奴終究沒能滅絕,這孤寒的高山空自承受著這些紛亂的事實。
如今只見大雁高飛而過,此情此景更令人感慨傷懷。

晉武帝輕忽繼承人的培養和選拔之事,沒有廢除惠帝;惠帝登基後,晉朝終於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中原地區豺狼當道,胡人常常南下入侵。
全國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胡人們妄自稱尊。
現在白庭地區還衝著青陽門的方向。
名利之場的事是不值得去追問的,且看那晉朝的君臣,無非都與草根同朽罷了。

注釋
⑴百丈峰:山名,在今甘肅武威。
⑵燕支:山名,亦名焉支山,古時在匈奴境內,位於今甘肅山丹東。唐李白王昭君之一:“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王琦注引《元和郡縣誌》:“燕支山,一名刪丹山,在丹州刪丹縣南五十里。東西百餘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與祁連同。”
⑶漢壘:漢軍營壘。青冥:形容青蒼幽遠。指青天。《楚辭·九章·悲迴風》:“據青冥而攄虹兮,遂倏忽而捫天。”王逸註:“上至玄冥,舒光耀也。所至高眇不可逮也。”
⑷胡天:指胡人地域的天空;亦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⑸霍將軍:指西漢抗擊匈奴的名將霍去病。
⑹此:一作“北”。
⑺匈奴: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此代指唐時突厥等北方民族。
⑻草草:騷擾不安的樣子。《魏書·外戚傳上·賀泥》:“太祖崩,京師草草。”
⑼唯見:一作“唯有”。
⑽晉武輕後事:晉武,即晉武帝司馬炎。《晉書》卷三《世祖武帝紀》制曰:武皇承基,誕膺天命,握圖御宇,敷化導民,以佚代勞,以治易亂。絕縑綸之貢,去雕琢之飾,制奢俗以變儉約,止澆風而反淳樸。……況以新集易動之基,而無久安難拔之慮,故賈充凶豎,懷奸志以擁權;……惠帝可廢而不廢,終使傾覆洪基。
⑾惠皇:晉惠帝司馬衷,司馬炎之子。他即位後,賈后亂政,導致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之禍。《晉書》卷四《孝惠帝紀》:帝又嘗在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或對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類也。
⑿瀍(chán)洛:瀍水和洛水的並稱。洛陽為東周、東漢、魏、晉等朝都城(今河南省洛陽市,地處瀍水兩岸、洛水之北)。故多以二水連稱謂其地。此指中原地區。
⒀胡羯(jié):指北方少數民族。
⒁五原:關塞名。即漢五原郡之榆柳塞。又作“五涼”。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
⒂白庭:匈奴單于之庭。在今甘肅民勤北。
⒃青陽門:晉宮門名。
⒄朝市:朝廷與市肆,泛指名利之場。晉陶潛《感士不遇賦》:“擁孤襟以畢歲,謝良價於朝市。”

創作背景

《登百丈峰二首》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一載(752年)至十二載(753年)間。天寶十一載(752年)秋冬之際,高適經人引薦入隴右和河西兩節度使哥舒翰幕府中充任掌書記之職。高適先到了武威,再去隴右節度使管轄的臨洮。這組當作於高適在武威之時。

鑑賞

這兩首描寫了作者登上百丈峰的所見、所思,境界闊大而高邁。第一首詩描寫了詩人登上百丈峰所見到的營壘、胡天雄壯蒼涼的景象,並聯想到昔日的戰爭以及這些戰爭對邊塞的意義。

“朝登百丈峰,遙望燕支道。”詩人登山第一眼看到的不是百丈峰的山景,而是曾經為匈奴長期占據、漢兵多次征討的燕支山,可見詩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不為遊覽,而是想要觀察邊疆關隘的地勢,思索文治武功的才略。

“漢壘青冥間,胡天白如掃。”有感慨昔日戰陣已不在,如今胡兵仍猖撅之意。

“憶昔霍將軍,連年此征討。”詩人思前想後,對霍去病徵伐匈奴的赫赫功勳不由感慨良多。

“匈奴終不滅,寒山徒草草。”詩人思接千古,看到北方繼匈奴而後,又有羌、突厥等為禍中原,非兵戈所能平夷,因此多少征戰都是徒耗國力而已。

“唯見鴻雁飛,令人傷懷抱。”面對自然界的從容與亘古不變,詩人更感到那幾多征討,幾多紛擾,如今都湮沒了,頂多留下記載。

全詩先寫登山所見,遂由故壘胡天中聯想到昔日的戰爭,詩人自然想到這些戰爭對邊塞的意義,追今撫昔後,結論是:“徒草草”而已,最後面對永恆的自然,詩人更感到困惑,只能在一片疑慮中,悲哀地結束詩章。詩人在《塞上》中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轉斗豈長策,和親非遠圖”,並充滿信心地提出“惟昔李將軍,按節出皇都”可以是解決邊境問題的方法之一。如今詩人面對“霍將軍”的“連年此征討”而“匈奴終不滅”的現實,不由陷人了新的彷徨。目睹‘“鴻雁飛”之景,詩人囿於積極用世的功利心態的枷鎖,並沒能體悟到順其自然的妙處,只是陷入更艱苦的徘徊和思索之中。回首當年的幾多征伐,如今紛擾依然,詩人不禁感慨萬千。詩人久居塞外,與邊疆人民有過密切接觸,因而對邊疆事務體察入微,往往更能覺人所未覺。這首詩堪稱是詩人怎樣對處理邊疆糾紛,以求長治久安之策的深深思考,因此此詩的政治意義與其文學意義一樣光耀詩壇,橫亘邊塞。

第二首詩由上文對邊疆守御的思考,由此而及晉朝在胡人的入侵中滅亡的史實,分析了晉朝破滅的原因和過程,深深感嘆內政不修則外虜入侵,並以此諷喻時局。

“晉武輕後事,惠皇終已昏。”詩人對晉國國滅,遭逢大難,感到痛惜。

“豺狼塞瀍洛,胡羯爭乾坤。”前一句是後一句的原因,正因為內政混亂,才導致國力衰微,遊牧民族才得以長驅直入。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詩人指出政權衰弱則人民如待宰的羔羊,任由人侵者宰割。這是胡人入侵所造成的悲慘現實。

“而今白庭路,猶對青陽門。”詩人居安思危,告誡當局者。

“朝市不足問,君臣隨草根。”詩人總結晉朝滅亡的教訓,指出了那些只顧一味爭名奪利者的可鄙可悲的下場。

全詩分析了晉朝破滅的原因、過程,並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潛伏的危機,最後詩人對追求名利的人提出批評。後來李唐王朝為後梁所覆滅,中國進入五代十國這一與南北朝一樣的混亂時期。這首詩竟成了大唐王朝不幸的偈語,這或許是詩人所始料未及的。

高適

高適

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於《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226篇詩文

猜您喜歡

謁山

唐代李商隱

從來系日乏長繩,水去雲回恨不勝。
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點絳唇·紹興乙卯登絕頂小亭

宋代葉夢得

縹緲危亭,笑談獨在千峰上。與誰同賞。萬里橫煙浪。
老去情懷,猶作天涯想。空惆悵。少年豪放。莫學衰翁樣。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代岑參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
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雲。
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