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萬憤詞投魏郎中

唐代李白

海水渤潏,人罹鯨鯢。
蓊胡沙而四塞,始滔天於燕齊。
何六龍之浩蕩,遷白日於秦西。
九土星分,嗷嗷淒淒。
南冠君子,呼天而啼。
戀高堂而掩泣,淚血地而成泥。
獄戶春而不草,獨幽怨而沈迷。
兄九江兮弟三峽,悲羽化之難齊。
穆陵關北愁愛子,豫章天南隔老妻。
一門骨肉散百草,遇難不復相提攜。
樹榛拔桂,囚鸞寵雞。
舜昔授禹,伯成耕犁。
德自此衰,吾將安棲。
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臨危而相擠。
子胥鴟夷,彭越醢醯。
自古豪烈,胡為此繄?
蒼蒼之天,高乎視低。
如其聽卑,脫我牢狴。
儻辨美玉,君收白珪。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大海洶湧翻騰,百姓落難餵了長鯨。
濃煙滾滾風沙瀰漫四方,這滔天大禍起於燕齊之地。
皇帝的車駕多么浩蕩,不得不離開長安向西而行。
九州山河分崩離析,難民在戰亂中慘慘呼號。
我好比南冠君子鍾儀,在獄中呼天呼地。
思念父母掩面而泣,血淚墜地化成稀泥。
春天雖到但獄門並不長草,我獨自愁怨昏昏迷迷。
兄長在九江啊賢弟在三峽,我不能生翅成仙去與他們相聚。
穆陵關北的孩子令人發愁,南昌之南的老伴又與我別離。
一門骨肉不得團圓,大難中不能互相救急。
拔出桂樹栽上荊棘,關上鸞鳳去寵愛山雞。
當年舜禪位於禹,伯成子高便回家去種地。
世風日哀,我該到何處棲息?
喜歡我的人對我十分體恤,不喜歡我的人為何忍心乘危相取?
伍子胥葬身於鴟夷,彭越被剁成了肉泥。
自古以來的豪傑,這樣做又何必?
悠悠蒼天啊,您居高臨下。
要能聽到我在下面的申訴,那就趕快把我解救出牢獄。
如果能夠識辨美玉,請你魏郎中將我白珠收月。

注釋
⑴浡(bō)潏(juè):大水沸涌的形狀,用以描寫社會動亂。木華《海賦》:“天綱浡潏。”李善註:“浡潏,沸涌貌。”《桓子新論》曰:“夏禹之時,洪水浡潏。”
⑵罹:遭受,遭遇。鯨、鯢,都是海中的大魚,比喻惡殘不義之徒。這是指發動叛亂的安祿山叛軍。
⑶蓊(wěng):聚集。李善《文選注》:“蓊,聚也。”
⑷燕齊:今河北、山東一帶。《尚書·堯典》:“浩浩滔天。”祿山自范陽起逆,遂據燕地,燕與齊接壤,故兼言之曰“始滔天於燕、齊”也。
⑸六龍:古代天子車駕為六馬。馬高八尺曰龍,故六龍指皇帝車駕。《淮南子注》:言日乘車駕以六龍,以喻明皇幸蜀也。蜀在秦之西,故曰秦西。
⑹白日:古人以帝王為日象。此指唐玄宗。
⑺九土:九州之土。星分:指山河破碎。《國語》:“能平九土。”韋昭曰:“九土,九州之土也。”《淮南子》:“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濟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陽州曰伸土。”左思《蜀都賦》:“九土墾分,萬國錯峙。”
⑻嗷嗷:本為雁哀鳴聲,中喻百姓哀愁聲。
⑼南冠君子:春秋時楚人鍾儀被晉國俘虜後仍戴著楚國的帽子。《左傳》: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稅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問其族,對曰:“伶人也。”使與之琴,操南音。公語範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
⑽高堂:指父母。蕭士贇曰:高堂,喻朝廷也。世之稱父母多曰高堂,太白詩中絕無思親之句,疑其遷化久矣。《漢書·賈誼傳》曰: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眾庶如地,故陛九級上,廉遠地,則常高。陛亡級,廉近地,則堂卑。高者難攀,卑者易陵,理勢然也。蕭氏以高堂為喻朝廷,其說近是。
⑾九江:郡名。唐稱潯陽,隋稱九江。治所在今江西九江。《文獻通考》:九江,在江州之西北。三峽:巫峽、西陵峽、瞿塘峽並稱三峽。《四川通志》:上自夔州,下至歸州、夷陵州,凡七百里中皆三峽之地。
⑿羽化:長翅膀,指成仙。此句蓋謂弟兄天各一方,欲如飛仙之輕舉遠逝而相聚會,不能得也。
⒀穆陵:在今山東沂水縣北。《唐書·地理志》:沂州沂水縣北有穆陵關。《山東通志》:穆陵關,在沂水縣北一百二十里,古齊關也。《一統志》:穆陵關,在青州大峴山上。《左傳》:齊桓公曰:“賜我先君履,南至於穆陵。”即此。又《元和郡縣誌》:穆陵關,在黃州麻城縣西八十八里。在穆陵山上。是穆陵關有二處,而太白所稱者,則齊地之穆陵關也。蓋是時伯禽尚在東魯未歸耳。
⒁豫章:郡名,唐時屬江南西道,又謂之洪州,在潯陽郡之南。治所在今江西南昌。疑太白臥廬山時,家室寓此,《流夜郎寄內》詩曰“南來不得豫章書”,可見。
⒂伯成:即伯成子高,堯時諸侯。《莊子》:堯治天下,伯成子高立為諸侯。堯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辭為諸侯而耕。禹往見之,則耕在野。禹趨就下風,立而問焉,曰:“昔堯治天下,吾子立為諸侯,堯授舜,舜授予、吾子辭為諸侯而耕,敢問其故何也?”子高曰:“昔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畏。今子賞罰而民日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後世之亂自此始矣。夫子闔行耶?無落吾事。”俋俋乎耕而不顧。
⒃鴟(chī)夷:皮袋子。伍於胥屢諫吳王,被裝進鴟夷投於江中,事見《史記·伍子胥列傳》。《說苑》:吳王賜子胥屬鏤之劍,曰:“子以此死。”子胥乃自刺殺。吳王取子胥屍,盛以鴟夷,浮之江中。《漢書》:“比干剖心,子胥鴟夷。”應劭曰:“吳王取馬革為鴟夷,盛子胥而沉之江。鴟夷,榼形。”顏師古曰:“鴟夷,即令之盛酒鴟夷幐。”高誘《呂覽注》:“革囊之大者為鴟夷。”《史記索隱》:“韋昭云:以皮作鴟鳥形,名曰鴟夷。鴟夷,皮榼也。服虔云:用馬革作囊以裹屍,投之於江。”
⒄彭越:漢初大將。醢(hǎi)醯(xī):肉醬。《史記》:漢誅梁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賜諸侯。
⒅繄(yì):語氣助詞。《廣韻》:“繄,辭也。”《韻會》:“繄,語助也。”
⒆牢狴(bì):牢獄。《初學記》:狴牢者,亦獄別名。《家語》:孔子為魯司寇,有父子訟者,夫子同狴執之。王肅註:狴,獄牢也。
⒇白珪:即白圭。《詩經·小雅》:“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創作背景

根據中“獄戶春而不草”等語可判斷此詩亦為潯陽(今江西九江)獄中所作。裴斐《李白年譜簡編》也認為這首詩寫於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作者被囚禁之時。

賞析

寫安史之亂中,自己與家人離散、身陷囹圄的不幸遭遇,希望魏郎中(不詳何人)援手為自己昭雪冤獄。

詩一開始就描繪出了一幅動盪、悽慘的圖景:“海水渤潏,人罹鯨鯢。”“人罹鯨鯢”,人們遇上了兇惡強暴的人。“蓊胡沙而四塞”:安史叛軍掀起漫天塵沙,遍及各地方。蓊,願意是草木茂盛,這裡有瀰漫的意思。四塞,充滿四方。這句形容安祿山叛亂,戰爭蔓延的範圍很廣。“始滔天於燕齊”:這場禍亂像洪水一樣是從燕齊二地發起的。滔天,本是描寫水勢之大,這是比喻大的災禍。燕齊,安祿山是在范陽(今北京一帶)發動叛亂的。范陽位於戰國時燕地,與齊國毗鄰,所以“燕齊”並提。以上四句是描寫安史叛亂的發生,造成了嚴重的禍患。“何六龍之浩蕩,遷白日於秦西。”六龍駕駛的車子是何等的浩浩蕩蕩,它載著白日遷移到秦地以西去。何,何等,何其、多么。六龍,古代神話中傳說太陽乘的車子是由六條龍駕駛。這裡比喻朝廷的官員、禁衛隊等。白日,指皇帝唐玄宗。安祿山攻占潼關後,唐玄宗倉惶西逃,到蜀地避難,因蜀地在長安西南,故稱秦西。這兩句是諷刺唐玄宗的逃跑路線。“九土星分,嗷嗷淒淒。”九州,古代把中國分成九州,和天上的北斗星及二十八星宿分別對應,稱作“分野”。這裡指安祿山搞分裂叛亂戰爭,破壞國家統一。“嗷嗷淒淒”:人民處於哀愁困苦之中。淒淒,悲苦的樣子。“南冠君子,呼天而啼”:我這個被投進監獄的囚徒,哭啼著呼喚蒼天。“南冠君子”,見《左傳·成公九年》春秋時楚國伶人鍾儀,在晉國當俘虜時,還戴著楚國的帽子,因楚國地處南方,後來就用楚囚南冠來泛指囚徒。當時李白被囚在潯陽獄中,所以自稱為南冠君子。“戀高堂而掩泣,淚血地而成泥。”高堂,通常稱父母,這裡大約是指朝廷。想念父母便悲痛地掩面哭泣,含著血的淚水,滴到地上而成泥。“獄戶春而不草,獨幽怨而沉迷。”雖然已是春天的季節,但陰暗的監牢門前卻連草也不生,我獨自一人,深深地陷入哀怨和痛苦中難以排解。幽怨,隱埋在心中的哀怨。沉迷,不能自拔的意思。“兄九江兮弟三峽,悲羽化之難齊。”九江,即潯陽。這裡的“兄”,可能是李白自指,不是另有一兄在九江。意思是一家人骨肉分離。羽化,古人把成仙叫羽化。可悲的是即使能成為神仙,也難相聚在一起。“穆陵關北愁愛子,豫章天南隔老妻。”:穆陵關,在山東沂水縣北。李白的兒子伯禽這時在山東。豫章,郡名,即洪州,州治在今江西南昌市。李白的妻子這時寄居在豫章。這兩句意為:我可愛的孩子遠在穆陵關北,使我憂愁、惦念,年老的妻子被隔在南方的豫章郡。“一門骨肉散百草,遇難不復相提攜”:一家人骨肉分離,像百草被風吹散一樣,遇到危難的時候,再也不能互相照顧了。以上十二句是描寫妻離子散的悲慘遭遇和自己無辜入獄的悲憤心情。“樹榛拔桂,囚鸞寵雞。”種植上雜亂的榛樹,而拔掉美好的桂樹,把高貴的鸞鳳囚禁起來,而寵愛無能的雞。這兩句以榛、雞比喻腐朽無能的權奸,說明朝廷對他們扶植和重用;以桂、鸞比喻有才能的人,說明朝廷對他們的打擊和排擠。指責當時的統治者是非顛倒,黑白不分,庸庸碌碌的人都竊據高位,而有才能的人反遭不幸。“舜昔授禹,伯成耕犁。”伯成,伯成子高,傳說中堯舜的一個諸侯。當大舜把天下傳授給禹的時候,伯成子高便辭去官職去耕田種地。“德自此衰,吾將安棲?”德政從此衰敗,我將到那裡去安身?《莊子·天地》載:禹嗣舜位,伯成子高辭諸侯而去耕田,禹問其政,伯成子高說:“昔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畏。今子賞罰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後世之亂,自此始矣!”李白在此引用這個典故,意在說明天下被昏君搞亂,社會黑暗,自己無處安身。棲,棲息,安身。“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臨危而相擠?”喜歡我的人可憐我,不喜歡我的人,怎么忍心在我臨危的時候還來排擠我?“子胥鴟夷,彭越醢醯。”子胥,伍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到吳國去輔佐吳王,後被吳王殺死。事見《史記·伍子胥列傳》。鴟夷,皮革做的大口袋。伍子胥當年被吳王殺死,用皮口袋裝著屍體棄於江中。彭越,漢初將領,封梁王,後為劉邦所殺。事見《史記·魏豹彭越列傳》。彭越被漢高祖劉邦剁成了肉醬。“自古豪烈,胡為此繄?”胡,為什麼,繄,語氣詞,嘆息的聲音。從古到今的英雄豪傑,為什麼都是這樣遭遇呢?以上四句是借古諷今,控訴現實政治的黑暗。自己有理想、有才能,想為平定安史叛亂,恢復國家統一貢獻力量,卻遭到慘酷迫害。“蒼蒼之天,高乎視低。”青天啊你居高臨下,看看大地上的一切吧!“如其聽卑,脫我牢狴。”如果你能聽到地位低下人的呼聲,那就把我解脫出這牢獄吧!其,代詞,指天。卑,卑賤,指地位卑下的人。牢狴,監獄。“倘辨美玉,君收白珪。”白珪,白玉。倘若你能辨認美好的玉石,那就收下這潔白無瑕的美玉吧!這裡是詩人以白珪自比,表示自己純潔無辜,要求重新為平定安史叛亂貢獻力量。

全詩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以比喻的手法,揭露並諷刺安史之亂發生後,唐玄宗實行不抵抗的逃跑路線,造成了“九土星分,嗷嗷淒淒”的悲慘情景,國家統一被破壞,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第二部分,描寫詩人自己遭受不白之冤,被繫於潯陽獄中,從而家庭骨肉離散。第三部分,把諷刺的矛頭直接指向最高統治者唐玄宗、唐肅宗,對他們昏庸腐朽的統治,進行了揭露和抨擊。詩人借古諷今,用歷史傳說批判了他們“樹榛拔桂”、“囚鸞寵雞”的行為。表達了詩人遭受迫害的強烈憤慨。最後詩人向蒼天呼告,他申述自己是無辜的,要求申雪冤情,為平定安史之亂、統一祖國,發揮自己的才能。

此詩在藝術上除了具有悲憤交集、情感激越,把揭露、批判、諷刺、憤恨、抗議集於一詩之外,在表現方法上的突出特色:首先是它善於運用比喻的手法,揭露、諷刺唐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在大敵當前、安史叛軍踐踏祖國大好河山之際,統治者們不是憤起反抗,而是匆匆逃往西蜀避難。“何六龍之浩蕩,遷白日於秦西”的比喻就是以諷刺的語調,描繪李隆基逃命時的匆忙景象。其次詩歌還借用歷史傳說中的典故,諷刺唐代統治者的殘酷無情。如“子胥鴟夷”,“彭越醢醯”的悲劇,便是對當時黑暗政治的影射。又如“樹榛拔桂”、“囚鸞寵雞”的比喻,都從本質上揭露了是非顛倒、黑白不分的政治現實。

這首詩是寫於潯陽獄中,全詩交織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關懷,對統治者的憤怒,對自己不幸遭遇的悲痛,對妻子兒女的牽掛。題名《萬憤詞》,正顯示出李白囚系潯陽獄中,萬感交集的憤慨心情。它不僅表達出詩人的痛苦和悲憤,同時也是對封建黑暗政治的有力控訴。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1310篇詩文

猜您喜歡

遼西作 / 關西行

唐代崔顥

燕郊芳歲晚,殘雪凍邊城。
四月青草合,遼陽春水生。
胡人正牧馬,漢將日徵兵。
露重寶刀濕,沙虛金鼓鳴。
寒衣著已盡,春服與誰成。
寄語洛陽使,為傳邊塞情。

送李將軍赴定州 / 送彭將軍

唐代郎士元

雙旌漢飛將,萬里授橫戈。春色臨邊盡,黃雲出塞多。
鼓鼙悲絕漠,烽戍隔長河。莫斷陰山路,天驕已請和。

喜遷鶯·真宗幸澶淵

宋代李綱

邊城寒早。恣驕虜、遠牧甘泉豐草。鐵馬嘶風,氈裘凌雪,坐使一方雲擾。廟堂折衝無策,欲幸坤維江表。叱群議,賴寇公力挽,親行天討。
縹緲。鑾輅動,霓旌龍旆,遙指澶淵道。日照金戈,雲隨黃傘,徑渡大河清曉。六軍萬姓呼舞,箭發狄酋難保。虜情懾,誓書來,從此年年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