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得樂天書

唐代元稹

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
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遠來的信使剛進門,我就流下眼淚。妻子吃驚女兒哭,探詢:這是什麼原因?
她們猜想:“平常不曾有過這樣的事情,應該是江州司馬白樂天寄來了書信。”

注釋
⑴樂天:指白居易。白居易字樂天,與元稹同為中唐著名人,兩人有相似的人生經歷,而且在政治上、文學上也有相似的主張。他們自結交之日起兩人便結下了終身的友情,後人將他們合稱“元白”。
⑵遠信:遠方的書信、訊息。元稹《哭女樊四十韻》:“解怪還家晚,長將遠信呈。”
⑶何如:如何,怎么樣。用於詢問。《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子木問於趙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
⑷尋常:平常,平時。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詩:“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不省(xǐng):謂未見過。杜甫《見王監兵馬使說近山有白黑二鷹》詩之二:“黑鷹不省人間有,度海疑從北極來。”
⑸江州司馬:即白居易。白居易曾被貶為江州司馬,其詩《琵琶引》云:“就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賞析

這是一首構思奇特的小。題目是《得樂天書》,按說,內容當然離不開信中所言及讀信所感。但詩里所描繪的,卻不是這些,而是接信時一家人淒悽惶惶的場面。詩的第一句“遠信入門先有淚”,是說,詩人接了樂天的江州來信,讀完後淚流滿面。第二句筆鋒一轉,從妻女的反應上著筆:“妻驚女哭問何如。”詩人手持遠信,流著淚走回內室,引起了妻兒們的驚疑:接到了誰的來信,引起他如此傷心?這封信究竟帶來了什麼噩耗?妻女由於困惑,發而為“驚”、為“哭”、為“問”。可她們問來問去,並沒有問出個究竟。因為,詩人這時已經傷心得不能說話了。於是,她們只好竊竊私語,猜測起來:自從來到通州,從沒見什麼事使他如此激動,也從未見誰的一封來信會引得他如此傷心。夠得上他如此關心的人只有一個──白樂天。這封信,八成是江州司馬白樂天寄來的了。

小詩向來以直接抒情見長,幾句話很難寫出什麼情節、場面。元稹這首小詩,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寫出了場面、情節,卻不直接抒情。他在四行詩里,畫出了“妻驚女哭”的場景,描繪了“問何如”的人物對話,刻畫出了“尋常不省曾如此”的心理活動,而詩人萬端感慨,卻只凝鑄在“先有淚”三字中,此外再不多說。全詩以素描塑造形象,從形象中見深情,句句是常語,卻句句是奇語。劉熙載《藝概》說:“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其實,用常得奇者,豈止白香山為然,香山的好友元微之,早就越過這道“重關”了。

創作背景

這首當作於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其時元稹白居易分別在通州與江州任所。相同的命運把兩顆心連得更緊,通州與江州之間,常有書信來往,贈送衣物,互相關切。這首《得樂天書》就是其中一次收到白居易的信函時有感而作的一首詩。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825篇詩文

猜您喜歡

贈崔秋浦三首

唐代李白

吾愛崔秋浦,宛然陶令風。
門前五楊柳,井上二梧桐。
山鳥下廳事,檐花落酒中。
懷君未忍去,惆悵意無窮。

崔令學陶令,北窗常晝眠。
抱琴時弄月,取意任無弦。
見客但傾酒,為官不愛錢。
東皋春事起,種黍早歸田。

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

清代納蘭性德

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
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

雜詩

唐代無名氏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青天無雲月如燭,露泣梨花白如玉。
子規一夜啼到明,美人獨在空房宿。

空賜羅衣不賜恩,一薰香後一銷魂。
雖然舞袖何曾舞,常對春風裛淚痕。

不洗殘妝憑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