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聽角思歸

唐代顧況

故園黃葉滿青苔,夢破城頭曉角哀。
此夜斷腸人不見,起行殘月影徘徊。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夢中我回到了故鄉,看到黃葉滿院,青苔滿地,一片荒涼景象。拂曉夢醒以後,我聽到城頭上軍號悲鳴。
此夜夢中我未能和想念的人見面,心情惆悵,只好起來在殘月下伴影徘徊。

注釋
①故園:故鄉。
②夢破:夢醒。
③曉角:拂曉的號角聲。

賞析

的首句就是對故園的思念。遊宦異鄉多年,時值清秋,正是黃葉飄零的時候,詩人猜想家中庭院台階上一定是黃葉堆積了,這便點名了思鄉的時節——秋。所謂落葉歸根,詩人卻漂泊於異鄉。思想的情緒從詩歌開端即起。籠罩於全詩,同時也照應著詩題中“思歸”二字。次句補寫一筆,講明為何會有這種思歸的情緒。遭遇貶謫打擊之後的詩人,仕途前景似乎灰暗無光,漂泊在外,失意時自然會想起遠方的家園。因思念而夢魂牽繞,然而情深夢淺,此時聽聞城頭角聲響起,就此便不能復睡。“角”是軍中樂器,本就容易引起金戈鐵馬的聯想,況且此時還是秋天。李賀《雁門太守行》“角聲滿天秋色里”,寫的就是這種肅殺之感,更何況此時聽到角聲是在夢醒後的殘夜之中。幾重感情疊沓而至,清夜夢醒之後的清冷,秋氣漸重的清勁。角聲迴蕩的清澀重重而來造成了清愁情緒。

隨後是自述內心的空寂和思鄉情切。生活中的孤寂難受原本就缺少知音,他的《歸山作》寫道:“心事數莖白髮,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伴,古道無人獨還。”認定孤寂生活難有知音,只有獨自把情感寄托在青山白雲之間。此時正是深夜,青山尚在夜色籠罩之下,思想腸斷只有自己一人承擔,這是一層哀愁;多年遊宦他鄉,家鄉的親人自然對他期盼多時,想到家鄉自然溫暖倍增,而夢醒之時只有自己一人獨自冷清,冷暖之間又是一層哀愁。這種他人不見的淒楚則又加深故園之思,在《憶故園》詩中曾表明心跡:“故園此去千餘里,春夢猶能夜夜歸。”夜夜思歸,鄉情至深至切。

思歸難眠,起身排遣愁緒,殘月尚在,餘暉猶存。“起行殘月影徘徊”,把自己完全放在了一個形單影隻的淒冷環境中。李白飲酒尚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顧況面對的卻是殘月淡光,不足以遣懷。而殘月能映照自己的同時也能映照家鄉,這樣孤寂之情則更進一層。思鄉情懷不能自已,在月影徘徊之時看到的只有自己的暗影,自己唯有獨自面對這份淒楚之情。從被角聲驚起到對月徘徊,失意中思念的家鄉也一點點從夢境中清晰了起來。思鄉是引子,傷懷則成了全詩的主要情緒。張九齡有《秋夕望月》詩寫到:“清迥江城月,流光萬里同。所思如夢裡,相望在庭中。 皎潔青苔露,蕭條黃葉風。含情不得語,頻使桂華空。”可以作為此詩的一個補充。

此詩在夢與現實交織中表現思歸的情緒,情到濃處,傷心不能自已。

創作背景

人是唐肅宗至德年間進士。一生不得志於仕途,曾因嘲諷權貴貶為饒州司戶參軍。這首詩便是詩人被貶饒州時所作。此時的顧況對於人生多少有了新的體悟,甚至產生了幻滅感。閒情堆積、遊宦他鄉使詩人產生了濃重的思鄉之情。
顧況

顧況

顧況(生卒年不詳),字逋翁,號華陽真逸(一說華陽真隱)。晚年自號悲翁,漢族,唐朝海鹽人,(今在浙江海寧境內)人。唐代詩人、畫家、鑑賞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權貴,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有《華陽集》行世。► 275篇詩文

猜您喜歡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五代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一般 一作:一番)

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

清代納蘭性德

黃葉青苔歸路,屧粉衣香何處。訊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因風吹去。(版本一)

木葉紛紛歸路,殘月曉風何處。訊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因風吹去。(版本二)

閨情

唐代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
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朝來鵲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