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鷓鴣天·佳人

宋代蘇軾

羅帶雙垂畫不成。殢人嬌態最輕盈。酥胸斜抱天邊月,玉手輕彈水面冰。
無限事,許多情。四弦絲竹苦丁寧。饒君撥盡相思調,待聽梧桐葉落聲。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雙雙垂下的“羅帶”飛柔而美麗,連畫都比不上。嬌艷的姿色迷人,飄然得不能再輕盈了。潔白細嫩的手指,輕彈琵琶,發出如“水面冰”滑的聲音,
事很多,情也很多。琵琶彈奏出的音樂聲響中有你的愁緒。儘管你彈完相思調,但你這是單相思。請你等待著秋天的來臨,聽我彈撥那“梧桐落葉”的琵琶聲吧!

注釋
⑴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驪歌一疊》。雙調,55字,平韻。
⑵羅帶:絲織的衣帶。
⑶殢(tì)人:迷戀人。
⑷酥胸:潔白潤澤的胸脯。
⑸水面冰:水的表面如冰滑一般。這裡指琵琶的聲音。
⑹四弦:即琵琶。
⑺絲竹:弦樂器與竹管樂器的總稱,泛指音樂。
⑻丁寧:形容樂器所發出的聲響。
⑼饒:任憑,儘管。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至六年(1073年),蘇軾任杭州通判。當時杭州,歌舞樓台聲細細,歌妓美女輕盈盈。身為朝廷官員,蘇軾也出入於其中。事後,蘇軾作該詞懷戀之。尊重歌妓人格,愛惜歌妓才藝,同情歌妓不幸遭遇。

賞析

上片寫琵琶歌女的外貌和彈琵琶的美妙效果。“羅帶雙垂畫不成”,正面描寫琵琶歌女的服飾。“殢人嬌態最輕盈”,正面描寫琵琶歌女的容貌。“酥胸斜抱天邊月”,側面描寫琵琶歌女的胸脯。如“斜抱天邊月”的胸脯,隆起的曲線美,象徵著潔白潤澤的源泉。“玉手輕彈水面冰”,側面描寫琵琶歌女的琵琶聲,圓潤清脆而悅耳,頗有“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灘”(唐代白居易《琵琶行》)的韻味。前三句是從視角著筆的,後一句是從聽覺著筆的,感覺挪移,一幅亭亭玉立、窈窕淑靜的琵琶歌女,活生生地呈現在人的面前。

下片寫琵琶歌女的幽獨愁苦情態。“無限事,許多情”,概述了琵琶歌女所面臨的“事”“情”的纏繞。“無限”言“事”之多,“許多”言“情”之泛。“四弦絲竹苦丁寧”,回答上面的泛問,“事”“情”之“苦,全反映在“四弦絲竹”的“丁寧”聲中。有“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別離四弦聲,相思雙笛引。”(南朝梁簡文帝《生別離》)之意,一個“苦”字將琵琶歌女的愁態生動地刻畫出來了。“饒君撥盡相思調,待聽梧桐落葉聲”,為點題之筆。蘇軾以此襯托出琵琶歌女的幽獨愁苦的情態。

全詞,蘇軾運用描寫與烘托的筆法,寫了一位相思愁苦的琵琶歌女。“酥胸斜抱天邊月,玉手輕彈水面冰”這一聯句特別美,特寫了琵琶歌女的側面倩影,特寫了琵琶歌女彈撥琵琶所發出的“水面冰”聲。平仄得當,對仗工整,頗富現代蒙太奇表現的韻律美。最後的“梧桐落葉聲”與“缺月掛疏桐”(《卜運算元·黃州定惠院寓居作》)似乎為巧合的文筆。前者以聲寫人,後者以形寫人,都是為了刻畫“幽人獨往來,縹渺孤鴻影”歌女形象的,有異曲同工之妙。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3637篇詩文

猜您喜歡

禿山

宋代王安石

吏役滄海上,瞻山一停舟。
怪此禿誰使,鄉人語其由。
一狙山上鳴,一狙從之游。
相匹乃生子,子眾孫還稠。
山中草木盛,根實始易求。
攀挽上極高,屈曲亦窮幽。
眾狙各豐肥,山乃盡侵牟。
攘爭取一飽,豈暇議藏收?
大狙尚自苦,

對雪

唐代高駢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

鷺鷥

唐代鄭谷

閒立春塘煙淡淡,靜眠寒葦雨颼颼。
漁翁歸後汀沙晚,飛下灘頭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