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劉氏善舉

未知佚名

劉氏者,某鄉寡婦也。育一兒,晝則疾耕作于田間,夜則紡織於燭下,竟年如是。鄰有貧乏者,劉氏輒以斗升相濟。偶有無衣者,劉氏以己之衣遺之。鄉里鹹稱其善。然兒不解,心有憾。母誡之曰:“與人為善,乃為人之本,誰無緩急之事。”母卒三年,劉家大火,屋舍衣物皆盡。鄉鄰紛紛給其衣物,且為之伐木建第,皆念劉氏之情也。時劉兒方悟母之善舉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有一個)姓劉的一個人是某一個鄉里的寡婦,養育(有)一個孩子。白天在田間努力耕作,晚上點著蠟燭在織機上紡織,整年都像這樣。鄰居中有窮困的人,劉氏就用糧食救濟他們。偶爾有沒有衣服穿的人,劉氏就把自己的衣服贈送給他們。鄉里的人都稱她善良。然而她孩子不理解,心裡有怨言。母親告誡他,說:“和別人相處要善良,是做人的根本,誰沒有緊急的事情呢?”母親(指劉氏)死後三年,劉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全部被燒光。大家不僅給他衣服,並且為他砍樹建造房屋,這都是懷念劉氏的恩情!這時劉氏的孩子才明白母親的善舉。

注釋
1、者:......的人
2、晝:白天。
3、耕:耕種。
4、竟年:終年,一年到頭。
5、如:像。
6、是:代詞,這樣。
7、貧:貧窮。
8、輒:就。
9、相:代“貧困者”。
10、濟:救助,幫助。
11、偶:偶爾。
12、以:把。
13、遺(wèi):贈送。
14、之:代詞,代“無衣者”。
15 憾:怨恨。
16、鹹:皆, 全,都。
17、稱:稱讚。
18、然:然而。
19、誡:告誡。
20、與:與,偕同之意。
21、為:做。
22、善:好,好的,善良的。
23、本:根本;準則。
24、卒:去世。
25、殆(dài):幾乎。
26、殆盡:幾乎全部燒光。 盡:沒有。
27、給:給予。
28、伐:砍。
29、方:才。
30、第:房屋、府第。
31、善舉:慈善的事情。
32、舉:行動、舉動。
33、疾:快,急速。
34、劉氏以己之衣遺之:第一個之是助詞“的”,第二個之是代詞“他們”代指鄰居。
35、斗升:舊時量器;此指一斗一升。
36、育:生養,養育
37、竟:終。
38、竟年如是:終年像這樣。
39.時:那時
40.念:想,惦念。
41.乃:是

猜您喜歡

木蘭詩 / 木蘭辭

南北朝佚名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聞 通: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

扁鵲見蔡桓公

先秦韓非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

論語十則

先秦佚名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