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鳳凰台上憶吹簫》典範詞作

鳳凰台上憶吹簫 冒四姑將遷別墅,賦此留別

清代范貞儀

寂寂空閨,煢煢孤息,非君孰解吾憂。況淵深冰薄,時杖卿謀。

指日鹿門隱矣,持君履、暫爾相留。從今後,鳥啼花落,雨黯雲愁。

悠悠。茫茫別緒,縱絲藕牽縈,不系離舟。怕蘆花葦葉,已做成秋。

為問妝檯何處,江天闊、盡日

鳳凰台上憶吹簫 詠菊

清代陳蘊蓮

廣陌秋高,小窗風冷,籬邊點綴輕黃。試下階摘取,襟袖皆香。

不是等閒桃李,趁芳菲、愛踏春陽。試看我、亭亭瘦影,盡耐嚴霜。

商量。欲拌一醉,借色染雲箋,香沁詩腸。況謝庭觴詠,莫問柴桑。

更少些兒俗韻,雲髻畔、插滿

鳳凰台上憶吹簫 閏七夕

清代董俞

鶴馭重逢,鵲橋仍架,銀河依舊迢迢。喜雙星尊酒,又得相邀,翻覺幽期容易,笑人間、別恨空勞。

針樓畔,荷香欲斷,桂露初飄。

魂銷。歡娛再整,念此夜姮娥,碧海青霄。羨風流佳話,較勝初遭。

每歲相逢兩度,又何須、暮暮

鳳凰台上憶吹簫 殘燈

清代賀雙卿

已暗忘吹,欲明誰剔,向儂無焰如螢。聽土階寒雨,滴破殘更。

獨自懨懨耿耿,難斷處、也忒多情。香膏盡,芳心未冷,且伴雙卿。

星星。漸微不動,還望你淹煎,有個花生。勝野塘風亂,搖曳漁燈。

辛苦秋蛾散後,人已病、病減

鳳凰台上憶吹簫 答次泉

清代馮煦

虛幌籠寒,疏鐙閣夢,淹留楚客須驚。正試香天氣,中酒心情。

同是江南倦羽,空望斷、雁外歸程。漂零久,百年身世,莫問秋萍。

銷凝。錦官春色,趁一舸輕潮,來聽鵑聲。又小屏山里,雙髻吹笙。

占取藤蘿新月,還說與、巫峽

鳳凰台上憶吹簫 題唐陶山刺史鬢絲禪榻圖

清代歸懋儀

一片靈機,三生慧業,竹爐煙裊微茫。柳外殘紅數點,飛上禪床。

大好文章經濟,多半寄、茶韻花香。放衙早,避它熱惱,樂此清涼。

江鄉太湖飄渺,喜官還似佛,鬢為民蒼。更手植、夭桃萬樹,管領春光。

燕寢風恬晝靜,蒲團坐

鳳凰台上憶吹簫 題瘞花圖

清代歸懋儀

芳草粘天,垂楊醮水,聲聲啼鴃催春。把玉人驚覺,鏡里眉顰。

昨夜紅窗風雨,知多少、墮溷飄茵。相憐甚,花真儂命,儂是花身。

紛紛。掃來還滿,將紅袖輕兜,不放沾塵。向水邊林下,築個花墳。

讓與鶯兒燕子,寒食候、好替

鳳凰台上憶吹簫 三首

當代崔榮江

病酒重陽,痧喉菊月,幾番音啞秋詞。縱桂華勤約,懶赴佳期。

猶恐心聲不訴,無端得、惹卻人悲。憑孤獨,霜沾黑鬢,雨濕青衣。

淒淒。倩誰澤潤,去一恙消停,還我鶯啼。幸蕊黃香馥,也弄芳菲。

如飲瑤山玉髓,呼快哉、一展

鳳凰台上憶吹簫 和香兒詞韻

當代崔榮江

夢醒時分,魂殤未已,怔忡還望殘星。失寐惶無計,坐待天明。

翻檢曾經文字,生疏了、那日柔情。人離久,獨孤滋味,訴與蛩鳴。

嚶嚶,淚濕紅袖,心底這般聲,誰個憑聽?便筆塗詞句,也有愁凝。

又道天涯人杳,無從寄,我的伶仃。唏噓罷,心如燭微,點點熒熒。

鳳凰台上憶吹簫 和歐陽彥珍催桂

元代張雨

桂影團團,小山叢底,今年特地收香。早陣風陣雨,頻掩西窗。

一剪辟寒金碎,甚教人、長想容光。淒涼夜,香篝撤去,孤負華堂。

金菊芙蓉,盡未怕換葉移根,多少思量。縱素娥老去,肯便相忘。

怪得探芳秋蝶,向翠陰深處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