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詩文/作者/古籍2 / 3頁

新唐書·志·卷四十九

十三卷 張大素《策府》五百八十二卷 武后《玄覽》一百卷 《三教珠英》一千三百卷 《目》十三卷張昌宗、李嶠、崔湜、閻朝隱、徐彥伯、張說、沈佺期、宋之問、 富嘉篸、喬侃、員半千、薛曜等撰。開成初改為《海內珠英》,武后所改字並復舊。 孟利貞《碧玉... 閱讀全文

新唐書·志·卷五十

鏡機集》十卷 《李嶠集》五十卷 《喬備集》六卷 《陳子昂集》十卷 《元希聲集》十卷 《李适集》十卷 《沈佺期集》十卷 《徐彥伯前集》十卷 《後集》十卷 《宋之問集》十卷 《杜審言集》十卷 《谷倚集》十卷 《富嘉謨集》十卷 《吳少微集》十卷 ... 閱讀全文

新唐書·列傳·卷二十九

裴回 庭中,如仙去狀,詞臣爭為賦詩以媚後。後知醜聲甚,思有以掩覆之,乃詔昌宗即 禁中論著,引李嶠、張說、宋之問、富嘉謨、徐彥伯等二十有六人譔《三教珠英》。 加昌宗司仆卿、易之麟台監,權勢震赫。皇太子、相王請封昌宗為王,後不聽,遷 春官侍郎,... 閱讀全文

新唐書·列傳·卷三十九

子弟,賊平,乃皆歸其喪。詔拜石首令,賜銀緋。僚官焦璐、 溫廷皓、李梲、崔蘊、柳秦、盧崇嗣、韋廷范贈官有差,錄其子官之。 徐彥伯,兗州瑕丘人,名洪,以字顯。七歲能為文。結廬太行山下。薛元超安 撫河北,表其賢,對策高第。調永壽尉、蒲州司兵參軍。... 閱讀全文

新唐書·列傳·卷四十

,十有餘年,又欲以三思為後。 且姑侄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廬陵王,則千秋萬歲後常享宗廟;三思立,廟不祔姑。” 後感悟,即日遣徐彥伯迎廬陵王於房州。王至,後匿王帳中,召見仁傑語廬陵事。 仁傑敷請切至,涕下不能止。後乃使王出,曰:“還爾太子!”仁傑... 閱讀全文

新唐書·列傳·卷一百二十四

東都留守楊再思、王方慶共引為判官。方慶善《禮》學,嘗就質疑晦, 堅為申釋,常得所未聞。屬文典厚,再思每目為鳳閣舍人樣。與徐彥伯、劉知幾、 張說與修《三教珠英》,時張昌宗、李嶠總領,彌年不下筆,堅與說專意撰綜,條 匯粗立,諸儒因之,乃成書。累... 閱讀全文

新唐書·列傳·卷一百二十七

愔、盧藏用、李乂、岑羲、劉子玄為學士,薛稷、馬懷素、宋之問、武平 一、杜審言、沈佺期、閻朝隱為直學士,又召徐堅、韋元旦、徐彥伯、劉允濟等滿 員。其後被選者不一。凡天子饗會游豫,唯宰相及學士得從。春幸梨園,並渭水祓 除,則賜細柳圈辟癘;夏宴蒲... 閱讀全文

太平廣記·卷二十一·神仙二十一

信,無為而成。無為之旨,理國之要。”睿宗深賞異,留之欲加寵位。固辭。無何告歸山。乃賜寶琴花帔以遣之。公卿多賦詩以送。常侍徐彥伯,撮其美者三十餘篇,為制序,名曰《白雲記》,見傳於世。時盧藏用早隱終南山,後登朝,居要官,見承禎將還天台,藏用指終... 閱讀全文

隨園詩話·卷七

亦有一集止為一事者:梁元帝為《燕歌行》,群臣和之,為《燕歌行集》;唐睿宗時,李适送司馬承禎《還山詩》,朝士和者三百餘人,徐彥伯編而序之,號《白雲記》:是也。有一集止一體者:崔道融《唐詩》二卷,皆四言,是也。有數人唱和而成集者:元、白之《因繼... 閱讀全文

開元釋教錄·總錄·卷九

索陀羅尼經等七部。後至睿宗太極元年壬子四月。太子洗馬張齊賢等繕寫進內。至延和元年六月。□令禮部尚書晉國公薛稷右常侍高平侯徐彥伯等詳定入目施行。三藏自神龍二年已後更不譯經。唯精勤禮誦修諸福業。每於晨朝磨香為水塗浴佛像後方飲食。從始至終此為恆業...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