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列傳·卷三十九

作者:張廷玉等

茹瑺 嚴震直 張紞(毛泰亨) 王鈍 鄭賜 郭資 呂震 李至剛方賓 吳中 劉觀

茹瑺,衡山人。洪武中,由監生除承敕郎,歷通政使。勤於職,太祖賢之。二十三年拜右副都御史,又試兵部尚書,尋實授,加太子少保。及惠帝即位,改吏部,與黃子澄不相能,刑部尚書暴昭發其贓罪,出掌河南布政司事。尋復召為兵部尚書。

燕兵至龍潭,帝遣瑺及曹國公李景隆、都督同知王佐詣燕軍議和。瑺等見成祖,伏地流汗,不能發一言。成祖曰:“公等言即言耳,何懼至是。”久之,乃言奉詔割地講和。成祖笑曰:“吾無罪而削為庶人,今救死,何以地為!且皇考封諸子,已各有分地矣。其縛奸臣來,吾即解甲謁孝陵歸藩。”瑺等唯唯頓首還。

成祖入京師,召瑺。瑺首勸進。成祖既即位,下詔言景隆、瑺、佐及陳瑄事太祖忠,功甚重。封瑺忠誠伯,食祿一千石,終其身。仍兵部尚書、太子少保。選其子鑒為秦府長安郡主儀賓。即命瑺出營郡主府第。

還朝,坐不送趙王,遣歸里。既而為家人所訟,逮至京。釋還。過長沙不謁谷王,王以為言。時方重藩王禮,谷王又開金川門有功,帝意向之。陳瑛遂劾瑺違祖制,逮下錦衣獄。瑺知不免,命子銓市毒藥,服之死。時永樂七年二月也。法司劾銓毒其父,請以謀殺父母論。後以銓實承父命,減死,與兄弟家屬二十七人謫戍廣西河池。仁宗立,釋還。宣宗與所沒田廬。

瑺居官謹慎,謙和有容。其死也,人頗惜之。

嚴震直,字子敏,烏程人。洪武時以富民擇糧長,歲部糧萬石至京師,無後期,帝才之。二十三年特授通政司參議,再遷為工部侍郎。二十六年六月進尚書。時朝廷事建設,集天下工匠於京師,凡二十餘萬戶。震直請戶役一人,書其姓名、所業於官,有役則按籍更番召之,役者稱便。鄉民訴其弟侄不法,帝付震直訊。具獄上,帝以為不欺,赦其弟侄。已,坐事降御史,數雪冤獄。

二十八年討龍州,使震直偕尚書任亨泰諭安南。還,條奏利病,稱旨。尋命修廣西興安縣靈渠。審度地勢,導湘、漓二江,浚渠五千餘丈,築渼潭及龍母祠土堤百五十餘丈,又增高中江石堤,建陡閘三十有六,鑿去灘石之礙舟者,漕運悉通。歸奏,帝稱善。

三十年二月疏言:“廣東舊運鹽八十五萬餘引於廣西,召商中買。今終年所運,才十之一。請分三十萬八千餘引貯廣東,別募商入粟廣西之糧衛所,支鹽廣東,鬻之江西南安、贛州、吉安、臨江四府便。”帝從之。廣鹽行於江西自此始。

其年四月擢右都御史,尋復為工部尚書。建文中,嘗督餉山東,已而致仕。成祖即位,召見,命以故官巡視山西。至澤州,病卒。

張紞,字昭季,富平人。洪武中,舉明經。為東宮侍書,累遷試左通政。十五年,雲南平,出為左參政。陛辭,帝賦詩二章賜之。歷左布政使。二十年春入覲,治行為天下第一,特令吏部勿考。賜璽書曰:“曩者討平西南,命官撫守,爾紞實先往,於今五年。諸蠻聽服,誠信相孚,克恭乃職,不待考而朕知其功出天下十二牧上。故嘉爾績,命爾仍治滇南。往,欽哉。”紞在滇凡十七年,土地貢賦、法令條格皆所裁定。民間喪祭冠婚鹹有定製,務變其俗。滇人遵用之。朝士董倫、王景輩謫其地,皆接以禮意。

惠帝即位,召為吏部尚書。詔征遺逸士集闕下。紞所選用,皆當其才。會修《太祖實錄》,命試翰林編纂官,紞奏楊士奇第一。士奇由是知名。

成祖入京師,錄中朝奸臣二十九人,紞與焉。以茹瑺言,宥仍故職。無何,帝臨朝而嘆,咎建文時之改官制者。乃令紞及戶部尚書王鈍解職務,月給半俸,居京師。紞懼,自經於吏部後堂,妻子相率投池中死。

紞在吏部,值變官制,小吏張祖言曰:“高皇帝立法創製,規模甚遠。今更之,未必勝,徒滋人口,願公力持之。”紞不能用,然心賢祖,奏為京衛知事。後紞死,屬吏無敢視者,唯祖經紀其喪。世傳燕師入京,紞即自經死;嚴震直奉使至雲南,遇建文君悲愴吞金死。考諸國史,非其實也。

時有毛泰亨者,建文時為吏部侍郎,與紞同事。紞死,泰亨亦死。

王鈍,字士魯,太康人。元末猗氏縣尹。洪武中,征授禮部主事,歷官福建參政,以廉慎聞。遣諭麓川,卻其贈。或曰:“不受恐遠人疑貳。”鈍乃受之。還至雲南,輸之官庫。二十三年遷浙江左布政使。在浙十年,名與張紞埒。帝嘗稱於朝,以勸庶僚。

建文初,拜戶部尚書。成祖入,逾城走,為邏卒所執。詔仍故官。未幾,與紞俱罷。尋命同工部尚書嚴震直等分巡山西、河南、陝西、山東,又同新昌伯唐雲經理北平屯種。承制再上疏言事,皆允行。永樂二年四月賜敕以布政使致仕。既歸,鬱郁死。

子淪,永樂四年進士。仁宗時遷鄭王府左長史,數以禮諫王。嘗擬荀卿《成相篇》,撰十二章以獻。語切,與王不合。召改戶部郎中。英宗即位,擢戶部右侍郎,巡撫浙江,有惠政。母喪起復,入覲,留攝部事。尋以老乞歸,卒。

鄭賜,字彥嘉,建寧人。洪武十八年進士。授監察御史。時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謫戍,賜嘗奉命於龍江編次行伍。方暑,諸囚憊甚。賜脫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飲食,病者與醫藥,多所全活。秩滿當遷,湖廣布政司參議闕,命賜與檢討吳文為之。二人協心劃弊,民以寧輯,苗獠畏懷。母喪,去。服除,改北平參議,事成祖甚謹。復坐累謫戍安東屯。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楨皆舉賜為長史。不許,召為工部尚書。燕兵起,督河南軍扼燕。成祖入京師,李景隆訐賜罪亞齊、黃。逮至,帝曰:“吾於汝何如,乃相背耶?”賜曰:“盡臣職耳。”帝笑釋之,授刑部尚書。

永樂元年,劾都督孫岳擅毀太祖所建寺,詔安置海南。岳,建文時守鳳陽,嘗毀寺材,修戰艦以御燕軍,燕知其有備,取他道南下,故賜劾之。二年劾李景隆陰養亡命,謀不軌。又與陳瑛同劾耿炳文僣侈,炳文自經死。皆揣帝意所惡者。祁陽教諭康孔高朝京師還,枉道省母。會母疾,留侍九閱月不行。賜請逮問孔高,罪當杖。帝曰:“母子暌數年,一旦相見難遽舍,況有疾,可矜也。”命復其官。

三年秋,代李至剛為禮部尚書。四年正月,西域貢佛舍利,賜因請釋囚。帝曰:“梁武、元順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紀綱大壞,此豈可效!”是年六月朔,日當食,陰雲不見,賜請賀。不許。賜言“宋盛時嘗行之。”帝曰:“天下大矣,京師不見,如天下見之何?”卒不許。

賜為人頗和厚,然不識大體,帝意輕之。為同官趙羾所間,六年六月憂悸卒。帝疑其自盡。楊士奇曰:“賜有疾數日,惶懼不敢求退。昨立右順門,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噓無吸。”語未竟,帝曰:“微汝言,幾誤疑賜。賜固善人,才短耳。”命予葬祭。洪熙元年贈太子少保,諡文安。

郭資,武安人。洪武十八年進士。累官北平左布政使,陰附於成祖。及兵起,張昺等死,資與左參政孫瑜、按察司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率先降,呼萬歲。成祖悅,命輔世子居守。

成祖轉戰三年,資主給軍餉。及即位,以資為戶部尚書,掌北平布政司。北京建,改行部尚書,統六曹事。定都,仍改戶部。時營城郭宮殿,置官吏及出塞北征,工役繁興,資舉職無廢事。仁宗立,以舊勞兼太子賓客。尋以老病,加太子太師,賜敕致仕。宣德四年,復起戶部尚書,奉職益勤。八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三。贈湯陰伯,謚忠襄。官其子佑戶部主事。

資治錢穀有能稱,仁宗嘗以問楊士奇。對曰:“資性強毅,人不能幹以私。然蠲租詔數下不奉行,使陛下恩澤不流者,資也。”

呂震,字克聲,臨潼人。洪武十九年以鄉舉入太學。時命太學生出稽郡邑壤地,以均貢賦。震承檄之兩浙,還奏稱旨,擢山東按察司試僉事。入為戶部主事,遷北平按察司僉事。燕兵起,震降於成祖,命侍世子居守。永樂初,遷真定知府,入為大理寺少卿。三年遷刑部尚書。六年改禮部。皇太子監國,震婿主事張鶴朝參失儀,太子以震故宥之。帝聞之怒,下震及蹇義於錦衣衛獄。已,復職。仁宗即位,命兼太子少師,尋進太子太保兼禮部尚書。宣德元年四月卒。

震嘗三奉命省親,兩值關中飢,令所司出粟振之,還始以聞。然無學術,為禮官,不知大體。成祖崩,遺詔二十七日釋縗服。及期,震建議群臣皆易烏紗帽,黑角帶。近臣言:“仁孝皇后崩,既釋縗服,太宗易素冠布腰絰。”震勃然變色,詆其異己。仁宗黜震議,易素冠布腰絰。洪熙元年,分遣群臣祀岳鎮海瀆及先代帝王陵,震乞祀周文、武、成、康。便道省母,私以妻喪柩與香帛同載。祀太廟致齋,飲酒西番僧舍,大醉歸,一夕卒。

震為人佞諛傾險。永樂時,曹縣獻騶虞,榜葛剌國、麻林國進麒麟,震請賀。帝曰:“天下治安,無麒麒何害?”貴州布政使蔣廷瓚言:“帝北征班師,詔至思南大岩山,有呼萬歲者三。”震言:“此山川效靈。”帝曰:“山谷之聲,空虛相應,理或有之。震為國大臣,不能辯其非,又欲因之進媚,豈君子事君之道?”郎中周訥請封禪,震力贊之,帝責其謬。震雖累受面斥,然終不能改。金水河、太液池冰,具樓閣龍鳳花卉狀。帝召群臣觀之。震因請賀。不許。而隆平侯張信奏太和山五色雲見,侍郎胡濙圖上瑞光榔梅靈芝,震率群臣先後表賀雲。

成祖初巡北京,命定太子留守事宜。震請常事聽太子處分,章奏分貯南京六科,迴鑾日通奏。報可。十一年、十四年,震再請如前制。十七年,帝在北京,因事索章奏,侍臣言留南京。帝忘震前請,曰:“章奏宜達行在,豈禮部別有議耶?”問震。震懼罪,曰:“無之,奏章當達行在。”三問,對如前。遂以擅留奏章,殺右給事中李能。眾知能冤,畏震莫敢言。尹昌隆之禍,由震構之。事具《昌隆傳》。夏原吉、方賓以言北征餉絀得罪,以震兼領戶、兵部事。震亦自危。帝令官校十人隨之,曰:“若震自盡,爾十人皆死。”

震有精力,能強記,才足以濟其為人。凡奏事,他尚書皆執副本,又與左右侍郎更進迭奏。震既兼三部,奏牘益多,皆自占奏,侍郎不與也。情狀委曲,千緒萬端,背誦如流,未嘗有誤。嘗扈北狩,帝見碑立沙磧中,率從臣讀其文。後一年,與諸文學臣語及碑,詔禮部遣官往錄之。震言不須遣使,請筆札帝前疏之。帝密使人拓其本校之,無一字脫誤者。

子熊。宣宗初立,震數於帝前乞官,至流涕。帝不得已,授兵科給事中。

李至剛,名鋼,以字行,松江華亭人。洪武二十一年舉明經。選侍懿文太子,授禮部郎中。坐累謫戍邊,尋召為工部郎中,遷河南右參議。河決汴堤,至剛議借王府積木,作筏濟之。建文中,調湖廣左參議,坐事系獄。

成祖即位,左右稱其才,遂以為右通政。與修《太祖實錄》,朝夕在上左右,稱說洪武中事,甚見親信。尋進禮部尚書。永樂二年冊立皇太子,至剛兼左春坊大學士,直東宮講筵,與解縉後先進講。已,復坐事下獄,久之得釋,降禮部郎中。恨解縉,中傷之。縉下獄,詞連至剛,亦坐系十餘年。仁宗即位,得釋,復以為左通政。給事中梁盛等劾至剛輩十餘人,當大行晏駕,不宿公署,飲酒食肉,恬無戚容。帝念至剛先朝舊人,出為興化知府,時年已七十。再歲,歿於官。

至剛為人敏給,能治繁劇,善傅會。首發建都北平議,請禁言事者挾私,成祖從之。既得上心,務為佞諛。嘗言太祖忌辰,宜效宋制,令僧道誦經。山東野蠶成繭,至剛請賀。陝西進瑞麥,至剛率百官賀。帝皆不聽。中官使真臘,從者逃三人,國王以國中三人補之。帝令遣還,至剛言:“中國三人,安知非彼私匿?”帝曰:“朕以至誠待內外,何用逆詐。”所建白多不用。

妻父麗重法,至剛為乞免。帝曰:“獄輕重,外人何以知之?”至剛曰:“都御史黃信為臣言。”帝怒,誅信。初,至剛與解縉交甚厚。帝書大臣姓名十人,命縉疏其人品,言至剛不端。縉謫廣西,至剛遂奏其怨望,改謫交阯。

方賓,錢塘人。洪武時由太學生試兵部郎中。建文中,署應天府事。坐罪戍廣東。以茹瑺薦,召復官。成祖入京師,賓與侍郎劉俊等迎附,特見委用,進兵部侍郎。四年,俊以尚書出征黎利,賓理部事,有幹才,應務不滯。性警敏,能揣上意,見知於帝,頗恃寵貪恣。七年進尚書,扈從北京,兼掌行在吏部事。明年從北征,與學士胡廣、金幼孜、楊榮,侍郎金純並與機密。自後帝北巡,賓輒扈從。

十九年,議親征。尚書夏原吉、吳中、呂震與賓共議,宜且休兵養民。未奏,會帝召賓,賓言糧餉不足,召原吉,亦以不給對。帝怒,遣原吉視糧開平,鏇召還下獄。賓方提調靈濟宮。中使進香至,語賓以帝怒。賓懼,自縊死。帝實無意殺賓,聞賓死,乃益怒,戮其屍。

吳中,字思正,武城人。洪武末,為營州後屯衛經歷。成祖取大寧,迎降。以轉餉捍禦功,累遷至右都御史。永樂五年,改工部尚書。從北征,艱歸。起復,改刑部。十九年,與夏原吉、方賓等同以言北征餉絀,忤旨系獄。仁宗即位,出之,復其官,兼詹事,加太子少保。宣德元年從征樂安。三年坐以官木石遺中官楊慶作宅,下獄,落宮保,奪祿一年。正統六年,殿工成,進少師。明年卒,年七十。追封茌平伯,謚榮襄。

中勤敏多計算。先後在工部二十餘年,北京宮殿,長、獻、景三陵,皆中所營造。職務填委,規畫井然。然不恤工匠,又湛於聲色,時論鄙之。

劉觀,雄縣人。洪武十八年進士。授太谷縣丞,以薦擢監察御史。三十年遷署左僉都御史。坐事下獄,尋釋。出為嘉興知府,丁父憂去。

永樂元年,擢雲南按察使,未行,拜戶部右侍郎。二年調左副都御史。時左都御史陳瑛殘刻,右都御史吳中寬和,觀委蛇二人間,務為容悅。四年,北京營造宮室,觀奉命采木浙江,未幾還。明年冬,帝以山西旱,命觀馳傳往,散遣采木軍民。六年,鄭賜卒,擢禮部尚書。十二月與刑部尚書呂震易官。坐事為皇太子譴責。帝在北京聞之,以大臣有小過,不宜遽折辱,特賜書諭太子。八年,都督僉事費瓛討涼州叛羌,命觀贊軍事。還,坐事,謫本部吏。十三年還職,改左都御史。十五年督浚河漕。十九年命巡撫陝西,考察官吏。

仁宗嗣位,兼太子賓客,鏇加太子少保,給二俸。時大理少卿弋謙數言事,帝厭其繁瑣。尚書呂震、大理卿虞謙希旨劾奏,觀復令十四道御史論其誣妄,以是為輿論所鄙。

時未有官妓之禁。宣德初,臣僚宴樂,以奢相尚,歌妓滿前。觀私納賄賂,而諸御史亦貪縱無忌。三年六月朝罷,帝召大學士楊士奇、楊榮至文華門,諭曰:“祖宗時,朝臣謹飭。年來貪濁成風,何也?”士奇對曰:“永樂末已有之,今為甚耳。”榮曰:“永樂時,無逾方賓。”帝問:“今日誰最甚者?”榮對曰:“劉觀。”又問:“誰可代者?”士奇、榮薦通政使顧佐。帝乃出觀視河道,以佐為右都御史。於是御史張循理等交章劾觀,並其子輻諸贓污不法事。帝怒,逮觀父子,以彈章示之。觀疏辨。帝益怒,出廷臣先後密奏,中有枉法受賕至千金者。觀引伏,遂下錦衣衛獄。明年將置重典。士奇、榮乞貸其死。乃謫輻戍遼東,而命觀隨往,觀竟客死。七年,士奇請命風憲官考察奏罷有司之貪污者,帝曰:“然。向使不罷劉觀,風憲安得肅。”

贊曰:成祖封茹瑺,以事太祖有功。然考之,未有所表見,意史軼之歟?嚴震直之於廣西,張紞之於雲南,治效卓然。王鈍、鄭賜為方伯、監司,聲績頗著。至其晚節,皆不克自振,惜夫。郭資、呂震之徒,有幹濟才,而操行無取。李至剛之險,吳中、劉觀之墨,又不足道矣。

部分譯文

茹瑺,衡山人。洪武年間,由監生被授予承敕郎,歷任通政使。他勤於職守,太祖覺得他有賢才。二十三年(1390)他任為右副都御史,又代理兵部尚書,不久任為正職,加封為太子少保。惠帝即位後,他改任吏部尚書,與黃子澄不相容。刑部尚書暴昭揭發他貪贓之罪,他被遣出京掌管河南布政司事務,不久又把他召回任兵部尚書。

燕兵到龍潭時,皇上遣茹瑺和曹國公李景隆、都督同知王佐前往燕軍中議和。茹瑺等人見到成祖時,伏地流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成祖說“:公等要說什麼儘管說,何必怕成這樣?”過了很久,他們才說是奉皇上的詔令來割地求和。成祖笑道“:我無罪而被廢為庶人,現在是起來救死,並不是為了土地。而且皇考分封諸子時,已經都各有分地了。你們去將奸臣綁來,我就馬上解甲拜謁孝陵,然後回到封地北平。”茹瑺等人唯唯答應,叩頭而返。

成祖入京師後,召見茹瑺。茹瑺首先勸成祖登基,成祖即位後,下詔說李景隆、茹瑺、王佐和陳蠧侍奉太祖很忠誠,功勞很重。封茹瑺為忠誠伯,食祿一千石,終其一生不改。仍任兵部尚書、太子少保。選他兒子茹鑒為秦府長安郡主儀賓。即命茹瑺出去建設郡主府第。

回朝後,茹瑺因犯不送趙王罪,被遣回家鄉。隨後他被家人投訴,逮到京師,後被放回。經過長沙時他不拜謁谷王,谷王向皇上提到這事。當時正重藩王之禮,谷王又因打開金川門有功,皇上心裡向著他。陳瑛便彈劾茹瑺違背祖制,茹瑺被逮入錦衣衛監獄。茹瑺知道罪不可免,使叫兒子茹銓在市場上買來毒藥,吃下去而死。當時是永樂七年(1409)二月。法司彈劾茹銓毒害他的父親,請以謀殺父母之律給他定罪。後來因為茹銓實是承父親之命,便減去死罪,將他和兄弟家屬共二十七人貶到廣西河池戍守。仁宗即位後,他們被放回。宣宗發回他們被沒收的田地房舍。

茹瑺為官謹慎,謙和寬容。他的死,人們頗覺得惋惜。

嚴震直,字子敏,烏程人。洪武時他以富民被選為糧長,每年安排將一萬石糧食運到京師,從沒有延期,皇上覺得他很有才幹。二十三年(1390)特任他為通政司參議,升為工部侍郎,二十六年(1393)六月進升為尚書。當時朝廷正進行工程建設,將天下工匠集中到京師,總數達二十餘萬戶。震直請每戶役使一人,把他的姓名和從事的職業登記於官,要役使時便按名冊輪番召喚,服役的人都說方便。鄉民投訴說他的弟侄不法,皇上交由震直審問。結案上呈後,皇上覺得不欺,赦免了他的弟侄。後來他因犯有過失被降為御史,任內他多次平反冤獄。

二十八年(1395)討伐龍州,朝廷派震直偕同尚書任亨泰去諭告安南。回來後,震直上奏論利弊,很合皇上意旨。不久命他修廣西興安縣靈渠。震直審度地勢,疏導湘、漓二江,疏浚渠道五千餘丈,修築氵美潭和龍母祠一帶土堤一百五十餘丈又增高中江石堤,建三十六座陡閘,鑿擊妨礙行船的灘石,使漕運全部暢通。他回來後上奏,皇上稱善。

三十年(1397)二月,震直上疏說:“廣東原來運鹽八十五萬餘引到廣西,招商轉賣。現在全年所運,才相當原來的十分之一。請分出三十萬八千餘引貯存於廣東,另招募商人輸運糧食到廣西缺乏糧食的衛所,據此領取鹽引,然後到廣東支鹽,賣到江西南安、贛州、吉安、臨江四府為便。”皇上聽從了。廣東鹽行銷江西即從此開始。

這一年四月他升為右都御史,不久又重任工部尚書。建文年間,他曾到山東督糧餉,不久退休。成祖即位後,召見他,命他以原官巡視山西,行到澤州時,他病逝。

張紞,字昭季,富平人。洪武年間,考中明經科。任東宮侍書,累升為代理左通政。十五年(1382),雲南平定,張紞出任左參政。向皇上辭行時,皇上賦兩首賜給他。歷任左布政使。二十八年春,張 紞入京朝見皇上,他的治績為天下第一,皇上特令吏部不用考查他。賜給他璽書說“:先前討平西南,派官去撫治,你張紞實是先往,至今五年。當地蠻夷聽服,相互敬誠守信,你克盡職守,不待考核朕已知道你的功績出其他十二位布政使之上。所以嘉獎你的業績,命你仍治理雲南。你去吧,欽哉。”張 紞在雲南前後十七年,凡土地貢賦、法令條例,都是他所裁定。民間的喪葬祭祀、加冠婚娶,都定有禮制,力圖改變當地風俗。雲南人民都遵照採用。朝廷官員董倫、王景等人被貶到雲南,張 紞都以禮接待。

惠帝即位後,把他召回任吏部尚書。皇上下詔徵集隱逸之士到朝廷。張紞所選用的,都實有才幹。正值編修《太祖實錄》,命考試翰林編纂官,張 紞上奏楊士奇為第一名。楊士奇從此出名。

成祖進入京師後,登記朝廷中奸臣二十九人。張紞也在其中。因茹王常的說明,成祖寬宥了張 紞,仍任原職。不久,皇上臨朝時發出嘆息,責怪建文時期改官制的人。於是令張紞和戶部尚書王鈍解除職務,每月給予一半俸祿,仍讓他們住在京師。張 紞害怕了,在吏部後堂上吊而死,他的妻兒也相繼投入池中而死。

張紞在吏部時,正值變更官制。小吏張祖說:“高皇帝立法創製,構想很深遠。如今要加以改變,未必能勝過舊制,不過是徒增官員人數而已,願公努力反對。”張 紞無法採用他的建議,但心裡認為張祖很賢,把他上奏為京師某衛的知事。後來張紞死後,他的下屬中沒有一個敢去探視,只有張祖辦理了他的喪事。世人相傳燕王軍隊入京時,張 紞即上吊而死;嚴震直奉命出使到雲南,遇到建文君,因悲愴吞金而死。但考國史的記載,這些傳言都不真實。

王鈍,字士魯,太康人。元朝末年任猗氏縣尹。洪武年間,徵召他為禮部主事,歷任福建參政,以廉潔謹慎而聞名。皇上派他諭告麓川,王鈍不接受當地的饋贈。有人說:“不接受,恐怕遠方之人會有疑慮。”王鈍這才收下。回到雲南時,他將所贈交給官庫。二十三年(1390),他升為浙江左布政使。在浙江十年,名氣與張..相當。皇上曾在朝廷上稱讚他,以勉勵百官。

建文初年,他被任為戶部尚書。成祖入京後,他越過城牆而走,被巡邏兵抓住,詔令讓他仍任原職。不久,他與張..都被罷免。不久命他同工部尚書嚴震直等人分巡山西、河南、陝西、山東,又同新昌伯唐雲經理北平的屯田耕種。他奉令一再上疏提建議,都被允許實行。永樂二年(1404)四月,賜給他敕書,讓他以布政使之銜退休。回來後,他鬱郁而死。

鄭賜,字彥嘉,建寧人。洪武十八年(1385),中進士,後被授予監察御史。當時天下郡縣官員多因犯罪被貶戍,鄭賜曾奉命在龍江編組行伍,當時天氣酷熱,囚犯們都很疲憊,鄭賜給他們脫去刑具,讓他們租房休息,給他們接濟飲食,有病便請醫療治,使他們大都活了下來。任滿應當升遷,湖廣布政司參議出缺,朝廷命鄭賜和檢討吳文擔任。兩人協力除弊,百姓得以安居,苗、僚民族也都歸服。母親去世,鄭賜離去。守孝期滿後,他改任北平參議,侍奉成祖非常恭謹。後來他又因犯罪被貶戍安東屯。到惠帝即位後,成祖和楚王朱楨都舉薦鄭賜為長史。皇上不許,把他召回任工部尚書。燕王起兵時,他率領河南軍阻止燕兵。成祖入京師後,李景隆攻擊鄭賜,說他的罪僅次於齊泰和黃子澄。他被逮來時,皇上說“:我對你怎么樣,為什麼要背棄我?”鄭賜說“:盡做臣的職責而已。”皇上笑著放了他,授予他為刑部尚書。

永樂元年(1403),他彈劾都督孫岳擅自毀掉太祖所建的寺,詔令將孫岳安置於海南。孫岳在建文時期守衛鳳陽,曾毀掉寺廟取木材,用來造戰艦以抵禦燕軍,燕軍知道他有防備,便取別的路南下,所以鄭賜彈劾孫岳。二年,他彈劾孫岳。三年,他彈劾李景隆暗中蓄養亡命之徒,圖謀不軌。他還與陳瑛一同彈劾耿炳文超越本份,耿炳文上吊而死。這都是他揣測皇上所厭惡的人。祁陽縣教諭康孔高上京師朝見後回去,繞道回家探視母親,正值母親有病,他留下侍奉達九個多月還不動身。鄭賜請逮捕康孔高問罪,論罪當杖打。皇上說:“母子分別數年,一旦相見難以馬上分離,何況又有病,值得同情。”命給他復官。

三年(1405)秋,鄭賜取代李至剛任禮部尚書。四年正月西域進貢佛舍利,鄭賜便請釋放囚犯。皇上說:“梁武帝、元順帝都因迷信佛教,對有罪者也不加刑,導致紀綱大壞,這豈可仿效?”這一年六月初一,應有日食,但因陰雲看不見,鄭賜請祝賀,皇上不許。鄭賜說:“宋朝極盛時期曾這么乾過。”皇上說“:天下大了,京師看不見日食,不能說天下都看不見。”皇上終於沒有答應。

鄭賜為人頗為忠厚,但他不識大體,皇上很看不起他。他被同僚趙羽工所離間,六年(1408)六月,憂悸而死。皇上懷疑他自盡。楊士奇說:“鄭賜病了幾天,心裡害怕而不敢要求辭職。昨天他站在左順門,因力不支而倒地,口鼻有出氣而無入氣。”話沒說完,皇上說:“沒有你的話,朕幾乎誤疑了鄭賜。鄭賜固然是好人,可惜才華不足。”命給予祭葬。洪熙元年(1425),贈他為太子少保,諡號文安。

郭資,武安人。洪武十八年中進士。累任北平左布政使,暗中依附於成祖。到起兵時,張籨等人死,郭資與左參政孫瑜、按察司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率先投降,高呼萬歲。成祖很高興,命輔佐世子居守北平。

成祖轉戰三年,郭資負責供應軍餉。成祖即位後,以郭資為戶部尚書,掌北平布政司。修建北京時,郭資改任刑部尚書,統管六曹事務。定都北京後,他仍改任戶部尚書。當時建設城郭宮殿,設定官吏以及出塞北征,工役頻繁,郭資盡職盡責,從不誤事。仁宗即位後,郭資以舊勞被兼任太子賓客。不久他因老病,被加封為太子太師,賜給敕書讓他退休。宣德四年(1429),他又被起用為戶部尚書,奉職更勤。八年十二月他去世,終年七十三歲。贈給他湯陽伯,諡號忠襄,授予他的兒子郭佑為戶部主事。

郭資治理錢糧事務,以有才能見稱,仁宗曾向楊士奇問起郭資其人。楊士奇回答說“:郭資個性剛毅,別人無法向他求私情。但減免租稅的詔書,多次下達卻不奉行,致使陛下的恩澤不流布於天下的,也是郭資。”

呂震,字克聲,臨潼人。洪武十九年(1386),他以鄉舉進入太學。當時皇上命太學生出去檢查各郡縣的土地肥瘠情況,以均攤貢賦。呂震受命前往兩浙,回來匯報時很合皇上心意,被升為山東按察司試僉事,後召入京任戶部主事,再升為北平按察司僉事。燕王起兵時,呂震向成祖投降,受命侍奉世子居守。永樂初年,他升為真定知府,又入京任大理寺少卿。三年(1405)升為刑部尚書。六年改任禮部尚書。皇太子監國時,呂震的女婿主事張鶴朝見時失儀,太子看在呂震的份上寬宥了他。皇上知道後很憤怒,將呂震和蹇義投進錦衣衛監獄,不久,給他們復職。仁宗即位後,命呂震兼任太子少師,不久進升為太子太保兼禮部尚書。宣德元年(1426)四月去世。

呂震曾三次奉命省親,其中兩次正值關中鬧饑荒,呂震令有關官員出粟賑濟,回來後才上報皇上。但他沒有學術,任禮官卻不知大體。成祖去世時,遺詔說二十七日後便脫去喪服。到期時,呂震建議群臣都換上烏紗帽和黑角帶。近臣說“:仁孝皇后去世時,脫去喪服後,太宗是改換素冠和布腰帶。”呂震勃然變色,詆毀他反對自己的意見。仁宗不用呂震的建議,改換素冠和布腰帶。洪武元年,分遣群臣祭祀五嶽和鎮海瀆,以及先代帝王陵墓。呂震請祭祀周代文、武、成、康四王,順便回家探母,私下把妻子的喪柩和香帛同載在一輛車上。祭祀太廟時設齋,他在西番僧人住處飲酒,大醉而歸,當晚死去。

呂震為人善於獻媚奉承而且陰險。永樂時期,曹縣進獻騶虞,榜葛剌國、麻林國進貢麒麟,呂震請祝賀。皇上說:“天下治安,沒有麒麟又有何損?”貴州布政使蔣廷瓚說:“皇上北征班師,詔書傳到思南大岩山時,山迥傳出三聲萬歲。”皇上說“:山谷之聲,空虛相應,依理或有可能。呂震身為國家大臣,不能辨別是非,還想藉機獻媚,這豈是君子事君之道?”郎中周訥請求封禪,呂震極力贊成,皇上責備他荒謬。呂震雖然屢次當面受到斥責,但終不能改。金水河、太淮池結冰,,結出樓閣龍鳳花卉的形狀,皇上召群臣去觀看,呂震因請祝賀,皇上不許。而隆平侯張信上奏太和山出現五色雲,侍郎胡氵熒畫瑞光榔梅靈芝獻上,聽說呂震還率群臣先後上表祝賀。

成祖最初巡視北京時,命呂震確定太子留守事宜。呂震請常事便聽任太子處理,章奏則分貯於南京六科,等聖上回來後再一齊上奏。回報說可行。十一年、十四年,呂震再請照前例辦。十七年,皇上在北京,因事索要章奏,侍臣說留在南京了。皇上忘了呂震先前的請求,說道:“章奏應該送達行在所,難道是禮部另有所議嗎?”便問呂震,呂震害怕得罪,說:“沒有,奏章應當送達行在所。”皇上再三詢問,呂震仍這么說。皇上於是以擅留奏章之罪,殺右給事中李能。眾人知道李能冤枉,但因害怕呂震都不敢說。尹昌隆之禍,也是呂震製造的。事見《尹昌隆傳》。夏原吉、方賓因說北征軍餉短缺而得罪,皇上以呂震兼領戶部和兵部事務。呂震也自危。皇上令十名官校跟著呂震,說:“如果呂震自盡,你們十人都得死。”

呂震有精力,能強記,才能足以補其為人之不足。每次奏事,別的尚書都手拿副本,又與左右侍郎輪番上奏。呂震既然身兼三部之任,奏章更多,但他都是自己口授奏章,不用侍郎參予。情狀複雜,千頭萬緒,他都背誦如流,不曾有誤。他曾扈從皇上北狩,皇上見有石碑立在沙磧中,率群臣去讀碑文。過了一年,皇上與文學之臣談及該石碑,詔令禮部派官去錄回碑文。呂震說不用派,請備好筆紙在皇上面前寫出來。皇上暗中派人去拓回碑文校對,竟無一字脫誤。

兒子呂熊。宣宗初即位,呂震多次在皇上面前為兒子求官,直至流涕。皇上不得已,授予他兵科給事中。

李至剛,名鋼,以字行,松江華亭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考中明經。被選去侍奉懿文太子,授予禮部郎中。後因犯罪被貶職戍邊,不久被召回任工部郎中,升為河南右參議。黃河汴堤決口,至剛建議借王府所存的木材,做筏築堤。建文年間,他任湖廣左參議,因犯過被關進監獄。

成祖即位後,左右的人稱讚他有才幹,遂任他為右通政。他參與修撰《太祖實錄》,朝夕在皇上左右,論說洪武年間的事,很得皇上親信,不久進升為禮部尚書。永樂二年冊立皇太子,至剛兼任左春坊大學士,在東宮講筵當值,與解縉先後進講。後來,又因犯過入獄,不久獲釋,被降為禮部郎中。他恨解縉,中傷了他。解縉被投進監獄,供詞牽連到至剛,他也被判關了十餘年。仁宗即位後,他獲釋,又被任為左通政。給事中梁盛等人彈劾至剛之輩十餘人,說他們在先帝駕崩時,不宿在公署,飲酒吃肉,毫無哀痛之容。皇上念至剛是先朝舊人,把他派出任興化知府,當時他已七十歲。再過了一年,他在任上去世。

至剛為人敏捷,能處理複雜棘手的事情,善於附會。他首先提出建都北平的建議,請禁止上奏言事的人挾私情,成祖聽從了。他既得皇上信任,便專務奉承獻媚。他曾說在太祖忌辰時,應仿效宋代制度,令僧道來誦經。山東野蠶成繭,至剛請祝賀。陝西進呈瑞夢,至剛率百官祝賀。皇上都不聽。宦官出使真臘,隨從人員有三人逃跑,真臘國王用三個本國人補上,皇上令將他們遣回。至剛說“:中國的三人,怎知道不是他們私自藏起來?”皇上說:“我以至誠對待內外,他們何心違逆欺詐?”至剛所提的意見,皇上多不採用。

至剛的岳父犯了重法,至剛為他乞求免罪。皇上說:“定刑輕重,外面的人何以得知?”至剛說“:都御史黃信對臣說的。”皇上大怒,誅殺了黃信。當初,至剛與解縉私交甚厚,皇上寫出十個大臣的名字,命解縉評述他們的人品,解縉說志剛品行不端。解縉被貶去廣西,至剛於是上奏說解縉怨,望將他改貶到交趾。

方賓,錢塘人。洪武時期由太學生試任兵部郎中。建文年間,代理應天府事務。因犯罪遣戍廣東,後因茹王常的推薦,被召回復官。成祖入京師時,方賓和侍郎劉俊等人迎接並歸附,特受委用,升為兵部侍郎。四年(1406),尚書劉俊出征黎利,方賓代理兵部事務。他有才幹把事務處理得很有條理。他個性警敏,能揣測到皇上心意,受到皇上信任,頗為恃寵貪恣。七年,他進升為尚書,扈從皇上到北京,兼掌行在吏部事務。第二年隨從北征,與學士胡廣、金幼孜、楊榮、侍郎金純一起參預機密。此後皇上北巡,方賓常常扈從。

十九年,討論親征。尚書夏原吉、吳中、呂震和方賓一同商議,他們建議應該休兵養民。這意見還沒奏上去,正好皇上召見方賓,方賓說糧餉不足,皇上召夏原吉來問了也這么說。皇上大怒,遣夏原吉到開平去檢查糧儲情況,不久把他召回,投進監獄。方賓正在提調靈濟宮,進香的宦官使者來到,對他說皇上很生氣。方賓害怕了,自縊而死。皇上實無意殺方賓,聽說方賓死了,便更加生氣,將他戮屍。

吳中,字思正,武城人。洪武末年,他任營州後屯衛的經歷。成祖攻取大寧,吳中迎降。他以輸運糧餉和捍禦之功,累升為右都御史。永樂五年(1407),改任工部尚書。後隨從皇上北征,遭親喪回家。皇上令他出來任職,改任刑部尚書。十九年(1421),他與夏原吉、方賓等人一同說北征糧餉短缺,忤逆了皇上旨意而被關進監獄。仁宗即位後,把他放出來,恢復他的官職,兼任詹事,加封太子少保。宣德元年(1426),他從征樂安。三年,他因把官家木材石料送給宦官楊太造房子而獲罪,被投進監獄,削去太子少保之職,奪去一年俸祿。正統六年(1441),宮殿工程完工,吳中進封為少師。第二年他去世,終年七十歲。追封茌平伯,諡號榮襄。

吳中勤敏而多算計。他先後在工部二十餘年,北京的宮殿、長陵、獻陵和景陵,都是他所營造。儘管職務紛繁,他都規劃井然。但他不體恤工匠,又迷戀聲色,當時輿論都鄙視他。
 
劉觀,雄縣人。洪武十八年(1385)中進士,被授予太谷縣丞,因受推薦被升為監察御史。三十年,進升代理左僉都御史。後因犯過入獄,不久獲釋,派出任嘉興知府。遭父喪歸家。

永樂元年(1403),他升為雲南按察使,還沒出發,改任戶部右侍郎。二年,調任左副都御史。當時左都御史陳瑛殘酷,右都御史吳中寬和,劉觀委蛇於兩人之間,專務取悅他們。四年,北京營造宮室,劉觀奉命到浙江采木,不久回來。第二年冬,皇上因山西旱災,命劉觀乘驛車前往,遣散采木的軍民。六年,鄭賜去世,劉觀升為禮部尚書。十二月他與刑部尚書呂震換職。因有過失受到皇太子譴責。皇上在北京聽到後,以大臣有小過,不應該即刻折辱,特賜信諭告太子。八年,都督僉事費王獻討伐涼州反叛的羌人,命劉觀贊佐軍事。回來後,因犯有過失,被貶為本部吏,十三年復職,改任左都御史。十五年他督管疏浚黃河漕運。十九年,受命巡按陝西,考察官吏。

仁宗即位後,劉觀兼任太子賓客,不久加封為太子少保,支給二職俸祿。當時大理寺少卿弋謙多次上書提建議,皇上討厭他過於繁瑣。尚書呂震、大理寺卿虞謙投合皇上心意,上奏彈劾弋謙,劉觀又令十四道御史論奏弋謙欺騙皇上,他因此而被輿論所鄙。

當時還沒有關於官妓的禁令。宣德初年,臣僚歡宴時,都以奢華相尚,歌妓布滿席前。劉觀私下收取賄賂,而御史們也貪婪無忌。三年(1428)六月,罷朝後,皇上召大學士楊士奇、楊榮到文華門,對他們說:“祖宗時期,朝臣恭謹,近年以來卻貪污成風,為什麼?”楊士奇回答說:“永樂末年這種情況已經出現了,現在是更甚而已。”楊榮說:“永樂時期,沒有超過方賓的。”皇上問“:現在誰最嚴重?”楊榮回答說“:劉觀。”皇上又問“:誰可以取代他?”楊士奇、楊榮推薦通政使顧佐。皇上於是將劉觀派出視察河道,以顧佐為右都御史。於是御史張循理等人紛紛上書彈劾劉觀,以及他的兒子貪贓等不法之事。皇上大怒,逮捕了劉觀父子,把彈劾他的奉章拿給他看。劉觀上疏辯解。皇上更怒,出示廷臣先後的密奏,其中有的說他枉法受賄達千金的。劉觀這才伏罪,遂把他逮進錦衣衛監獄。第二年將要給他治以重罪。楊士奇、楊榮請求寬恕他的死罪。於是將劉輻貶戍遼東,而命劉觀隨同前往,劉觀竟客死他鄉。七年,楊士奇請求命監察官員考察因貪污而被上奏罷免的有關官員,皇上說“:好。如果以前不罷免劉觀,監察部門怎得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