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志·卷四十二

作者:張廷玉等

◎輿服二

○皇帝冕服 后妃冠服 皇太子親王以下冠服

皇帝冕服:洪武元年,學士陶安請制五冕。太祖曰:“此禮太繁。祭天地、宗廟,服袞冕。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絳紗袍。餘不用。”三年,更定正旦、冬至、聖節並服袞冕,祭社稷、先農、冊拜,亦如之。十六年,定袞冕之制。冕,前圓後方,玄表纁里。前後各十二旒,旒五采,玉十二,珠五,采繅十有二就,就相去一寸。紅絲組為纓,黈纊充耳,玉簪導。袞,玄衣黃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章織於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繡於裳。白羅大帶,紅里。蔽膝隨裳色,繡龍、火、山文。玉革帶,玉佩。大綬六采,赤、黃、黑、白、縹、綠,小綬三,色同大綬。間施三玉環。白羅中單,黻領,青緣襈。黃襪黃舄,金飾。二十六年,更定袞冕十二章。冕版廣一尺二寸,長二尺四寸。冠上有覆,玄表朱里,餘如舊制。圭長一尺二寸。袞,玄衣纁裳,十二章如舊制。中單以素紗為之。紅羅蔽膝,上廣一尺,下廣二尺,長三尺,織火、龍、山三章。革帶佩玉,長三尺三寸。大帶素表朱里,兩邊用緣,上以朱錦,下以綠錦。大綬,六采(黃、白、赤、玄、縹、綠)織成,純玄質五百首。(凡合單紡為一系,四係為一扶,五扶為一首。)小綬三,色同大綬。間織三玉環。朱襪,赤舄。永樂三年定,冕冠以皂紗為之,上覆曰綖,桐板為質,衣之以綺,玄表朱里,前圓後方。以玉衡維冠,玉簪貫紐,紐與冠武(足前體下曰武,綏在冠之下,亦曰武。)並系纓處,皆飾以金。綖以左右垂黈纊充耳,(用黃玉。)系以玄紞,承以白玉瑱朱紘。餘如舊制。玉圭長一尺二寸,剡其上,刻山四,以象四鎮之山,蓋周鎮圭之制,異於大圭不瑑者也。以黃綺約其下,別以囊韜之,金龍文。袞服十有二章。玄衣八章,日、月、龍在肩,星辰、山在背,火、華蟲、宗彝在袖,(每袖各三。)皆織成本色領褾襈裾。(褾者袖端。襈者衣緣。)纁裳四章,織藻、粉米、黼、黻各二,前三幅,後四幅,前後不相屬,共腰,有辟積,本色綼裼。裳側有純謂之綼,裳下有純謂之裼,純者緣也。中單以素紗為之。青領褾襈裾,領織黻文十三。蔽膝隨裳色,四章,織藻、粉米、黼黻各二。本色緣,有紃,施於縫中。玉鉤二。玉佩二,各用玉珩一、瑀一、琚二、沖牙一、璜二;瑀下垂玉花一、玉滴二;瑑飾雲龍文描金。自珩而下系組五,貫以玉珠。行則沖牙、二滴與璜相觸有聲。金鉤二。有二小綬,六采(黃、白、赤、玄、縹、綠)纁質。大綬,六采(黃、白、赤、玄、縹、綠)纁質,三小綬,色同大綬。間施三玉環,龍文,皆織成。襪舄皆赤色,舄用黑絇純,以黃飾舄首。

嘉靖八年,諭閣臣張璁:“袞冕有革帶,今何不用?”璁對曰:“按陳祥道《禮書》,古革帶、大帶,皆謂之鞶。革帶以纛佩韍,然後加以大帶,而笏搢於二帶之間。夫革帶前系韍,後系綬,左右系佩,自古冕弁恆用之。今惟不用革帶,以至前後佩服皆無所系,遂附屬裳要之間,失古制矣。”帝曰:“冕服祀天地,享祖宗,若闕革帶,非齊明盛服之意。及觀《會典》載蔽膝用羅,上織火、山、龍三章,並大帶緣用錦,皆與今所服不合。卿可並革帶系蔽膝、佩、綬之式,詳考繪圖以進。”又云:“衣裳分上下服,而今衣恆掩裳。裳制如帷,而今兩幅。朕意衣但當與裳要下齊,而露裳之六章,何如?”已,又諭璁以變更祖制為疑。璁對曰:“臣考禮制,衣不掩裳,與聖意允合。夫衣六章,裳六章,義各有取,衣自不容掩裳。《大明集禮》及《會典》與古制不異。今衣八章,裳四章,故衣常掩裳,然於典籍無所準。內閣所藏圖注,蓋因官司織造,循習訛謬。今訂正之,乃復祖制,非有變更。”帝意乃決。因復諭璁曰:“衣有六章,古以繪,今當以織。朕命織染局考國初冕服,日月各徑五寸,當從之。裳六章,古用繡,亦當從之。古色用玄黃,取象天地。今裳用纁,於義無取,當從古。革帶即束帶,後當用玉,以佩綬系之於下。蔽膝隨裳色,其繡上龍下火,可不用山。卿與內閣諸臣同考之。”於是楊一清等詳議:“袞冕之服,自黃、虞以來,玄衣黃裳,為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其序自上而下,為衣之六章;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其序自下而上,為裳之六章。自周以後浸,變其制,或八章,或九章,已戾於古矣。我太祖皇帝復定為十二章之制,司造之官仍習舛訛,非製作之初意。伏乞聖斷不疑。”帝乃令擇吉更正其制。冠以圓匡烏紗冒之,旒綴七采玉珠十二,青纊充耳,綴玉珠二,餘如舊制。玄衣黃裳,衣裳各六章。洪武間舊制,日月徑五寸,裳前後連屬如帷,六章用繡。蔽膝隨裳色,羅為之,上繡龍一,下繡火三,繫於革帶,大帶素表朱里,上緣以朱,下以綠。革帶前用玉,其後無玉,以佩綬系而掩之。中單及圭,俱如永樂間制。朱襪,赤舄,黃條緣玄纓結。

皇帝通天冠服:洪武元年定,郊廟、省牲,皇太子諸王冠婚、醮戒,則服通天冠、絳紗袍。冠加金博山,附蟬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幘,組纓,玉簪導。絳紗袍,深衣制。白紗內單,皂領褾襈裾。絳紗蔽膝,白假帶,方心曲領。白襪,赤舄。其革帶、佩綬,與袞服同。

皇帝皮弁服:朔望視朝、降詔、降香、進表、四夷朝貢、外官朝覲、策士傳臚皆服之。嘉靖以後,祭太歲山川諸神亦服之。其制自洪武二十六年定。皮弁用烏紗冒之,前後各十二縫,每縫綴五采玉十二以為飾,玉簪導,紅組纓。其服絳紗衣,蔽膝隨衣色。白玉佩革帶。玉鉤苾,緋白大帶。白襪,黑舄。永樂三年定,皮弁如舊制,惟縫及冠武並貫簪系纓處,皆飾以金玉。圭長如冕服之圭,有脊,並雙植文。絳紗袍,本色領褾襈裾。紅裳,但不織章數。中單,紅領褾襈裾。餘俱如冕服內制。

皇帝武弁服:明初親征遣將服之。嘉靖八年諭閣臣張璁云:“《會典》紀親征、類禡之祭,皆具武弁服。不可不備。”璁對:《周禮》有韋弁,謂以韎韋為弁,又以為衣裳。國朝視古損益,有皮弁之制。今武弁當如皮弁,但皮弁以黑紗冒之,武弁當以絳紗冒之。”隨具圖以進。帝報曰:“覽圖有韠形,但無系處。冠制古象上尖,今皮弁則圓。朕惟上銳取其輕利,當如古制。又衣裳韠舄皆赤色,何謂?且佩綬俱無,於祭用之,可乎?”璁對:“自古服冕弁俱用革帶,以前系韍,後系綬。韋弁之韠,正繫於革帶耳。武事尚威烈,故色純用赤。”帝復報璁:“冠服、衣裳、韠舄俱如古制,增革帶、佩綬及圭。”乃定製,弁上銳,色用赤,上十二縫,中綴五采玉,落落如星狀。韎衣、韎裳、韎韐,俱赤色。佩、綬、革帶,如常制。佩綬及韎韐,俱上繫於革帶。舄如裳色。玉圭視鎮圭差小,剡上方下,有篆文曰“討罪安民”。

皇帝常服:洪武三年定,烏紗折角向上巾,盤領窄袖袍,束帶間用金、琥珀、透犀。永樂三年更定,冠以烏紗冒之,折角向上,其後名翼善冠。袍黃,盤領,窄袖,前後及兩肩各織金盤龍一。帶用玉,靴以皮為之。先是,洪武二十四年,帝微行至神樂觀,見有結網巾者。翼日,命取網巾,頒示十三布政使司,人無貴賤,皆裹網巾,於是天子亦常服網巾。又《會典》載皇太孫冠禮有云:“掌冠跪加網巾”,而皇帝、皇太子冠服,俱闕而不載。

嘉靖七年,更定燕弁服。初,帝以燕居冠服,尚沿習俗,諭張璁考古帝王燕居法服之制。璁乃采《禮書》“玄端深衣”之文,圖注以進。帝為參定其制,諭璁詳議。璁言:“古者冕服之外,玄端深衣,其用最廣。玄端自天子達於士,國家之命服也。深衣自天子達於庶人,聖賢之法服也。今以玄端加文飾,不易舊制,深衣易黃色,不離中衣,誠得帝王損益時中之道。”帝因諭禮部曰:“古玄端上下通用,今非古人比,雖燕居,宜辨等威。”因酌古制,更名曰“燕弁”,寓深宮獨處、以燕安為戒之意。其制,冠匡如皮弁之制,冒以烏紗,分十有二瓣,各以金線壓之,前飾五采玉雲各一,後列四山,朱條為組纓,雙玉簪。服如古玄端之制,色玄,邊緣以青,兩肩繡日月,前盤圓龍一,後盤方龍二,邊加龍文八十一,領與兩祛共龍文五九。衽同前後齊,共龍文四九。襯用深衣之制,色黃。袂圓祛方,下齊負繩及踝十二幅。素帶,朱里青表,綠緣邊,腰圍飾以玉龍九。玄履,朱緣紅纓黃結。白襪。

皇后冠服:洪武三年定,受冊、謁廟、朝會,服禮服。其冠圓匡,冒以翡翠,上飾九龍四鳳,大花十二樹,小花數如之。兩博鬢十二鈿。禕衣,深青繪翟,赤質,五色十二等。素紗中單,黻領,朱羅縠逯襈裾。蔽膝隨衣色,以緅為領緣,用翟為章三等。大帶隨衣色,朱里紕其外,上以朱錦,下以綠錦,紐約用青組。玉革帶。青襪、青舄,以金飾。永樂三年定製,其冠飾翠龍九,金鳳四,中一龍銜大珠一,上有翠蓋,下垂珠結,餘皆口銜珠滴,珠翠雲四十片,大珠花、小珠花數如舊。三博鬢,飾以金龍、翠雲,皆垂珠滴。翠口圈一副,上飾珠寶鈿花十二,翠鈿如其數。托里金口圈一副。珠翠面花五事。珠排環一對。皂羅額子一,描金龍文,用珠二十一。翟衣,深青,織翟文十有二等,間以小輪花。紅領褾襈裾,織金雲龍文。中單,玉色紗為之,紅領褾襈裾,織黻文十三。蔽膝隨衣色,織翟為章三等,間以小輪花四,以緅為領緣,織金雲龍文。玉穀圭,長七寸,剡其上,瑑谷文,黃綺約其下,韜以黃囊,金龍文。玉革帶,青綺鞓,描金雲龍文,玉事件十,金事件四。大帶,表里俱青紅相半,末純紅,下垂織金雲龍文,上朱緣,下綠緣,青綺副帶一。綬五采,黃、赤、白、縹、綠,纁質,間施二玉環,皆織成。小綬三,色同大綬。玉佩二,各用玉珩一、瑀一、琚二、沖牙一、璜二,瑀下垂玉花一、玉滴二;瑑飾雲龍文描金;自珩而下,系組五,貫以玉珠,行則沖牙二滴與二璜相觸有聲;上有金鉤,有小綬五采以副之,纁質,織成。青襪舄,飾以描金雲龍,皂純,每舄首加珠五顆。

皇后常服:洪武三年定,雙鳳翊龍冠,首飾、釧鐲用金玉、珠寶、翡翠。諸色團衫,金繡龍鳳文,帶用金玉。四年更定,龍鳳珠翠冠,真紅大袖衣霞帔,紅羅長裙,紅褙子。冠制如特髻,上加龍鳳飾,衣用織金龍鳳文,加繡飾。永樂三年更定,冠用皂縠,附以翠博山,上飾金龍一,翊以珠。翠鳳二,皆口銜珠滴。前後珠牡丹二,花八蕊,翠葉三十六。珠翠穰花鬢二,珠翠雲二十一,翠口圈一。金寶鈿花九,飾以珠。金鳳二,口銜珠結。三博鬢,飾以鸞鳳。金寶鈿二十四,邊垂珠滴。金簪二。珊瑚鳳冠觜一副。大衫霞帔,衫黃,霞帔深青,織金雲霞龍文,或繡或鋪翠圈金,飾以珠玉墜子,瑑龍文。四衤癸襖子,(即褙子。)深青,金繡團龍文。鞠衣紅色,前後織金雲龍文,或繡或鋪翠圈金,飾以珠。大帶紅線羅為之,有緣,餘或青或綠,各隨鞠衣色。緣襈襖子,黃色,紅領褾襈裾,皆織金采色雲龍文。緣襈裙,紅色,綠緣襈,織金采色雲龍文。玉帶,如翟衣內制,第減金事件一。玉花采結綬,以紅綠線羅為結,玉綬花一,瑑雲龍文。綬帶玉墜珠六,金垂頭花瓣四,小金葉六。紅線羅系帶一。白玉雲樣玎榼二,如佩制,有金鉤,金如意雲蓋一,下懸紅組五貫,金方心雲板一,俱鈒雲龍文,襯以紅綺,下垂金長頭花四,中小金鐘一,末綴白玉雲朵五。青襪舄,與翟衣內制同。

皇妃、皇嬪及內命婦冠服:洪武三年定,皇妃受冊、助祭、朝會禮服。冠飾九翬、四鳳花釵九樹,小花數如之。兩博鬢九鈿。翟衣,青質繡翟,編次於衣及裳,重為九等。青紗中單,黻領,朱縠逯襈裾。蔽膝隨裳色,加文繡重雉,為章二等,以緅為領緣。大帶隨衣色。玉革帶。青襪舄、佩綬。常服:鸞鳳冠,首飾、釧鐲用金玉、珠寶、翠。諸色團衫,金繡鸞鳳,不用黃。帶用金、玉、犀。又定山松特髻,假鬢花鈿,或花釵鳳冠。真紅大袖衣,霞帔,紅羅裙,褙子,衣用織金及繡鳳文。永樂三年更定,禮服:九翟冠二,以皂縠為之,附以翠博山,飾大珠翟二,小珠翟三,翠翟四,皆口銜珠滴。冠中寶珠一座,翠頂雲一座,其珠牡丹、翠穰花鬢之屬,俱如雙鳳翊龍冠制,第減翠雲十。又翠牡丹花、穰花各二,面花四,梅花環四,珠環各二。其大衫、霞帔、燕居佩服之飾,俱同中宮,第織金繡瑑,俱雲霞鳳文,不用雲龍文。

九嬪冠服:嘉靖十年始定,冠用九翟,次皇妃之鳳。大衫、鞠衣,如皇妃制。圭用次玉谷文。

內命婦冠服,洪武五年定,三品以上花釵、翟衣,四品、五品山松特髻,大衫為禮服。貴人視三品,以皇妃燕居冠及大衫、霞帔為禮服,以珠翠慶雲冠,鞠衣、褙子、緣襈襖裙為常服。

宮人冠服,制與宋同。紫色,團領,窄袖,遍刺折枝小葵花,以金圈之,珠絡縫金帶紅裙。弓樣鞋,上刺小金花。烏紗帽,飾以花,帽額綴團珠。結珠鬢梳。垂珠耳飾。

皇太子冠服:陪祀天地、社稷、宗廟及大朝會、受冊、納妃則服袞冕。洪武二十六年定,袞冕九章,冕九旒,旒九玉,金簪導,紅組纓,兩玉瑱。圭長九寸五分。玄衣纁裳,衣五章,織山、龍、華蟲、宗彝、火;裳四章,織藻、粉米、黼、黻。白紗中單,黻領。蔽膝隨裳色,織火、山二章。革帶,金鉤苾,玉佩。綬五采(赤、白、玄、縹、綠)織成,純赤質,三百三十首。小綬三,色同。間織三玉環。大帶,白表朱里,上緣以紅,下緣以綠。白襪,赤舄。永樂三年定,冕冠,玄表朱里,前圓後方,前後各九旒。每旒五采繅九就,貫五采玉九,赤、白、青、黃、黑相次。玉衡金簪,玄紞垂青纊充耳,(用青玉。)承以白玉瑱,朱紘纓。玉圭長九寸五分,以錦約其下,並韜。袞服九章,玄衣五章,龍在肩,山在背,火、華蟲、宗彝在袖,(每袖各三。)皆織成。本色領褾襈裾。纁裳四章,織藻、粉米、黼、黻各二,前三幅,後四幅,不相屬,共腰,有襞積,本色綼裼。中單以素紗為之,青領褾襈裾,領織黻文十一。蔽膝隨裳色,四章,織藻、粉米、黼、黻。本色緣,有紃,施於縫中。上玉鉤二。玉佩二,各用玉珩一、瑀一、琚一、沖牙一、璜二;瑀下垂玉花一、玉滴二。瑑雲龍文,描金。自珩而下,系組五,貫以玉珠。上有金鉤。小綬四采(赤、白、縹、綠)以副之,纁質。大帶,素表朱里,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綠。紐約用青組。大綬四采,(赤、白、縹、綠。)纁質。小綬三采。間施二玉環,龍文,皆織成。襪舄皆赤色,舄用黑絇純,黑飾舄首。朔望朝、降詔、降香、進表、外國朝貢、朝覲,則服皮弁。永樂三年定,皮弁,冒以烏紗,前後各九縫,每縫綴五采玉九,縫及冠武並貫簪系纓處,皆飾以金。金簪朱纓。玉圭,如冕服內制。絳紗袍,本色領褾襈裾。紅裳,如冕服內裳制,但不織章數。中單以素紗為之,如深衣制。紅領褾襈裾,領織黻文十一。蔽膝隨裳色,本色緣,有紃,施於縫中;其上玉鉤二,玉佩如冕服內制,但無雲龍文;有小綬四采以副之。大帶、大綬、襪舄赤色,皆如冕服內制。其常服,洪武元年定,烏紗折上巾。永樂三年定,冠烏紗折角向上巾,(亦名翼善冠,親王、郡王及世子俱同。)袍赤,盤領窄袖,前後及兩肩各金織盤龍一。玉帶、靴,以皮為之。

皇太子妃冠服:洪武三年定,禮服與皇妃同。永樂三年更定,九翬四鳳冠,漆竹絲為匡,冒以翡翠,上飾翠翬九、金鳳四,皆口銜珠滴。珠翠雲四十片,大珠花九樹,小珠花數如之。雙博鬢,飾以鸞鳳,皆垂珠滴。翠口圈一副,上飾珠寶鈿花九,翠鈿如其數。托里金口圈一副。珠翠面花五事。珠排環一對。珠皂羅額子一,描金鳳文,用珠二十一。翟衣,青質,織翟文九等,間以小輪花。紅領褾襈裾,織金雲龍文。中單玉色紗為之。紅領褾襈裾,領織黻文十一。蔽膝隨衣色,織翟為章二等,間以小輪花三,以緅為領緣,織金雲鳳文。其玉圭、帶綬、玉佩、襪舄之制,俱同皇妃。洪武三年又定常服。犀冠,刻以花鳳。首飾、釧鐲、衫帶俱同皇妃。四年定,冠亦與皇妃同。永樂三年定燕居冠,以皂縠為之,附以翠博山,上飾寶珠一座,翊以二珠翠鳳,皆口銜珠滴。前後珠牡丹二,花八蕊,翠葉三十六。珠翠穰花鬢二。珠翠雲十六片。翠口圈一副。金寶鈿花九,上飾珠九。金鳳一對,口銜珠結。雙博鬢,飾以鸞鳳。金寶鈿十八,邊垂珠滴。金簪一對。珊瑚鳳冠觜一副。其大衫、霞帔、燕居佩服之飾,俱同皇妃。

親王冠服:助祭、謁廟、朝賀、受冊、納妃服袞冕,朔望朝、降詔、降香、進表、四夷朝貢、朝覲服皮弁。洪武二十六年定,冕服俱如東宮,第冕旒用五采,玉圭長九寸二分五厘,青衣纁裳。永樂三年又定冕服、皮弁制,俱與東宮同,其常服亦與東宮同。

嘉靖七年,諭禮部:“朕仿古玄端,自為燕弁冠服,更制忠靜冠服,錫於有位,而宗室諸王制猶未備。今酌燕弁及忠靜冠之制,復為式具圖,命曰保和冠服。自郡王長子以上,其式已明。鎮國將軍以下至奉國中尉及長史、審理、紀善、教授、伴讀,俱用忠靜冠服,依其品服之。儀賓及餘官不許概服。夫忠靜冠服之異式,尊賢之等也。保和冠服之異式,親親之殺也。等殺既明,庶幾乎禮之所保,保斯和,和斯安,此錫名之義也。其以圖說頒示諸王府,如敕遵行。”保和冠制,以燕弁為準,用九衤取,去簪與五玉,後山一扇,分畫為四。服,青質青緣,前後方龍補,身用素地,邊用雲。襯用深衣,玉色。帶青表綠里綠緣。履用皂綠結,白襪。

親王妃冠服:受冊、助祭、朝會服禮服。洪武三年定九翬四鳳冠。永樂三年又定九翟冠,制同皇妃。其大衫、霞帔、燕居佩服之飾,同東宮妃,第金事件減一,玉綬花,瑑寶相花文。

公主冠服,與親王妃同,惟不用圭。

親王世子冠服:聖節、千秋節並正旦、冬至、進賀表箋及父王生日諸節慶賀,皆服袞冕。洪武二十六年定,袞冕七章,冕三采玉珠,七旒。圭長九寸。青衣三章,織華蟲、火、宗彝。纁裳四章,織藻、粉米、黼、黻。素紗中單,青領襈,赤韍。革帶,佩白玉,玄組綬。綬紫質,用三采(紫、黃、赤)織成,間織三白玉環。白襪,赤舄。永樂三年更定,冕冠前後各八旒,每旒五采繅八就,貫三采玉珠八,赤、白、青色相次。玉圭長九寸。青衣三章,火在肩,華蟲、宗彝在兩袖,皆織成。本色領褾襪裾。其纁裳、玉佩、帶、綬之制,俱與親王同,第領織黻文減二。皮弁用烏紗冒之,前後各八縫,每縫綴三采玉八,餘制如親王。其圭佩、帶綬、襪舄如冕服內制。常服亦與親王同。嘉靖七年定保和冠服,以燕弁為準,用八衤取,去簪玉,後山以一扇分畫為四,服與親王同。

世子妃冠服:永樂三年定,與親王妃同,惟冠用七翟。

郡王冠服:永樂三年定,冕冠前後各七旒,每旒五采繅七就,貫三采玉珠七。圭長九寸。青衣三章,粉米在肩,藻、宗彝在兩袖,皆織成。纁裳二章,織黼、黻各二。中單,領織黻文七,餘與親王世子同。皮弁,前後各七縫,每縫綴三采玉七,餘與親王世子同。其圭佩、帶綬、襪舄如冕服內制。常服亦與親王世子同。嘉靖七年定保和冠服,冠用七衤取,服與親王世子同。

郡王妃冠服:永樂三年定,冠用七翟,與親王世子妃同。其大衫、霞帔、燕居佩服之飾,俱同親王妃,第繡雲霞翟文,不用盤鳳文。

郡王長子朝服:七梁冠,大紅素羅衣,白素紗中單,大紅素羅裳及蔽膝,大紅素羅白素紗二色大帶,玉朝帶,丹礬紅花錦,錦雞綬,玉佩,象笏,白絹襪,皂皮雲頭履鞋。公服:皂縐紗幞頭,大紅素紵絲衣,玉革帶。常服:烏紗帽,大紅紵絲織金獅子開衤癸,圓領,玉束帶,皂皮銅線靴。其保和冠,如忠靜之制,用五衤取;服與郡王同,補子用織金方龍。

郡主冠服:永樂三年定,與郡王妃同。惟不用圭,減四珠環一對。

郡王長子夫人冠服:珠翠五翟冠,大紅紵絲大衫,深青紵絲金繡翟褙子,青羅金繡翟霞帔,金墜頭。

鎮國將軍冠服,與郡王長子同。鎮國將軍夫人冠服,與郡王長子夫人同。輔國將軍冠服,與鎮國將軍同,惟冠六梁,帶用犀。輔國將軍夫人冠服,與鎮國將軍夫人同,惟冠用四翟,抹金銀墜頭。奉國將軍冠服,與輔國將軍同,惟冠五梁,帶用金鈒花,常服大紅織金虎豹。奉國將軍淑人冠服,與輔國將軍夫人同,惟褙子、霞帔,金繡孔雀文。鎮國中尉冠服,與奉國將軍同,惟冠四梁,帶用素金,佩用藥玉。鎮國中尉恭人冠服,與奉國將軍淑人同。輔國中尉冠服,與鎮國中尉同,惟冠三梁,帶用銀鈒花,綬用盤雕,公服用深青素羅,常服紅織金熊羆。輔國中尉宜人冠服,與鎮國中尉恭人同,惟冠用三翟,褙子、霞帔,金繡鴛鴦文,銀墜頭。奉國中尉冠服,與輔國中尉同,惟冠二梁,帶用素銀,綬用練鵲,幞頭黑漆,常服紅織金彪。奉國中尉安人冠服,與輔國中尉宜人同,惟大衫用丹礬紅,褙子、霞帔金繡練鵲文。

縣主冠服:珠翠五翟冠,大紅紵絲大衫,深青紵絲金繡孔雀褙子,青羅金繡孔雀霞帔,抹金銀墜頭。郡君冠服,與縣主同,惟冠用四翟,褙子、霞帔金繡鴛鴦文。縣君冠服,與郡君同,惟冠用三翟。鄉君冠服,與縣君同,惟大衫用丹礬紅,褙子、霞帔金繡練鵲文。

譯文

皇帝的冕服。

洪武元年,學士陶安請求制定五種冕服。

太祖說:“這種禮太繁瑣。

祭祀天地、宗廟,穿戴袞冕服。

社稷等祭祀,戴通天帽,絳色的紗袍。

其餘的不用。”三年,改變制定正旦、冬至、皇帝生日,都穿袞冕服.祭祀社稷神、先農、冊封拜授,也如同這樣。

十六年,制定袞冕服的儀制。

冕,前面圓形後面方形,表面玄色裡面淺絳色。

前後各懸十二條玉串,每條玉串有五彩珠玉十二顆,五彩絲繩十二匝,每匝間相離一寸。

紅絲組帶作為系冠的帶子,黃綿小球掛在冠兩旁,下垂至耳,玉簪作導。

袞,是玄上衣黃下裳,十二圖紋,日、月、星辰、山、龍、雉六種織在衣上,繡虎或雌及、藻、火、粉米、黼、黻六種圖紋繡在下裳。

白色綾羅大帶,紅色的裹子。

蔽膝隨同下裳的顏色,銹有龍、火、山的圖紋。

嵌玉製革帶,玉佩。

大,的絲帶有六種顏色,赤、黃、黑、白、青白、綠,小絲帶三條,顏色如同大的絲帶。

間雜安放三個玉環。

白色的綾羅裹衣,黑色與青色相問的衣領,青色的邊緣飾。

黃襪、黃鞋,用金裝飾。

二十六年,更改制定,袞冕十二種圖紋。

冕帽版寬一尺二寸,長二尺四寸。

冠帽上有覆蓋物,玄色表面紅色裹層,其餘的如同舊有制度。

圭玉長一尺二寸。

袞衣,是玄色上衣淺絳色下裳,十二種圖紋如同舊時的制度。

裡衣用素紗製作。

紅色綾羅作蔽膝,上面寬一尺,下面寬二尺,長三尺,織上火、龍、山三種圖紋。

皮製束衣帶佩玉,長三尺三寸。

大帶白色表面紅色裡層,兩邊用綠飾,上面用紅色錦,下面用綠色錦。

大的綬帶,六種色彩黃、白、赤、玄、縲、綠編織而成,純黑質地五百首。

凡是合成單紡為一線系,四係為一扶,五扶為一首。

小綬帶三條,顏色如同大綬帶。

間隔織上三玉環。

紅色襪,赤色鞋。

永樂三年制定,冕冠用皂紗製做,上面覆蓋的叫艇,桐木板為底子,用彩色絲織品包裹,玄色表面紅色裡層,前面圓後面方。

用玉衡維繫冠,玉簪貫穿冠紐,紐與冠武足的前體下面叫武,繩茁冠帽下也叫武。

並繫上冠帶處,都用金裝飾。

艇用左右垂掛黃色小綿球裝飾耳旁,用黃玉製作。

用系塞耳玉的絲帶繫著,用白玉填朱紅色禮帽帶承接。

餘下的如同舊有形制。

玉圭長一尺二寸,上面削去,刻山四座,來象徵四鎮的山,大概是周代鎮圭的儀制,不同於不雕敘的大圭。

用黃色絲織品縛住它的下面,另外用袋裝盛它,金龍紋飾。

袞服十二種圖紋。

玄衣八種圖紋,日、月、龍在肩上,星辰、山在背部,火、雉、繡虎與雌在衣袖上,每袖各三圖。

都編織成本色衣領袖口緣飾前後襟。

標是衣袖連線埠。

撰是衣服的緣飾。

縹裳四種圖紋,織上藻、粉米、黼、黻各自兩個圖紋,前面三幅,後邊四幅,前後不相連,環腰,有褶子,本色綽裼。

下裳側邊有鑲邊稱作緯,下裳下邊有鑲邊稱作裼,純即是鑲邊。

裡衣用素紗做成。

青色領子袖端綠飾前後襟,衣領織有黑白斧形花紋十三種。

蔽膝隨同下裳顏色,四種圖紋,織以藻、粉米、黼、黻各兩個圖案。

本色邊緣,有絲線編織成的圖形細帶,放置在衣縫中。

玉鉤二塊。

玉佩二塊、各自用玉珩一塊、璃一塊、琚二塊、沖牙一塊、璜二塊;璃下垂掛玉花一朵、玉滴二個;球上裝飾雲龍圖紋嵌上金線。

從珩以下系組帶五條,用玉珠貫穿。

行走時就沖牙、二玉滴與璜相碰觸發出聲音。

金鉤兩個。

有兩條小綬帶,六種色彩黃、白、赤、玄、縹、綠淺絳色質地,大的綬帶六種色彩黃、白、赤、玄、縹、綠淺絳色質地,三條小綬帶顏色如同大綬帶。

問雜安放三個玉環,龍形圖紋,都編織而成。

襪鞋都是赤色,鞋採用黑絢鑲邊,用黃色修飾鞋的前部。

嘉靖八年訓諭閣臣張璁:“袞冕服有革制帶,如今為何不用?”張璁回答說:“按照陳祥道的《禮書》,古代的革帶、大帶,都稱為擊。

革帶用以系佩玉和祓,然後加上大帶,而朝板插在兩帶之間。

革帶前邊繫上祓,後邊繫上綬帶,左右繫上玉佩,自古以來冕弁常用它。

如今惟有不使用革帶,以至於前後玉佩服飾都沒有拴系的地方,於是附屬於裳腰之間,失去古時禮制了。”皇帝說:“冕服祭祀天地,供奉祖宗,如果缺少革帶,便不符合粢盛潔淨,服飾整齊的意圖。

至閱覽《會典》記載衣前蔽膝採用綾羅,上面編織火、山、龍三種圖飾,並且大帶用錦綠邊飾,都與今天所穿的不相合。

您可以合併革帶系以蔽膝、玉佩、綬帶的樣式,詳細考察繪圖進呈。”又說:“衣裳分上下服飾,而如今上衣常常掩住下裳。

下裳製作如同帷幕,而如今是兩幅。

朕的意思是上衣只應與下裳腰下端對齊,而露出下裳的六種圖紋,怎么樣?”隨後又訓諭張璁因改變祖宗之制表示懷疑0張璁回答說:“臣考查禮制,上衣不遮掩下裳,與聖上意圖相符合。

上衣六種圖飾,下裳六種圖飾,意義各有所取,上衣自應不容許蓋住下裳。

《大明集禮》以及《會典》與古代的制度沒有不同。

如今上衣八種圖紋,下裳四種圖紋,因而上衣常常掩蓋下裳,可是對於典籍沒有依據的標準。

內閣所收藏的圖注,大致都由主管官吏編織製造,沿襲謬誤。

現在訂正它,纔是恢復祖宗制度,並不是有什麼變更。”皇帝的主意於是定下來。

因而又訓諭張璁說:“上衣有六種圖紋,古代繪製而成,如今應當編織。

朕命令織染局查考開國初期的禮冠服飾,日、月圖紋各直徑五寸,應當依從。

下裳六種圖紋,古代使用繡,也應當依從。

古代顏色用玄黃,取象於天地。

如今下裳用淺絳色,於意義沒有可取之處,應當依從古制。

革帶就是束帶,後應當使用玉,把佩綬系在下面。

蔽膝隨同下裳的顏色,它的繡圖上面是龍下面是火,可以不採用山。

你與內閣各大臣一同考察。”於是楊一清等詳細討論:“袞衣禮冠等服飾,自從黃帝、虞帝以來,玄色上衣黃色下裳,製作十二種圖紋。

日、月、星辰、山、龍、雉,它們的順序從上而下,作為上衣的六種圖紋;虎或雌、藻、火、粉米、黼、黻,它們的順序從下而上,作為下裳的六種圖紋。

從周以後漸漸改變它的形制,有的八種圖紋,有的九種圖紋,已經違背了古制。

我太祖皇帝又定成十二種圖紋的體制,負責製造的官員仍然沿襲錯亂做法,並非規定製度的最初意圖。

懇求聖上明斷不要懷疑。”皇帝於是下令選擇吉日更正服飾的體制。

禮冠用圓匡烏紗覆蓋,前後懸掛七彩玉珠十二串,青色綿球掛在兩旁,下垂至耳,下綴玉珠兩顆,其餘的如同以前樣式。

玄色上衣黃色下裳,上衣下裳各六種圖紋。

洪武年問舊樣式,日、月圖案直徑五寸,下裳前後連綴如同帷幕,六種圖紋用刺繡。

蔽膝隨同下裳顏色,用綾羅製作,上面繡一條龍,下面銹三團火,繫於革帶。

大帶白色表面紅色襄層,上面綠邊用紅色,下面綠邊用綠色。

革帶前邊用玉,後面無玉,用佩印絲巾拴系而遮住。

裹衣連同圭玉,都如同永樂年問形制。

朱色襪,赤紅鞋,黃絲帶綠飾玄色纓結。

皇帝的通天冠服。

洪武元年制定,天子祭祀天地與祖先,審察祭祀用的牲畜,皇太子各王冠禮婚禮、醮祭齋戒就戴通天冠、穿絳色紗袍。

禮冠加上金博山形,附金蟬十二個於冠前,頭上施加珠翠,黑色裹發巾,編織的纓帶,用玉簪作導。

絳色紗袍,上衣下裳相連的衣服。

白紗內衣,皂色領口袖端衣邊緣飾。

絳紗蔽膝,白色大帶,方心曲領。

白色襪,赤色鞋。

它的革帶、佩物綬帶,與袞服相同。

皇帝皮弁服。

朔日、望日臨朝聽政、下發詔命、入廟焚香、進獻章表、四方蠻夷入朝進貢、地方官員朝拜皇帝、策封士子殿試揭曉唱名,都穿戴皮弁服。

嘉靖以後,祭祀太歲山川眾神,也都穿戴皮弁服。

這種形制從洪武二十六年制定。

皮弁用烏紗覆蓋,前後各十二縫,每縫連綴五彩玉十二片作為裝飾,玉簪引導,紅色的編絲纓帶。

衣服為絳紗衣,蔽膝隨同衣服的顏色。

白玉佩革帶。

玉鉤叉角矧乒白大帶。

白色襪,黑色鞋。

丞樂三年規定,皮弁如同舊時樣式,只有縫以及冠上結帶和穿簪系冠纓的地方,都用金玉裝飾。

玉圭長如同禮冠服飾的圭玉,有脊背和雙鵰刻的花紋。

絳色紗袍,本色衣領袖端衣邊緣飾。

紅色下裳,但不編織圖紋。

服飾裹衣,紅衣領袖端綠飾衣襟。

其餘的都如冕服制度。

皇帝武弁服。

明代初年,皇帝親自征討派遣將領時穿。

嘉靖八年,告諭閣臣張璁說:“《會典》記載皇帝親自征伐、類祭與褐祭,都穿戴武弁服。

不能不準備。”張璁回答說:“《周禮》有韋弁,認為用赤黃色熟皮製成皮弁,又用它做成衣裳。

本朝比照古代形制減損增加,有皮弁的禮制。

如今武弁服應當如同皮弁服,可是皮弁用黑紗覆蓋,武弁服應當用絳色紗覆蓋。”隨同準備好圖形進呈。

皇帝批覆說:“看圖有皮製蔽膝的圖形,但役有拴系之處。

冠的樣式古代圖像上面尖,現今皮弁則是圓的。

朕想上面尖銳取它的輕捷便利,應當如同古時樣式。

又衣裳衣前皮蔽腺、鞋都是赤色,是什麼意思呢?況且佩飾和綬帶都沒有,在祭祀時穿它,可以嗎?”張璁回答說:“從古服冕弁都使用革帶,在前面繫上蔽膝的帶子,後面繫上綬帶。

韋弁的皮製蔽膝,正系在革帶上。

戰爭之事崇尚威武,因此顏色純粹使用赤紅。”皇帝又回復張璁:“禮冠服飾、衣裳、蔽膝、木底鞋都如同古代樣式,增加革帶,佩帶綬帶以及圭玉。”於是定下制度,皮弁上面尖,顏色用赤紅,上面十二縫,中間連綴五彩玉,落落如同星辰形狀。

熟皮上衣、熟皮下裳、熟皮蔽膝,都是赤紅色。

佩帶、綬帶、革帶,如同往常樣式。

佩帶綬帶以及熟皮蔽膝,都在上面拴系在革帶上。

木底鞋如同下裳顏色。

玉圭比鎮圭稍小,上部削尖下方,刻有篆文是“討伐罪孽安定庶民”。

皇帝平常的服飾。

洪武三年制定,烏紗折角向上巾,圓盤形衣領,窄袖袍,束帶閒雜用金、琥珀、透犀。

永樂三年重新制定,冠用烏紗覆蓋,折角向上,此後名叫翼善冠。

黃袍,圓盤形衣領,窄小衣袖,前後以及兩肩各織上金色盤龍一條。

衣帶用玉,靴用皮做成。

在此以前,洪武二十四年,皇帝微服巡行到神樂觀,看見有結織網巾的人。

第二天,命令取來綱巾,頒布告示十三布政使司,人人不分貴賤,都裹上網巾,於是天子也常常裹上網巾。

又因《會典》記載皇太孫冠禮上說,“掌冠跪加網巾”,而皇帝、皇太子禮冠服飾,都闕失不記載。

嘉靖七年改定平常居處穿的燕弁服。

當初,皇帝因為閒居禮冠服飾,仍然沿用習俗,:便訓諭張璁考查古代帝王退朝閒居法定服飾的樣式。

張璁於是採用《禮書》“玄端深衣”的記載,繪圖注釋進呈。

皇帝為此參考制定它的樣式,訓諭張璁詳細討論。

張璁說:“古代冕服以外,玄色禮服上衣下裳相連之衣,它的用途最廣。

玄色禮服從天子到士人,是國家按等級所制定的服飾,上衣下裳相連綴的深衣從天子到百姓,是聖明賢德之人的法定服飾。

現在用玄色禮服加以圖紋修飾。

不改變舊時樣式,上農下裳連綴的深衣改成黃色,不拋棄內衣,實在深得帝王增加減損合時的道理。”皇帝於是訓諭禮部說:“古代玄色禮服上下通用,現在不能與古人相比,即使平常閒居,也應分辨等級威嚴。”於是斟酌古代樣式,改名為“燕弁”,寄寓深宮獨處的深意,用安寧太平警戒之意。

那時的形制,冠帽框式如皮弁的儀制,用烏紗覆蓋,分為十二瓣,各自用金線壓住,前面裝飾五彩玉雲各一朵,後邊排列四座山的圖形,紅色絲帶作為系冠的絲帶,雙玉簪。

服飾如同古代玄色禮服的樣式,顏色玄色,邊緣用青色,兩肩銹上日月,前面盤圓龍一條,後面盤方龍兩條,邊上加上龍形圖紋八十一處,衣領與兩個袖口共有龍形圖紋五十九處。

衣襟同前後相齊,共有龍形圖紋四十九處。

襯裡用上衣下裳連綴的樣式,顏色是黃色。

衣袖圓袖口方形,下衣底邊背縫上下相當直到腳踝十二幅。

白色帶,紅色襯裡青色表層,綠色綠邊,腰部飾以九條玉龍。

玄鞋,紅邊緣紅絲帶黃結。

白色襪。

皇后的禮冠服飾。

洪武三年制定,接受冊封、拜謁祖廟、朝見天子,穿戴禮服。

皇后的禮冠,圓框用翡翠覆蓋,上面裝飾九龍四鳳,十二株大花,小花數目相同。

兩鬢寬大,十二金鈿。

繪有野鸚圖紋的皇后祭服稱裨衣,深青色繪有野雞圖紋裝飾,紅色質地,五色十二等。

白紗裡衣,青黑相間的衣領,朱紅色綾羅縐紋紗衣領袖端衣邊緣飾。

蔽膝隨同上衣的顏色,用青赤色作為領口的綠飾,用野雞圖紋裝飾作為圖紋三等。

大帶隨同上衣顏色,朱紅里鑲飾緣邊,上面用朱紅錦緞,下面用綠色錦,紐結用青絲帶。

玉製革帶。

青色襪子、青色的木底鞋,用金修飾。

永樂三年規定製度,禮冠用九條翠龍,四隻金鳳裝飾,中間一龍銜著一顆大珠,上面有翠蓋,下邊垂掛珠飾的組結,餘下的都口中銜著珠滴,珍珠翡翠雲彩四十片。

大珠花、小珠花數目如同以前。

三個博鬢,用金龍、翠雲裝飾,都垂掛著珠滴。

翠口圈一副,上面裝飾著珠寶、鈿花十二朵,翠鈿與此數相同。

冠襯裡金口圈一副。

珍珠翡翠面花五樣。

珍珠環一對。

黑色絲織無頂頭巾一張,嵌有金線的龍紋,使用二十一顆珍珠。

野雞圖紋裝飾的翟衣,深青色,織上野雞圖紋十二等,間雜周小輪花。

紅色衣領袖端衣邊緣飾,織上金色雲龍紋理。

裡衣,用玉色紗做成,紅色衣領袖端衣邊緣飾,織上青黑相間的圖紋十三樣。

蔽膝隨同衣服的顏色,編織野雞作為圖紋三等,問雜用四朵小輪花,用青赤色作為衣領緣邊,織上金色雲龍紋理。

玉穀圭,長七寸,下面大上面小,雕琢谷的圖紋,黃色絲織物束在它的下面,收斂在黃色袋囊裹,金龍紋理。

玉製革帶,青綺腰帶,嵌上金線雲龍圖紋,玉器十件,金器四件。

大的束帶,表面裡面都是青色紅色各半,尾端純紅色。

下面懸垂織金雲龍圖紋,上邊是紅色綠邊,下邊是綠色綠邊,青色絲織輔助的束帶一條。

綬帶為五彩色,黃、赤、白、縹、綠,淺絳質地,間雜施設二玉環,都編織而成。

小綬帶三條,色彩如同大綬帶。

玉佩二塊,各自使用玉珩一塊、踽一塊、琚二塊、沖牙一塊、玉璜二塊,璃下垂玉花一塊、滴玉二塊;雕飾雲龍紋理嵌上金線,從珩以下,繫上絲帶五條,用珠玉貫穿,行走時沖牙二滴玉與二璜相碰撞發出聲音;上面有金鉤,有小綬帶五彩來作陪襯,淺絳色質地,編織而成。

青色鞋襪,用嵌金線的雲龍修飾,黑邊,每隻木底鞋首端加珍珠五顆。

皇后的平常服飾。

洪武三年制定,雙鳳翊龍冠,首飾、金釧手鐲用金玉、珠寶、翡翠製成。

各色團衫,用金繡上龍鳳圖紋,束帶用金玉。

四年重新制定,龍鳳珍珠翡翠冠,真紅大袖衣霞帔,紅色綾羅長裙,紅色褙子。

冠的樣式如高聳的髮髻,上面加上龍鳳裝飾,衣服用織金的龍鳳圖紋,加刺繡裝飾。

丞樂三年重新制定,冠用黑色縐紗,附上博山形翡翠裝飾,上面用一條金龍圖紋裝飾,輔以珍珠。

兩隻翠鳳圖紋,都口銜滴珠。

前後兩枝珠玉牡丹,八蕊花,三十六片翠葉。

珍珠翡翠穰花鬢二個,珍珠翡翠雲二十一片,翡翠口圈一個,金色實鈿花九朵,用珍珠裝飾。

二隻僉鳳,口銜珍珠束結。

三處博山形鬢髮,用鸞鳳修飾。

金色實鈿二十四枝,兩邊垂掛滴珠,金簪二枝。

珊瑚鳳冠嘴一副。

大衫霞帔服飾,衫為黃色,披飾深青色,編織成金色雲龍紋理,有的刺繡有的鋪成翠圈金,用珠玉墜子裝飾,雕刻上龍的圖紋。

四衣衩襖子,就是上褙衣。

深青色,用金線銹成團龍的圖紋。

鞠衣是紅色,前後編織金色雲龍圖紋,有的刺繡有的鋪成翠圈金,用珍珠裝飾。

大帶用紅線綾羅做成,有綠邊,餘下的有青色有綠色,各自隨同鞠衣的顏色。

綠飾的夾襖,黃色,紅色衣領袖端衣邊緣飾,都織上金線的彩色雲龍圖紋。

綠邊修飾裙,紅色,綠色綠飾,織上金線的彩色雲龍圖紋。

玉帶,如同野鸚羽紋裝飾的襄衣的樣式,只是各減去金器一件。

玉花彩帶結成綬帶,用紅綠線綾羅為帶結,寅玉綬花一個,雕飾雲龍圖紋,綬帶玉墜寶珠六個,金垂頭花瓣四個,小金葉六片。

紅線綾羅系帶一條。

白玉雲樣的玎璀首飾兩樣,如同玉佩的形制,有金鉤,金如意雲蓋一個,下面懸掛紅絲帶五貫,金方心雲板一塊,都嵌飾雲龍圖紋,用紅色有紋彩的絲織物作襯,下面垂掛金長頭花四個,中間有小金鐘一個,末端連綴白玉雲朵五片。

青色襪和木底鞋,與野雞羽紋裝飾的裹衣樣式相同。

皇帝妃子、皇帝女嬪以及朝內受封號婦人的禮冠服飾。

洪武三年制定,皇帝妃子接受冊封、輔助祭祀、朝見皇帝的禮服。

禮冠上裝飾九枝山雉羽毛、四鳳花釵九株,小花的數目相同。

兩博鬢九鈿。

野鸚裝飾的衣服,青色質地矮上野雞圖紋,編織在上衣及下裳上,重新馬九等。

青紗內衣,青黑相間的衣領,,紅縐紋袖端衣邊緣飾。

蔽膝與下裳的顏色相同,加上紋繡重疊野雉的圖紋,為圖紋兩等,用青赤色帛綠衣領邊。

大帶與衣裳顏色相同。

玉製革帶。

青色襪木製底鞋,青色佩綬帶。

平時的服飾,鸞鳳冠,首飾、臂釧手鐲採用金玉、珠寶、翡翠。

各色的團衫,用金線繡鸞鳥鳳凰,不用黃色。

衣帶用金、玉、犀牛角。

又制定,山松高聳的髻,假黌花嵌金首飾,或者花樣頭釵鳳凰冠。

真紅大袖衣,霞帔,紅色的羅裙,半臂上衣,衣服用金線編織以及繡上的鳳形圖紋。

丞樂三年改定,禮服,九翟冠兩頂,用黑色縐紗製作,附上博山形翡翠,用大珠雉羽二樣裝飾,小珠雉羽三樣,翡翠雉羽四樣,都口銜著珠滴。

冠中一座實珠,一座翡翠頂雲,它的珠玉牡丹、翡翠穰花鬢之類,都如同雙鳳翊龍冠的形制,依次減翡翠雲十片。

又翡翠牡丹花、穰花各兩樣,面花四樣,梅花環四樣,珍珠玉環各兩樣。

其大衫、霞帔、閒居的佩飾服飾,都如同中宮皇后,依次用金織編雕飾,都是雲霞鳳凰圖紋,不用雲龍圖紋。

宮中女官九嬪的禮冠服飾。

嘉靖十年纔制定,冠用九雉羽裝飾,次於皇帝妃子的鳳冠。

大衫、鞠衣,如同皇妃樣式,圭用稍次的玉殼圖紋。

宮內受封命婦的禮冠服飾。

洪武五年制定,三品官以上花紋頭釵、雉羽裝飾衣服,四品、五品山松高聳的髮髻,大衫作為禮服。

貴人比照三品官,用皇妃閒居冠服以及大衫、霞帔作為禮服,用珍珠翡翠慶雲冠,鞠衣、褙子、綠邊袖端襖子衣裙作為平常服飾。

宮女的禮冠服飾,形制與宋代相同。

紫色,圓形衣領,窄袖,全部刺繡折枝的小葵花,用金線環繞,綴珍珠或網路縫織金帶紅裙。

像弓形的鞋,上面刺繡小金花。

烏紗帽,用花裝飾,帽前額點綴圓珠。

結有珠玉的鬢梳。

垂掛珍珠的耳上裝飾。

皇太子冠服。

陪同祭祀天地、社稷、祖宗之廟以及大型朝會、接受冊封、娶妃子就穿袞冕服。

洪武二十六年規定,,袞服禮冠九種圖紋,禮冠前後懸垂玉串九串,金簪作導,紅色絲織纓帶,兩塊懸墜兩側垂於耳旁的玉。

圭玉長九寸五分。

黑色上衣絳色下裳,上衣五種圖紋,編織山、龍、雉、宗彝、火;下裳四種圖紋,編織藻、粉米、黼、黻。

白色紗制裡衣,黑青相問的衣領。

衣前大巾與下裳的顏色相同,編織火、山兩種圖紋。

革帶,金鉤釵,玉佩。

綬帶由五種色彩紅、白、羆、淺青、綠織成,純紅質地,乏百三十首。

小綬帶三條,色彩相同。

間雜編織三玉環。

大帶,白色表面紅色裡層,上面用紅色綠邊,下面用綠色綠邊。

白色襪,紅色鞋。

永樂三年規定,冕冠,玄色表面紅色裹層,前面圓形後面方形,前後各自九條玉串。

每絛玉串五彩藻九匝,貫穿五彩玉九塊,紅、白、青、黃、黑依次排列。

玉衡金簪,系塞耳玉的絲帶垂掛青色綿球懸在兩旁下垂到耳,用青玉。

用白玉充耳飾相承,紅色冠纓帶。

玉圭長九寸五分,用錦緞束住它的下面,連同弓袋。

袞服九種圖紋,黑衣五種圖紋,龍形圖紋在肩,山形圖紋在背,火、雉、宗彝圖紋在袖,每袖各三圖。

都編織而成。

本色衣領袖端衣邊緣飾。

淺絳下裳四種圖紋,編織藻、粉米、黼、黻各二種圖紋,前面三幅,後面四幅,不相連屬,同腰,有褶櫚,本色幅被綠飾。

裡衣用素紗做成,青色衣領袖口衣邊緣飾,衣領上編織青黑相問的圖紋十一種。

衣前大巾與下裳的顏色相同,四種圖飾,織上藻、粉米、黼、黻。

本色綠飾,有圓形飾帶,安放在衣縫中。

上面有二塊玉鉤。

二塊玉佩,各自用一塊玉珩、一塊璃、一塊琚、一塊沖牙、二塊璜,踽下面垂掛玉花一件,玉滴二件。

雕刻雲龍圖紋,鑲嵌金線。

從珩而下,繫上編織的絲帶五條,用玉珠貫穿。

上面有金鉤。

小綬帶四種色彩紅、白、淺青、綠作為陪襯,淺絳色質地。

大帶,白表面紅裡層,在腰部到衣垂,都有幅飾,上幅綠飾用朱紅,下幅用綠色。

繫結用青的絲帶。

大綬帶四種色彩,赤、白、淺青、綠。

淺絳質地。

小綬三種色彩,間雜安放兩個玉環,龍形圓紋,都編織而成。

襪鞋都是紅色,木底鞋頭用黑色飾物綠邊,用黑色裝飾鞋頭。

朔日、望日朝拜、下發詔書、焚香叩拜、進獻奏表、外國朝賀上貢、朝見皇帝,便穿皮弁服。

永樂三年規定,皮弁,用烏紗覆蓋,前後各有九縫,每縫裝飾五彩玉九片,縫及冠卷和貫替子繫結纓帶之處,都用金修飾。

金簪紅絲帶。

玉圭,如同禮冠服飾內制。

絳色紗袍,本色衣領袖端衣邊緣飾。

紅色下裳,如同禮冠服飾內裳制,只是不編織細小的圖紋。

裡衣用素紗製成,如同上衣下裳相連樣式。

紅色衣領袖口衣邊緣飾,領口織上黑青相間的圖紋十一種。

蔽膝與下裳顏色相同,本色綠飾,有絲織圓形細帶,安放在縫中;上面兩玉鉤,玉佩如同禮冠服飾內制,只是沒有雲龍圖紋;有小綬帶四種色彩陪襯它。

大帶、大綬、襪鞋都是赤色,都如同禮冠服飾內制。

皇太子平常服飾,洪武元年制定,烏紗折上頭巾。

永樂三年制定,戴烏紗折角向上頭巾,也叫翼善冠,親王、郡王及世子都相同。

赤色袍,盤曲衣領窄袖,前後以及兩肩各自用金線織成盤龍一條。

玉帶、靴,用皮做成。

皇太子妃禮冠服飾。

洪武三年制定,禮服與皇帝妃子相同。

永樂三年更改制定,九翠四鳳冠,漆塗竹絲作為框,用翡翠披覆,上面裝飾翡翠九隻山雉,四隻金鳳,都口銜珠滴。

珍珠翡翠雲四十片,大珠花九株,小珠花數目相同。

雙博鬢,用鸞鳳裝飾,都垂掛珠滴。

翡翠口圈一副,上面裝飾珠寶花色嵌金飾物九件,翡翠嵌金飾物數目相同。

襯裡金口圈一副。

珍珠翡翠面花五件,珍珠成排玉環一對。

珍珠裝飾的黑綾、羅額子一件,嵌有金線的鳳凰圖紋,用珍珠二十一顆。

野雞圓紋裝飾的衣服,青色質地,織上野鸚圖紋九等,間雜以小輪花。

紅色衣領袖端衣邊緣飾,織上金殘的雲龍圖紋。

禮服裡衣,用玉色紗製成。

紅色衣領袖端衣邊緣飾,領上編織黑青相問的圖紋十一種。

衣服前的大巾與下裳顏色相同,織上野雞圖紋兩等,問雜用三朵小輪花,用青赤色作為衣領緣飾,織上金線的雲鳳圖紋。

它的玉圭、綬帶、玉佩、襪鞋的形制,都如同皇妃。

洪武三年又規定平常的服飾。

犀角裝飾的冠帽,刻上花鳳。

首飾、金釧手鐲、衣衫綬帶都如同皇妃。

四年規定,帽冠也與皇妃相同。

永樂三年規定閒居帽冠,用黑色縐紋紗做成,附上博山形翡翠。

上面裝飾寶珠一座,輔以雨樣珠翠鳳,都口街珠滴。

前後珍珠牡丹二樣,花紋圖案八朵,翠葉三十六片。

珍珠翡翠穰花鬢二樣。

珍珠翡翠雲片十六片。

翡翠口圈一副。

金寶嵌金花飾九樣,上面裝飾九粒珍珠。

金鳳一對,口中銜著珠玉盤結。

雙博鬢,用鸞鳥裝飾。

金寶嵌金花飾十八件,旁邊垂掛珠滴。

金簪一對。

珊瑚鳳冠嘴一副。

大衫、霞帔、閒居穿戴的服飾,都如同皇妃。

親王禮冠服飾。

協助祭祀、拜謁祖廟、上朝慶賀、接受冊封、娶妃穿袞冕服。

朔日、望日朝拜、下發詔書、入廟焚香叩拜、進獻奏表、四方蠻夷上朝進貢、朝拜君主穿皮弁服。

洪武二十六年規定,冕服都如同太子,只是冠冕的前玉串用五彩色,玉圭長九寸二分五厘,青色上衣淺絳色下裳。

永樂三年,又制定禮冠服飾、皮弁形制,都與太子相同。

他們的平常服飾也與太子相同。

嘉靖七年,告諭禮部:“朕仿效古代玄端禮服,自己制閒居所穿的弁冠服飾,另外製定忠靜冠帽服飾,賞賜給有官位的人,可是皇室各王的形制仍沒具備。

如今斟酌閒居弁服以及忠靜冠的樣式,又為式樣晝出圖形,命名叫保和冠服。

從郡王長子以上,他們的樣式已經明晰。

鎮國將軍以下,到奉國中尉以及長史、審理、紀善、教授、伴讀等官,都用忠靜冠服飾,按照他們的官品穿戴。

儀賓以及其餘官員不允許一律穿戴。

忠靜冠帽服飾的不同樣式,是推尊賢良的等級。

保和冠服飾的不同樣式,是親近親屬的等差,等差已明,禮差不多得以保持,禮保即和jD貭,和順即安寧,這是賞賜名號的道理。

一定用圖形和解說文字頒布宣示各王府,按照敕命遵照執行。”保和冠的樣式,以閒居所戴的弁作為標準,用九條衣游縫,去掉簪子與五玉,後山一扇,分劃為四份。

衣服,青質地青綠飾,前後方龍補飾,衣身用白質地,邊飾用雲形圖紋。

襯衣採用上衣、下裳相連的衣服,玉的顏色。

衣帶是青色表面綠色襄層綠色綠飾。

鞋用黑綠盤結,白襪。

親王妃的禮冠服飾。

接受冊封、陪位祭祀、朝會穿禮服。

洪武三年,制定九鞏四鳳冠。

永樂三年,又制定九翟冠,樣式與皇妃相同。

她們的大衫、霞帔、閒居穿戴的服飾,與柬宮妃相同,祇是金器減步一件;玉綬花紋,雕寶相花凸紋。

公主禮冠服飾,與親王妃相同,只是不用玉圭。

親王世子的禮冠服飾。

皇帝生日、皇后、貴妃或太子生日連同正旦日、冬至日、進賀表箋以及父王生日等節日慶賀,都穿袞冕服。

洪武二十六年規定,袞冕服七種圖飾,冕三色玉珠,前後懸掛玉串七串。

圭玉長九寸。

青色衣三種花紋,編織雉、火、宗彝圖紋。

淺絳色下裳四種圖紋,編織水藻、粉米、黼、黻。

素紗製成裡衣。

青色衣領綠飾,赤色衣前服飾。

革帶,佩戴白玉,玄色絲綬帶。

紫底色綬帶,用三樣色彩紫、黃、赤編織而成,間雜編織三樣白玉環。

白襪、赤色鞋。

丞樂三年重新規定,冕冠前後懸掛玉串八串,每串五彩絲繩八匝,穿上三彩色玉珠八顆,赤、白、青色彩依次排列。

玉圭長九寸。

青色衣三種圖飾,火在肩上,雉、宗彝在兩袖,都編織而成。

本色衣領袖端衣邊緣飾。

它的淺絳色下裳、玉佩、絲帶、綬帶的樣式,都與親王相同,祇是衣領上編織的黑青相間的紋飾減少兩個。

白鹿皮帽用烏紗覆蓋,前後各八條縫,每縫綴三色彩玉八顆,其餘樣式如同親王。

它的圭玉佩飾、綬帶、襪鞋如同冕服服飾內樣式。

平常服飾也與親王相同。

嘉靖七年制定保和冠服飾,以閒居所穿弁服為準,用八條衣游縫,去掉簪玉,後山用一扇分劃為四,服飾與親王相同。

世子妃的禮冠服飾。

永樂三年制定,與親王妃相同,只是冠用七枝雉羽裝飾。

郡王的禮冠服飾。

永樂三年制定,禮冠前後各懸掛玉串七串,每串五種色彩的絲繩七匝,穿綴三種色彩的玉珠七顆。

圭玉長九寸。

青色衣三種圖紋,粉米圖紋在肩上,藻、宗彝圖紋在兩袖,都是編織而成。

淺絳色下裳二種圖紋,編織黼、黻圖紋二種。

禮服的裡衣,衣領飾青黑相問的圖紋七樣。

其餘與親王世子服飾相同。

皮弁,前後各七條縫,每條縫連綴三種色彩的玉七片,其餘與親王世子相同。

它的圭佩、綬帶、鞋襪如同禮冠與服飾內制。

平常服飾也與親王世子的相同。

熹靖七年制定保和冠服,冠用七條衣游縫,服飾與親王世子相同。

郡王妃的禮冠服飾。

永樂三年規定,冠用七枝雉羽裝飾,與親王世子妃相同。

它的大衫、霞帔、閒居佩服的裝飾,都如同親王妃,只是刺繡雲霞野雞圖紋,不用盤鳳圖紋。

郡王長子的朝服。

七梁禮冠,大紅白色綾羅衣,白色素紗裡衣,大紅素色綾羅下裳以及蔽膝,大紅素色綾羅白色素紗兩色大帶,玉制朝帶,丹紅色山礬花紅花錦緞,錦雞綬帶,玉佩,象牙手板,白色絹襪,黑皮雲頭鞋。

作公事的服飾,黑色縐紗幞頭,大紅素色貯絲衣,玉製革帶。

平常服飾,烏紗帽,大紅紆絲編織金色獅子開釵,圓形衣領,玉制束帶,黑色皮銅線靴。

它的保和冠,如同忠靜冠的樣式採用五條衣游縫,衣服與郡王相同,徽飾用編織金線的方龍。

郡主禮冠服飾。

永樂三年制定,與郡王妃相同。

祇是不用圭,減少四珠玉環一對。

郡王長子夫人禮冠服飾,珍珠翡翠五翟冠,大紅貯絲大衫,深青色貯絲用金線繡成野雞圖紋的半臂上衣,青色綾羅用金線繡成野雞圖紋霞帔禮服,金墜頭。

鎮國將軍禮冠服飾,與郡王長子相同。

鎮國將軍夫人禮冠服飾,與郡王長子夫人相同。

輔國將軍禮冠服飾,與鎮國將軍相同;祇是禮冠用六梁,佩帶用犀角。

輔國將軍夫人禮冠服飾,與鎮國將軍夫人相同;只是禮冠用四枝雉羽裝飾,用金銀粉塗抹墜頭。

奉國將軍禮冠服飾,與輔國將軍相同;只是禮冠用五梁,佩帶用金屬鑲嵌花紋,平常服飾用大紅色上織金線的虎豹圖紋。

奉國將軍淑人的禮冠服飾,與輔國將軍夫人相同;只是半背上衣、霞帔,用金線刺繡孔雀圖紋。

鎮國中尉禮冠服飾,與奉國將軍相同;祇是禮冠用四梁。

衣帶用素色織金,佩飾用藥玉。

鎮國中尉恭人禮冠服飾,與奉國將軍淑人相同。

輔國中尉禮冠服飾,與鎮國中尉相同;只是禮冠用三梁,衣帶用銀鑲嵌的花紋,綬帶使用盤雕,辦公事的服飾用深青素色綾羅,平常服飾為紅色上織金線成熊熙圖紋。

輔國中尉宜人的禮冠服飾,與鎮國中尉恭人相同;祇是禮冠用三枝雉羽、半臂上衣、霞帔,用金線刺繡鴛鴦圖紋,銀墜頭。

奉國中尉禮冠服飾,與輔國中尉相同;只是禮冠用二梁,衣帶用素銀,綬帶用練鵲,幞頭黑漆,平常服飾為紅色上織金線成虎斑圖紋。

奉國中尉安人禮冠服飾,與輔國中尉宜人相同;只是大衫用丹紅色山礬花圖紋,半臂上衣、霞帔用金線銹成練鵲圖紋。

縣主禮冠服飾。

珍珠翡翠五枝雉羽帽裝飾的禮冠,大紅紆絲大衫,深青色貯絲金線繡成孔雀圖紋的半臂上衣,青色綾羅用金線刺銹成孔雀圖紋的霞帔,塗抹金銀粉的墜頭。

郡君禮冠服飾,與縣主相同;只是禮冠用四枝雉羽裝飾,半臂上衣、霞帔用金線刺繡鴛鴦圖紋。

縣君禮冠服飾與郡君相同;祇是禮冠用三枝雉羽裝飾。

鄉君禮冠服飾與縣君相同;只是大衫用丹紅山響花圖紋,半臂上衣、霞帔用金線刺繡練鵲圖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