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列傳·雜傳第二十八

作者:歐陽修

○李茂貞

李茂貞,深州博野人也。本姓宋,名文通,為博野軍卒,戍鳳翔。黃巢犯京師, 鄭畋以博野軍擊賊,茂貞以功自隊長遷軍校。光啟元年,硃玫反,僖宗出居興元。 玫遣王行瑜攻大散關,茂貞與保鑾都將李釒延等敗行瑜於大唐峰。明年,玫遂敗死。 茂貞以功自扈蹕都頭拜武定軍節度使,賜以姓名。扈蹕東歸,至鳳翔,鳳翔節度使 李昌符與天威都頭楊守立爭道,以兵相攻,昌符不勝,走隴州。僖宗遣茂貞擊殺昌 符,以功拜鳳翔隴右節度使。大順元年,封隴西郡王。

二年,樞密使楊復恭得罪,奔於興元,興元節度使楊守亮,復恭之養子也,納 之。茂貞乃上書言復恭父子罪皆當誅,因自請為山南招討使。昭宗以宦者故,難之, 未許。茂貞擅發兵攻破興元,復恭父子見殺。茂貞表其子繼密權知興元軍府事,昭 宗乃徙茂貞山南西道節度使,以宰相徐彥若鎮鳳翔。茂貞不奉詔,上表自論曰: “但慮軍情忽變,戎馬難羈。徒令甸服生靈,因茲受幣;未審乘輿播越,自此何之?” 昭宗以茂貞表辭不遜,不能忍,以問宰相杜讓能,讓能以謂:“茂貞地大兵強,而 唐力未可以致討;鳳翔又近京師,易以自危而難於後悔,佗日雖欲誅晁錯以謝諸侯, 恐不能也。”昭宗怒曰:“吾不能孱孱坐受凌弱!”乃責讓能治兵,而以覃王嗣周 為京西招討使。令下,京師市人皆知不可,相與聚承天門,遮宰相請無舉兵,爭投 瓦石擊宰相,宰相下輿而走,亡其堂印,人情大恐,昭宗意益堅。覃王率扈駕軍五 十四都戰於盩厔,唐軍敗潰,茂貞遂犯京師,屯於三橋。昭宗御安福門,殺兩樞密 以謝茂貞,使罷兵。茂貞素與讓能有隙,因曰:“謀舉兵者非兩樞密,乃讓能也。” 陳兵臨皋驛,請殺讓能。讓能曰:“臣故先言之矣,惟殺臣可以紓國難。”昭宗泣 下沾襟,貶讓能雷州司戶參軍,賜死,茂貞乃罷兵。

明年,河中節度使王重盈卒,其諸子珂、珙爭立。晉王李克用請立珂,茂貞與 韓建、王行瑜請立珙,昭宗不許。茂貞等怒,率三鎮兵犯京師,謀廢昭宗,立吉王 保。未果,而晉王亦舉兵,茂貞懼,乃殺宰相韋昭度、李磎,留其養子繼鵬以兵二 千宿衛而去。晉兵至河中,繼鵬與行瑜弟行實等爭劫昭宗出奔,京師大亂,昭宗出 居於石門。茂貞以兵至鄠縣,斬繼鵬自贖。晉兵已破王行瑜,還軍渭北,請擊茂貞。 昭宗以謂晉遠而茂貞近,因欲庇之以為德,而冀緩急之可恃也;且茂貞已殺其子自 贖矣,乃詔罷歸晉軍。克用嘆曰:“唐不誅茂貞,憂未已也!”

昭宗自石門還,益募安聖、捧宸等軍萬餘人,以諸王將之。茂貞謂唐將討己, 亦治兵請覲,京師大恐,居人亡入山谷。茂貞遂犯京師,昭宗遣覃王拒之,覃王至 三橋,軍潰,昭宗出居於華州。遣宰相孫偓以兵討茂貞,韓建為茂貞請,乃已。久 之,加拜茂貞尚書令,封岐王。其後,昭宗為宦者所廢,既反正,宰相崔胤欲借梁 兵誅諸宦者,陰與梁太祖謀之。中尉韓全誨等,亦倚茂貞之強,以為外援,茂貞遣 其子繼筠以兵數千宿衛京師,宦者恃岐兵,益驕不可制。

天復元年,胤召梁太祖以西,梁軍至同州,全誨等懼,與繼筠劫昭宗幸鳳翔。 梁軍圍之逾年,茂貞每戰輒敗,閉壁不敢出。城中薪食俱盡,自冬涉春,雨雪不止, 民凍餓死者日以千數。米斗直錢七千,至燒人屎煮屍而食。父自食其子,人有爭其 肉者,曰:“此吾子也,汝安得而食之!”人肉斤直錢百,狗肉斤直錢五百。父甘 食其子,而人肉賤於狗。天子於宮中設小磨,遣宮人自屑豆麥以供御,自後宮、諸 王十六宅,凍餒而死者日三四。城中人相與邀遮茂貞,求路以為生。茂貞窮急,謀 以天子與梁以為解。昭宗謂茂貞曰:“朕與六宮皆一日食粥,一日食不託,安能不 與梁和乎?”三年正月,茂貞與梁約和,斬韓全誨等二十餘人,傳首梁軍,梁圍解。 天子雖得出,然梁遂劫東遷而唐亡,茂貞非惟亡唐,亦自困矣。

及梁太祖即位,諸侯之強者皆相次稱帝,獨茂貞不能,但稱岐王,開府置官屬, 以妻為皇后,鳴梢羽扇視朝,出入擬天子而已。茂貞居岐,以寬仁愛物,民頗安之, 嘗以地狹賦薄,下令搉油,因禁城門無內松薪,以其可為炬也,有優者誚之曰: “臣請並禁月明。”茂貞笑而不怒。

初,茂貞破楊守亮取興元,而邠、寧、鄜坊皆附之,有地二十州,其被梁圍也, 興元入於蜀;開平已後,邠、寧、鄜、坊入於梁,秦、鳳、階、成又入於蜀;當梁 末年,所有七州而已。

莊宗已破梁,茂貞稱岐王,上箋以季父行自處。及聞入洛,乃上表稱臣,遣其 子從嚴來朝。莊宗以其耆老,甚尊禮之,改封秦王,詔書不名。同光二年,以疾 卒,年六十九,謚曰忠敬。

從嚴為人柔而善書畫,茂貞承制拜從嚴彰義軍節度使。茂貞卒,拜鳳翔節 度使。魏王繼岌征蜀,為供軍轉運應接使。蜀平,繼岌遣從嚴部送王衍,行至鳳 翔,監軍使柴重厚拒而不納,從嚴遂東至華州,聞莊宗之難乃西歸。明宗入立, 聞重厚嘗拒從嚴,遣人誅之。從嚴上書,言重厚守鳳翔,軍民無所擾,願貸其 過。雖不許,士人以此多之。歷鎮宣武、天平。從嚴有田千頃、竹千畝在鳳翔, 懼侵民利,未嘗省理,鳳翔人愛之。廢帝起鳳翔,將行,鳳翔人叩馬乞從嚴。廢 帝入立,復以從嚴為鳳翔節度使,卒年四十九。

○韓建

韓建,字佐時,許州長社人也。少為蔡州軍校,隸忠武軍將鹿晏弘。從楊復光 攻黃巢於長安,巢已破,復光亦死,晏弘與建等無所屬,乃以麾下兵西迎僖宗於蜀, 所過攻劫。行至興元,逐牛叢,據山南。已而不能守,晏弘東走許州,建乃奔於蜀, 拜金吾衛將軍。僖宗還長安,建為潼關防禦使、華州刺史。華州數經大兵,戶口流 散,建少賤,習農事,乃披荊棘,督民耕植,出入閭里,問其疾苦。建初不知書, 乃使人題其所服器皿床榻,為其名目以視之,久乃漸通文字。見《玉篇》,喜曰: “吾以類求之,何所不得也。”因以通音韻聲偶,暇則課學書史。是時,天下已亂, 諸鎮皆武夫,獨建撫緝兵民,又好學。荊南成汭時冒姓郭,亦善緝荊楚。當時號為 “北韓南郭”。

大順元年,以兵屬張浚伐晉,浚敗,建自含山遁歸。河中王重盈死,諸子珂、 珙爭立,晉人助珂,建與王行瑜、李茂貞助珙。昭宗不許,建等大怒,以三鎮兵犯 京師。昭宗見建等責之,行瑜、茂貞惶恐戰汗不能語,獨建前自陳述。乃殺宰相韋 昭度、李磎等,謀廢昭宗。會晉舉兵且至,建等懼,乃還。晉兵問罪三鎮,兵傅華 州,建登城呼曰:“弊邑未常失禮於大國,何為見攻?”晉人曰:“君以兵犯天子, 殺大臣,是以討也。”已而與晉和。

乾寧三年,李茂貞復犯京師,昭宗將奔太原,次渭北,建遣子允請幸華州。昭 宗又欲如鄜州,建追及昭宗於富平,泣曰:“籓臣倔強,非止茂貞,若舍近畿而巡 極塞,乘輿渡河,不可復矣!”昭宗亦泣,遂幸華州。

是時,天子孤弱,獨有殿後軍及定州三都將李筠等兵千餘人為衛,以諸王將之。 建已得昭宗幸其鎮,遂欲制之,因請罷諸王將兵,散去殿後諸軍,累表不報。昭宗 登齊雲樓,西北顧望京師,作《菩薩蠻辭》三章以思歸,其卒章曰:“野煙生碧樹, 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歸大內中?”酒酣,與從臣悲歌泣下,建與諸王皆屬 和之。建心尤不悅,因遣人告諸王謀殺建、劫天子幸佗鎮。昭宗召建,將辨之,建 稱疾不出,乃遣諸王自詣,建不見。請送諸王十六宅,昭宗難之。建乃率精兵數千 圍行宮,請誅李筠。昭宗大懼,遽詔斬筠,悉散殿後及三都衛兵,幽諸王於十六宅。 昭宗益悔幸華,遣延王戒丕使於晉,以謀興復。戒丕還,建與中尉劉季述誣諸王謀 反,以兵圍十六宅,諸王皆登屋叫呼,遂見殺。昭宗無如之何,為建立德政碑以慰 安之。

建已殺諸王,乃營南莊,起樓閣,欲邀昭宗游幸,因以廢之而立德王裕。其父 叔豐謂建曰:“汝陳、許間一田夫爾,遭時之亂,蒙天子厚恩至此,欲以兩州百里 之地行大事,覆族之禍,吾不忍見,不如先死!”因泣下歔欷。李茂貞、梁太祖皆 欲發兵迎天子,建稍恐懼,乃止。光化元年,昭宗還長安,自為建畫像,封建潁川 郡王,賜以鐵券。建辭王爵,乃封建許國公。

梁太祖以兵向長安,遣張存敬攻同州,建判官司馬鄴以城降,太祖使鄴召建, 建乃出降。太祖責建背己,建曰:“判官李巨川之謀也。”太祖怒,即殺巨川,以 建從行。

昭宗東遷,建從至洛,昭宗舉酒屬太祖與建曰:“遷都之後,國步小康,社稷 安危,系卿兩人。”次何皇后舉觴,建躡太祖足,太祖乃陽醉去。建出,謂太祖曰: “天子與宮人眼語,幕下有兵仗聲,恐公不免也。”太祖以故尤德之,表建平盧軍 節度使。

太祖即位,拜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祖性剛暴,臣下莫敢諫諍,惟建時有 言,太祖亦優容之。太祖郊於洛,建為大禮使。罷相,出鎮許州,太祖崩,許州軍 亂,見殺,年五十八。

○李仁福

李仁福,不知其世家。當唐僖宗時,有拓拔思敬者,為夏州偏將,後以與破黃 巢功,賜姓李氏,拜夏州節度使。思敬卒,乾寧二年,以其弟思諫為節度使。

自唐末天下大亂,史官實錄多闕,諸鎮因時倔起,自非有大善惡暴著於世者, 不能紀其始終。是時,興元、鳳翔、邠寧、鄜坊、河中、同華諸鎮之兵,四面並起 而交爭,獨靈夏未嘗為唐患,而亦無大功。硃玫之亂,思敬與鄜州李思孝皆以兵屯 渭橋。其後,黃巢陷京師,王重榮、李克用等會諸鎮兵討賊,思敬與破巢復京師, 然皆未嘗有所可稱,故思敬之世次、功過不顯而無傳。

梁開平二年,思諫卒,軍中立其子彝昌為留後,梁即拜彝昌節度使。明年,其 將高宗益作亂,殺彝昌。是時,仁福為蕃部指揮使,戍兵於外,軍中乃迎仁福立之, 不知其于思諫為親疏也。是歲四月,拜仁福檢校司空、定難軍節度使。終梁之世, 奉正朔而已。是時,岐王李茂貞,晉王李克用,數會兵攻仁福,梁輒出兵救之。仁 福累官至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朔方王。長興四年三月卒,其子彝超自立為留後。

自仁福時,邊將多言仁福通於契丹,恐為邊患。明宗因其卒,乃以彝超為延州 刺史、彰武軍節度使,而徙彰武安從進代之。恐彝超不受代,遣邠州藥彥稠以兵五 萬送從進之鎮。彝超果不受代,從進與彥稠以兵圍之,百餘日不克。夏州城壁素堅, 故老傳言赫連勃勃蒸土築之,從進等穴地道,至城下堅如鐵石,鑿不能入。彝超外 招党項,抄掠從進等糧道,自陝以西,民運斗粟束芻,其費數千,人不堪命,道路 愁苦。明宗遂釋不攻,以彝超為定難軍節度使。清泰二年卒。

其弟彝興,累官檢校太師兼侍中,周顯德中,封西平王,其後事具國史。

○韓遜

韓遜,不知其世家。初為靈武軍校,當唐末之亂,據有靈鹽,唐即以為節度使, 而史失不錄,不見其事。梁開平三年,封朔方節度使韓遜為潁川王,始見於史。是 時,邠寧楊崇本、鄜延李周彝、鳳翔李茂貞,皆與梁爭戰,獨遜與夏州李思諫臣屬 於梁,未嘗以兵爭。李茂貞嘗遣劉知俊攻遜,不能克,遜亦善撫其部,人皆愛之, 為遜立生祠。

貞明中,遜卒,軍中立其子洙為留後,梁即以為節度使。至莊宗時,又以洙兼 河西節度。天成四年,洙卒,即以洙子澄為朔方軍留後。其將李賓作亂,澄乃上章 請師於朝,明宗以康福為朔方河西節度使以代澄,由是命吏而相代矣。韓氏自遜有 靈武,傳世皆無所稱述,澄後不知其所終。

○楊崇本

楊崇本,幼事李茂貞,養以為子,冒姓李,名曰繼徽,茂貞表崇本靜難軍節度 使。梁太祖攻岐未下,乃移兵攻邠州,崇本迎降,太祖使復其姓,賜名崇本,遷其 家於河中以為質。崇本妻有美色,太祖用兵,往來河中,嘗幸之。崇本妻頗愧恥, 間遣人誚崇本曰:“大丈夫不能庇其伉儷,我已為硃公婦矣,無面視君,有刀繩而 已!”崇本涕泣憤怒。其後梁兵解岐圍,崇本妻得歸,崇本乃復背梁歸茂貞。茂貞 西連蜀兵會崇本攻雍、華,關西大震。太祖以兵西至河中,遣郴王友裕擊之,友裕 至永壽而卒,梁兵乃鏇。崇本屯美原,太祖復遣劉知俊、康懷英等擊之,崇本大敗, 自此不復東。乾化四年,為其子彥魯所殺。崇本養子李保衡,殺彥魯以降梁。

○高萬興

高萬興,河西人也。唐末,河西屬李茂貞,茂貞將胡敬璋為延州刺史,萬興與 其弟萬金俱事敬璋為騎將。敬璋死,其將劉萬子代為刺史。梁開平二年,葬於州南, 萬子在會,其將許從實殺萬子,自為延州刺史。是時,萬興兄弟皆將兵戍境上,聞 萬子死,以其部下數千人,降梁。

梁太祖兵屯河中,遣同州劉知俊以兵應萬興,攻丹州,執其刺史崔公實。進攻 延州,執許從實。鄜州李彥容、坊州李彥昱皆棄城走。梁太祖乃以萬興為延州刺史、 忠義軍節度使,以牛存節為保大軍節度使。已而劉知俊叛,乃徙存節守同州,以萬 金為保大軍節度使。萬興累遷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渤海郡王。貞明四年,萬金卒, 乃以萬興為鄜延節度使,進封延安郡王,徙封北平王。梁亡,莊宗入洛,萬興嘗一 來朝。同光三年,卒於鎮。

萬興兄弟皆驍勇,而未嘗立戰功,然以戍兵降梁,梁取鄜、坊、丹、延自萬興 始,故其兄弟世守其土。

萬興死,子允韜代立,長興元年徙鎮安國,又徙義成,清泰中卒。

萬金子允權,開運中為膚施令,罷居於家。是時,周密為彰信軍節度使,契丹 滅晉,延州軍亂,逐密,密守東城,而西城之兵以允權為留後。聞漢高祖起太原, 遂歸漢,即拜節度使,廣順三年卒。

○溫韜

溫韜,京兆華原人也。少為盜,後事李茂貞,為華原鎮將,冒姓李,名彥韜。 茂貞以華原縣為耀州,以韜為刺史。梁太祖圍茂貞於鳳翔,韜以耀州降梁,已而復 叛歸茂貞。茂貞又以美原縣為鼎州,建義勝軍,以韜為節度使。末帝時,韜復叛茂 貞降梁,梁改耀州為崇州,鼎州為裕州,義勝為靜勝軍,即以韜為節度使,復其姓 溫,更其名曰昭圖。

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而昭陵最固,韜 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 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筆跡,紙墨如新,韜悉取之,遂傳人間,惟乾陵風雨 不可發。

其後硃友謙叛梁,取同州,晉王以兵援友謙而趨華原,韜懼,求徙佗鎮,遂徙 忠武。莊宗滅梁,韜自許來朝,因伶人景進納賂劉皇后,皇后為言之,莊宗待韜甚 厚,賜姓名曰李紹沖。郭崇韜曰:“此劫陵賊爾,罪不可赦!”莊宗曰:“已宥之 矣,不可失信。”遽遣還鎮。明宗入洛,與段凝俱收下獄,已而赦之,勒歸田裡。 明年,流於德州,賜死。

嗚呼,厚葬之弊,自秦漢已來,率多聰明英偉之主,雖有高談善說之士,極陳 其禍福,有不能開其惑者矣!豈非富貴之欲,溺其所自私者篤,而未然之禍,難述 於無形,不足以動其心歟?然而聞溫韜之事者,可以少戒也!五代之君,往往不得 其死,何暇顧其後哉!獨周太祖能鑒韜之禍,其將終也,為書以遺世宗,使以瓦棺、 紙衣而斂。將葬,開棺示人,既葬,刻石以告後世,毋作下宮,毋置守陵妾。其意 丁寧切至,然實錄不書其葬之薄厚也。又使葬其平生所服袞冕、通天冠、絳紗袍各 二,其一於京師,其一於澶州;又葬其劍、甲各二,其一於河中,其一於大名者, 莫能原其旨也。

譯文

李茂貞是深州博野人。

原本姓宋,名叫文通,在博野軍當兵,戍守鳳翔。

黃巢侵犯京師,鄭畋率博野軍攻打賊軍,李茂貞因功從隊長升任軍校。

光啟元年,朱玫反頻,唐僖宗出逃住在興元。

朱玫派王行瑜進攻大散關,李茂貞和保鑾都將李鍵等人在大唐峰打敗王行瑜。

第二年,朱玫就戰敗而死。

李茂貞因功從扈蹕都頭拜為武定軍節度使,賜給他姓名。

護從皇帝車駕束歸,到鳳翔,鳳翔節度使李昌符和天威都頭楊守立爭路,率兵相攻,李昌符沒有取勝,逃到隴州。

唐僖宗派李茂貞擊殺李昌符,因功拜為鳳翔隴右節度使。

大順元年,封為隴西郡王。

二年,樞密使楊復恭犯罪,逃奔到興元,興元節度使楊守亮,是楊復恭的養子,收留了他。

李茂貞於是上書說按楊復恭父子的罪行都應殺掉,於是自己請求任山南招討使。

唐昭宗由於宦官的緣故,感到為難,沒有答應。

李茂貞擅自出兵攻破興元,楊復恭父子被殺死()李茂貞上表請求任他的兒子李繼密暫且主持興元軍府事,唐昭宗於是調任李茂貞為山南西道節度使,任命宰相徐彥若鎮守鳳翔。

李茂貞不遵從詔令,上表為自己辯論說:“只是憂慮軍情突變,軍士難以控制。

枉自讓王畿附近的百姓,因此受到損害;不知道皇上流亡,從此到哪裡去?”唐昭宗因李茂貞表中的話不恭敬,不能忍受,因此向宰相杜讓能詢問,杜讓能說:“李茂貞地大兵強,而唐的實力不能夠討伐他;鳳翔又靠近京師,容易給自己造成危害而難以後悔,以後即使想誅殺晁錯向諸侯謝罪,恐怕都不能夠了。”唐昭宗發怒說:“我不能懦弱地坐著忍受凌辱!”於是責令杜讓能整治軍隊,而任命覃王李嗣周為京西招討使。

命令下達後,京師市民都知道不行,一起聚集在承天門,阻止宰相請求不要出兵,爭相投擲瓦塊石頭打宰相,宰相下車而逃,丟失了他的印,人們心裡十分恐懼,唐昭宗的主意更加堅定。

覃王率領扈駕軍五十四都在盤歷打仗,唐軍戰敗潰散,李茂貞於是進犯京師,屯駐在三橋。

唐昭宗到安福門,殺掉兩個樞密使向李茂貞請罪,求他罷兵。

李茂貞素來和杜讓能有矛盾,於是說:“策劃出兵的不是兩個樞密使,而是杜讓能。”在臨皋驛布兵,請求殺掉杜讓能。

杜讓能說:“我過去說過,只有殺掉我纔能夠解除國難(\”唐昭宗流淚沾濕衣襟,貶杜讓能為雷州司戶參軍,賜他死,李茂貞纔罷兵.第二年,河中節度使王重盈死,他的兒子王珂、王珙相爭自立。

晉王李克用請求立王坷,李茂貞和韓建、王行瑜請求立王珙,唐昭宗不答應(\李茂貞等人發怒,率領三鎮軍隊侵犯京師,策劃廢掉唐昭宗,擁立吉王李保。

沒有成功,而晉王也出兵,李茂貞害怕,於是殺掉宰相韋昭度、李候,留下他的養子李繼鵬率兵兩千在宮中值宿警衛而離去。

晉軍到河中,李繼鵬和王行瑜的弟弟行實等人爭相劫持唐昭宗出逃,京師大亂,唐昭宗出逃住在石門。

李茂貞率兵到鄂縣,殺掉李繼鵬為自己贖罪。

晉軍攻破王行瑜後,返回駐紮在渭北,請求攻打李茂貞。

唐昭宗認為晉相距遠而李茂貞靠得近,因而想庇護他作為恩惠,希望在危急時可以依靠;而且李茂貞已殺死他的養子贖罪了,於是詔令晉軍罷兵返回。

李克用嘆息說:“唐不殺掉李茂貞,憂患無窮!”唐昭宗從石門返回,增募安聖、捧宸等軍一萬多人,任命諸王統率。

李茂貞認為唐將要討伐自己,也整治軍隊請求朝見,京師百姓大為恐懼,居民都逃到山谷中。

李茂貞於是侵犯京師,唐昭宗派覃王抵禦他,覃王到三橋,軍隊潰散,唐昭宗出逃住在華州。

派宰相孫倔率兵討伐李茂貞,韓建為李茂貞請求,纔作罷。

過了很久,加拜李茂貞為尚書令,封為岐王。

後來,唐昭宗被宦官廢除,重新登位後,宰相崔胤打算藉助梁軍誅殺宦官,暗中和梁太祖商議。

中尉韓全誨等人,也倚仗李茂貞的強大,作為外援,李茂貞派他的兒子李繼筠率領幾千士兵護衛京師,宦官仗恃岐州軍兵,更加驕橫不可控制。

天復元年,崔胤召梁太祖向西,梁軍到達同州,韓全誨等人害怕,和李繼筠劫持唐昭宗逃到鳳翔。

梁軍包圍了一年多,李茂貞每次作戰就敗,關閉營壘不敢出來。

城中柴糧都耗盡了,從冬到春,下雪不斷,餓死凍死的老百姓每天上千人()一斗米值七乾錢,以至於燒人糞煮屍體來吃,父親吃自己的兒子,有人爭奪他吃的肉,就說:“這是我的兒子,你怎么能吃!”人肉每斤值一百錢,狗肉每斤值五百錢,父親甘願吃兒子,而人肉不如狗肉值錢。

夭子在宮中設定了一個小磨,派宮人自己磨豆麥供應天子,從後官、諸王十六宅以下,凍死餓死的每天有三四個人。

城中人一起攔住李茂貞,請求他想辦法給生路,李茂貞窮窘危急,策劃把天子交給梁來換取解圍。

唐昭宗對李茂貞說:“我和六宮的人都一天吃稀飯,一天吃湯餅,怎能不和梁和解呢?”三年正月,李茂貞和梁訂約和解,殺死韓全誨等二十多人,把他們的人頭送到梁軍,梁的包圍解除。

天子雖然得以出城,但梁又劫持天子束遷而唐滅亡,李茂貞不只是使唐滅亡,也困住了自己()到梁太祖登位,諸侯當中勢力強大的都相繼稱帝,惟獨李茂貞不能,只稱爵岐王,開王府設定屬官,封妻子作皇后,以天子儀衛上朝辦事,進出模擬天子罷了。

李茂貞住在岐,由於寬厚仁慈、愛惜財物,老百姓較為安定,曾因土地窄賦稅少,下令專賣油,於是禁止城門放鬆柴進城,因為松柴可以做火炬,有藝人譏誚說:“我請求一併禁止月亮發光。”李茂貞笑了而沒有發怒。

當初,李茂貞攻破楊守亮而奪取興元,而合、寧、酈、坊各州都依附他,共有二十個州;當他被梁包圍時,興元歸屬蜀;開平以後,鄶、寧、酈、坊等州歸屬梁,秦、鳳、階、成等州又歸屬蜀;在梁末年,只有七個州罷了。

唐莊宗攻破梁後,李茂貞稱岐王,上書以季父輩分自居。

到聽說唐莊宗攻入洛陽,就上表自稱臣子,派他的兒子李從暇前來朝拜。

唐莊宗因為他年老,很尊敬禮待他,改封為秦王,詔書上不稱名。

同光二年,病死,六十九歲,謐號叫忠敬。

李從瞄為人溫柔而擅長書畫,李茂貞受權拜李從暇為彰義軍節度使。

李茂貞死,拜為鳳翔節度使。

魏王李繼岌出征蜀,任供軍轉運應接使。

蜀平定後,李繼岌派李從咪監押王衍,到達鳳翔時,監軍使柴重厚拒不接納,李從暇於是往東到華州,聽說唐莊宗遭難又西歸。

唐明宗登位,聽說柴重厚曾拒納李從暇,派人殺了他。

李從喔上書,說柴重厚守鳳翔時,沒有騷擾軍隊百姓,希望寬恕他的罪過。

雖然沒有準許,士人因此稱讚他(\相繼鎮守宣武、天平。

李從瞄有一千頃田、一千畝竹子在鳳翔,怕損窨百姓的利益,不曾清理租賦,鳳翔人喜愛他。

唐廢帝從鳳翔出發,快要走時,鳳翔人拉住馬請求留下李從暇。

唐廢帝登位,又任李從瞼為鳳翔節度使,死時四十九歲。

韓建字佐時,是許州長社人。

年輕時任蔡州軍校,隸屬忠武軍將領鹿晏弘。

跟隨楊復光在長安進攻黃巢,黃巢被攻破後,楊復光也死了,鹿晏弘和韓建等人無所歸屬,於是率領手下的士兵往西從蜀中迎唐僖宗,打劫經過的地方。

到達興元時,驅逐牛叢,占據山南。

不久不能守,鹿晏弘束逃到許州,韓建於是逃奔到蜀,拜為金吾衛將軍。

唐僖宗返回長安,韓建任潼關防禦使、華州刺史。

華州多次經受大軍浩劫,戶口流散,韓建小時候低賤,熟習農活,於是披劑斬棘,督促百姓耕田種植,出入鄉里,詢問百姓疾苦。

韓建原來不識字,於是派人在他用的器物床榻上題字,寫出它們的名稱來看,時間長了逐漸粗通文字。

見到《玉篇》,高興地說:“我按類推求,還有什麼學不到呢。”因此而通音韻聲律,有空就鑽研書史。

這時,天下已亂,各鎮都由武夫把持,只有韓建安撫軍兵百姓,又好學。

劑南成訥這時改姓郭,也治理劑、楚有方。

當時號稱“北韓南郭”。

大順元年,以兵歸屬張浚攻伐晉,張浚失敗,韓建從含山逃回。

河中王重盈死,兒子王珂、王珙爭位,晉人支持王珂,韓建和王行瑜、李茂貞支持王珙。

唐昭宗不同意,韓建等人大怒,率三鎮兵侵犯京師。

唐昭宗召見韓建等人責備他們,王行瑜、李茂貞惶恐發抖不能說話,韓建獨自上前陳述理由。

於是殺掉宰相韋昭度、李蹊等人,策劃廢除唐昭宗。

恰逢晉出兵快要到了,韓建等人害怕,纔返回。

晉罩向三鎮興師問罪,兵臨華州,韓建登城呼喊說:“我們國家對你們大國未嘗失禮,為什麼受到攻打?”晉人說:“你率兵冒犯天子,誅殺大臣,因此討伐你。”不久與晉言和。

乾寧三年,李茂貞又侵犯京師,唐昭宗準備逃奔到太原,停駐渭北,韓建派兒子韓允請求唐昭宗到華州。

唐昭宗又想往墉州,韓建在富平追上唐昭宗,哭泣著說:“藩臣倔強不馴,不止是李茂貞,如果捨棄靠近京師的地方而去偏遠的邊塞,皇上渡過黃河,就不能回來了!”唐昭宗也哭了,於是到華州。

這時,天子孤單弱小,只有殿後軍和定州三都將李筠等人的士兵一千多人作護衛,以各王統率。

韓建已使唐昭宗到他鎮守的地方,於是想控制他,就請求罷免各王統率的軍兵,解散殿後軍,多次上表都沒有答覆。

唐昭宗登上齊雲樓,向西北顧望京師,作《菩薩蠻辭》三首表達思歸的感情,最後一首寫道:“野姻生碧樹,陌上行人去。

安得有英雄,迎歸大內中?”酒酣情盡,和跟隨他的臣子悲歌流淚,韓建和諸王都作詞與之唱和。

韓建心裡尤其不高興,於是派人誣告各王策劃殺掉韓建、劫持天子去別的地方。

唐昭宗召韓建,準備辨明是非,韓建聲稱有病不去,於是派各王親自前去,韓建不見,請求送各王歸十六宅,唐昭宗以此為難。

韓建於是率領幾千精兵包圍行宮,請求殺掉李筠。

唐昭宗非常恐懼,急忙下詔殺掉李筠,全部解散殿後和三都衛兵,把各王幽禁在十六宅中。

唐昭宗更加後悔到華州,派延王李戒丕出使到晉,以便謀求復興。

李戒丕返回,韓建和中尉劉季述誣告各王謀反,率兵包圍十六宅,各王都登上屋頂呼叫,於是被殺。

唐昭宗無可奈何,為韓建立下德政碑安慰他。

韓建殺掉各王后,就建設南莊,修築樓閣,打算邀請唐昭宗巡遊,藉機廢除他而擁立德王李裕。

他的父親韓叔豐對韓建說:“你不過是陳、許二州問的一個農夫罷了,碰上時代混亂,蒙受天子的大恩纔成現在這樣,想要靠兩個州一百里的地方做大事.被滅族的災禍,我不忍心看見,不如先死:”於是抽泣淚下。

李茂貞、梁太祖都想出兵迎接天子,韓建稍感害怕,纔作罷。

光化元年,唐昭宗返回長安,親自為韓建畫像,封韓建為穎川郡王,賜給他鐵券。

韓建推辭郡王的爵位,於是封韓建為許國公。

梁太祖率兵向長安進軍,派張存敬進攻同州,韓建的判官司馬鄴以城投降,梁太祖派司馬鄴召降韓建,韓建纔出來投降。

梁太祖指責韓建背叛自己,韓建說:“這是判官李巨川策劃的。”梁太祖發怒,立即殺掉李巨川,讓韓建隨行。

唐昭宗束遷,韓建跟隨到洛陽,唐昭宗舉酒敬梁太祖和韓建說:“遷都之後,國家稍微安定,國家的安危,全靠你們倆人。”其次輪到何皇后舉杯,韓建踩梁太祖的腳,梁太祖於是假裝喝醉離去。

韓建出來,對梁太祖說:“天子和宮人遞眼色,帷幕下有兵器的聲音,怕你不能倖免。”梁太祖因此很感激他,表奏韓建為平盧軍節度使。

梁太祖登位,拜為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梁太祖性格剛烈暴躁,臣子們不敢進諫,只有韓建不時進諫,梁太祖也寬容他。

梁太祖在洛陽郊外祭天,韓建任大禮使。

罷宰相任,外任許州節度使,梁太祖死,許州兵變,被殺,五十八歲。

李仁福,不知道他的家世。

當唐僖宗時,有個叫托跋思敬的人,任夏州偏將,後來因參加攻破黃巢有功,賜姓李氏,拜為夏州節度使。

托跋思敬死,乾寧二年,任命他的弟弟托跋思諫為節度使。

自從唐末天下大亂以來,史官的實錄大多闕失,各節鎮憑藉時機崛起,如不是有大善大惡昭著於世的,就無法從頭到尾地記述。

這時,興元、鳳翔、合寧、酈坊、河中、同華各鎮的軍隊,四面並起而交相爭鬥,只有靈夏沒有成為唐的禍患,但也沒有大的功勞。

朱玫作亂,托跋思敬和墉州李思孝都率兵屯駐在渭橋。

後來,黃巢攻陷京師,王重榮、李克用等人會同各鎮的軍隊討伐賊軍,托跋思敬參加攻破黃巢收復京師,但都不曾有可以稱道的事情,因此托跋思敬的世次、功過都不清楚而沒有傳下來。

梁開平二年,托跋思諫死,軍中立他的兒子托跋彝昌為留後。

隨即拜託跋彝昌為節度使()第二年,他的將領高宗益作亂,殺掉托跋彝昌。

這時,李仁福任蕃部指揮使,帶兵戍守在外,軍中於是迎接李仁福擁立他,不知道他跟托跋思諫的親疏關係怎樣。

這年四月,拜李仁福為檢校司空、定難軍節度使。

在整個梁代,奉行唐朝曆法罷了。

這時,岐王李茂貞、晉王李克用,多次合兵攻打李仁福,梁就出兵救他。

李仁福累官到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為朔方王。

長興四年三月死,他的兒子李彝超自任為留後。

從李仁福時起,邊將多說李仁福和契丹勾結,恐怕會造成邊患。

唐明宗藉他死的機會,於是任李彝超為延州刺史、彰武軍節度使,而調彰武軍安從進代替他。

怕李彝超不接受替代,派合州藥彥稠率兵五萬人送安從進赴任。

李彝超果然不接受替代,安從進和藥彥稠率兵包圍他,一百多天不能攻克。

夏州城牆歷來堅牢,老人們傳說是赫連勃勃蒸土修築的,安從進等人挖地道,挖到城下堅如鐵石,鑿不能入。

李彝超從關外招党項,抄掠安從進等人運糧的路,從陝州以西,老百姓運送一斗糧一束草料,花費袋千錢,人們受不了,一路上都是愁苦之聲。

唐明宗於是放棄而不攻打,任李彝超為定難軍節度使。

清泰二年去世。

他的弟弟李彝興,屢經升遷至檢校太師兼侍中,周顯德年間,封為西平王,以後的事載於國史。

韓遜,不知道他的家世。

最初任靈武軍校,當唐末大亂時,占據靈鹽,唐就任他為節度使,而史書失傳沒有記錄,找不著這件事。

梁開平三年,封朔方節度使韓遜為穎川王,纔見於史書。

這時,邰寧楊崇本、墉延李周彝、鳳翔李茂貞,都和梁爭戰,惟獨韓遜和夏州李思諫歸屬梁稱臣,不曾率兵相爭。

李茂貞曾派劉知俊攻打韓遜,役能攻克,韓遜也善於安撫他的部下,人們都喜歡他,為韓遜修建生祠廟。

貞明年間,韓遜死,軍中擁立他的兒子韓洙為留後,梁就任命他為節度使。

到唐莊宗時,又任韓洙兼河西節度。

天成四年,韓洙死,就任命韓洙的兒子韓潑為朔方軍留後。

他的將領李賓作亂,韓澄於是向朝廷上章請求任命軍帥,唐明宗任康福為朔方河西節度使代替韓澄,從此由朝廷任命官吏來相替代。

韓氏自從韓遜占據靈武,流傳幾代都沒有什麼值得稱述的地方,後來不知韓澄最終如何。

楊崇本,小時候侍奉李茂貞,被他收養作兒子,改姓李,名叫李繼徽,李茂貞表奏楊崇本為靜難軍節度使。

梁太祖攻打岐沒有攻克,於是移兵進攻郇州,楊崇本出迎投降,梁太祖讓他恢復原姓,賜名叫崇本,把他的家遷到河中作為人質。

楊崇本的妻子有美色,梁太祖用兵打仗,往返於河中,曾經寵幸她。

楊崇本的妻子感到十分羞愧恥辱,秘密派人責備楊崇本說:“大丈夫不能庇護他的妻子,我已成為朱公的女人了,沒有臉見你,只有用刀子繩子結果生命罷了!”楊崇本哭泣憤怒。

後來梁軍解除對岐的包圍,楊崇本的妻子得以回來,楊崇本於是又背叛梁而歸附李茂貞。

李茂貞西連蜀兵會同楊崇本進攻雍、華二州,關西十分震驚。

梁太祖率兵向西到河中,派郴王朱友裕攻打他,朱友裕到達永壽而死,梁軍就回師。

楊崇本屯駐在美原,梁太祖又派劉知俊、康懷英等人攻打他,楊崇本大敗,從此不再東征。

乾化四年,被他的兒子楊彥魯殺死。

楊崇本的養子李保衡,殺掉楊彥魯向梁投降。

高萬興是河西人。

唐末,河西歸屬李茂貞,李茂貞的大將胡敬璋任延州刺史,高萬興和他的弟弟高萬金都侍奉胡敬璋任騎將。

胡敬璋死後,他的將領劉萬子代任刺史。

梁開平二年,在州南安葬胡敬璋,劉萬子在場,他的將領許從實殺掉劉萬子,自封延州刺史。

這時,高萬興兄弟都率兵戍守在邊境上,聽說劉萬子被殺,率領部下幾千人向梁投降。

梁太祖的軍隊屯駐在河中,派同州劉知悛率兵接應高萬興,攻打丹州,擒獲刺史崔公實。

進攻延州,擒獲許從實。

墉州李彥容、坊州李彥昱都棄城逃跑。

梁太祖於是任命高萬興為延州刺史、忠義軍節度使,任牛存節為保大軍節度使。

不久劉知俊反叛,於是調牛存節守同州,任命高萵金為保大軍節度使。

高萬興屢經升遷至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渤海郡王。

貞明四年,高萬金死,於是任高萬興焉酈延節度使,進封為延安郡王,改封為北平王。

梁滅亡,唐莊宗進入洛陽,高萬興曾朝拜一次。

同光三年,死在任上。

高萬興兄弟都驍悍勇猛,卻不曾立下戰功,但以戍邊的軍隊向梁投降,梁攻取酈、坊、丹、延等州是從高萬興開始的,因此他們兄弟二人世代都守護本土。

高萬興的兒子高允韜代任他的職任,長興元年調任鎮守安國,又改任義成,清泰年間死。

高萬金的兒子高允權,開運中任膚施令,免職住在家中。

這時,周密任彰信軍節度使,契丹消滅晉,延州兵變,驅逐周密,周密堅守束城,而西城的軍隊擁立高允權為留後。

聽說漢高祖在太原起兵,於是歸附漢,就拜為節度使,廣順三年死。

溫韜是京兆府華原人。

年輕時做盜賊,後來侍奉李茂貞,任華原鎮將,改姓李,名叫彥韜。

李茂貞以華原縣為耀州,任溫韜為刺史。

梁太祖在鳳翔包圍李茂貞,溫韜以耀州向梁投降,不久又叛梁歸附李茂貞。

李茂貞又改美原縣為鼎州,建義勝軍,任溫韜為節度使。

梁末帝時,溫韜又背叛李茂貞向梁投降,梁改耀州為崇州,改鼎州為裕州,改義勝軍為靜勝軍,就任溫韜為節度使,恢復他的姓氏溫,改他的名叫昭圖。

溫韜在鎮七年,在他境內的唐宗室各個陵墓,都被挖掘,拿走裡面藏的金寶,而昭陸最牢固,溫韜從墓道卜去,看見宮室規模宏偉壯麗,和人間一樣,中門是正寢,東西廂陳列著石床,床上石盒中是鐵匣,全部收藏著前代圖書,鍾繇、王羲之的筆跡,紙墨就像新的一樣,溫韜全部取出來,於是流傳到人間,只有乾陵因狂風暴雨役能打開。

後來朱友謙背叛梁,攻取同州,晉王率兵援救朱友謙而奔赴華原,溫韜害怕,請求改任別的節鎮,於是移任忠武,唐莊宗消滅梁,溫韜從許州前來朝拜,藉樂官景進獻納賄賂劉皇后,皇后替他說話,唐莊宗待溫韜很好,賜給他姓名叫李紹沖。

郭崇韜說:“這是劫掠陵墓的盜賊,罪行不能饒恕!”唐莊宗說:“已經寬恕他了,不能失信。”於是派他回鎮。

唐明宗進入洛陽,溫韜和段凝一起都被收捕投入獄中,不久赦免,勒令回到鄉里。

第二年,流放到德州,賜死。

唉,厚葬的弊病,自從秦、漢以來,很多聰明英偉的君主,即使有高談闊論善於遊說的士人,極力陳說厚葬的禍福利害,也有不能消除君主的迷惑的!難道不是富貴的欲望,沉溺在自己偏愛的事情中很深,而還沒有顯現的災禍,難以在無形中描述,不足以震動君主的心嗎?但聽到溫韜的事的人.可稍引以為戒了!五代的君主,常常死於非命,哪有時間顧及他們死後的事呢!祇有周太祖能從溫韜的災禍中引以為鑑,他臨終時,留書給周世宗,讓他用瓦棺、紙衣為自己殮屍。

要安葬時,打開瓦棺給人看,安葬後,刻石告訴後代,不建地下宮殿,不設守陵妾,反覆叮嚀他的意思,十分懇切,但實錄沒有記載他安葬的厚薄。

又以他活著時穿戴的袞冕、通天冠、絳紗袍各兩套隨葬,一套埋在京師,一套埋在澶州;又以他的劍、鏜甲各兩件隨葬,一件埋在河中,一件埋在大名,沒有人能推知他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