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列傳·卷八十四

作者:沈昫等

○馬燧 子暢 燧兄炫

渾瑊 子鎬 釒歲

馬燧,字洵美,汝州郟城人,其先自右扶風徙焉。祖珉,官至左玉鈐衛倉曹。 父季龍,嘗舉明《孫》《吳》,俶儻善兵法,官至嵐州刺史、幽州經略軍使。燧少 時,嘗與諸兄讀書,乃輟卷嘆曰:“天下將有事矣,丈夫當建功於代,以濟四海, 安能矻矻為一儒哉!”燧姿度魁異,長六尺二寸,沉勇多智略,該涉群書,尤善兵 法。

安祿山反,俾光祿卿賈循守范陽。燧說循曰:“祿山負恩首亂,雖陷洛城,必 當夷滅。公盍建不代之功,誅其逆將向潤客、牛廷玠,拔其根柢,祿山西不能入關, 則坐而受擒,天下可定也。”循雖善之,計不時決,事泄,祿山果遣韓朝陽來召循。 朝陽至范陽,與循語,陰伏壯士以弓弦縊殺之。燧脫身走西山,隱者徐遇匿之。逾 月,間行歸平原。平原不守,復走魏郡。

寶應中,澤潞節度使李抱玉署奏趙城尉。是時回紇大軍還國,恃復東都之功, 倔強恣睢,所過或虜掠廩粟,供餼小不如意,恣行殺害。抱玉具供辦,賓介皆憚不 敢行,燧自贊請主郵驛。比回紇至,則先賂其渠帥,與明要約,回紇乃授燧旗幟為 識,犯令者命燧戮之。取死囚給左右廝役,小違令,輒殺之。回紇相顧失色,虜涉 其境,無敢暴掠。抱玉益奇之。燧因說抱玉曰:“屬者與回紇言,燧得其情。今仆 固懷恩恃功樹黨,李懷仙、張忠志、薛嵩、田承嗣分授疆土,皆出於懷恩,其子瑒 佻勇不義。以燧度之,將必窺太原西山以為亂,公宜深備之。”無何,懷恩果與太 原都將李竭誠通謀,將取太原,其帥辛雲京覺之,斬竭誠,固城自守,懷恩遣其子 瑒率兵圍之。初,回紇北歸,遣其將安恪、石常庭將兵數百及誘募附麗者複數千人 以守河陽,東都所虜掠重貨,悉積河陽。是時,懷恩遺薛嵩自相、衛饋糧以絕河津。 抱玉令燧詣薛嵩說之,嵩乃絕懷恩從順。署奏左武衛兵曹。歷太子通事舍人,遷著 作郎、營田判官。無幾,遷秘書少監、兼殿中侍御史,為節度判官、承務郎,遷鄭 州刺史。燧乃勸課農畝,總其戶籍,歲一稅之,州人以為便。大曆四年,改懷州刺 史。乘亂兵之後,其夏大旱,人失耕稼;燧乃務修教化,將吏有父母者,燧輒造之 施敬,收葬暴骨,去其煩苛。至秋,界中生魯谷,人頗賴之。

抱玉移鎮鳳翔,以汧陽被邊,署奏隴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州西有通道,廣二 百餘步,上連峻山,山與吐蕃相直,虜每入寇,皆出於此。燧乃按行險易,立石種 樹以塞之,下置二門,設籬櫓,八日而功畢。會抱玉入覲,與燧俱行。久之,代宗 知其能,召見,拜商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防禦水陸運使。

大曆十年,河陽三城兵亂,逐鎮將常休明,以燧檢校左散騎常侍、御史大夫、 河陽三城使。十一年五月,汴州大將李靈耀反,因據州城,絕運路,以邀節制。代 宗務姑息人,因授靈耀汴、宋等八州節度留後。靈耀不受命。乃潛結魏博;田承嗣 乃遣兄子悅將兵援靈耀,破永平軍將劉洽。詔燧與淮西節度使李忠臣合軍討靈耀。 忠臣懼賊,焚廬舍西走。燧勸其還兵,請為前鋒,擊破田悅,進逼汴州。忠臣行汴 南,燧引軍行汴北,又敗靈耀將張清於西梁固。靈耀選銳兵八千,號為“餓狼軍”; 燧獨引軍擊破之,進至浚儀。是時,河陽兵冠諸軍。承嗣又遣悅將兵二萬救靈耀, 破永平軍將杜如江,略曹州,又敗李正己游軍,擊走劉洽、長孫全緒等軍,乘勝去 汴州一舍,方陣而進。忠臣會宋州、淮南、浙西兵,與戰不利,請救於燧,燧引四 千人為奇兵擊破之,田悅匹馬遁去。靈耀知悅敗,明日以百騎夜走,汴州悉降,燧 讓功於忠臣。忠臣素暴戾,燧不欲入汴城,乃引軍退舍於板橋。忠臣入城,果專其 功,因會擊殺宋州刺史李僧惠。燧還河陽。

大曆十四年六月,檢校工部尚書、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留後,尋為節 度使。太原承前政鮑防百井敗軍之後,兵甲寡弱,燧乃悉召將吏牧馬廝役,得數千 人,悉補騎卒,教之數月,為精騎。造甲者必令長短三等,稱其所衣,以便進趨。 又造戰車,蒙以狻猊象,列戟於後,行則載兵甲,止則為營陣,或塞險以遏奔沖, 器械無不犀利。居一年,陳兵三萬,開廣場以習戰陣,教其進退坐作之勢。

建中二年六月,朝於京師,加檢校兵部尚書,令還太原。初,田悅新代承嗣統 兵,恐人不附己,詐效誠款,燧上疏明其必反,宜先備之。其年,悅果與淄青、恆 冀通謀,自將兵三萬圍邢州,次臨洺,築重城,絕其內外,以拒救兵。邢州將李洪、 臨洺將張伾,皆堅守不拔。昭義軍告急,乃詔燧將步騎二萬與昭義節度使李抱真、 神策行營兵馬使李晟合軍救臨洺。燧軍出郭口,兵未過險,乃遣持書喻悅,且示 之好,悅謂燧畏之。十一月,師次邯鄲,悅遣使至,燧皆斬之以徇;遣兵擊破其支 軍,射殺其將成炫之。悅自攻臨洺,遣大將楊朝光將兵萬人,於臨洺南雙岡東西列 二柵以御燧。燧乃率李抱真、李晟進軍,營於二柵之中。其夜,東柵走歸悅。明日, 燧進軍營明山,取其棄柵以置輜重。悅謂將吏曰:“朝光堅柵不下萬人,假令燧等 盡銳攻之,比數日,計不能下,殺傷必甚。吾此必拔臨洺,賞勞軍士而與之戰,必 勝之術也。”悅乃分恆州李惟岳救兵五千以助朝光,燧率軍攻朝光,田悅將萬餘人 救之。燧乃令大將李自良、李奉國將騎兵合神策軍於雙岡御之,令曰:“令悅得過, 當斬爾!”自良等擊卻悅。燧乃令推火車以焚其柵,斬朝光及大將盧子昌,斬首五 千餘級,生虜八百餘人。居五日,進軍至臨洺,田悅悉軍戰。燧自將銳兵扼其衝口, 凡百餘合,士皆決死,悅兵大敗,斬首萬餘級,生虜九百人,得谷三十萬斛,器甲 稱是。悅收敗兵夜遁,邢州圍亦解。以功加右僕射。先戰,燧誓軍中,戰勝請以家 財行賞,既勝,盡出其私財以頒將士。德宗嘉之,詔度支出錢五萬貫行賞,還燧家 財。尋加魏博招討使。

三年正月,田悅求救於淄青、恆冀,李納遣大將衛俊將兵萬人救悅,李惟岳亦 遣兵三千赴援。悅收合散卒二萬餘人,壁於洹水,淄青軍其東,恆冀軍其西,首尾 相應。燧率諸軍進屯於鄴,奏請益河陽兵,詔河陽節度使李芃將兵會之。軍次於漳, 悅遣將王光進以兵守長橋,築月城以為固,軍不得渡。燧乃於下流以車數百乘,維 以鐵鎖,鎖絕中流,實以土囊以遏水,水稍淺,諸軍畢渡。是時軍糧少,悅深壁不 戰,欲老燧軍。燧令諸軍持十日糧,進次倉口,與悅夾洹水而軍。抱真與李芃問: “糧少而深入,何也?”燧曰:“糧少利速戰,兵法善於致人,不致於人。今田悅 與淄青、恆三軍為首尾,計欲不戰,以老我師;若分軍擊其左右,兵少未可必破, 悅且來救,是前後受敵也。兵法所謂攻其必救,彼固當戰也,燧為諸軍合而破之。” 燧乃造三橋道逾洹水,日挑戰,悅不敢出。恆州兵以軍少,懼為燧所並,引軍合於 悅。悅謂燧明日復挑戰,乃伏兵萬人,欲邀燧。燧乃令諸軍半夜皆食,先雞鳴時擊 鼓吹角,潛師傍洹水徑趨魏州,令曰:“聞賊至,則止為陣。”又令百騎吹鼓角, 皆留於後,仍抱薪持火,待軍畢發,止鼓角匿其旁,伺悅軍畢渡,焚其橋。軍行十 數里,悅乃率淄青、恆州步騎四萬餘人逾橋掩其後,乘風縱火,鼓譟而進。燧乃坐, 申令無動,命前除草斬榛棘廣百步以為陣;燧出陣,募勇力得五千餘人,分為前列, 以俟賊至。比悅軍至,則火止氣乏,力少衰,乃縱兵擊之,悅軍大敗。時神策、昭 義、河陽軍小卻,河東軍既勝,諸軍還斗,合擊又大破之。迫洹水,悅軍走橋,橋 已焚矣。悅軍亂,赴水,斬首二萬餘級,殺大將孫晉卿、安墨啜,生獲三千餘人, 溺死者不可勝紀。淄青軍殆盡,死者相枕藉三十餘里。悅收敗卒千餘人走魏州,至 門,州將李長春閉門不納。久之,追兵不至,比明,乃納悅。悅既入,殺長春,嬰 城自守。數日,李再春以博州降,悅兄昂以洺州降,王光進以長橋降。悅遣符璘、 李瑤將五百騎送淄青兵還鎮,璘、瑤因來降燧。魏州先引御河入城南流,燧令塞其 領口,河流絕,城中益恐。悅乃遣許士則、侯臧徒步間行說硃滔、王武俊,借兵求 救。時王武俊已殺李惟岳,傳首京師,授武俊恆冀觀察都防禦使;時武俊同列張孝 忠已為易定節度使,武俊獨為防禦使,又割趙、深二州為一鎮,以康日知為觀察使, 甚為怨望,且素輕孝忠,恥名在下。時硃滔討李惟岳,拔深州,求隸幽州不得,亦 怨望。由是滔、武俊同謀救悅。悅恃燕、趙之援,又出兵二萬背城而陣,燧復與諸 軍擊破之。五月,加燧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六月,硃滔、王武俊聯兵五萬來救悅, 至於城下。諸帥議退兵,燧固不可,德宗遣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將朔方軍步騎萬五千 人赴燧。是月晦,懷光亦至。懷光勇而無謀,軍至之日,未休息,堅請與滔等戰, 王師不利。悅等決水灌燧等軍,燧兵屈糧少,七月,燧與諸軍退次魏縣。是月,詔 加燧魏州大都督府長史,兼魏、博、貝四州節度、觀察、招討等使。田悅、硃滔、 王武俊軍亦至魏縣,與官軍隔河對壘。十一月,三盜於魏縣軍中遞相推獎王號:硃 滔稱冀王,田悅稱魏王,王武俊稱趙王;又遣使於李納,納稱齊王。四道共推淮西 李希烈為天下兵馬元帥、太尉、建興王,皆偽署官號,如國初行台之制,而名目頗 有妖僻者,然未敢偽稱年號。而五盜合從圖傾社稷,兩河鼎沸,寇盜橫行;燧等雖 志在勤王,竟莫能驅攘患難。

四年十月,涇師犯關,帝幸奉天,燧引軍還太原。議者云:“燧若乘田悅洹水 之敗,並力攻之,時城中敗卒無三二千人,皆夷傷未起,日夕俟降;燧與抱真不和, 遷延於擊賊,乃致三盜連結,至今為梗,職燧之由。”燧至太原,遣行軍司馬王權 將兵五千赴奉天,又遣男匯及大將之子與俱來,壁於中渭橋。及帝幸梁州,權、匯 領兵還鎮。燧以晉陽王業所起,度都城東面平易受敵,時天下騷動,北邊數有警急, 乃引晉水架汾而注城之東,瀦以為池,寇至計省守陴者萬人;又決汾水環城,多為 池沼,樹柳以固堤。尋兼保寧軍節度使。

興元元年正月,加檢校司徒,封北平郡王。七月,德宗還京,加燧奉誠軍及晉、 絳、慈、隰節度並管內諸軍行營副元帥,令與侍中渾瑊、鎮國軍節度使駱元光同討 河中。初,李懷光據河中,燧遣使招諭之,懷光妹婿要廷珍守晉州,衙將毛朝易攵 守隰州,鄭抗守慈州,皆相次降燧。初,王武俊自魏縣還鎮,雖去偽號,而攻圍趙 州不解,康日知窘蹙,欲棄趙州,燧奏曰:“可詔武俊與抱真同擊硃滔,以深、趙 隸武俊,請改日知為晉、慈、隰節度使。”日知未至而三州降燧,故又加燧晉、慈、 隰節度使。燧乃表讓三州於日知,且言因降而授之,恐後有功者踵以為常。上嘉而 許之。燧乃遣使迎日知,既至,籍府庫而歸之,日知喜且過望。

九月十五日,燧帥步騎三萬次於絳,分兵收夏縣,略稷山,攻龍門,降其將馮 萬興、任象玉。燧以兵攻絳州,十月,拔其外城,其夜偽刺史王克同與大將達奚小 進棄城走,降其眾四千人。又遣大將李自良、谷秀分兵略定聞喜、夏縣、萬泉、虞 鄉、永樂、猗氏六縣,降其將辛兟及兵五千人。谷秀以犯令虜士女,斬之以徇。

貞元元年,軍次寶鼎,敗賊騎兵於陶城,前鋒將李黯追擊之,射殺賊將徐伯文, 斬首萬餘級,獲馬五百匹。是歲,天下蝗旱,物價騰踴,軍乏糧餉,而京師言事多 請扌舍懷光,上意未決。燧以懷光逆節尤甚,河中密邇京邑,反覆不可保信,舍之 無以示天下,慮上為左右所惑,且兵事尚密。六月,燧乃舍軍以數百騎朝於京師。 比召見,燧曰:“臣雖不武,得芻糧支一月,足以平河中。”上許之。

七月,燧因朝京師,乃與渾瑊、駱元光、韓游瑰合軍,次於長春宮。懷光將徐 廷光以兵六千守宮城,御備甚嚴。燧度長春不下,則懷光自固,攻之曠日持久,所 傷必甚,乃挺身至城下呼廷光。廷光素憚燧威名,則拜於城上。燧度廷光心已屈, 乃徐謂之曰:“我來自朝廷,可西面受命。”廷光復拜。燧乃喻之曰:“公等皆朔 方將士,祿山以來,首建大動,四十餘年,功伐最高,奈何棄祖父之動力,背君上, 為族滅之計耶!從吾,非止免禍,富貴可圖也。”賊徒皆不對。燧又曰:“爾以吾 言不誠,今相去不遠數步,爾當射我!”乃披襟示之。廷光感泣俯伏,軍士亦泣下。 先一日,賊焦籬堡守將尉珪以兵二千因堡降燧;廷光東道既絕,乃率眾出降。燧以 數騎逕入城,處之不疑,莫不畏服,眾大呼曰:“吾輩復得為王人矣!”渾瑊由是 服燧,私謂參佐曰:“予嘗謂馬公用兵與予不相遠,但警怪累敗田悅;今觀其行兵 料敵,吾不迨遠矣!”八月,燧移軍於焦籬堡。其夜,賊太原堡守將吳冏棄堡而遁, 其下皆降。燧率諸軍濟河,兵凡八萬,陣於城下。是日,賊將牛名俊斬懷光首以城 降。其守兵猶一萬六千人,斬賊將閻晏、孟寶、張清、吳冏等七人以徇,為懷光脅 虜者皆舍之。

燧自朝京師還行營,凡二十七日而河中平。詔書褒美,遷光祿大夫,兼侍中, 仍與一子五品正員官。宴賜畢,還太原。是行也,德宗賜燧《宸扆》、《台衡》二 銘。序曰:

朕每覽上古之書,用及唐、虞之際,君臣相得,聖賢同時,日夕孜孜,講論至 道,或陳其鑒誡,或諷以詠歌,煥乎典謨,百代是式,有以見啟沃之道,理化之端, 意甚慕之,而未能迨也。頃靈監節度使杜希全著書上獻,多所規諫,聊為《君臣箴》, 用答其意。河東等道副元帥、司徒燧固請勒石,貽厥後人。朕以文既非工,義又非 備,垂諸來裔,良所恧焉。起予者商,因之有作,庶乎朝夕自儆,且俾後代知我文 武殿邦之臣歟。

《宸扆銘》曰:

天生蒸人,性命元淳,嗜欲交馳,利害糾紛。無主乃亂,樹之以君,九域茫茫, 萬情云云。目不備睹,耳難遍聞,睹之聞之,矧又非真。事失其源,道遠莫親,理 行其要,化行如神。失源維何,不自正身,正身之方,先誠其意。罔從爾欲,罔載 爾偽,體道崇德,本仁率義。必信若寒暑,無私象天地,感而遂通,百慮一致。任 人之術,各當其器,舍短從長,理無求備。事多總集,眾才鹹遂,知而必任,任而 勿貳。以天下之目為鑑,我鑒斯明;以天下之心為謀,我謀則智。求賢惟廣,辯理 惟精,逆耳咈心,必嘉乃誠。順旨苟容,亦察其情,斥去奸諛,全度忠貞。先人立 言,為代作程,諤諤者昌,唯唯者傾,系以興亡,曷雲其輕。承天子人,夫豈不貴? 伊昔哲王,夙夜祗畏。馭朽為戒,納隍為志,神將害盈,天匪假易。四海為家,夫 豈不富?伊昔哲王,勤儉固陋。土階罔飾,露台罷構,遠奇伎淫巧,放珍禽怪獸。 敬之慎之,天命可祐。欲令必行,順人之情,欲誠必著,清己之慮,心無億詐,事 必忠恕。凡將有為,靡不三思,喜怒以節,動靜以時。毫釐或差,禍害亦隨,慢易 厥初,悔其曷追。刑不可長,武不可恃,作威逞力,厲階斯起。垂旒蔽聰,黈纊塞 耳,含弘光大,是亦為美。覆之如天,愛之如子,仁心感人,率土自理。嗟予寡昧, 嗣守丕圖,寇戎薦興,德化未孚。大業兢兢,其敢以渝,俯察物情,仰稽典謨,作 誡斯言,置於坐隅。

《台衡銘》曰:

天列台星,垂象於人,聖人則天,亦建輔臣。以翼以弼,為衡為鈞,如耳目應 心,如股肱連身,是則同體,孰雲非親?陰陽相推,四序成歲,君臣相得,萬邦作 乂。感同風雲,合若符契,以道匡救,盡規獻替,木必從繩,金其用礪。帝者之盛, 時惟陶唐,乃聞疇咨,仄陋明易攵。洎乎有虞,二八騰芳。爰迨伊尹,相於成湯。 載生薑牙,諒彼武王。道無不行,謀無不臧,君聖臣賢,運泰時康。漢高既興,蕭、 曹亦彰。烈烈我祖,膺期而昌,剷滅群凶,砥平四方。惟衛及英,啟辟封疆;曰房 與杜,振理維綱;亦有魏徵,忠謇昂昂。偉茲眾材,為棟為梁,蕩蕩巍巍,邦家有 光。是知道之廢興,繫於時主,主之得失,資於台輔。經之以文,緯之以武,出為 方伯,入作申、甫,絕維載張,闕袞斯補。惟德是倚,惟才是求,人不易知,德亦 難周。傅說板築,夷吾射鉤,任之不疑,千載垂休,體於至公,何鄙何讎。追惟哲 主,必賴良弼,矧予不德,暗於理術。師旅繁起,政刑多失,遘茲艱屯,夙夜祗栗。 翊我戴我,實惟勛賢,內熙庶績,外總十連,威武載揚,謀猷日宣。長城壓境,巨 艦濟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顛。予嘉爾誠,爾相予理,惟後失道,亦臣之恥。自昔 格言,慎終如始,功藏鼎彝,道冠圖史。無俾伊、傅,克專厥美,作鑒勒銘,永世 是紀。

燧至太原,乃勒二銘於起義堂西偏,帝為題額,其崇寵如此。

二年冬,吐蕃大將尚結贊陷鹽、夏二州,各留兵守之,結贊大軍屯於鳴沙,自 冬及春,羊馬多死,糧餉不繼。德宗以燧為綏、銀、麟勝招討使,令與華帥駱元光、 邠帥韓游瑰及鳳翔諸鎮之師會於河西進討。燧出師,次石州。結贊聞之懼,遣使請 和,仍約盟會,上皆不許。又遣其大將論頰熱厚禮卑辭申情於燧請和,燧頻表論奏, 上堅不許。三年正月,燧軍還太原。四月,燧與論頰熱俱入朝,燧盛言蕃情可保, 請許其盟,上然之。燧既入朝,結贊遽自鳴沙還蕃。是歲閏五月十五日,侍中渾瑊 與蕃相尚結贊盟於平涼,為蕃軍所劫,狼狽僅免,陷將吏六十餘員,由燧之謬謀也, 坐是奪兵權。六月,以燧守司徒,兼侍中、北平王如故,仍賜妓樂,奉朝請而已。

五年九月,燧與太尉李晟召見於延英殿,上嘉其有大勛力,皆圖形凌煙閣,列 於元臣之次。九年七月,燧對於延英。初,上以燧足疾,不令朝謁;是日,燧以冬 首入朝,敕許不拜而坐。時太尉晟初薨,帝謂燧曰:“常時卿與太尉晟同來,今獨 見卿,不覺悲慟。”上歔欷久之。燧既退,足疾,仆於地,上親掖起之,送及於陛, 燧頓首泣謝。累上表乞骸,陳讓侍中,優詔不許。貞元十一年八月薨,時年七十。 先是,司天頻奏熒惑太白犯太微上將,間一月而燧薨。廢朝四日,詔京兆尹韓皋監 護喪事,嗣吳王獻為弔祭贈賵使,冊贈太尉,謚曰莊武。子匯、暢。

暢以父廕累遷至鴻臚少卿,留京師。建中三年,燧討田悅于山東,時歲旱,京 師括率商戶,人心甚搖。鳳翔留鎮幽州兵,多離散入南山為盜。殿中丞李雲端與其 黨袁封、單超俊、李誠信、冀信等與暢善,因飲食聚會,言時事將危;暢乃遣家人 溫靖與父書,具陳利害,可班師還鎮。燧怒,執靖具奏其狀,令兄炫執暢請罪。德 宗以燧方討賊,不竟其事,誅雲端等十一人,敕炫就第杖暢三十,上於是罷括率之 令。燧貲貨甲天下,燧既卒,暢承舊業,屢為豪幸邀取。貞元末,中尉楊志廉諷暢 令獻田園第宅,順宗復賜暢。初為匯妻所訴,析其產,中貴又逼取,仍指使施於佛 寺,暢不敢吝;晚年財產並盡,身歿之後,諸子無室可居,以至凍餒。今奉誠園亭 館,即暢舊第也。暢終少府監,贈工部尚書。

子繼祖,以祖廕,四歲為太子舍人,累遷至殿中少監,年三十七卒。

炫,字弱翁,燧之仲兄,少以儒學聞於時,隱居蘇門山,不應辟召。至德中, 李光弼鎮太原,闢為掌書記、試大理評事、監察御史,歷侍御史。常參謀議,光弼 甚重之,奏授比部、刑部郎中。田神功鎮汴州,奏授節度判官、檢校兵部郎中。轉 連州刺史,征拜吏部郎中,又出為閬州刺史,入為大理少卿。建中初,為潤州刺史, 黜陟使柳載以清白聞,征拜太子右庶子,遷左散騎常侍。弟燧為司徒,以親比拜刑 部侍郎,以疾辭,改兵部尚書致仕。貞元七年卒,時年七十九。

史臣曰:燧雄勇強力,常先計後戰,又善誓師,將戰,親自號令,士無不慷慨 感動,戰皆決死,未嘗折北,謀得兵勝,冠於一時。然力能擒田悅而不取,納蕃帥 之偽款而保其必盟;平涼之會,大臣幾陷,關畿搖動,此謂才有餘而心不至,議者 惜而恨之。

渾瑊,皋蘭州人也,本鐵勒九姓部落之渾部也。高祖大俟利發渾阿貪支,貞觀 中為皋蘭州刺史。曾祖元慶、祖大壽、父釋之,皆代為皋蘭都督。大壽,開元初歷 左領衛中郎將、太子仆同正。釋之,少有武藝,從朔方軍,積戰功於邊上,累遷至 開府儀同三司、試太常卿、寧朔郡王。廣德中,與吐蕃戰,沒於靈武,年四十九。

瑊本名曰進,年十餘歲即善騎射,隨父戰伐,破賀魯部,下石保城,收龍駒島, 勇冠諸軍,累授折衝果毅。後節度使安思順遣瑊提偏師深入葛祿部,經狐媚磧,略 特羅斯山,大破阿布思部;又與諸軍城永清柵、天安軍,遷中郎將。

安祿山構逆,瑊從李光弼出師河北,定諸郡邑。賊將有李立節者,素稱驍勇, 與瑊格鬥,臨陣斬之,遷右驍衛將軍。既而肅宗即位於靈武,瑊統兵赴行在,至天 德,遇蕃軍入寇,瑊擊敗之。從郭子儀收兩京,瑊討安慶緒,破賊於新鄉。改檢校 太僕卿,充武鋒軍使。又從僕固懷恩討史朝義,前後數十戰。朝義平,加開府儀同 三司、太常卿,賜實封二百戶。

及懷恩謀亂,令子歊與瑊率軍圍榆次,朔方將殺歊,瑊率所部歸郭子儀。會瑊 父釋之戰死,又起複本官,為朔方行營左廂兵馬使。從子儀討吐蕃於邠州。以功加 御史中丞。軍還,盛秋於邠。會吐蕃大入寇,至奉天,瑊拒戰於漠谷,大破蕃軍, 以功加太子賓客,復屯於奉天。華州周智光反,子儀奉詔討之,令瑊領馬步萬人攻 下同州。智光平,詔以邠、寧、慶三州隸朔方軍,子儀領之;子儀令瑊先率兵至邠 州,便於宜祿縣防秋。歲余,加兼御史大夫。

大曆七年,吐蕃大寇邊,瑊與涇原節度使馬璘會兵,大破蕃賊於黃菩原。自是, 每年常戍於長武城,臨盛秋。十一年,領邠州刺史。其年,吐蕃入寇州方渠、懷安 等鎮,瑊擊卻之。十二年,子儀入朝,令瑊知邠寧慶三州兵馬留後。十三年,回紇 侵太原,破鮑防軍,北歸,頗為邊患。以瑊為石嶺關已南諸軍都知兵馬使,率兵掎 角逐之,虜騎引退。其年八月,加檢校工部尚書、單于副都護、振武軍使。十四年, 郭子儀拜太尉,號尚父,分所管內別置三節度,以瑊兼單于大都護,充振武軍、東 受降城、鎮北大都護府、綏銀麟勝等軍州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使事、管內支度營田等 使。其年,復以崔寧為朔方節度使,領子儀舊管,征瑊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兼左街 使。

建中四年,李希烈遣間諜詐為瑊書與希烈交通,瑊奏其狀,上特保證之,仍賜 瑊馬一匹並鞍轡,錦采二百匹。時以普王為荊襄等道兵馬元帥討李希烈,大開府幕, 以瑊檢校戶部尚書、御史大夫,充中軍都虞候。會涇師亂,德宗幸奉天,後三日, 瑊率家人子弟自京城至,乃署為行在都虞候、檢校兵部尚書、京畿渭北節度觀察使。 居數日,邠寧節度使韓游瑰與慶州刺史論惟明統兵三千,自乾陵北過,赴醴泉以拒 硃泚。會諜報泚已出兵,帝遽令追游瑰兵,才至奉天,賊軍果至。游瑰等戰於城東, 王師不利,遂乘勝奔突,將入,官軍與賊隔門相持,自卯至午,殺傷頗甚。門內有 草車數乘,瑊令推車塞門,焚之以外御,乘火力戰,賊方解去,然重圍已合。賊大 修攻具,以僧法堅為匠師,毀佛寺房宇以為梯櫓。是月,賊自丁未至辛未,四面攻 城,晝夜矢石不絕,瑊隨機應敵,僅能自固。

十一月,靈武節度使杜希全、鹽州刺史戴休顏、夏州刺史常春合兵六千人赴難。 將至,上議其所向,宰相盧杞、白志貞以漠谷路為便。瑊曰:“漠谷險隘,必為賊 所邀,不若取乾陵北過,附柏城而行,便取城東北雞子堆下營,與城中掎角相應, 且分賊勢,硃泚必不更於陵寢往來。”杞曰:“漠谷路近,若慮逆賊邀擊,即出兵 應接,若取乾陵路,恐驚陵寢。”瑊曰:“今硃泚圍城,斬伐柏城,以夜繼晝,驚 動已多。今城中危急,佇望救軍,唯希全等率行赴難,安危是賴,所系非輕,制置 不宜差跌。但令希全等於雞子堆下營,固守善地,賊泚可以計破也。”盧杞等曰: “陛下以順討逆,不可自驚陵寢。”白志貞從而贊之,上從杞議。希全等進至漠谷, 果為賊軍邀擊,奪據水口,乘高以大弩、巨石左右夾擊,殺傷頗甚;城中出兵應援, 亦為賊挫銳而退。希全等各歸還本鎮,賊攻城逾急,壕塹環之。旬日,復偏攻東北 角,矢石亂入,晝夜如雨,城中死傷者甚眾。重圍救絕,芻粟俱盡,城中伺賊休息, 輒遣人城外捃拾樵採以進御。人心危蹙,上與瑊對泣。賊泚北據乾陵,下瞰城內, 身衣黃衣,蔽以翟扇,前後左右,皆硃紫閹官,宴賜拜舞,紛紜旁午。城中動息, 賊俯窺之,慢辭戲侮,以為破在漏刻之頃,時令騎將環城招公卿、士庶,責以不識 天命。十五日,賊造雲橋成,闊數十丈,以巨輪為腳,推之使前,施濕氈生牛革, 多懸水囊以為障,直指城東北隅,兩旁構木為廬,冒以牛革,迴環相屬,負土運薪 於其下,以填壕塹,矢石不能傷。城中恟懼,相顧失色。上召瑊勉諭之,令齎空名 告身自御史大夫、實封五百已下者千餘軸,募諸軍突將敢死之士以當之;兼賜瑊御 筆一管,當戰勝,量其功伐,即署其名授之,不足者,筆書其身,因命以位。仍謂 瑊曰:“朕便與卿別,更不用對來,縱有急切,令馬承倩在卿處,但令附奏。”瑊 俯伏嗚咽,上亦悲慟不自勝,撫瑊背而遣之。前一日,瑊與防城使侯仲莊揣雲橋來 路,先鑿地道,下可深丈余,上積馬糞,深五六尺。次二日,即令爇火,次一日復 下柴薪夜燒之,平明,火焰高於城壘。是時,北風正急,賊乃隨風推橋以薄城下, 賊三千餘人相繼而登。城上士卒皆久寒餒,又少甲冑,瑊但感激誠厲之。以飢弱之 眾,當劇賊之鋒,雖力戰應敵,人憂不濟,公卿已下,仰首祝天。賊徒至地道所, 橋腳偏陷,不能進。須臾,風回焰轉,雲橋焚為灰燼,賊焚死者數千,城中歡噪振 地。時瑊中流矢,遽自拔之,血流沾沫,格鬥不已,初不言瘡痛,以激士心。是日, 上先授瑊二子官,余授將校有差。賊又別造雲橋,周以重鐵,方就,而朔方節度使 李懷光自魏縣行營赴難,先遣兵馬使張韶入奏。韶至奉天,與賊填塹者相雜,臨城 忽大呼,謂城上曰:“我李懷光使也,懷光自河北領大軍至矣。”即繩引而登。城 中得懷光表,歡聲振動,賊眾不之測,乃令舁韶巡於城上。翌日,懷光大軍次醴泉, 是夜,賊解圍而去。

興元元年正月,以瑊為行在都知兵馬使。二月,賜實封五百戶。是月,德宗移 幸山南。時懷光叛逆,二賊連結,寇盜縱橫,瑊分布諸軍,以為翼衛,才入谷口, 而懷光追騎遽至,瑊令侯仲莊以後軍擊敗之。三月,加檢校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 章事,兼靈州都督、靈鹽豐夏等州、定遠西城天德軍節度等使,仍充朔方邠寧振武 等道兼永平軍奉天行營兵馬副元帥,上臨軒授鉞,用漢拜韓信故事。是月,瑊將諸 軍赴京畿,賊將韓旻、張廷芝、宋歸朝等拒我師於武功,瑊與吐蕃將論莽羅之眾大 破賊於武亭川,斬首萬餘級。瑊便赴奉天應接李晟,抗京城西面。五月,李晟自東 渭橋抵京城攻賊,瑊亦與韓游瑰、戴休顏西面諸軍會合。晟破賊之日,瑊亦進收鹹 陽。尋聞硃泚、姚令言奔敗,命諸軍分道邀擊,其眾離潰,相率來降。選勁騎三千 急追泚至涇州,賊將誅泚,傳首來獻。六月,加瑊侍中。論收京城之功,加實封李 晟一千戶,瑊八百戶,韓游瑰、戴休顏四百戶,駱元光、尚可孤五百戶。七月,德 宗還宮,以瑊守本官,兼河中尹、河中絳慈隰節度使,仍充河中同陝虢節度及管內 諸軍行營兵馬副元帥,改封鹹寧郡王。九月,賜瑊大寧里甲第、女樂五人,入第之 日,宰臣、節將送之,一如李晟入第之儀。以李懷光未平,又加朔方行營兵馬副元 帥,與河東節度使馬燧會兵進討。貞元元年八月,河中平,以功加檢校司空,與一 子五品正員官。是冬望,皇帝親郊昊天上帝,瑊入朝陪祀畢,還鎮河中。

三年,吐蕃入寇,至鳳翔,為李晟邀擊之,又襲破其摧沙堡,吐蕃深恨之。尚 結贊入寇,陷我鹽、夏二州,以兵守之。欲長驅犯京師,而畏瑊與李晟、馬燧,欲 陰計圖之。乃卑詞遜禮告馬燧,請重立盟誓,則蕃軍引去,德宗不許。馬燧自入朝 言之,上乃令崔翰入蕃報結贊,言還我鹽、夏,則許同盟。結贊謂翰曰:“清水之 會,同盟人少,是以和好輕慢不成;今蕃相及元帥已下凡二十一人赴盟,靈州節度 使杜希全、涇原節度使李觀皆和善守信,境外重之,此時須請預盟。”翰約盟於清 水,且先歸我鹽、夏二州,結贊曰:“清水非吉地,請會盟於原州土梨樹。”又請 盟畢歸二州。翰歸,備奏其事,神策將馬有麟奏曰:“土梨樹地多險,恐蕃軍隱伏 不利,不如於平涼,其地坦平,且近涇州,就之為便。”乃定盟於平涼川。初,結 贊請李觀、杜希全預盟,欲執之,徑犯京師。詔報之曰:“杜希全職在靈州,不可 出境,李觀又已改官;今遣侍中渾瑊充盟會使。”五月,瑊自鹹陽入朝,詔授平涼 盟會使,兵部尚書崔漢衡副之,司勛郎中鄭叔矩為判官。瑊統兵二萬,又詔華州節 度使駱元光以本鎮兵從瑊。閏月十五日,瑊與結贊會平涼。初,約以兵三千列於壇 之東西,散手四百人至壇下,各遣游軍相覘伺。是時,蕃軍精騎數萬列於壇西,蕃 之游軍貫穿我軍之中。瑊將梁奉貞率六十騎為游軍,才至壇所,為蕃軍所執。結贊 又謂瑊曰:“請侍中已下具衣冠劍珮。”瑊與監軍宋鳳朝、崔漢衡等入幕次,坦無 他慮。結贊命伐鼓三通,其眾呼噪而至。瑊遽出自幕後,偶得他馬,跨而賓士,追 騎雲合,流矢雨集而不傷。會瑊將辛榮以數百人入據北阜,與賊血戰,追騎方止, 瑊僅得免,辛榮兵盡矢窮,力屈而降。宋鳳朝、瑊判官鄭弇,為追兵所殺;崔漢衡、 中官俱文珍、劉延、李清朝,漢衡判官鄭叔矩、瑊判官路泌、袁同直,大將軍扶餘 準、馬寧、神策將孟日華、李至言、樂演明、范澄、馬弇等六十餘人,皆陷於賊。 尚結贊至原州,列坐帳中,召陷蕃將吏讓之,因怒瑊曰:“武功之捷,吐蕃之力, 許以涇州、靈州相報,竟食其言,負我深矣,舉國同怨。本劫是盟,志在擒瑊。吾 已為金枷待瑊,將獻贊普;既已失之,虛致君等何為?”乃放俱文珍、馬寧、馬弇 歸朝。七月,瑊自奉天入朝,素服待罪,詔釋之而後見。俄而吐蕃入寇京畿,瑊鎮 奉天。十月,還河中。四年七月,加邠、寧、慶副元帥。十二年二月,加檢校司徒, 兼中書令,諸使、副元帥如故。十五年十二月二日,薨於鎮。廢朝五日,群臣於延 英奉慰。詔贈太師,謚曰忠武,賻絹布四千匹、米粟三千石。及喪車將至,又為廢 朝。應緣喪事,所司準式支給,命京兆尹監護。葬日,賜絹五百匹。

瑊忠勤謹慎,功高不伐,在籓方歲時貢奉,必躬親閱視;每有頒錫,雖居遠地, 如在帝前。位極將相,無忘謙抑,物論方之金日磾,故深為德宗委信,猜間不能入, 君子多之。子練、鎬、釒歲。

鎬,瑊第二子。性謙謹,多與士大夫游。歷延、唐二州刺史,軍政吏職,有可 稱者。及元和中,諸道出師討王承宗,屬義武軍節度使任迪簡病不能軍,以鎬藉父 威名,足以鎮定,乃以鎬檢校右散騎常侍,充義武軍節度副使。九月六日,加檢校 工部尚書,代迪簡為節度使。鎬治兵練卒,頗有威望,然不能觀釁養銳,以期必勝。 鎮、定相去九十里,元和十一年冬,鎬率全師壓賊境而軍,距賊壘三十里。鎬謀慮 不周,但耀兵鋒,無所控制,賊乃分兵潛入定州界焚燒驅掠。鎬怒,進攻賊壘,交 鋒而敗,師徒殆喪其半,餘眾還定州,亂不可遏,朝廷乃除陳楚代之。楚聞亂,馳 入定州。鎬為亂兵所劫,以至裸露。楚既整戢,於亂兵處率斂衣服還鎬,方得歸朝, 坐貶韶州刺史。後代州刺史韓重華奏收得鎬供軍錢絹十餘萬貫匹,再貶循州刺史。 歲余卒。

釒歲,瑊第三子,以廕起家為諸衛參軍,歷諸衛將軍。元和初,出為豐州刺史、 天德軍使,坐贓貶袁州司戶,憲宗思鹹寧之勛,比例從輕。五年,征為袁王傅,復 賜金紫,遷殿中監。開成初,宰相擬壽州刺史,文宗曰:“釒歲,勛臣子弟,豈可 委以牧民?仲尼有言,‘不如多與之邑’,今我念其先人之功,與之致富可也。” 宰臣曰:“釒歲常歷名郡,有政能。”乃從之。三年,入為右金吾衛大將軍、知街 事,歷諸衛大將軍,卒。

史臣曰:馬司徒之方略,渾鹹寧之忠藎,各奮節義,為時名臣。然元城之師, 失策于田悅;平涼之會,幾陷於吐蕃,此亦術有所不至也。緬思建中之亂,四海波 騰,賊泚竊發之辰,宗祀不絕如線,苟非忠臣致命,化危為安,則李氏之宗社傾矣。

贊曰:北平之勛,排難解紛。鹹寧蹈義,感慨匡君。再隆基構,克殄昏氛。回 天捧日,實賴將軍。

部分譯文

馬燧,他的字叫洵美,汝州郟城縣人,他祖先從右扶風郡遷來此地。祖父馬珉,官做到左玉鈐衛倉曹。父親馬季龍,曾中舉明兵法科,豪爽擅長兵法,官當到嵐州刺史、幽州經略軍使。馬燧早年時,有次和幾個哥哥讀書,放下書嘆氣說:“國家將有難了,英雄應立功於世,平定天下,怎能辛辛苦苦當儒生呢!”馬燧儀表風度傑出,身長六尺二寸,沉著勇敢多智謀,博覽各種書籍,尤其擅長兵法。

安祿山反叛,派光祿卿賈循守范陽。馬燧勸賈循說:“安祿山背恩帶頭反叛,雖然攻陷了洛陽,定將被消滅。您為什麼不建稀世功勳?殺死他的將領向潤客、牛廷..,抄他的老窩。安祿山向西不能打進關中,就會困在那裡被抓住,天下就平定了。”賈循雖贊同這話,但未乘機定計,事泄露了,安祿山終於派韓朝陽來請賈循。韓朝陽到了范陽,和賈循談話,暗地埋伏武士用弓弦勒死了他。馬燧逃出跑到西山,隱士徐遇把他藏了起來。過了一個月,從小路來到平原郡。平原郡失守,又逃到魏郡。

寶應年間,澤潞節度使李抱玉任命他為趙城縣縣尉。這時回紇大軍歸國,倚仗幫助收復洛陽的功勞,胡作非為,有時擄掠路過處的倉庫糧食,供應飯食稍不滿意,隨便殺人。李抱玉準備了供給品,下屬都不敢去送,馬燧自薦請求主持驛館事務。等回紇軍來了,就先給主帥送禮,和他約定紀律,回紇軍就授給馬燧令旗做標誌,命馬燧殺死違令者。馬燧用死刑犯人在身邊侍侯,稍不聽令,就殺死他們。回紇兵看了害怕,軍隊從這裡走過,沒有人敢侵害擄掠。李抱玉更賞識他了。馬燧就勸李抱玉說:“近來和回紇人談話,我了解了他們的情況。現僕固懷恩倚功結黨,李懷仙、張忠志、薛嵩、田承嗣分守各地,都是僕固懷恩的主意,他的兒子仆固..勇猛不忠。依我看來,一定會侵占太原、西山叛亂,您應多做準備。”不久,僕固懷恩果然和太原都將李竭誠同謀,想奪取太原,主帥辛雲京察覺了這事,殺了李謁誠,守城自衛,僕固懷恩派他的兒子仆固..領兵包圍了他。當初,回紇軍北行歸國,派他們的將領安恪、石常庭領兵幾百名和招募投靠的幾千人守河陽,從洛陽搶來的珍寶,都存放在河陽。這時,僕固懷恩派薛嵩從相州、衛州送糧並切斷黃河渡口。李抱玉命馬燧到薛嵩處勸說,薛嵩就和僕固懷恩斷絕了關係聽從朝廷。於是任命馬燧為左武衛兵曹。

馬燧又任過太子通事舍人,升任著作郎、營田判官。不久,又升任秘書少監、兼任殿中侍御史,又任節度判官、承務郎,升任鄭州刺史。他勉勵督促農耕,統計戶數,每年收稅一次,人們都認為方便。大曆四年(769),改任懷州刺史。在兵荒之後,這年夏天又大旱,人們不能種莊稼,馬燧努力改善政務,將領官吏有父母的,馬燧就登門問候,安葬野地未埋的屍骨,減輕賦稅。到秋天,州內長出了野穀子,人民多半靠這度災。

李抱玉移任駐守鳳翔。因..陽有邊患,任命他為隴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州西部有條路,寬兩百多步,上通高山,山和吐蕃相對,吐蕃每次入侵,都從這裡出來。馬燧巡視地形,壘石栽樹攔住這路,下面修了兩處門,又修有望樓,八天就修成了。碰到李抱玉入朝,就和馬燧一起去。很久以後,唐代宗知道他能幹,召見了他,封為商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防禦水陸運使。

大曆十年(775),河陽三城兵變,趕走節度使常休明,於是任命馬燧為檢校左散騎常侍、御史大夫、河陽三城使。大曆十一年(776)五月,汴州大將李靈耀反叛,占據州城,切斷漕運,求封節度使。唐代宗寬大為懷,任命李靈耀為汴州、宋州等八州節度留後。李靈耀不接受任命,於是暗地勾結田承嗣;田承嗣就派他哥哥的兒子田悅率兵支援李靈耀,打敗永平軍將領劉洽。皇帝下詔馬燧和淮西節度使李忠臣會合討平李靈耀。李忠臣怕叛軍,焚燒營帳往西跑。馬燧勸他回軍,請求擔任先鋒,打敗了田悅,逼近汴州。李忠臣沿汴河南岸進軍,又在西梁固打敗了李靈耀的將領張清。李靈耀選精兵八千,號稱“餓糧軍”;馬燧單獨率軍打敗了它,進抵浚儀。當時,河陽兵是諸軍中最強的。田承嗣又派田悅率兵兩萬援救李靈耀,打敗了永平軍將領杜如江,進犯曹州,又打敗李正己的游軍,擊潰了劉洽、長孫全緒等人的軍隊,乘勝進到離汴州三十里處,列陣前進。李忠臣會合宋州、淮南、浙西的軍隊,與他作戰不勝,向馬燧求救,馬燧帶四千兵出其不意擊敗了他,田悅單人匹馬逃走。李靈耀知道田悅戰敗後,第二天率一百名騎兵逃跑,汴州就投降了,馬燧把功勞讓給李忠臣。李忠臣生性暴躁,馬燧不想進汴州城,就帶兵到板橋紮營。李忠臣進城後,果然獨吞功勞,利用機會打死了宋州刺史李僧惠。馬燧於是回到了河陽。

大曆十四年(779)六月,任檢校工部尚書、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留後,不久被任命為節度使。太原自前任長官鮑防、百井戰敗後,軍隊弱小,馬燧就召集全部將領官吏的僕役,得到幾千人,都補充為騎兵,訓練了幾個月,成了精銳的騎兵。他命令制鎧甲一定按長短分三等,和士兵衣裳相當,以便行動。又製造軍車,蒙上畫有狻猊圖案的皮革,車後安有戟,行軍時裝運兵器鎧甲,宿營時列成營陣,有時堵在險要處阻擋進攻,軍械都極好。過了一年,集中三萬軍隊,開闢大場地練習列陣,教他們進退攻守的戰術。

建中二年(781)六月,他到京城朝拜,升任檢校兵部尚書,命回太原。當初,田悅頂替田承嗣帶兵,怕人們不親附自己,假裝歸順,馬燧奏本揭露他一定會反叛,應先防備他。這年,田悅果然和淄青、恆冀節度使合謀,親率兵三萬包圍了邢州,自己到臨氵名,築兩重城牆,隔絕內外,阻擋救兵。邢州守將李洪、臨氵名守將張亻丕,都固守沒被攻破。昭義軍向朝廷求救,皇帝下詔命馬燧率步、騎兵兩萬和昭義節度使李抱真、神策行營兵馬使李晟會合援救臨氵名。馬燧軍從山郭口經過,軍隊沒通過險要地時,就派人送信告訴田悅,並表示友好,田悅以為馬燧怕他。十一月,軍隊到達邯鄲,田悅派使者來,馬燧就都殺了示眾;派兵擊潰了田悅的一支部隊,射死了將領成炫之。田悅自己進攻臨氵名,派大將楊朝光率兵萬名。在臨氵名南邊雙岡東西並列兩個營寨抵禦馬燧,馬燧就率李抱真、李晟進軍,在兩座營寨之間紮營。這天夜裡東邊營寨兵逃回田悅處。第二天,馬燧進軍到明山紮營,占據被拋棄的營寨放軍需品。田悅對部下說:“楊朝光堅守營寨的兵不少於一萬人,即使馬燧等用全部精兵攻他,幾天內,估計攻不下來。死傷一定很重。我這裡一定攻下了臨氵名,犒勞兵將再和他們作戰,這是必贏的部署。”田悅於是派恆州李惟岳的援軍五千增援楊朝光,馬燧帶兵進攻楊朝光,田悅又帶一萬多軍隊增援他。馬燧就命大將李自良、李奉國率騎兵會同神策軍在雙岡抵禦,下令道:“讓田悅過來了,就殺了你們!”李自良等擊退了田悅。馬燧就命推出燃火車燒營寨,殺死了楊朝光和大將盧子昌,殺頭五千多顆,活捉八百多人。停留五天,推進到臨氵名,田悅率全軍來會戰。馬燧親自率領精兵抵擋前鋒,接戰一百多次,士兵都死戰,田悅軍大敗,殺頭一萬多顆,活捉九百人,繳獲糧食三十萬斛,器械鎧甲與這相當。田悅召集敗兵夜裡逃走了,對邢州的包圍也解除了。因功勞升任右僕射。戰前,馬燧對兵將起誓,戰勝後用私財行賞。戰勝後,拿出所有家財獎賞兵將。唐德宗稱讚他,下詔度支郎中拿出五萬貫獎賞,還馬燧的家財。不久,加封為魏博招討使。

建中三年(782)正月,田悅向淄青、恆冀節度使求救,李納派大將衛俊率軍一萬名救援田悅,李惟岳也派兵三千名來救援。田悅召集被打散的士兵兩萬多人,在洹水築堡壘,淄青軍隊駐紮在他的東邊,恆冀軍隊駐紮在他的西邊,互相呼應。馬燧率各軍進軍駐紮在鄴縣,奏本請求增派河陽軍隊,皇帝下詔命河陽節度使李秡率兵與他們會合。唐軍駐紮在漳河邊。田悅派將領王光進率兵守長橋,築城牆固守,唐軍不能過河。馬燧就在下游將幾百輛軍車,用鐵鎖相連,橫斷河水,填上裝土的口袋擋住水,水略微變淺了,各軍都過了河。這時唐軍糧少,田悅堅守不出戰,想等唐軍糧盡。馬燧命各軍帶十天糧食,進駐倉口,和田悅隔洹水對峙。李抱真和李秡問道:“糧食少卻深入敵區,是為什麼?”馬燧說:“糧食少利於速戰,兵法說要善於調動敵人,不受敵人擺布。現田悅和淄青、恆州三支軍隊互相呼應,用意是不出戰,待我軍糧盡,如分兵攻他們左、右軍,軍隊少不一定能攻破,田悅還會來救援,這樣前後都受敵。兵法說進攻敵人必救處,敵人一定會出戰。我要讓各軍打敗會合的敵軍。”馬燧於是造三座橋過洹水,每天挑戰,田悅不敢出戰。恆州軍因兵少,怕被馬燧殲滅,移軍與田悅會合。田悅認為馬燧明天還會挑戰,就埋伏一萬軍隊,想伏擊馬燧。馬燧就命各軍都半夜吃飯,雞叫前擊鼓吹號,悄悄出兵沿洹水直奔魏州,發令說:“聽到敵軍追來,就停下來列陣。”又命一百名騎兵擊鼓吹號,都留在後邊,又準備柴草火種,等軍隊都走了,停止擊鼓吹號躲在一邊,看到田悅軍都過了河,就把橋燒掉。唐軍走了十幾里路,田悅就帶領淄青、恆州步、騎兵四萬多人過橋跟隨追來,順風放火,擊鼓吶喊前進。馬燧就坐下,命令軍隊不動,派人除掉百步見方地上的草和荊棘列陣;馬燧走出陣前,召募有勇力的五千多人,分別排在前邊,等待敵軍來。等田悅兵到,火熄了人也直喘氣,體力下降,馬燧就出兵進攻他們,田悅軍大敗。當時神策、昭義、河陽軍都略退卻,河東軍戰勝後,各軍回軍戰鬥,合擊又大敗敵軍,追到洹水邊,田悅軍逃到橋頭,橋已燒掉。田悅軍亂了,有的跳到水裡,被殺頭兩萬多顆,殺死了他的大將孫晉卿、安墨啜,活捉了三千多人,淹死的不計其數。淄青兵幾乎死光了,死人相疊三十多里地。

田悅召集敗兵一千多人逃往魏州,到了城門口,守將李長春關閉城門不接納。過了很久,追兵未來,到天亮,才接納田悅。田悅進了城,殺死了李長春,親自據城防守。幾天后,李再春率博州投降,田悅哥哥田昂率氵名州投降,王光進率長橋軍投降。田悅派符王..、李瑤帶五百名騎兵送淄青軍回去,符王..、李瑤乘機來投降馬燧。魏州原來引御河進城向南流,馬燧命堵塞河口,河水斷流,城中更恐慌了。田悅就派許士則、侯臧步行走小路勸說朱滔、王武俊,借兵援救。當時王武俊已殺死李惟岳,將頭送到京城,皇帝任命王武俊為恆冀觀察都防禦史;當時王武俊同僚張孝忠已任易定節度使,王武俊僅任防禦使,又割出趙、深兩州成為一鎮,任命康日知為觀察使,因此非常不滿,加上平日輕視張孝忠,對官職比他低感到羞恥。當時朱滔討伐李惟岳,攻下了深州,要求管轄幽州沒有得到,也不滿。因此朱滔、王武俊合謀救援田悅。田悅倚仗兩處援兵,又派出兩萬軍隊背城列陣,馬燧和各軍又打敗了他。這年五月,提升馬燧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這年六月,朱滔、王武俊聯軍五萬來救援田悅,到了城外。諸將準備退兵,馬燧堅持不讓,唐德宗派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率朔方軍步騎兵一萬五千人增援馬燧。這月三十,李懷光軍也到了。李懷光有勇無謀,軍到當天,沒休息,堅決要求與朱滔等會戰,唐軍戰敗。田悅等挖開河堤用水淹馬燧等人的軍隊,馬燧等兵敗糧少,這年七月,馬燧和各軍退駐魏縣。同月,皇帝下詔加封馬燧為魏州大都督府長史,兼任魏博貝四州節度、觀察、招討等使。田悅、朱滔、王武俊軍也到了魏縣,與唐軍隔河對峙。這年十一月,三位叛將在魏縣軍營中互相推讓王號:朱滔稱冀王,田悅稱魏王,王武俊稱趙王;又派使者去李納那裡,李納稱齊王。四處一起推舉淮西李希烈為天下兵馬元帥、太尉、建興王,都建署封官,像唐初行台官制,官名有很多怪異的,但不敢自立年號。五名叛賊勾結想顛覆唐朝,黃河南北混亂,盜賊橫行;馬燧等雖然效忠唐朝,終於沒能平定叛亂。

建中四年(783)十月,涇原軍隊占據京城,皇帝逃到奉天,馬燧率軍回到太原。有議論說:“馬燧如乘田悅洹水戰敗,合力進攻他,當時城中敗兵不到兩、三千人,都受傷躺倒,日夜等待投降;馬燧與李抱真不和,拖延不進攻叛軍,以至三位叛將勾結起來,至今仍是禍害,責任在馬燧。”馬燧到了太原,派行軍司馬王權率兵五千去奉天,又派兒子馬匯和大將的兒子與他們同去。在中渭橋紮營。到皇帝去了梁州,王權、馬匯領兵回到太原。馬燧因晉陽是唐朝開創之地,考慮城東平曠易遭攻擊,當時國中動盪,北面邊境多次出現緊急情況,於是引晉水架槽流到城的東邊,蓄水成為護城河,敵軍來了可省去守城兵萬名;又引汾水繞城而流,多造池塘,種柳樹加固圍堤。不久兼任保寧軍節度使。

興元元年(784)正月,升任檢校司徒,封爵北平郡王。這年七月,唐德宗回到京城,加封馬燧為奉誠軍和晉絳慈隰節度和所轄區內各軍行營副元帥,命他和侍中渾王鹹、鎮國軍節度使駱元光一起去討伐河中。當初,李懷光叛據河中,馬燧派人招降他,李懷光妹夫要廷珍據守晉州,衙將毛朝鰎據守隰州,鄭抗據守慈州,都相繼投降了馬燧。此前,王武俊從魏縣回到封地,雖然放棄了王號,但圍攻趙州不止,康日知無法,想放棄趙州,馬燧奏本說:“可以下詔讓王武俊和李抱真一起進攻朱滔,將深州、趙州劃歸王武俊,請求改封康日知為晉慈隰節度使。”康日知未到,三州都投降了馬燧,因此又加封馬燧為晉慈隰節度使。馬燧就上表把三州讓給康日知,並說如因投降他就封給他,怕以後有功勞的人效仿作為慣例。皇帝讚賞並答應了他,馬燧就派使者迎接康日知,等他到後,又清點倉庫交給他,康日知喜出望外。

這年九月十五日,馬燧率步騎三萬駐紮絳州,派兵收復夏縣、攻稷山、占龍門,叛軍將領馮萬興、任象玉投降。馬燧率兵攻絳州,這年十月,攻下了絳州外城,當天夜裡叛賊刺史王克同和大將達奚小進棄城逃跑,絳州軍隊四千人投降。他又派大將李自良、谷秀分頭收復聞喜、夏縣、萬泉、虞鄉、永樂、猗氏六縣城,叛軍將領辛先先和五千士兵投降。谷秀因違犯軍令擄掠官吏女兒,馬燧將他斬首示眾。

貞元元年(785),軍隊抵達寶鼎,在陶城打敗了叛軍騎兵,先鋒官李黯追擊他們,射死敵將徐伯文,殺頭萬餘顆,得馬五百匹。這年,全國遭蝗災、旱災,物價飛漲,軍隊缺乏錢糧,因此很多京官上奏請求赦免李懷光,皇帝沒決定。馬燧因李懷光叛變罪行特別嚴重,河中靠近京城,反叛者不能信任,赦免他無法向全國交待,怕皇帝被侍從迷惑,而且軍情注重保密。這年六月,馬燧離開軍隊率幾百名騎兵到京城朝拜。召見時,馬燧說:“我雖無武才,得到一個月的糧草供應,就能討平河中。”皇帝答應了。

這年七月,馬燧因到京城朝拜,就和渾王鹹、駱元光、韓游腢軍隊會合,抵達長春宮。李懷光將領徐廷光率兵六千守宮殿城牆,守備很周密。馬燧考慮長春宮不攻占,李懷光就會更加死心防守,進攻他耗時過多、死傷也重,就親自到城下喊徐廷光。徐廷光平日敬畏馬燧名聲,就在城上拜見。馬燧估計徐廷光心裡已經屈服,就慢慢對他說:“我從朝廷來,你可以面朝西邊接受命令。”徐廷光又跪拜了。馬燧於是勸告他們說:“你們都是朔方官兵,安祿山反叛以來,帶頭建立大功,四十多年,功勞最大,為什麼拋棄祖輩功勳,背叛皇上,走抄斬滿門的路呢!聽從我,不但無禍,還能得到富貴。”叛軍都不做聲。馬燧又說:“你們認為我的話不是真心,現相距不到幾步遠,你們射死我吧!”於是掀開鎧甲對著他們。徐廷光感動得拜伏流淚,士兵們也流了淚。前一天,叛軍焦籬堡守將尉王圭率兵兩千在當地投降了馬燧;徐廷光東邊道路已斷絕,於是率兵出城投降,馬燧帶幾名騎兵直接進城,對他們毫不疑心,沒有人不敬畏佩服。士兵高喊道:“我們又能做唐朝人了!”渾王鹹從此佩服馬燧,私下對部將說:“我曾認為馬燧用兵和我差不多,但奇怪他能多次地打敗田悅;現看他用兵判斷,我比他差得遠!”這年八月,馬燧移駐焦籬堡。這天夜晚,叛軍太原堡守將吳礒棄城逃跑,部下都投降了。馬燧率各軍渡過黃河,兵共八萬,在城下列陣。這天,叛軍將領牛名俊殺死李懷光率城投降。叛軍守城士兵還有一萬六千人,馬燧將叛軍將領閻晏、孟寶、張清、吳礒等七人斬首示眾,被李懷光脅迫俘虜的都放了。

馬燧從到京城朝拜回軍營後,共二十七天河中就平定了。皇帝下詔書褒獎,升任光祿大夫,兼任侍中,還封一個兒子為五品正員官。賜宴賞賜後,回到太原,這一次,唐德宗賜馬燧《宸..》、《台衡》兩篇銘文。序文說:

“我每看遠古的書,見堯、舜之時,君臣相合,聖君賢臣出於同一時代,日夜辛勞討論治國最好方法,有的用鑒誡陳詞,有的用歌勸諫,典謨輝煌,萬代典範,能看到竭誠忠諫的表率、盛世的開端,內心非常羨慕,但卻趕不上他們。近來靈鹽節度使杜希全寫書進獻,有很多勸諫,姑且寫了篇《君臣箴》,答謝他的好意。河東等道副元帥、司徒馬燧堅持請求刻石,留給後人。我認為那文章既不精彩、內容也不完備,傳給後人,非常慚愧。為表明我的心意因此寫了以下文章,用來早晚反省,並使後世知道我朝廷中文才武功安邦治國的大臣。”

《宸..銘》寫道:

“上天降生萬民,天性原本淳樸,嗜好欲望發展,利害互相衝突。無人主管就亂,為民設立國君,大地遼闊,人慾紛紜。眼難遍視,耳難全聽,耳聞目睹,又有假像。事情背離本源,遠方人不親近,治理抓住要領,政行如有神助。背離本源何因?不能端正自身,端正自身方法,用心先要真誠。不管個人慾望,不搞虛偽詭詐。體察道推崇德,出於仁遵循義。如冬夏般守信,像天地般無私,看現象便知本質,想萬事一個目的。用人的主旨,各用其才,避短揚長,不求全責備。辦事靠大家出力,眾人才能都能發揮。知才必用,用人不疑。用天下人眼為鏡子,我的鏡子明察;用天下人的智慧謀劃,我的謀略明智。必廣求賢才,精辨事理,難聽難受的話,也要嘉獎誠意。順從唯諾,也要考察情理,罷免奸邪阿諛者,全面考察忠臣。先輩說得好,是後人的準繩,聽直言者昌盛,聽阿諛者敗亡。事關興亡,誰說次要。遵天意治萬民,難道不顯貴,昔日聖王,整天畏懼,擔心天下失控,一心拯救人民,神靈不容自滿,天意不能改變。以天下為家業,難道不富足?昔日賢君,勤勞儉樸,土台階不裝飾,台上不修樓觀,不親近奇妙技巧,釋放珍怪禽獸。恭敬謹慎,天命才保佑。想要政令必行,順應人民願望,想要誠心顯明,自己思慮清淨,不臆斷偽詐,臨事忠恕。凡要行政令,都要先三思,情緒要節制,勞役按季節。如有毫釐差,就有禍害來,起初大意,後悔不及。刑罰不能濫,武功不足恃,逞威風靠武力,禍害就會產生。眼不邪視,耳不旁聽,使祖業昌盛,這才是美。統轄人民像蒼天覆蓋,愛護人民像慈母養育,用仁愛感動人,全國自然好治理。可嘆我愚昧,繼承大業後,外敵內亂頻繁,仁德不曾遍施天下,謹慎守業,怎敢放鬆,下察民情,上遵典訓,寫這些做警戒,置座邊永不忘。”

《台衡銘》寫道:

“天有台衡星,天象啟示人,聖人效法天,也設有重臣。做羽翼做輔佐,做權衡做鈞軸,像耳眼連心,像手腳連身,它們同是身體,誰說不親。陰陽相生,四季成年,君臣一心,全國安寧,相應如風隨雲,相合像符和契,按道相扶助,盡言來勸諫,鋸木按墨線,磨刀用礪石。帝王最有名,古代有唐堯,也聽說訪求賢才,提拔微賤。到了虞舜,八元八愷美名揚。再到伊尹,是商湯賢相。天生薑子牙,受知周武王。言無不聽,計無不用,君偉大臣賢能,民富年豐。高祖創漢朝,蕭何曹參也揚名。我祖神威,天命起兵,消滅群頑,平定四方。衛、英二國公,擴大疆土;房、杜二賢相,重整國政;還有魏徵,忠諫直言。眾位偉才,為國棟樑,功業輝煌,國榮家顯。由此知國家興亡,在於皇帝,皇帝好壞,靠大臣輔佐,相用文輔,將用武助,征討有方叔、召虎,持政有申伯、尹吉甫,重興弊政,彌補缺漏,依靠明德,廣求人才,知人不易,德難十全。傅說曾築城,管仲射王鉤,任用不懷疑,千年傳美名。出於公心,哪管卑賤和私仇。追思聖王,定仗賢臣,何況我不賢,不懂治國術。頻繁用兵征伐,政令刑罰不當,致使時局艱難,日夜畏懼戰慄。扶我助我,全靠賢臣,內使百事和樂,外使各地服從,軍隊威名遠揚,良策逐漸收效,邊境如有長城,政如巨輪渡江。君臣同心,共度危難。我讚賞你們的忠心,你們輔佐我治理。皇帝有了過失,也是臣子的恥辱。古人有言,善始善終,功業永載史冊,美名傳揚千古。不讓伊尹傅說獨傳美名,撰文刻石,萬世牢記。”

馬燧回到太原,把兩篇文章刻在起義堂西邊,皇帝為此題字,寵愛他到了這程度。

貞元二年(786)年冬天,吐蕃大將尚結贊攻占鹽、夏兩州城,各派兵據守,尚結贊大軍駐紮在鳴沙,從冬天到春天,羊和馬多數死亡,糧草接濟不上。唐德宗派馬燧任綏銀麟勝招討使,命和華州節度使駱元光、..寧節度使韓游腢和鳳翔府各鎮軍隊在河西會合討伐。馬燧出兵,抵達石州。尚結贊聽說後害怕,派使者講和,又約盟誓,皇帝都不同意。尚結贊又派大將論頰熱送重禮講好話致意馬燧求和,馬燧多次奏本講情,皇帝堅決不答應。貞元三年(787)正月,馬燧率軍回到太原。這年四月,馬燧和論頰熱同去朝見,馬燧極力說吐蕃的誠意可擔保,請求答應盟誓,皇帝同意了。馬燧入朝後,尚結贊急忙從鳴沙返回吐蕃。這年閏五月十五日,侍中渾王鹹和吐蕃宰相尚結贊在平涼盟誓,遭吐蕃軍隊劫盟,倉皇隻身逃脫,被劫持將領官員六十多名,因為是馬燧的錯誤主張,馬燧因此被罷免了兵權。這年六月,封馬燧為司徒,兼任舊職侍中、北平郡王,又賜女樂師,只是上朝參拜。

貞元五年(789)九月,馬燧和太尉李晟在延英殿被接見,皇帝嘉獎他們的大功,都在凌煙閣上畫了像,列在開國元勛之後。貞元九年(793)十月,馬燧在延英殿被召見。此前,皇帝因馬燧腳有病,不要他去朝拜;這天,因馬燧初冬拜見,皇帝特地允許不拜就座。當時太尉李晟剛去世,皇帝對馬燧說:“過去您和太尉李晟一起來,今只見到您,不免覺得難過。”皇帝哽咽了好一陣。馬燧退出時,腳不舒服,倒在地上,皇帝親自扶他起來,送到台階邊,馬燧叩頭哭著謝恩。多次奏本請求回鄉養老,免去侍中職,皇帝特下詔不讓。貞元十一年(795)八月去世,享年七十歲。此前,司天台多次報告火星金星移近太微垣大星,過了一個月馬燧去世。停止上朝四天,皇帝下詔命京兆尹韓皋監督保護辦喪事,繼位吳王李獻任弔祭贈貝冒使臣,封贈太尉,賜諡號為莊武。有兒子馬匯、馬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