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列傳·卷十一

作者:魏徵等

趙煚

趙煚,字賢通,天水西人也。祖超宗,魏河東太守。父仲懿,尚書左丞。煚少 孤,養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盜伐其父墓中樹者,煚對之號慟,因執送官。見魏右 僕射周惠達,長揖不拜,自述孤苦,涕泗交集,惠達為之隕涕,嘆息者久之。及長, 深沉有器局,略涉書史。周太祖引為相府參軍事。尋從破洛陽。及太祖班師,煚請 留撫納亡叛,太祖從之。煚於是帥所領與齊人前後五戰,斬郡守、鎮將、縣令五人, 虜獲甚眾,以功封平定縣男,邑三百戶。累轉中書侍郎。

閔帝受禪,遷陝州刺史。蠻酋向天王聚眾作亂,以兵攻信陵、秭歸。煚勒所部 五百人,出其不意,襲擊破之,二郡獲全。時周人於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陳,屬霖 雨數旬,城頹者百餘步。蠻酋鄭南鄉叛,引陳將吳明徹欲掩安蜀。議者皆觀煚益修 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乃遣使說誘江外生蠻向武陽,令乘虛掩襲 所居,獲其南鄉父母妻子。南鄉聞之,其黨各散,陳兵遂退。明年,吳明徹屢為寇 患,煚勒兵御之,前後十六戰,每挫其鋒。獲陳裨將覃冏、王足子、吳朗等三人, 斬首百六十級。以功授開府儀同三司,遷荊州總管長史。入為民部中大夫。

武帝出兵鞏、洛,欲收齊河南之地。煚諫曰:“河南洛陽,四面受敵,縱得之, 不可以守。請從河北,直指太原,傾其巢穴,可一舉以定。”帝不納,師竟無功。 尋從上柱國於翼率眾數萬,自三鴉道以伐陳,克陳十九城而還。以讒毀,功不見錄, 除益州總管長史。未幾,入為天官司會,累遷御正上大夫。煚與宗伯斛斯徵素不協, 徵後出為齊州刺史,坐事下獄,自知罪重,遂逾獄而走。帝大怒,購之甚急。煚上 密奏曰:“徵自以負罪深重,懼死遁逃,若不北竄匈奴,則南投吳越。徵雖愚陋, 久歷清顯,奔彼敵國,無益聖朝。今者炎旱為災,可因茲大赦。”帝從之。徵賴而 獲免,煚卒不言。

高祖為丞相,加上開府,復拜天官都司會。俄遷大宗伯。及踐阼,煚授璽紱, 進位大將軍,賜爵金城郡公,邑二千五百戶,拜相州刺史。朝廷以煚曉習故事,征 拜尚書右僕射。視事未幾,以忤旨,尋出為陝州刺史,俄轉冀州刺史,甚有威德。 煚嘗有疾,百姓賓士,爭為祈禱,其得民情如此。冀州谷薄,市井多奸詐,煚為銅 斗鐵尺,置之於肆,百姓便之。上聞而嘉焉,頒告天下,以為常法。嘗有人盜煚田 中蒿者,為吏所執。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風化,彼何罪也。”慰諭而遣之,令 人載蒿一車以賜盜者。盜者愧恧,過於重刑。其以德化民,皆此類也。上幸洛陽, 煚來朝,上勞之曰:“冀州大籓,民用殷實,卿之為政,深副朕懷。”開皇十九年 卒,時年六十八。子義臣嗣,官至太子洗馬。後同楊諒反,誅。

○趙芬

趙芬,字士茂,天水西人也。父演,周秦州刺史。芬少有辯智,頗涉經史。周 太祖引為相府鎧曹參軍,歷記室,累遷熊州刺史。撫納降附,得二千戶,加開府儀 同三司。大冢宰宇文護召為中外府掾,俄遷吏部下大夫。芬性強濟,所居之職,皆 有聲績。武帝親總萬機,拜內史下大夫,轉少御正。芬明習故事,每朝廷有所疑議, 眾不能決者,芬輒為評斷,莫不稱善。後為司會,申國公李穆之討齊也,引為行軍 長史,封淮安縣男,邑五百戶。復出為淅州刺史,轉東京小宗伯,鎮洛陽。

高祖為丞相,尉迥與司馬消難陰謀往來,芬察知之,密白高祖。由是深見親委, 遷東京左僕射,進爵郡公。開皇初,罷東京官,拜尚書左僕射,與郢國公王誼修律 令。俄兼內史令,上甚信任之。未幾,以老病出拜蒲州刺史,加金紫光祿大夫,仍 領關東運漕,賜錢百萬、粟五千石而遣之。後數年,上表乞骸骨,征還京師,賜以 二馬軺車,几杖被褥,歸於家,皇太子又致巾帔。後數年,卒。上遣使致祭,鴻臚 監護喪事。

子元恪嗣,官至揚州總管司馬,左遷候衛長史。少子元楷,與元恪皆明乾世事。 元楷大業中為歷陽郡丞,與廬江郡丞徐仲宗皆竭百姓之產以貢於帝。仲宗遷南郡丞, 元楷超拜江都郡丞,兼領江都宮使。

○楊尚希

楊尚希,弘農人也。祖真,魏天水太守。父承賓,商、直、淅三州刺史。尚希 齠齔而孤。年十一,辭母請受業長安。涿郡盧辯見而異之,令入太學,專精不倦, 同輩皆共推伏。周太祖嘗親臨釋奠,尚希時年十八,令講《孝經》,詞旨可觀。太 祖奇之,賜姓普六茹氏,擢為國子博士。累轉舍人。仕明、武世,歷太學博士、太 子宮尹、計部中大夫,賜爵高都縣侯,東京司憲中大夫。宣帝時,令尚希撫慰山東、 河北,至相州而帝崩,與相州總管尉迥發喪於館。尚希出謂左右曰:“蜀公哭不哀 而視不安,將有他計。吾不去,將及於難。”遂夜中從捷徑而遁。遲明,迥方覺, 分數十騎自驛路追之,不及,遂歸京師。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 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督宗室兵三千人鎮潼關。尋授司會中大夫。

高祖受禪,拜度支尚書,進爵為公。歲餘,出為河南道行台兵部尚書,加銀青 光祿大夫。尚希時見天下州郡過多,上表曰:“自秦並天下,罷侯置守,漢、魏及 晉,邦邑屢改。竊見當今郡縣,倍多於古,或地無百里,數縣並置,或戶不滿千, 二郡分領。具僚以眾,資費日多;吏卒人倍,租調歲減。清乾良才,百分無一,動 須數萬,如何可覓?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張之義,瑟無膠柱之理。今 存要去閒,並小為大,國家則不虧粟帛,選舉則易得賢才,敢陳管見,伏聽裁處。” 帝覽而嘉之,於是遂罷天下諸郡。尋拜瀛州刺史,未之官,奉詔巡省淮南。還除兵 部尚書。俄轉禮部尚書,授上儀同。

尚希性弘厚,兼以學業自通,甚有雅望,為朝廷所重。上時每旦臨朝,日側不 倦,尚希諫曰:“周文王以憂勤損壽,武王以安樂延年。願陛下舉大綱,責成宰輔, 繁碎之務,非人主所宜親也。”上歡然曰:“公愛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謂之 曰:“蒲州出美酒,足堪養病,屈公臥治之。”於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領本州宗團 驃騎。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復引瀵水,立堤防,開稻田數千頃,民賴其利。開皇 十年卒官,時年五十七。謚曰平。子旻嗣,後改封丹水縣公,官至安定郡丞。

○長孫平

長孫平,字處均,河南洛陽人也。父儉,周柱國。平美容儀,有器乾,頗覽書 記。仕周,釋褐衛王侍讀。時武帝逼於宇文護,謀與衛王誅之,王前後常使平往來 通意於帝。及護伏誅,拜開府、樂部大夫。宣帝即位,置東京官屬,以平為小司寇, 與小宗伯趙芬分掌六府。高祖龍潛時,與平情好款洽,及為丞相,恩禮彌厚。尉迥、 王謙、司馬消難並稱兵內侮,高祖深以淮南為意。時賀若弼鎮壽陽,恐其懷二心, 遣平馳驛往代之。弼果不從,平麾壯士執弼,送於京師。

開皇三年,征拜度支尚書。平見天下州縣多罹水旱,百姓不給,奏令民間每秋 家出粟麥一石已下,貧富差等,儲之閭巷,以備凶年,各曰義倉。因上書曰:“臣 聞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命,勸農重谷,先王令軌。古者三年耕而餘一年之積,九 年作而有三年之儲,雖水旱為災,而民無菜色,皆由勸導有方,蓄積先備者也。去 年亢陽,關右飢餒,陛下運山東之粟,置常平之官,開發倉廩,普加賑賜,大德鴻 恩,可謂至矣。然經國之道,義資遠算,請勒諸州刺史、縣令,以勸農積穀為務。 “上深嘉納。自是州里豐衍,民多賴焉。

後數載,轉工部尚書,名為稱職。時有人告大都督邴紹非毀朝廷為憒憒者,上 怒,將斬之。平進諫曰:“川澤納污,所以成其深;山嶽藏疾,所以就其大。臣不 勝至願,願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寬裕之德。鄙諺曰:‘不痴不聾,未堪作大家翁。’ 此言雖小,可以喻大。邴紹之言,不應聞奏,陛下又復誅之,臣恐百代之後,有虧 聖德。”上於是赦紹。因敕群臣,誹謗之罪,勿復以聞。

其後突厥達頭可汗與都藍可汗相攻,各遣使請授。上使平持節宣諭,令其和解, 賜縑三百匹,良馬一匹而遣之。平至突厥所,為陳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贈平馬二 百匹。及還,平進所得馬,上盡以賜之。未幾,遇譴,以尚書檢校汴州事。歲餘, 除汴州刺史。其後歷許、貝二州,俱有善政。鄴都俗薄,舊號難治,前後刺史多不 稱職。朝廷以平所在善稱,轉相州刺史。甚有能名。在州數年,會正月十五日,百 姓大戲,畫衣裳為鍪甲之象,上怒而免之。俄而念平鎮淮南時事,進位大將軍,拜 太常卿,判吏部尚書事。仁壽中卒官。謚曰康。

子師孝,性輕狡好利,數犯法。上以其不克負荷,遣使吊平國官。師孝後為渤 海郡主簿,屬大業之季,政教陵遲,師孝恣行貪濁,一郡苦之。後為王世充所害。

○元軍

元暉,字叔平,河南洛陽人也。祖琛,魏恆、朔二州刺史。父翌,尚書左僕射。 暉鬚眉如畫,進止可觀,頗好學,涉獵書記。少得美名於京下,周太祖見而禮之, 命與諸子游處,每同席共硯,情契甚厚。弱冠,召補相府中兵參軍,尋遷武伯下大 夫。於時突厥屢為寇患,朝廷將結和親,令暉齎錦彩十萬,使於突厥。暉說以利害, 申國厚禮,可汗大悅,遣其名王隨獻方物。俄拜儀同三司、賓部下大夫。保定初, 大冢宰宇文護引為長史,會齊人來結盟好,以暉多才辯,與千乘公崔睦俱使於齊。 遷振威中大夫。武帝之娉突厥後也,令暉致禮焉。加開府,轉司憲大夫。及平關東, 使暉安集河北,封義寧子,邑四百戶。

高祖總百揆,加上開府,進爵為公。開皇初,拜都官尚書,兼領太僕。奏請決 杜陽水灌三畤原,溉舄鹵之地數千頃,民賴其利。明年,轉左武候將軍,太僕卿如 故。尋轉兵部尚書,監漕渠之役。未幾,坐事免。頃之,拜魏州刺史,頗有惠政。 在任數年,以疾去職。歲餘,卒於京師,時年六十。上嗟悼久之,敕鴻臚監護喪事。 謚曰元。子肅嗣,官至光祿少卿。肅弟仁器,性明敏,官至日南郡丞。

○韋師

韋師,字公穎,京兆杜陵人也。父瑱,周驃騎大將軍。師少沉謹,有至性。初 就學,始讀《孝經》,舍書而嘆曰:“名教之極,其在茲乎!”少丁父母憂,居喪 盡禮,州里稱其孝行。及長,略涉經史,尤工騎射。周大冢宰宇文護引為中外府記 室,轉賓曹參軍。師雅知諸蕃風俗及山川險易,其有夷狄朝貢,師必接對,論其國 俗,如視諸掌。夷人驚服,無敢隱情。齊王憲為雍州牧,引為主簿,本官如故。及 武帝親總萬機,轉少府大夫。及平高氏,詔師安撫山東,徙為賓部大夫。

高祖受禪,拜使部侍郎,賜爵井陘侯,邑五百戶。數年,遷河北道行台兵部尚 書,詔為山東河南十八州安撫大使。奏事稱旨,賜錢三百萬,兼領晉王廣司馬。其 族人世康,為吏部尚書,與師素懷勝負。於時晉王為雍州牧,盛存望第,以司空楊 雄、尚書左僕射高熲並為州都督,引師為主簿。而世康弟世約為法曹從事。世康恚 恨不能食,又恥世約在師之下,召世約數之曰:“汝何故為從事?”遂杖之。

後從上幸醴泉宮,上召師與左僕射高熲、上柱國韓擒等,於臥內賜宴,令各敘 舊事,以為笑樂。平陳之役,以本官領元帥掾,陳國府藏,悉委於師,秋毫無所犯, 稱為清白。後上為長寧王儼納其女為妃。除汴州刺史,甚有治名,卒官。謚曰定。 子德政嗣,大業中,仕至給事郎。

○楊異

楊異,字文殊,弘農華陰人也。祖鈞,魏司空。父儉,侍中。異美風儀,沉深 有器局。髫齔就學,日誦千言,見者奇之。九歲丁父憂,哀毀過禮,殆將滅性。及 免喪之後,絕慶弔,閉戶讀書。數年之間,博涉書記。周閔帝時,為寧都太守,甚 有能名。賜爵昌樂縣子。後數以軍功,進為侯。高祖作相,行濟州事。及踐阼,拜 宗正少卿,加上開府。蜀王秀之鎮益州也,朝廷盛選綱紀,以異方直,拜益州總管 長史,賜錢二十萬、縑三百匹、馬五十匹而遣之。尋遷西南道行台兵部尚書。數載, 復為宗正少卿。未幾,擢拜刑部尚書。歲餘,出除吳州總管,甚有能名。時晉王廣 鎮揚州,詔令異每歲一與王相見,評論得失,規諷疑闕。數載,卒官,時年六十二。 子虔遜。

○蘇孝慈兄子沙羅

蘇孝慈,扶風人也。父武周,周兗州刺史。孝慈少沉謹,有器乾,美容儀。周 初為中侍上士。後拜都督,聘於齊,以奉使稱旨,遷大都督。其年又聘於齊,還授 宣納上士。後從武帝伐齊,以功進位開府,賜爵文安縣公,邑千五百戶。尋改封臨 水縣公,增邑千二百戶,累遷工部上大夫。

高祖受禪,進爵安平郡公,拜太府卿。於時王業初基,百度伊始,征天下工匠, 纖微之巧,無不畢集。孝慈總其事,世以為能。俄遷大司農,歲餘,拜兵部尚書, 待遇逾密。時皇太子勇頗知時政,上欲重宮官之望,多令大臣領其職。於是拜孝慈 為太子右衛率,尚書如故。明年,上於陝州置常平倉,轉輸京下。以渭水多沙,流 乍深乍淺,漕運者苦之,於是決謂水為渠以屬河,令孝慈督其役。渠成,上善之。 又領太子右庶子,轉授左衛率,仍判工部、民部二尚書,稱為乾理。數載,進位大 將軍,轉工部尚書,率如故。先是,以百僚供費不足,台省府寺鹹置廨錢,收息取 給。孝慈以為官民爭利,非興化之道,上表請罷之,請公卿以下給職田各有差,上 並嘉納焉。開皇十八年,將廢太子,憚其在東宮,出為淅州刺史。太子以孝慈去, 甚不平,形於言色。其見重如此。仁壽初,遷洪州總管,俱有惠政。共後桂林山越 相聚為亂,詔孝慈為行軍總管,擊平之。其年卒官。有子會昌。

孝慈兄子沙羅,字子粹。父順,周眉州刺史。沙羅仕周,釋褐都督。後從韋孝 寬破尉迥,以功授開府儀同三司,封通秦縣公。開皇初,蜀王秀鎮益州,沙羅以本 官從,拜資州刺史。八年,冉尨羌作亂,攻汶山、金川二鎮,沙羅率兵擊破之,授 邛州刺史。後數載,檢校利州總管事。從史萬歲擊西爨,累戰有功,進位大將軍, 賜物千段。尋檢校益州總管長史。會越歸人王奉舉兵作亂,沙羅從段文振討平之, 賜奴婢百口。會蜀王秀廢,吏案奏沙羅云:“王奉為奴所殺,秀乃詐稱左右斬之。 又調熟獠,令出奴婢,沙羅隱而不奏。”由是除名,卒於家。有子康。

○李雄

李雄,字毗盧,趙郡高邑人也。祖榼,魏太中大夫。父徽伯,齊陝州刺史,陷 於周,雄因隨軍入長安。雄少慷慨,有大志。家世並以學業自通,雄獨習騎射。其 兄子旦讓之曰:“棄文尚武,非士大夫之素業。”雄答曰:“竊覽自古誠臣貴仕, 文武不備而能濟其功業者鮮矣。雄雖不敏,頗觀前志,但不守章句耳。既文且武, 兄何病焉!”子旦無以應之。

周太祖時,釋褐輔國將軍。從達奚武平漢中,定興州,又討汾州叛胡,錄前後 功,拜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閔帝受禪,進爵為公,遷小賓部。其後復從達奚武 與齊人戰於芒山,諸軍大敗,雄所領獨全。武帝時,從陳王純迎後於突厥,進爵奚 伯,拜硤州刺史。數歲,征為本府中大夫。尋出為涼州總管長史。從滕王逌破吐谷 渾於青海,以功加上儀同。宣帝嗣位,從行軍總管韋孝寬略定淮南。雄以輕騎數百 至硤石,說下十餘城,拜豪州刺史。

高祖總百揆,征為司會中大夫。以淮南之功,加位上開府。及受禪,拜鴻臚卿, 進爵高都郡公,食邑二千戶。後數年,晉王廣出鎮并州,以雄為河北行台兵部尚書。 上謂雄曰:“吾兒既少,更事未多,以卿兼文武才,今推誠相委,吾無北顧之憂矣。” 雄頓首而言曰:“陛下不以臣之不肖,寄臣以重任。臣雖愚固,心非木石,謹當竭 誠效命,以答鴻恩。”歔欷流涕,上慰諭而遣之。雄當官正直,侃然有不可犯之色, 王甚敬憚,吏民稱焉。歲餘,卒官。子公挺嗣。

○張煚 劉仁恩 郭均 馮世基 厙狄颭

張煚,字士鴻,河間鄚人也。父羨,少好學,多所通涉,仕魏為盪難將軍。從 武帝入關,累遷銀青光祿大夫。周太祖引為從事中郎,賜姓叱羅氏。歷司職大夫, 雍州治中、雍州刺史、儀同三司,賜爵虞鄉縣公。復入為司成中大夫,典國史。周 代公卿,類多武將,唯羨以素業自通,甚為當時所重。後以年老,致仕於家。及高 祖受禪,欽其德望,以書征之曰:“朕初臨四海,思存政術,舊齒名賢,實懷勤佇。 儀同昔在周室,德業有聞,雖雲致仕,猶克壯年。即宜入朝,用副虛想。”及謁見, 敕令勿拜,扶升殿,上降榻執手,與之同坐,宴語久之,賜以几杖。會遷都龍首, 羨上表勸以儉約,上優詔答之。俄而卒,時年八十四。贈滄州刺史,謚曰定。撰 《老子》、《莊子》義,名曰《道言》,五十二篇。

煚好學,有父風。在魏釋褐奉朝請,遷員外侍郎。周太祖引為外兵曹。閔帝受 禪,加前將軍。明、武世,歷膳部大夫、冢宰司錄,賜爵北平縣子,邑四百戶。宣 帝時,加儀同,進爵為伯。高祖為丞相,煚深自推結,高祖以其有乾用,甚親遇之。 及受禪,拜尚書右丞,進爵為侯。俄遷太府少卿,領營新都監丞。丁父憂去職,柴 毀骨立。未期,起令視事,固讓不許,授儀同三司,襲爵虞鄉縣公,增邑通前千五 百戶。尋遷太府卿,拜民部尚書。晉王廣為揚州總管,授煚司馬,加銀青光祿大夫。 煚性和厚,有識度,甚有當時之譽。後拜冀州刺史,晉王廣頻表請之,復為晉王長 史,檢校蔣州事。及晉王為皇太子,復為冀州刺史,進位上開府,吏民悅服,稱為 良二千石。仁壽四年卒官,時年七十四。子慧寶,官至絳郡丞。

開皇時有劉仁恩者,不知何許人也,倜儻有文武乾用。初為毛州刺史,治績號 天下第一,擢拜刑部尚書。又以行軍總管從楊素伐陳,與素破陳將呂仲肅於荊門, 仁恩之計居多,授上大將軍,甚有當時之譽。馮翊郭均、上黨馮世基,並明悟有乾 略,相繼為兵部尚書。代人厙狄嶔,性弘厚,有局度,官至民部尚書。此四人俱顯 名於當世,然事行闕落,史莫能詳。

史臣曰:二趙明習故事,當世所推,及居端右,無聞殊績。固知人之才器,各 有分限,大小異宜,不可逾量。長孫平諫赦誹謗之罪,可謂仁人之言,高祖悅而從 之,其利亦已博矣。元暉以明敏顯達,韋師以清白成名,楊尚希、楊異,宗室之英, 譽望隆重,蘇孝慈、李雄、張煚,內外所履,鹹稱貞乾,並任開皇之初,蓋當時之 選也。

部分譯文

趙煚字賢通,天水西人。

祖父趙超宗,魏國的河東太守。

父親趙仲懿,尚書左丞。

趙煚小時父親就去世了,他侍奉母親很孝順。

十四歲,有人盜伐他父親墳墓上的樹,趙煚對墓痛哭,把伐木者扭送到官府。

他見了魏國的右僕射周惠達,只作揖,不下拜,自述孤苦,涕淚交集,周惠達為之落淚,嘆息很久。

長大後,趙煚深沉有才,略涉書史。

北周太祖任他為相府參軍事。

不久隨軍攻破洛陽。

周太祖班師時,趙煚請求留在洛陽招降納叛,太祖聽了他的。

趙煚於是率部與北齊軍前後打了五仗,斬北齊的郡守、鎮將、縣令五個人,俘虜很多北齊軍。

趙煚因功封為平定縣男爵,食邑三百戶。

累功提升到中書侍郎。

北周孝閔帝受禪登基,趙煚調任陝州刺史。

蠻人的酋長向天王聚眾作亂,率兵進攻信陵、秭歸。

趙煚率領所部五百人,出其不意,襲擊破敵,二郡得以保全。

當時北周人在江南岸建安蜀城以防禦陳國,剛好下了幾十天雨,城牆垮了一百多步。

蠻人酋長鄭南鄉背叛,帶領陳國將領吳明徹,想襲擊安蜀城。

大夥都勸趙煚增修防禦,趙煚說:“不然,我自有辦法安定安蜀城。”於是派人引誘、勸說江外的生蠻向武陽,讓他乘虛襲擊鄭南鄉所居,俘虜了鄭南鄉的父母妻兒。

鄭南鄉聽說此事,其部下各自散開了,陳國兵馬於是退去。

次年,吳明徹屢屢進犯,趙煚領兵防禦他,前後打了十六仗,每次都挫敗吳明徹軍隊的鋒銳,俘虜陳國偏將覃礒、王足子、吳朗等三人,斬首一百六十級。

趙煚因功授開府儀同三司,調任荊州總管長史。

後入京為民部中大夫。

北周武帝出兵鞏、洛,欲攻占北齊黃河南岸的地盤。

趙煚勸諫說:“河南的洛陽,四面受敵,即使得到了它,也不能守住。

請從黃河北邊去,直指太原,傾覆他的巢穴,可以一舉而定北齊。”武帝不聽,最後無功而還。

繼而趙煚隨上柱國於翼率部幾萬人,從三雅道以討伐陳國,攻占陳國十九城,然後回國。

因為有人上讒言害他,其大功竟然不被賞賜,只授他益州總管長史。

不久,調入京師當天官司會,累次升遷到御正上大夫。

趙煚與宗伯斛斯征一向關係不好,斛斯征後來出京當齊州刺史,因罪下獄,他自知罪重難赦,於是越獄逃跑了。

皇上大怒,懸賞急急捉拿他。

趙煚秘密上奏說:“斛斯征自以為罪惡深重,怕死逃走,如不北竄匈奴,就會南投吳越。

斛斯征雖然愚笨,但他久任清顯之官,因而知道跑到敵國去,無益於聖朝。

現在旱災嚴重,可因此大赦天下。”皇上聽從他的。

斛斯征因此免於一死,趙煚到最後都不說出實情。

隋高祖為北周丞相時,加授趙煚為上開府,又授他為天官都司會。

不久升他為大宗伯。

高祖登基時,趙煚授高祖皇帝玉璽綬帶。

趙煚升為大將軍,賜爵位為金城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戶,拜授相州刺史。

朝廷因趙煚通曉禮儀故事,調他當尚書右僕射。

管事不久,因忤逆聖旨,調出京師當陝州刺史,繼而轉任冀州刺史。

在州里,趙煚很有恩威。

趙煚曾生病,百姓奔走,爭著為他祈禱,他就是這樣深得民心。

冀州民俗薄巧,市井上多有奸詐,趙煚製造銅斗、鐵尺,放在街上,百姓以此為方便。

皇上聽了嘉獎他,並頒告天下,以此為常法。

曾有偷盜趙煚田裡的蒿草的,被官吏抓住。

趙煚說:“這是因為我這個刺史不能宣傳教化,他有什麼罪過?”安慰他而放了他。

趙煚讓人滿載一車蒿草送給為盜者,盜者慚愧至極,比受重刑還難受。

他用德仁教化民眾,大多像這樣。

皇上巡幸洛陽,趙煚來朝拜,皇上慰勞他說:“冀州是個大地方,人民很富庶。

你為政,很符合我的心意。”趙煚開皇十九年(599)去世,時年六十八歲。

他兒子趙義臣繼承爵祿,官至太子洗馬,後與楊諒造反,被殺。 趙芬字士茂,天水西人。

父親趙演,北周的秦州刺史。

趙芬少有辯才,很讀了一些經史方面的書。

北周太祖任他為相府鎧曹參軍,歷任記室,累次升遷到熊州刺史。

他招納投降的,安撫歸順的,得到了二千戶人口。

加授他開府儀同三司。

大冢宰宇文護召他為中外府掾,他不久又升任吏部下大夫。

趙芬生性強幹有才,不管幹什麼,都有政績。

北周武帝親總萬機後,授他為內史下大夫,後轉任少御正。

趙芬熟悉典章制度,朝廷每次有疑問,眾人議論,不能決斷的,趙芬就為之評斷,沒有不說好的。

他後來當司會。

申國公李穆征討北齊時,引趙芬為行軍長史,封他為淮安縣男爵,食邑五百戶。

又出京為淅州刺史,轉任東京小宗伯,鎮守洛陽。

隋高祖為北周丞相時,尉遲迥與司馬消難陰謀來往,趙芬覺察到了,秘密告訴高祖。

因此深被重用,升為東京左僕射,晉爵位為郡公。

開皇初,罷東京官職,授為尚書左僕射,與郢國公王誼一起,起草法律。

繼而兼任內史令,高祖很信任他。

不久,他因老病,出京任蒲州刺史,加授為金紫光祿大夫,仍兼管關東的漕運,賜他錢上百萬,糧食五千石。

幾年後,趙芬上表請求退休,被調回京師。

賜他二馬軺車、几杖被子,讓他回家。

皇太子又送他巾帔。

幾年後去世。

皇上派人弔唁,鴻臚卿監護喪事。

楊尚希,弘農人。

祖父楊真,魏國天水太守。

父親楊承賓,商、直、淅三州刺史。

尚希很小就成了孤兒。

十一歲時,請求辭別母親,到長安學習。

涿郡人盧辯見了他,很驚異,讓他到太學學習。

他專心學習,不知疲倦,同學們都很推重他。

北周太祖曾經親自到太學行尊師之禮,楊尚希當時十八歲。

太祖讓他講《孝經》,其言辭和義理都不錯。

太祖很驚奇,賜他姓普六茹,提拔他當國子博士。

累次升遷,到轉任舍人。

尚希歷仕北周明帝、武帝兩代,歷任太學博士、太子宮尹、計部中大夫,賜爵位為高都縣侯爵,任東京司憲中大夫。

周宣帝時,令楊尚希安撫華山以東、黃河以北地區。

他到達相州,宣帝去世了,與相州總管尉遲迥在管舍發喪。

尚希出來對左右說:“蜀公尉遲迥,哭帝而不哀,眼神又不安,將有其他計謀。

我不走,將會遭難。”於是夜裡走捷徑而逃走。

天亮後,尉遲迥才發現,於是分兵幾十騎從驛路追趕他,沒趕上,他於是回到京師。

高祖因為楊尚希是宗室有名望的人,又背叛尉遲迥而回來,對他很好。

到尉遲迥屯兵於武陟時,高祖派尚希督促宗室兵馬三千人鎮守潼關。

不久授尚希司會中大夫。

隋高祖受北周禪讓後,授尚希為度支尚書,晉爵位為公爵。

一年多後,尚希出京任河南道行台兵部尚書,升任銀青光祿大夫。

尚希當時見天下的州郡太多,就上表說:“自從秦國統一天下,罷諸侯,置郡守,漢魏及晉代,邦邑屢屢變動。

我看當今的郡縣,兩倍多於古代。

有的地無百里,就設了幾個縣;有的戶口不滿一千,就由兩郡分別管理。

設的官員多,用度一天比一天多。

官吏、兵卒幾倍於以前,租稅一年年減少。

精幹的良才,百里難以挑一。

動不動要幾萬官員,哪裡去尋覓?這就是所謂民少官多,十隻羊九人放牧。

琴有再彈之義,瑟無膠柱之理。

現在保存重要的,去掉閒差,合併小郡縣,以作大郡縣,國家就不會減少賦稅,選舉也易得賢才。

我冒昧地陳述管見,拜伏於地聽您裁處。”高祖看了奏章,獎勵他,於是罷天下諸郡。

繼而授他為瀛州刺史,沒到任,又奉詔巡視淮南。

還京授為兵部尚書。

不久轉任禮部尚書,授為上儀同。

楊尚希天性寬厚,加上他學業自通,所以很有名望,被朝廷看重。

皇上那時每天早晨上朝,日頭偏西了還不疲倦。

尚希勸他說:“周文王因太憂慮太勤勞而損了陽壽,周武王因安樂而延年益壽。

望陛下抓主要事情,責成宰相。

繁雜之事,不是皇上應該親自處理的。”皇上高興地說:“你是愛我的人。”尚希一向有腳病,皇上對他說:“蒲州出產美酒,足以養病。

委曲你睡在那裡治理蒲州。”於是出京任蒲州刺史,併兼管本州的宗團驃騎。

尚希在蒲州,很有仁政,又引氵糞水,建堤防,開稻田幾千頃,百姓靠此得利。

開皇十年(590),在蒲州刺史任上去世,時年五十七歲。

諡號叫“平”。

他兒子楊旻嗣繼承爵祿,後改封為丹水縣公爵,官至安定郡丞。 長孫平字處均,河南洛陽人。

父親長孫儉,北周柱國。

長孫平容貌儀表很漂亮,有才幹,讀了不少書。

仕北周,開始當衛王的侍讀。

那時周武帝為宇文護所逼,與衛王謀劃準備殺了他,衛王常讓長孫平到周武帝那裡傳信達意。

到殺了宇文護後,授長孫平開府儀同三司、樂部大夫。

周宣帝即位後,設定東京的官署,讓長孫平當小司寇,與小宗伯趙芬分管六府。

高祖登基前,與長孫平感情很好。

當了丞相後,對他更禮遇。

尉遲迥、王謙、司馬消難都發兵造反,高祖很擔心淮南。

當時賀若弼鎮守壽陽,高祖怕他有二心,派長孫平去代替他。

賀若弼果然不服從,長孫平指揮壯士抓了賀若弼,把他送到京師。

開皇三年(583),長孫平調任度支尚書。

長孫平見天下州縣多遭水旱之災,百姓不能自給,上奏朝廷,讓民間每年秋收時每家拿出一石以下的糧食,貧少出,富多出,儲存在鄉里,以防備荒年,把這叫“義倉”。

因此上書說:“我聽說,國家以人民為根本,人民以糧食為性命。

勸農重糧,這是先王的令式。

古時候,耕種三年而富餘一年糧食,耕作九年而有三年的積蓄。

即使水旱為災,而人民不挨餓,都是因為勸導有方,積蓄糧食早為防備。

去年乾旱,關西饑荒,陛下運關東糧食,設常平之官,打開糧倉,普遍賑濟。

陛下的大德鴻恩,可以說到了極點了。

但治國之道,在於作長遠打算。

請命各州縣的刺史、縣令,以勸農耕種、積蓄糧食為要務。”皇上十分讚賞。

從此州里糧食豐裕,人民大多依靠於他。

幾年後,長孫平轉任工部尚書,很稱職。

當時有人告大都督邴紹,說他詆毀皇上昏憒。

皇上大怒,將殺他。

長孫平勸告說:“河流湖泊接納污水,所以能成就其水深;山嶽收藏病樹,所以能成就其山大。

我十分希望陛下弘揚山海的度量,發揚寬容的品德。

民謠說:‘不痴不聾,未堪作大家翁。’這話說的雖是小事,可以比喻大事。

邴紹的話,不該告訴陛下。

陛下又要殺他。

我擔心百代之後,後人的評說,有損陛下的聖德。”皇上於是赦免了邴紹。

皇上因此敕令群臣,誹謗朝廷的罪過,不要再報告朝廷。

此後突厥的達頭可汗與都藍可汁互相進攻,都派使者來請求增援。

皇上派長孫平出使突厥,命令他們和解。

賜長孫平縑采三百匹、良馬一匹,而派他去突厥。

長孫平到了突厥,為他們陳述利害,他們於是各自罷兵。

可汗贈送長孫平良馬二百匹。

回京後,長孫平把馬全部交給皇上,皇上又全部賜給他。

不久,長孫平被譴責,以尚書身份檢校汴州事。

一年多後,授為汴州刺史。

其後歷任許州、貝州二州刺史,都有仁政。

鄴都風俗薄巧,舊稱難治,前後的刺史多不稱職。

朝廷因長孫平到了哪裡,哪裡就說他好,讓他轉任相州刺史,他很有能幹的名聲。

在州里幾年後,碰上正月十五日,百姓大樂,把衣裳畫為鍪甲。

皇上發怒,免了他的職。

不久思念長孫平鎮守淮南時的事,升他為大將軍,授他為太常卿,判吏部尚書事。

仁壽中(601~604)在官任上去世。

諡號叫“康”。

他的兒子長孫師孝,生性狡猾貪財,多次犯法。

皇上因他不爭氣,派使者向長孫平封國的官員弔孝,不承認他是長孫平的兒子。

長孫師孝後來任渤海郡主簿,適逢大業末世,政教混亂,師孝就大行貪污,一郡人都以之為苦。

他後來被王世充殺害。 元暉字叔平,河南洛陽人。

祖父元琛,魏國恆、朔二州刺史。

父親元翌,尚書左僕射。

元暉眉毛鬍鬚美妙如畫,舉止也很美,很愛學習,廣泛讀書。

他年少時就在京師得到了好名聲,北周太祖遇見了,很禮遇他,讓他與諸皇子相處,每每同桌共硯,感情很好。

長大成人後,召他補任相府的中兵參軍,繼而升任武伯下大夫。

那時突厥人屢屢進犯邊塞,朝廷將與他們和親,讓元暉帶錦帛十萬,出使突厥。

元暉曉以利害,申明國家的厚禮,可汗很高興,派其名王隨元暉入朝貢獻土產。

不久授元暉為儀同三司、賓部下大夫。

保定初,大冢宰宇文護任他為自己的長史,碰上北齊人來結盟和好,因元暉多有才辯,讓他與千乘公崔睦一起出使北齊。

回朝後元暉升任振威中大夫。

周武帝禮聘突厥皇后時,讓元暉致禮於突厥。

加授元暉為開府,後轉任司憲大夫。

到平定關東以後,讓元暉安撫黃河以北地區,封他為義寧子爵,食邑四百戶。

隋高祖總理北周大政後,加授元暉為上開府,進其爵位為公爵。

開皇初年,授元暉為都官尚書,兼任太僕。

元暉奏請開決杜陽水灌溉三..原,灌溉鹽鹼地幾千頃,人民依賴其便利。

次年,元暉轉任左武侯將軍,仍舊兼任太僕卿。

繼而轉任兵部尚書,監督修漕渠的勞役。

不久,他因事被免職。

繼而,授為魏州刺史,頗有仁政。

在任幾年,因病離職。

一年多後,在京師去世,時年六十歲。

皇上嗟嘆很久,敕令鴻臚監護喪事。

諡號叫“元”。

他兒子元肅繼承爵祿,官至光祿少卿。

元肅的弟弟元仁器,生性敏捷,官至日南郡丞。

韋師字公穎,京兆杜陵人。

父親韋王真,北周驃騎大將軍。

韋師小時很沉著謹慎,有至性。

剛就學時,初讀《孝經》,他放下書,感嘆說:“名教的極致,大概就在這裡吧!”小時遭到父母之喪,他居喪盡禮,州里稱讚他的孝道。

長大後,略讀經書史書,尤其工於騎射。

北周的大冢宰宇文護,召他任中外府記室,後轉任賓曹參軍。

韋師知道各地風俗和山川險易,如有夷狄人上朝進貢,韋師肯定會出面接待、交談。

他說起他國風俗,了如指掌。

夷人驚嘆佩服,不敢隱瞞真情。

齊王宇文憲為雍州牧,召他任主簿,其原任官職依舊。

到周武帝親理萬機時,他轉任少府大夫。

平定高氏,有詔讓韋師安撫華山以東地區,遷任賓部大夫。

隋高祖受禪後,授他為吏部侍郎,賜爵位為井陘侯,食邑五百戶。

幾年後,他調任河北道行台兵部尚書,有詔讓他當華山以東、黃河南岸十八州的安撫大使。

他回朝報告,讓高祖稱心如意,賜他錢三百萬,兼任晉王楊廣的司馬。

他的同族人韋世康,為吏部尚書,與韋師一向比高低。

那時晉王楊廣任雍州牧,手下有很多達官,讓司空楊雄、尚書左僕射高赹一起當雍州都督,又讓韋師當主簿,而韋世康的弟弟韋世約為法曹從事。

韋世康憤憤不已,吃不下飯,又以其弟韋世約在韋師之下而感到羞恥,把世約叫來,數落他說:“你為什麼當從事?”因此用棍子打世約。

韋師後來隨皇上巡幸禮泉宮,皇上召來韋師和左僕射高赹、上柱國韓擒虎等,在臥室內賜他們飲宴,讓他們各敘往事,以為笑樂。

在平定陳國的戰爭中,韋師以本官身份兼任元帥掾,陳國國庫中的收藏,全交給韋師管理,韋師秋毫無犯,稱為清白。

後來,皇上為長寧王楊儼納韋師之女為王妃。

授汴州刺史,很有政績,在刺史任上去世。

諡號叫“定”。

他兒子韋德政繼承爵祿。

大業中(605~616),韋德政官至給事郎。 蘇孝慈是扶風人。

父親蘇武周,是北周的兗州刺史。

蘇孝慈年少時沉著謹慎,很有才幹,容貌俊美。

北周初年任中侍上士,後來又拜授都督的官職,他出使到北齊,因其奉命出使,讓皇上滿意回京後升為大都督。

這年他又出使到齊國,回來以後授予宣納上士。

以後他又跟隨武帝討伐齊國,因為功高而升為開府,皇上賞賜他文安縣公的爵位,食邑一千五百戶。

不久又改封為臨水縣公,增加食邑一千二百戶,以後連續升遷做到工部上大夫。

高祖接受北周禪讓,登基稱帝以後,蘇孝慈又晉升爵位為安平郡公,授予他太府卿的官職。

這時皇家大業剛剛奠定,各種建築剛剛開始,朝廷徵召天下的工匠,即使只有一點點技巧的,也無不把他們全部集中起來,交由蘇孝慈統領,世人稱蘇孝慈很有管理才能。

不久,他又升遷為大司農。

一年多以後,又授予他兵部尚書的官職,皇上待他更加親密。

當時皇太子楊勇對時政非常了解,皇上想提高東宮官吏的聲望,就常讓朝廷大臣兼任東宮的官職。

這時皇上就授命蘇孝慈做太子的右衛率,仍舊擔任兵部尚書的職務。

第二年,皇上在陝州設定常平倉,以便把糧食轉運到京城。

由於渭水含沙量大,水流忽深忽淺,漕運的人都很苦惱,於是朝廷決定疏通渭水,挖一道水渠同黃河相連,命蘇孝慈監督這項工程。

水渠修成後,皇上認為他做得很好。

後來又讓他兼任太子右庶子,轉而授予他左衛率的官職,仍舊擔任工部尚書、民部尚書,人們都稱讚他很乾練。

幾年以後,他晉升為大將軍,轉任工部尚書,任左衛率如故。

先前,因為官吏薪金不足,台省府寺都設定貸錢的機構,收取利息作為官俸。

蘇孝慈認為官府和百姓爭利,不是教化天下的辦法,就上表章請予禁止,請求對於公卿以下的官吏按職位差別分給田地,皇上都很贊成並採納了這些建議。

開皇十八年(598),皇上將要廢除太子,又擔心蘇孝慈在東宮輔助太子,於是就調蘇孝慈出京任淅州刺史。

太子因為蘇孝慈離開了他,心中很不平,面色上也表露出來。

蘇孝慈就是如此的受太子倚重。

仁壽初年,升任洪州總管,在兩地他都有仁政。

這以後,桂林山越人糾結叛亂,皇上命蘇孝慈任行軍總管,擊敗了叛軍,平定了叛亂,這一年蘇孝慈死在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