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本紀·卷二

作者:令狐德棻

文帝下

魏大統元年春正月己酉,進太祖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 大行台,改封安定郡王。太祖固讓王及錄尚書事,魏帝許之, 乃改封安定郡公。東魏遣其將司馬子如寇潼關,太祖軍霸上, 子如乃回軍自蒲津寇華州,刺史王羆擊走之。 三月,太祖以戎役屢興,民吏勞弊,乃命所司斟酌今古, 參考變通,可以益國利民便時適治者,為二十四條新制,奏魏 帝行之。

二年春三月,東魏襲陷夏州,留其將張瓊、許和守之。 夏五月,秦州刺史、建中王万俟普撥率所部叛入東魏。太 祖勒輕騎追之,至河北千餘里,不及而還。

三年春正月,東魏寇龍門,屯軍蒲阪,造三道浮橋度河。 又遣其將竇泰趣潼關,高敖曹圍洛州。太祖出軍廣陽,召諸將 曰 :“賊今掎吾三面,又造橋於河,示欲必渡,是欲綴吾軍, 使竇泰得西入耳。久與相持,其計得行,非良策也。且歡起兵 以來,泰每為先驅,其下多銳卒,屢勝而驕。今出其不意,襲 之必克。克泰則歡不戰而自走矣。”諸將鹹曰:“賊在近,舍而 遠襲,事若蹉跌,悔無及也。”.

太祖曰 :“歡前再襲潼關,吾軍不過霸上。今者大來,兵 未出郊。賊顧謂吾但自守耳,無遠斗意。又狃於得志,有輕我 之心。乘此擊之,何往不克。賊雖造橋,不能徑渡。此五日中, 吾取竇泰必矣。公等勿疑 。”庚戌,太祖率騎六千還長安,聲 言欲保隴右。辛亥,謁帝而潛出軍。癸丑旦,至小關。竇泰卒 聞軍至,惶懼,依山為陣,未及成列,太祖縱兵擊破之,盡俘 其眾萬餘人。斬泰,傳首長安。高敖曹適陷洛州,執刺史泉企, 聞泰之歿,焚輜重棄城走。齊神武亦撤橋而退。企子元禮尋復 洛州,斬東魏刺史杜密。太祖還軍長安。

六月,遣儀同於謹取楊氏壁。太祖請罷行台,帝復申前命, 太祖受錄尚書事,余固讓,乃止。 秋七月,徵兵會鹹陽。

八月丁丑,太祖率李弼、獨孤信、梁御、趙貴、于謹、若 乾惠、怡峰、劉亮、王德、侯莫陳崇、李遠、達奚武等十二將 東伐。至潼關,太祖乃誓於師曰 :“與爾有眾,奉天威,誅暴 亂。惟爾士,整爾甲兵,戒爾戎事,無貪財以輕敵,無暴民以 作威。用命則有賞,不用命則有戮。爾眾士其勉之 。”遣于謹 居軍前,徇地至盤豆。東魏將高叔禮守柵不下,謹急攻之,乃 降。獲其戍卒一千,送叔禮於長安。戊子,至弘農。東魏將高 乾、陝州刺史李徽伯拒守。於時連雨,太祖乃命諸軍冒雨攻之。 庚寅,城潰,斬徽伯,虜其戰士八千。高幹走度河,令賀拔勝 追擒之,並送長安。於是宜陽、邵郡皆來歸附。先是河南豪傑 多聚兵應東魏,至是各率所部來降。

齊神武懼,率眾十萬出壺口,趨蒲阪,將自后土濟。又遣 其將高敖曹以三萬人出河南。是歲,關中飢。太祖既平弘農, 因館穀五十餘日。時戰士不滿萬人,聞齊神武將度,乃引軍入 關。齊神武遂度河,逼華州。刺史王羆嚴守。知不可攻,乃涉 洛,軍於許原西。太祖據渭南,征諸州兵皆〔未〕會。乃召諸 將謂之曰 :“高歡越山度河,遠來至此,天亡之時也。吾欲擊 之何如?”諸將鹹以眾寡不敵,請待歡更西,以觀其勢。太祖 曰:“歡若得至鹹陽,人情轉騷擾。今及其新至,便可擊之。” 即造浮橋於渭,令軍人齎三日糧,輕騎度渭,輜重自渭南夾渭 而西。 冬十月壬辰,至沙苑,距齊神武軍六十餘里。齊神武聞太 祖至,引軍來會。

癸巳旦,候騎告齊神武軍且至。太祖召諸將謀之。李弼曰: “彼眾我寡,不可平地置陣。此東十里有渭曲,可先據以待之。” 遂進軍至渭曲,背水東西為陣。李弼為右拒,趙貴為左拒。命 將士皆偃戈於葭蘆中,聞鼓聲而起。申時,齊神武至,望太祖 軍少,競馳而進,不為行列,總萃於左軍。兵將交,太祖鳴鼓, 士皆奮起。

于謹等六軍與之合戰,李弼等率鐵騎橫擊之,絕其軍為二 隊,大破之,斬六千餘級,臨陣降者二萬餘人。齊神武夜遁, 追至河上,復大克獲。前後虜其卒七萬。

留其甲士二萬,余悉縱歸。收其輜重兵甲,獻俘長安。還 軍渭南,於是所征諸州兵始至。乃於戰所,準當時兵士,人種 樹一株,以旌武功。進太祖柱國大將軍,增邑並前五千戶。李 弼等十二將亦進爵增邑。並其下將士,賞各有差。

遣左僕射、馮翊王元季海為行台,與開府獨孤信率步騎二 萬向洛陽;洛州刺史李顯趨荊州;賀拔勝、李弼渡河圍蒲阪。 牙門將高子信開門納勝軍,東魏將薛崇禮棄城走,勝等追獲之。 太祖進軍蒲阪,略定汾、絳。於是許和殺張瓊以夏州降。初, 太祖自弘農入關後,東魏將高敖曹圍弘農,聞其軍敗,退守洛 陽。獨孤信至新安,敖曹復走度河,信遂入洛陽。東魏潁川長 史賀若統與密縣人張儉執刺史田迅舉城降。滎陽鄭榮業、鄭偉 等攻梁州,擒其刺史鹿永吉;清河人崔彥穆、檀琛攻滎陽,擒 其郡守蘇定:皆來附。自梁、陳已西,將吏降者相屬。

於是東魏將堯雄、趙育、是雲寶出潁川,欲復降地。太祖 遣儀同宇文貴、梁遷等逆擊,大破之。趙育來降。東魏復遣將 任祥率河南兵與雄合,儀同怡峰與貴、遷等復擊破之。又遣都 督韋孝寬取豫州。是雲寶殺其東揚州刺史那(樁)〔椿〕,以州 來附。 四年春三月,太祖率諸將入朝。禮畢,還華州。

七月,東魏遣其將侯景、厙狄乾、高敖曹、(元)〔韓〕軌、 可朱渾元、莫多婁貸文等圍獨孤信於洛陽。齊神武繼其後。先 是,魏帝將幸洛陽拜園陵,會信被圍,詔太祖率軍救信,魏帝 亦東。 八月庚寅,太祖至谷城,莫多婁貸文、可朱渾元來逆,臨 陣斬貸文,元單騎遁免,悉虜其眾送弘農。遂進軍瀍東。是夕, 魏帝幸太祖營,於是景等夜解圍去。

及旦,太祖率輕騎追之,至於河上。景等北據河橋,南屬 邙山為陣,與諸軍合戰。

太祖馬中流矢,驚逸,遂失所之,因此軍中擾亂。都督李 穆下馬授太祖,軍以復振。於是大捷,斬高敖曹及其儀同李猛、 西兗州刺史宋顯等,虜其甲士一萬五千,赴河死者以萬數。 是日置陣既大,首尾懸遠,從旦至未,戰數十合,氛霧四 塞,莫能相知。獨孤信、李遠居右,趙貴、怡峰居左,戰並不 利,又未知魏帝及太祖所在,皆棄其卒先歸。開府李虎、念賢 等為後軍,遇信等退,即與俱還。由是乃班師,洛陽亦失守。 大軍至弘農,守將皆已棄城西走。所虜降卒在弘農者,因相與 閉門拒守。

進攻拔之,誅其魁首數百人。

大軍之東伐也,關中留守兵少,而前後所虜東魏士卒,皆 散在民間,乃謀為亂。及李虎等至長安,計無所出,乃與公卿 輔魏太子出次渭北。關中大震恐,百姓相剽劫。於是沙苑所俘 軍人趙青雀、雍州民於伏德等遂反。青雀據長安子城,伏德保 鹹陽,與太守慕容思慶各收降卒,以拒還師。長安大城民皆相 率拒青雀,每日接戰。魏帝留止閿鄉,遣太祖討之。長安父老 見太祖至,悲且喜曰:“不意今日復得見公!”士女鹹相賀。華 州刺史導率軍襲鹹陽,斬思慶,擒伏德,南度渭與太祖會攻青 雀,破之。太傅梁景睿先以疾留長安,遂與青雀通謀,至是亦 伏誅。關中於是乃定。魏帝還長安,太祖復屯華州。 冬十一月,東魏將侯景攻陷廣州。

十二月,是雲寶襲洛陽,東魏將王元軌棄城走。都督趙剛 襲廣州,拔之。自襄、廣以西城鎮復內屬。 五年冬,大閱於華陰。

六年春,東魏將侯景出三鵶,將侵荊州,太祖遣開府李弼、 獨孤信各率騎五千出武關,景乃退還。 夏,茹茹度河至夏州,太祖召諸軍屯沙苑以備之。 七年春三月,稽胡帥、夏州刺史劉平伏據上郡叛,遣開府 于謹討平之。

冬十一月,太祖奏行十二條制,恐百官不勉於職事,又下 令申明之。

八年夏四月,大會諸軍於馬牧。 冬十月,齊神武侵汾、絳,圍玉壁。太祖出軍蒲阪,將擊 之。軍至皂莢,齊神武退。太祖度汾追之,遂遁去。 十二月,魏帝狩於華陰,大饗將士。太祖率諸將朝於行在 所。

九年春,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舉州來附,太祖帥師迎之, 令開府李遠為前軍。至洛陽,遣開府于謹攻柏谷塢,拔之。 三月,齊神武至河北。太祖還軍瀍上以引之。齊神武果度 河,據邙山為陣,不進者數日。太祖留輜重於瀍曲,士皆銜枚, 夜登邙山。未明,擊之,齊神武單騎為賀拔勝所逐,僅而獲免。 太祖率右軍若干惠等大破齊神武軍,悉虜其步卒。

趙貴等五將軍居左,戰不利。齊神武軍複合,太祖又不利, 夜乃引還。既入關,屯渭上。齊神武進至陝,開府達奚武等率 軍御之,乃退。太祖以邙山之戰,諸將失律,上表請自貶。魏 帝報曰 :“公膺期作宰,義高匡合,仗鉞專征,舉無遺算。 朕所以垂拱九載,實資元輔之力,俾九服寧謐,誠賴翊贊 之功。今大寇未殄,而以諸將失律,便欲自貶,深虧體國之誠。 宜抑此謙光,恤予一人 。”於是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 冬十月,大閱於櫟陽,還屯華州。

十年夏五月,太祖入朝。

秋七月,魏帝以太祖前後所上二十四條及十二條新制,方 為中興永式,乃命尚書蘇綽更損益之,總為五卷,班於天下。 於是搜簡賢才,以為牧守令長,皆依新制而遣焉。數年之間, 百姓便之。

冬十月,大閱於白水。

十一年春三月,令曰:

古之帝王所以外建諸侯內立百官者,非欲富貴其身而尊榮 之,蓋以天下至廣,非一人所能獨治,是以博訪賢才,助己為 治。若其知賢也,則以禮命之。

其人聞命之日,則慘然曰 :“凡受人之事,任人之勞,何 舍己而從人 。”又自勉曰 :“天生俊士,所以利時。彼人主者, 欲與我為治,安可苟辭 。”於是降心而受命。及居官也,則晝 不甘食,夜不甘寢,思所以上匡人主,下安百姓;不遑恤其私 而憂其家,故妻子或有饑寒之弊而不顧也。於是人主賜之以俸 祿,尊之以軒冕,而不以為惠也。賢臣受之,亦不以為德也。 位不虛加,祿不妄賜。為人君者,誠能以此道授官,為人臣者, 誠能以此情受位,則天下之大,可不言而治矣。昔堯、舜之為 君,稷、契之為臣,用此道也。及後世衰微,此道遂廢,乃以 官職為私恩,爵祿為榮惠。人君之命官也,親則授之,愛則任 之。人臣之受位也,可以尊身而潤屋者,則迂道而求之;損身 而利物者,則巧言而辭之。於是至公之道沒,而奸詐之萌生。 天下不治,正為此矣。

今聖主中興,思去澆偽。諸在朝之士,當念職事之艱難, 負闕之招累,夙夜兢兢,如臨深履薄。才堪者,則審己而當之; 不堪者,則收短而避之。使天官不妄加,王爵不虛受,則淳素 之風,庶幾可反。冬十月大閱於白水,遂西狩岐陽。

十二年春,涼州刺史宇文仲和據州反。瓜州民張保害刺史 成慶,以州應仲和。

太祖遣開府獨孤信討之。東魏遣其將侯景侵襄州,太祖遣 開府若干惠率輕騎擊之。 至穰,景遁去。

夏五月,獨孤信平涼州,擒仲和,遷其民六千餘家於長安。 瓜州都督令狐延起義誅張保,瓜州平。

七月,太祖大會諸軍於鹹陽。

九月,齊神武圍玉壁,大都督韋孝寬力戰拒守,齊神武攻 圍六旬不能下,其士卒死者什二三。會齊神武有疾,燒營而退。 十三年春正月,茹茹寇高平,至於方城。是月,齊神武薨。 其子澄嗣,是為文襄帝。與其河南大行台侯景有隙,景不自安, 遣使請舉河南六州來附。齊文襄遣其將韓軌、厙狄乾等圍景於 潁川。 三月,太祖遣開府李弼率軍援之,軌等遁去。景請留收輯 河南,遂徙鎮豫州。

於是遣開府王思政據潁川,弼引軍還。

秋七月,侯景密圖附梁。太祖知其謀,悉追還前後所配景 將士。景懼,遂叛。

冬,太祖奉魏帝西狩於岐陽。

十四年春,魏帝詔封太祖長子毓為寧都郡公,食邑三千戶。 初,太祖以平元顥、納孝莊帝之功,封寧都縣子,至是改縣為 郡,而以封毓,用彰勤王之始也。

夏五月,進授太祖太師。太祖奉魏太子巡撫西境,自新平 出安定,登隴,刻石紀事。下安陽,至原州,歷北長城,大狩。 將東趣五原,至蒲川,聞魏帝不豫,遂還。既至,帝疾已愈, 於是還華州。

是歲,東魏遣其將高岳、慕容紹宗、劉豐生等,率眾十餘 萬圍王思政於潁川。

十五年春,太祖遣大將軍趙貴帥軍至穰,兼督東南諸州兵 以援思政。高岳起堰,引洧水以灌城,自潁川以北皆為陂澤, 救兵不得至。

夏六月,潁川陷。初,侯景自豫州附梁,後遂度江,圍建 業。梁司州刺史柳仲禮以本朝有難,帥兵援之。梁竟陵郡守孫 暠舉郡來附,太祖使大都督符貴往鎮之。及景克建業,仲禮還 司州,率眾來寇,暠以郡叛。太祖大怒。

冬十一月,遣開府楊忠率兵與行台僕射長孫儉討之,攻克 隨郡。忠進圍仲禮長史馬岫於安陸。

是歲,盜殺齊文襄於鄴,其弟洋討賊,擒之,仍嗣其事, 是為文宣帝。

十六年春正月,柳仲禮率眾來援安陸,楊忠逆擊於漴頭, 大破之,擒仲禮,悉虜其眾。馬岫以城降。

三月,魏帝封太祖第二子震為武邑公,邑二千戶。先是, 梁雍州刺史、岳陽王察與其叔父荊州刺史、湘東王繹不睦,乃 稱蕃來附,遣其世子嶚為質。及楊忠擒仲禮,繹懼,復遣其子 方平來朝。

夏五月,齊文宣廢其主元善見而自立。

秋七月,太祖率諸軍東伐,拜章武公導為大將軍,總督留 守諸軍事,屯涇北以鎮關中。

九月丁巳,軍出長安。時連雨,自秋及冬,諸軍馬驢多死。 遂於弘農北造橋濟河,自蒲阪還。於是河南自洛陽,河北自平 陽以東,遂入於齊矣。

十七年春三月,魏文帝崩,皇太子嗣位,太祖以冢宰總百 揆。梁邵陵王蕭綸侵安陸,大將軍楊忠討擒之。

冬十月,太祖遣大將軍王雄出子午,伐上津、魏興;大將 軍達奚武出散關,伐南鄭。

魏廢帝元年春,王雄平上津、魏興,以其地置東梁州。

夏四月,達奚武圍南鄭,月余,梁州刺史、宜豐侯蕭循以 州降。武執循還長安。

秋八月,東梁州民叛,率眾圍州城,太祖復遣王雄討之。 侯景之克建業也,還奉梁武帝為主。居數旬,梁武以憤恚 薨。景又立其子綱,尋而廢綱自立。歲余,綱弟繹討景,擒之, 遣其舍人魏彥來告,仍嗣位於江陵,是為元帝。

二年春,魏帝詔太祖去丞相大行台,為都督中外諸軍事。

二月,東梁州平,遷其豪帥於雍州。

三月,太祖遣大將軍、魏安公尉遲迥率眾伐梁武陵王蕭紀 於蜀。

夏四月,太祖勒銳騎三萬西踰隴,度金城河,至姑臧。吐 谷渾震懼,遣使獻其方物。

五月,蕭紀潼州刺史楊乾運以州降,引迥軍向成都。

秋七月,太祖自姑臧至於長安。

八月,克成都,劍南平。

冬十一月,尚書元烈謀作亂,事發,伏誅。

三年春正月,始作九命之典,以敘內外官爵。以第一品為 九命,第九品為一命。改流外品為九秩,亦以九為上。又改置 州郡及縣:改東雍為華州,北雍為宜州,南雍為蔡州,華州為 同州,北華為鄜州,東秦為隴州,南秦為成州,北秦為交州, 東荊為淮州,南荊為昌州,東夏為延州,南夏為長州,東梁為 金州,南梁為隆州,北梁為靜州,陽都為汾州,南汾為勛州, 汾州為丹州,南豳為寧州,南岐為鳳州,南洛為上州,南廣為 淯州,南襄為湖州,西涼為甘州,西郢為鴻州,西益為利州, 東巴為集州,北應為輔州,恆州為均州,沙州為深州,寧州為 麓州,義州為岩州,新州為溫州,江州為沔州,西安為鹽州, 安州為始州,并州為隨州,肆州為塘州,冀州為順州,淮州為 純州,揚州為潁州,司州為憲州,南平為昇州,南郢為歸州, 青州為眉州。凡改州四十六,置州一,改郡一百六,改縣二百 三十。 自元烈誅,魏帝有怨言。魏淮安王育、廣平王贊等垂泣諫 之,帝不聽。於是太祖與公卿定議,廢帝,尊立齊王廓,是為 恭帝。 魏恭帝元年夏四月,帝大饗群臣。魏史柳虬執簡書於朝曰: “廢帝,文皇帝之嗣子。年七歲,文皇帝托於安定公曰 :“是 子才,由於公,不才,亦由於公,宜勉之 。”公既受茲重寄, 居元輔之任,又納女為皇后,遂不能訓誨有成,致令廢黜,負 文皇帝付屬之意,此咎非安定公而誰?”太祖乃令太常盧辯作 誥諭公卿曰 :“嗚呼!我群後暨眾士,維文皇帝以襁褓之嗣托 於予,訓之誨之,庶厥有成。

而予罔能革變厥心,庸暨乎廢,墜我文皇帝之志。嗚呼! 茲咎予其焉避。予實知之,矧爾眾人之心哉。惟予之顏,豈惟 今厚,將恐來世以予為口實 。”乙亥,詔封太祖子邕為輔城公, 憲為安城公,邑各二千戶。茹茹乙旃達官寇廣武。

五月,遣柱國趙貴追擊之,斬首數千級,收其輜重而還。

秋七月,太祖西狩至於原州。

梁元帝遣使請據舊圖以定疆界,又連結於齊,言辭悖慢。 太祖曰:“古人有言“天之所棄,誰能興之”,其蕭繹之謂乎。” 冬十月壬戌,遣柱國於謹、中山公護、大將軍楊忠、韋孝 寬等步騎五萬討之。

十一月癸未,師濟於漢。中山公護與楊忠率銳騎先屯其城 下,據江津以備其逸。丙申,謹至江陵,列營圍守。辛亥,進 攻城,其日克之。擒梁元帝,殺之,並虜其百官及士民以歸。 沒為奴婢者十餘萬,其免者二百餘家。立蕭察為梁主,居江陵, 為魏附庸。梁將王僧辯、陳霸先于丹陽立梁元帝第九子方智為 主。

魏氏之初,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後多絕滅。至是, 以諸將功高者為三十六國後,次功者為九十九姓後,所統軍人, 亦改從其姓。

二年,梁廣州刺史王琳寇邊。冬十一月,遣大將軍豆盧寧 帥師討之。

三年春正月丁丑,初行周禮,建六官。以太祖為太師、大 冢宰,柱國李弼為太傅,大司徒趙貴為太保,大宗伯獨孤信為 大司馬,于謹為大司寇,侯莫陳崇為大司空。初,太祖以漢魏 官繁,思革前弊。大統中,乃命蘇綽、盧辯依周制改創其事, 尋亦置六卿官,然為撰次未成,眾務猶歸台閣。至是始畢,乃 命行之。

夏四月,太祖北巡狩。

秋七月,度北河。王琳遣使來附,以琳為大將軍、長沙郡 公。魏帝封太祖子直為秦郡公,招為正平公,邑各一千戶。 九月,太祖有疾,還至雲陽,命中山公護受遺輔嗣子。

冬十月乙亥,崩於雲陽宮,還長安發喪。時年五十二。甲 申,葬於成陵,謚曰文公。孝閔帝受禪,追尊為文王,廟曰太 祖。武成元年,追尊為文皇帝。

太祖知人善任使,從諫如流,崇尚儒術,明達政事,恩信 被物,能駕馭英豪,一見之者,鹹思用命。沙苑所獲囚俘,釋 而用之,河橋之役,率以擊戰,皆得其死力。諸將出征,授以 方略,無不制勝。性好樸素,不尚虛飾,恆以反風俗,復古始 為心。 史臣曰:水歷將終,群凶放命,或威權震主,或釁逆滔天。 鹹謂大寶可以力征,神物可以求得,莫不窺窬九鼎,睥睨兩宮, 而誅夷繼及,亡不鏇踵。是知巨君篡盜,終成建武之資;仲潁 兇殘,實啟當塗之業。天命有底,庸可滔乎。

太祖田無一成,眾無一旅,驅馳戎馬之際,躡足行伍之間。 屬與能之時,應啟聖之運,鳩集義勇,糾契約盟,一舉而殄仇 讎,再駕而匡帝室。於是內詢帷幄,外仗材雄,推至誠以待人, 弘大順以訓物。高氏籍甲兵之眾,恃戎馬之強,屢入近畿,志 圖吞噬。及英謀電發,神旆風馳,弘農建城濮之勛,沙苑有昆 陽之捷。

取威定霸,以弱為強。紹元宗之衰緒,創隆周之景命。南 清江漢,西舉巴蜀,北控沙漠,東據伊瀍。乃擯落魏晉,憲章 古昔,修六官之廢典,成一代之鴻規。德刑並用,勛賢兼敘, 遠安邇悅,俗阜民和。億兆之望有歸,揖讓之期允集。功業若 此,人臣以終。盛矣哉!非夫雄略冠時,英姿不世,天與神授, 緯武經文者,孰能與於此乎。昔者,漢獻蒙塵,曹公成夾輔之 業;晉安播盪,宋武建匡合之勛。

校德論功,綽有餘裕。

至於渚宮制勝,闔城孥戮;茹茹歸命,盡種誅夷:雖事出 於權道,而用乖於德教。周祚之不永,或此之由乎。

部分譯文

魏大統元年(535)春正月二日,太祖升任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台,改封安定郡王。

太祖堅持不受郡王之封及錄尚書事之職,魏帝答應,於是改封安定郡公。

東魏派將領司馬子如侵犯潼關,太祖駐軍霸上,司馬子如撤軍,從蒲津侵犯華州,被刺史王羆擊退。

三月,由於戰爭、勞役不息,官民勞頓困苦,太祖就命令部屬參酌古今成例,加以變通,選擇可以益國利民,合乎農時,宜於施政的,定出二十四條新制,奏請魏帝推行。

二年(536)春三月,東魏攻陷夏州,留將領張瓊、許和鎮守。

夏五月,秦州刺史、建中王万俟普撥率領部屬叛變,竄入東魏。

太祖指揮輕裝騎兵追趕,在黃河以北追趕一千餘里,沒有追上,將軍隊撤回。

三年(537)春正月,東魏侵犯龍門,駐軍蒲坂,造三道浮橋,打算渡過黃河。

又派將領竇泰進攻潼關,高敖曹包圍洛州。

太祖從廣陽出軍,召集眾將說:“如今賊軍從三面拖住我軍,又在黃河上架起浮橋,顯示定要渡河,這是想吸引我軍,使竇泰乘機西進。

我軍與賊軍久久相持不下,賊軍詭計即可得逞,這不是好的計策。

況且高歡起兵以來,竇泰必任先鋒,其部下多精銳士卒,屢屢告捷而驕傲自滿。

如今出其不意,突施襲擊,一定可擊敗他。

一旦擊敗竇泰,高歡必不戰而自退。”諸將都說:“賊軍在近處,捨棄近敵而奔襲遠賊,倘若失利,後悔就來不及了。”太祖說:“前時高歡再度襲擊潼關,我軍未過霸上。

如今敵人大舉來犯,而我軍尚未走出京郊。

賊人以為我軍只圖自守,並無遠行迎戰的打算,又傲慢成性,輕視我軍。

乘此進攻,為何不可取勝?賊軍雖已造橋,但無法迅速渡河。

這五日之內,我必定活捉竇泰。

各位不要懷疑。”八日,太祖率騎兵六千人返回長安,揚言要保衛隴山以西。

九日,朝見皇帝後,悄悄出兵。

十一日黎明,抵達小關。

竇泰突然聽說我軍開到,驚慌恐懼,背靠山崗布陣,陣勢尚未布好,太祖放手猛攻,大敗敵軍,將其部眾一萬餘人全部俘虜。

斬殺竇泰,把他的首級傳示長安。

高敖曹恰在此時攻陷洛州,捉住刺史泉企,聽說竇泰被殺,就焚毀軍用物資,棄城而逃。

齊神武也撤橋退兵。

泉企之子泉元禮隨即收復洛州,斬東魏刺史杜密。

太祖領軍返回長安。

六月,派儀同於謹攻占楊氏壁。

太祖請求取消行台之職,魏帝又申明上次的詔命,太祖接受錄尚書事一職,對其他職務再三謙讓,魏帝同意。

秋七月,徵調軍隊,在鹹陽會合。

八月十四日,太祖率領李弼、獨孤信、梁御、趙貴、于謹、若干惠、怡峰、劉亮、王直心、侯莫陳崇、李遠、達奚武等十二名將領東征。

抵達潼關後,太祖告誡將士道:“我與你們眾將士,上奉天威,誅滅暴亂。

你們將士,要整理好自己的盔甲兵器,準備作戰,不得因貪財而輕敵,不得害民以逞威。

效力則有賞賜,不效力則有懲罰。

各位將士要自我勉勵。”派于謹居大軍之前,一路進攻至般木豆。

東魏將領高叔禮固守柵欄,攻不進去,于謹加緊進攻,高叔禮投降。

俘虜其士卒一千人,將高叔禮送到長安。

二十五日,抵達弘農。

東魏將領高幹、陝州刺史李徽伯固守。

當時連綿多雨,太祖命令各軍冒雨進攻。

二十七日,城牆崩塌,斬李徽伯,俘虜其戰士八千人。

高幹逃走,渡過黃河,令賀拔勝追上捉住,一塊押送長安。

於是宜陽、邵郡都來歸附。

最初,黃河以南豪傑大多聚兵回響東魏,到這時都率部屬前來投降。

齊神武害怕,率軍十萬從壺口出發,向蒲坂推進,準備從后土渡河。

又派將領高敖曹率三萬人從黃河以南出兵。

當年,關中饑荒。

太祖平定弘農後,在當地籌措軍糧五十餘天。

當時戰士不到一萬人,聽說齊神武即將渡黃河,就領軍入據潼關。

齊神武渡過黃河,進逼華州。

刺史王羆嚴密防守。

齊神武知道無法攻克,就涉過洛水,駐紮在許原以西。

太祖占據渭水以南,徵調各州兵馬,均未會合。

於是召集諸將,對他們說:“高歡翻過高山,渡過黃河,從遠處來到這裡,這真是上天滅亡他的機會。

我打算進攻他,怎么樣?”諸將都認為敵眾我少,難以抵擋,請求等高歡向西再深入一些,以相機行事。

太祖說:“高歡如果得以抵達鹹陽,人心就會騷動。

如今等他剛到,便可進攻。”立即在渭水上建造浮橋,令軍人準備三日乾糧,騎兵輕裝渡過渭水,軍用物資從南岸沿渭水西行。

冬十月一日,到達沙苑,距離齊神武軍營有六十餘里。

齊神武聽說太祖軍到,率兵前來迎戰。

二日黎明,巡邏騎兵報告齊神武軍將至。

太祖召集諸將商議。

李弼說:“敵眾我寡,不可在平坦地帶布陣。

由此往東十里有渭水彎曲之處,可以先占據以待敵軍。”於是進軍到渭曲,背靠渭水,布成東西陣勢,李弼在右,趙貴在左。

命令將士都藏在蘆葦叢中,以鼓聲為號。

申時,齊神武軍隊開到,遠遠看見太祖兵少,競相急馳而進,不成陣勢,集中兵力向左軍衝去。

兩軍將要接觸,太祖擊鼓,將士都奮勇衝出。

于謹等六軍與敵交戰,李弼等人率領鐵甲騎兵進攻敵軍腰部,將敵軍大隊分割成兩塊,大破敵軍,斬首六千餘級,臨陣投降者二萬餘人。

齊神武乘夜逃跑,太祖追到黃河岸邊,又俘虜許多敵人。

前後共俘虜敵軍士卒七萬人。

留下帶甲士兵二萬,其餘的都放他們回去。

沒收其輜重武器盔甲,獻俘於長安。

當軍隊撤回渭水南岸時,所徵調的各州兵馬才到。

太祖準許參戰士兵每人在戰場植樹一株,以表彰戰功。

升太祖為柱國大將軍,食邑增至五千戶。

李弼等十二名將領也都進爵,增加食邑之戶。

下屬將士各有賞賜。

太祖派左僕射、馮翊王元季海為行台,與開府獨孤信率領步兵、騎兵共二萬人向洛陽推進;洛州刺史李顯挺進荊州;賀拔勝、李弼渡過黃河,圍攻蒲坂。

牙門將高子信打開城門,讓賀拔勝軍入據蒲坂,東魏將領薛崇禮棄城而逃,被賀拔勝等人追上捉住。

太祖進軍蒲坂,平定汾州、絳州。

許和殺死張瓊,以夏州投降。

當初,太祖從弘農入潼關後,東魏將領高敖曹包圍弘農,聽說東魏軍失利,退守洛陽。

獨孤信到新安,高敖曹渡過黃河而逃,獨孤信於是入據洛陽。

東魏潁川長史賀若統與密縣人張儉捉住刺史田迅,以城來降。

滎陽人鄭榮業、鄭偉等進攻梁州,活捉梁州刺史鹿永吉;清河人崔彥穆、檀琛進攻滎陽,活捉郡守蘇定,都前來歸附。

從梁州、陳州以西,東魏的文武官員投降者接連不斷。

於是東魏將領堯雄、趙育、是雲寶等人從潁川出兵,想收復已降之地。

太祖派儀同宇文貴、梁遷等人迎擊,大敗敵軍。

趙育前來投降。

東魏又派將領任祥率領黃河以南之兵,與堯雄會合,儀同怡峰與趙貴、梁遷又將其擊敗。

又派都督韋孝寬攻占豫州。

是雲寶殺掉東魏東揚州刺史那椿,以東揚州來降。

四年(538)春三月,太祖率領諸將入朝,拜謁皇帝。

禮儀結束後,返回華州。

七月,東魏派將領侯景、厙狄乾、高敖曹、韓軌、可朱渾元、莫多婁貸文等人把獨孤信包圍在洛陽。

齊神武跟在後面。

最初,魏帝打算駕幸洛陽祭祀陵園,恰好獨孤信被圍,詔令太祖率軍援救獨孤信,魏帝也隨軍東去。

八月三日,太祖抵達谷城,莫多婁貸文、可朱渾元前來迎戰,在戰陣上斬莫多婁貸文,可朱渾元匹馬而逃,將其部眾全部俘虜,解送弘農。

於是進軍氵廛水東岸。

當晚,魏帝駕幸太祖軍營,侯景等人連夜解圍而去。

天明時,太祖率領輕裝騎兵追趕,抵達黃河岸邊。

侯景等人北據河橋,南連邙山,布下陣勢,與諸軍交戰。

太祖的坐騎被亂箭射中,驚駭遠奔,不知所在,軍中因此混亂。

都督李穆下馬,將坐騎讓給太祖,全軍士氣重新振作。

終於獲得大捷,斬高敖曹及其儀同李猛、西兗州刺史宋顯等人,俘虜其帶甲將士一萬五千人,跳入黃河而溺死者上萬人。

當天布陣又大,首尾相距極遠,從天明到午後,交戰數十次,濃霧蔽野,互不相知。

獨孤信、李遠在右,趙貴、怡峰在左,作戰均告失利。

又不知魏帝及太祖的位置,於是都丟棄他們的部下,自己先回來。

開府李虎、念賢等人為後軍,遇見獨孤信等人退卻,就同他們一塊返回。

因此全軍撤回,洛陽也告失守。

大軍到弘農時,守將都已棄城西逃。

在弘農的被俘降兵,趁機關上城門抵抗。

太祖攻克弘農,處死降兵首領數百人。

大軍東征時,關中留守兵員較少,而前後俘虜的東魏士兵,都散在民間,於是圖謀叛亂。

等李虎等人到長安時,想不出辦法,只得與公卿輔佐魏太子出居渭水以北。

關中極為震驚恐慌,百姓互相搶掠。

沙苑俘兵趙青雀、雍州百姓於伏德等人反叛。

趙青雀占領長安小城,於伏德據守鹹陽,與太守慕容思慶各自收編降卒,抵抗返回的軍隊。

長安大城百姓都相繼抵抗趙青雀,每日交戰。

魏帝留居閿鄉,派太祖前去討伐。

長安父老見太祖到來,又悲又喜地說:“沒想到今日又能見到您!”成年男女都互相祝賀。

華州刺史宇文導率軍襲擊鹹陽,斬慕容思慶,活捉於伏德,又南渡渭水,與太祖合攻趙青雀,將其擊敗。

太傅梁景睿原先因病留在長安,與趙青雀共同謀反,到這時也被處死。

關中至此才得安定。

魏帝返回長安,太祖仍駐軍華州。

冬十一月,東魏將領侯景攻陷廣州。

十二月,是雲寶襲擊洛陽,東魏將領王元軌棄城逃走。

都督趙剛襲擊廣州,將其攻克。

自襄州、廣州以西的城鎮重新歸屬我國。

五年(539)冬,在華陰舉行大閱兵。

六年(540)春,東魏將領侯景從三亞鳥出兵,打算侵犯荊州,太祖派開府李弼、獨孤信各領騎兵五千人從武關出發,侯景退兵。

夏季,蠕蠕渡過黃河到夏州,太祖徵調各軍屯集沙苑,以作防備。

七年(541)春三月,稽胡帥、夏州刺史劉平伏占據上郡叛亂,派開府于謹將其討平。

冬十一月,太祖上奏,準予推行十二條制,擔心百官不勤於職守,又下令重申。

八年(542)夏四月,在馬牧集合各軍,舉行大閱兵。

冬十月,齊神武侵犯汾州、絳州,包圍玉壁。

太祖軍從蒲坂出兵,準備進攻。

軍隊抵達皂莢時,齊神武撤退。

太祖渡過汾水追擊,齊神武逃走。

十二月,魏帝在華陰圍獵,舉行盛大宴會款待將士。

太祖率領眾將赴皇帝居處朝見。

九年(543)春,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以全州前來歸附,太祖率軍迎接,令開府李遠擔任前軍。

到洛陽時,派開府于謹攻占柏谷塢。

三月,齊神武抵達黃河北岸。

太祖回軍氵廛水,以引誘敵軍。

齊神武果然渡過黃河,占據邙山,布下陣勢,連續數日不進攻。

太祖把軍用物資留在氵廛水拐彎處,士兵皆銜枚,乘夜登上邙山。

天未明,發動進攻,齊神武一人騎著馬被賀拔勝追趕,僥倖逃脫。

太祖率右軍若干惠等人大敗敵軍,將其步兵全部俘虜。

趙貴等五名將領在左方,作戰失利。

齊神武軍重新集結,太祖作戰又失利,連夜撤退。

入潼關,屯兵渭水。

齊神武進抵陝州,開府達奚武等人率軍抵抗,使其退卻。

太祖由於邙山之戰,諸將不守紀律,上表請求將自己降職。

魏帝回答道:“你承受天命為宰相,正氣凜然,匡合天下,受命征討,神機妙算。

朕能不費氣力在位九年,全仗你的效力;使天下安寧,也全仗你的輔佐之功。

如今大敵未平,而由於諸將失去約束,便請求自降官職,實在有虧於你對國家的忠誠。

應當暫且抑止這種謙讓的風度,顧惜我本人。”於是廣泛招募關、隴一帶豪族,以增加兵力。

冬十月,在櫟陽舉行大規模閱兵,其後仍駐軍華州。

十年(544)夏五月,太祖入朝。

秋七月,魏帝把太祖前後上奏的二十四條及十二條新制,一併作為復興朝政的永久典章,又命令尚書蘇綽再作增刪,合為五卷,頒布天下。

搜羅選拔賢能之士,任命他們擔任刺史、郡守、縣令、里長,都依照新制派遣任命。

過了幾年,百姓就適應了新制。

冬十月,在白水舉行大規模閱兵。

十一年(545)春三月,下令說:“古代的帝王之所以外封諸侯而內設百官,並不是打算顯示自己的富貴和尊榮,而是因為天下極大,非一個人所能單獨治理,所以廣泛尋訪賢能之士,以幫助自己治理。

如果了解他是賢才,就依照禮節來任命他。

這人聽到任命的訊息時,就會悲傷地說:“凡受人委託,必將為人效勞,為什麼捨棄自己而服從別人呢?”又自勉道:“上天降生俊傑之士,是為了有益時世。

君王打算與我一塊治理天下,怎么可以推辭呢?”於是抑制心志而接受任命。

在任職期間,白天食而不知其味,夜間不得安睡,思慮如何才能輔佐君王,安撫百姓;無暇顧念私事,擔憂家人,所以妻子孩兒有時遭受饑寒之苦而不能照顧。

於是君王賜給他俸祿,封給他官位爵號,並不認為是施捨的恩惠。

賢臣接受了,也並不認為應當感激。

官職不隨意升遷,俸祿不隨意賞賜。

為君王者,確實能依照這個原則任命官員;為臣子者,確實能以這種感情接受任命,那么天下雖大,也可無為而治了。

從前堯、舜為君,稷、契為臣,都是依照這個原則。

等到後世衰微,這個原則逐漸被廢棄,竟把任命官職當作私人的恩典,把享受爵祿當作個人的榮耀。

君王任命官員時,只要與自己親近的就授給他官職,只要自己寵愛的就任用他。

臣子在接受任命時,凡可以使自己尊崇而富有的,即便走邪路也要謀求;凡對自己有害而有利於他人的,那就花言巧語加以推辭。

於是極公正的原則消失了,而作奸欺詐之風滋長起來。

天下無法治理,正是因為這樣。

“如今聖明君王振興我朝,考慮消除浮薄虛偽的風氣。

各位官員應當體念任職之艱難,受命之煩累,日夜兢兢業業,如臨深淵,如踏薄冰。

才能可以勝任的,則謹慎地予以承擔;無法勝任者,則抑制己之短處而避開它。

倘若官職不任意升遷,爵位不無故授封,那么誠樸的風氣,差不多就可返回了。”冬十月,在白水舉行大規模閱兵,又西赴岐陽圍獵。

十二年(546)春,涼州刺史宇文仲和據州反叛。

瓜州百姓張保殺害刺史成慶,以全州回響宇文仲和。

太祖派開府獨孤信征討。

東魏派將領侯景侵犯襄州,太祖派開府若干惠率領輕裝騎兵迎擊。

到達穰地時,侯景逃走。

夏五月,獨孤信平定涼州,活捉宇文仲和,將涼州百姓六千餘家遷到長安。

瓜州都督令狐延殺掉張保,瓜州平定。

七月,太祖在鹹陽舉行大規模閱兵。

九月,齊神武包圍玉壁,大都督韋孝寬盡力抵禦,齊神武圍攻六十天未能占領,其士卒死者十之二三。

恰巧齊神武患病,就燒掉軍營退兵。

十三年(547)春正月,蠕蠕侵犯高平,抵達方城。

當月,齊神武去世。

其子高澄繼位,這是文襄帝。

高澄與其河南大行台侯景不和,侯景不安,派使者請求以黃河以南六州前來歸附。

齊文襄派將領韓軌、厙狄乾等人把侯景包圍在潁川。

三月,太祖派開府李弼率兵支援侯景,韓軌等人逃去。

侯景請求留下,以平定黃河以南,於是移守豫州。

太祖派開府王思政據守潁川,李弼領軍返回。

秋七月,侯景秘密圖謀歸附梁國。

太祖知道了他的陰謀,連忙把前後配置給侯景的將士全部要回。

侯景恐懼,於是叛變。

冬,太祖奉護魏帝西去岐陽圍獵。

十四年(548)春,魏帝詔封太祖長子宇文毓為寧都郡公,食邑三千戶。

當初,太祖以平定元顥、接納孝莊帝的功勞,封寧都縣子,到這時改縣為郡,又拿這個爵位封給宇文毓,用來表彰他最先為王事盡力。

夏五月,授太祖為太師。

太祖奉護魏太子視察西部邊境,從新平出發,經過安定,登上隴山,刻下石碑以記此事。

又經過安陽,到原州,經過北長城,舉行大規模圍獵。

準備東赴五原,抵達蒲川,聽說魏帝患病,於是返回。

回來後,皇帝疾病已經痊癒,就返回華州。

當年,東魏派將領高岳、慕容紹宗、劉豐生等人,率軍十餘萬人把王思政包圍在潁川。

十五年(549)春,太祖派大將軍趙貴率軍到穰地,同時監督東南諸州軍隊援助王思政。

高岳修築堤堰,引氵有水灌城,從潁川以北都變成沼澤,援軍無法抵達。

夏六月,潁川陷落。

當初,侯景從豫州歸附梁國,後來渡過長江,包圍建業。

梁國司州刺史柳仲禮由於本朝有難,率兵救援。

梁國竟陵郡守孫詗舉郡前來歸附,太祖派大都督符貴前去鎮守。

侯景攻克建業後,柳仲禮返回司州,率兵來犯,孫詗舉郡叛變。

太祖大怒。

冬十一月,派開府楊忠率軍,與行台僕射長孫儉前去討伐,攻克隨郡。

楊忠繼續推進,把柳仲禮的長史馬岫包圍在安陸。

當年,強盜在鄴城殺死齊文襄,其弟高洋討伐賊人,將其活捉,於是繼承帝位,這是文宣帝。

十六年(550)春正月,柳仲禮率軍前來支援安陸,楊忠在氵崇頭迎擊,將其打得大敗,活捉柳仲禮,俘虜其全部部眾。

馬岫在安陸投降。

三月,魏帝封太祖次子宇文震為武邑公,食邑二千戶。

最初,梁國雍州刺史、岳陽王蕭鮞與其叔父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不和,就自稱藩國前來歸附,送其嫡長子蕭貮為人質。

楊忠活捉柳仲禮後,蕭繹害怕,又送其兒子蕭方平前來朝見。

夏五月,齊文宣廢除其主元善見,自立為帝。

秋七月,太祖率領各軍東征,任命章武公宇文導為大將軍,總督留守諸軍事,屯兵涇水北岸,以鎮守關中。

九月十日,大軍從長安出發。

當時霪雨連綿,從秋天一直下到入冬,各軍的馬匹、驢子大多死掉。

在弘農以北造浮橋渡過黃河,從蒲坂返回。

於是黃河以南從洛陽以東、黃河以北從平陽以東地區,都被劃入齊國境內。

十七年(551)春三月,魏文帝駕崩,皇太子繼位,太祖以冢宰身份總領百官。

梁國邵陵王蕭綸侵犯安陸,大將軍楊忠前去討伐,活捉蕭綸。

冬十月,太祖派大將軍王雄從子午出兵,進攻上津、魏興;派大將軍達奚武從散關出兵,討伐南鄭。

魏廢帝元年(552)春,王雄平定上津、魏興,在這個地區設定東梁州。

夏四月,達奚武包圍南鄭,一個多月後,梁州刺史、宜豐侯蕭循以州投降。

達奚武捉住蕭循,返回長安。

秋八月,東梁州百姓反叛,包圍州城,太祖又派遣王雄討伐。

侯景攻克建業後,仍奉梁武帝為君主。

幾十天后,梁武帝由於怨恨而駕崩。

侯景又立梁武帝之子蕭綱為帝,隨即又廢掉蕭綱,自立為帝。

一年多後,蕭綱之弟蕭繹討伐侯景,將其活捉,派遣舍人魏彥前來通報,仍然在江陵繼位,這是元帝。

廢帝二年(553)春,魏帝詔令免去太祖的丞相大行台之職,任命他為都督中外諸軍事。

二月,東梁州平定,將其豪族遷居雍州。

三月,太祖派大將軍、魏安公尉遲迥率軍到蜀地討伐梁武陵王蕭紀。

夏四月,太祖指揮精銳騎兵三萬人,西越隴山,渡金城河,抵達姑臧。

吐谷渾驚恐,派使者貢獻土產。

五月,蕭紀的潼州刺史楊乾運以州投降,帶領尉遲迥軍向成都推進。

秋七月,太祖從姑臧回到長安。

八月,攻克成都,平定劍南。

冬十一月,尚書元烈圖謀叛亂,陰謀敗露,被處死。

三年(554)春正月,制定把官爵分為九個等級的典制,以規定內外官爵的級別。

以第一品為九命,第九品為一命。

改九品之外的等級為九秩,也以九為上等。

又改置州郡及縣:改東雍為華州,北雍為宜州,南雍為蔡州,華州為同州,北華為鄜州,東秦為隴州,南秦為成州,北秦為交州,東荊為淮州,南荊為昌州,東夏為延州,南夏為長州,東梁為金州,南梁為隆州,北梁為靜州,陽都為汾州,南汾為勛州,汾州為丹州,南豳為寧州,南岐為鳳州,南洛為上州,南廣為氵育州,南襄為湖州,西涼為甘州,西郢為鴻州,西益為利州,東巴為集州,北應為輔州,恆州為均州,沙州為深州,寧州為麓州,義州為岩州,新州為溫州,江州為沔州,西安為鹽州,安州為始州,并州為隨州,肆州為塘州,冀州為順州,淮州為純州,揚州為潁州,司州為憲州,南平為昇州,南郢為歸州,青州為眉州。

共改州名四十六個,新置州一個,改郡名一百零六個,改縣名二百三十個。

自從元烈被處死以後,魏帝有怨恨之言。

魏淮安王元育、廣平王元贊等人流淚勸導,魏帝不聽。

於是太祖與公卿商議決定,廢去魏帝,尊立齊王元廓為帝,這是恭帝。

魏恭帝元年(554)夏四月,皇帝大宴群臣。

魏史柳虬手執簡書上言道:“被廢去的皇帝,是文皇帝的嫡長子。

七歲時,文皇帝將他託付給安定公道:‘這個孩子將來成才,是在於你;將來不成才,也是在於你,應當自勉。’安定公既然接受了如此重大的寄託,居丞相之位,又為他娶了皇后,而教育沒有成效,以致被廢去,辜負了文皇帝託付之意,這個過錯不由安定公承擔,又讓誰來承擔?”太祖於是命令太常盧辯撰寫誥書,告示公卿道:“唉!我等諸侯百官,文皇帝在嫡長子還是嬰兒時就把他託付給我,令我教育他,希望他有所成就。

可是我未能改變他的思想,使他因平庸而被廢除,文皇帝的願望因此落空。

啊!這樣的過失我怎能逃避?我的確明白這一點,更不用說眾人之心了。

我的臉皮,難道只有今天厚嗎?我是擔心後人以此為藉口啊!”十二日,詔封太祖之子宇文邕為輔城公,宇文憲為安城公,食邑各二千戶。

蠕蠕部乙旃達官侵犯廣武。

五月,派柱國趙貴追擊,斬首數千級,沒收其物資而歸。

秋七月,太祖打獵,西至原州。

梁元帝派使者來,請求依據舊地圖來劃定邊界,又與齊國結交,言詞傲慢無禮。

太祖說:“古人有言:‘上天若要拋棄他,誰又能使他復興?’說的就是蕭繹吧?”冬十月九日,派柱國於謹、中山公宇文護、大將軍楊忠、韋孝寬等人率步兵、騎兵共五萬人討伐梁國。

十一月一日,我軍渡過漢水。

中山公宇文護與楊忠率領精銳騎兵先行屯集城下,占領長江渡口,防備敵軍逃走。

十四日,于謹抵達江陵,列好陣勢,將該城包圍。

二十九日,發動進攻,當天占領江陵。

活捉梁元帝,將其殺死,俘虜其文武百官及百姓返回。

淪為奴婢者有十餘萬人,被赦免的有二百餘家。

立蕭鮞為梁主,住江陵,為魏國的屬國。

梁國將領王僧辯、陳霸先在丹陽立梁元帝第九子蕭方智為主。

魏國建立之初,共統轄諸侯國三十六個,有世家大族九十九個,後來大多滅絕。

到這時,以諸將功大者繼承三十六個諸侯國,功勞次一等的繼承九十九家大族,他們所統領的軍人,也都改從其姓。

二年(555),梁廣州刺史王琳侵犯邊界。

冬十一月,派大將軍豆盧寧率軍討伐。

三年(556)春正月一日,開始推行《周禮》,設定六官。

任命太祖為太師、大冢宰,柱國李弼為太傅,大司徒趙貴為太保、大宗伯,獨孤信為大司馬,于謹為大司寇,侯莫陳崇為大司空。

當初,太祖認為漢、魏官職繁多,考慮改革以前的弊端。

大統年間,命令蘇綽、盧辯依據周朝官制制定官制,隨即也設定六卿官職,可是沒有制定細則,各種事務仍然歸於尚書。

到這時候才把細則制定完畢,於是下令推行。

夏四月,太祖北上巡察。

秋七月,渡過北河。

王琳派使者前來,表示歸附。

任命王琳為大將軍,封長沙郡公。

魏帝封太祖之子宇文直為秦郡公,宇文招為正平公,食邑各一千戶。

九月,太祖有病,返至雲陽,命令中山公宇文護接受遺命,輔佐嫡長子。

冬十月四日,太祖在雲陽宮駕崩,回長安發喪。

當時五十二歲。

十三日,安葬在成陵,諡文公。

孝閔帝接受禪讓登基後,追尊為文王,廟號太祖。

武成元年(559),追尊為文皇帝。

太祖知人善任,能隨時聽取臣屬的勸諫,尊尚儒術,洞悉政務,恩德信義達於四方,善於駕馭英雄豪傑。

人們一見到他,都願意為他效力。

在沙苑所俘虜的敵軍士兵,全部釋放,並加以任用,在河橋之戰中,太祖率領他們作戰,得到他們的拚命效力。

諸將出征時,授給他們謀略計畫,無不取勝。

性格樸素,不喜歡虛浮修飾,常常考慮反對流俗、恢復古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