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兵智部·吳玠 吳磷

作者:馮夢龍

【原文】

吳玠每戰,選勁弩,命諸將分番迭射,號“駐隊矢”,連發不絕,繁如雨注,敵不能當。

吳璘仿車戰余意,立“疊陣法”,每戰以長槍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強弓,次強弩跪膝俟,次神臂弓。約賊相搏,至百步內,則神臂先發,七十步,強弓並發。次陣如之。凡陣,以拒馬為限,鐵鉤相連。傷則更代之,遇更代則以鼓為節。騎為兩翼蔽於前,陣成而騎退,謂之疊陣。戰士心定,則能持滿④,敵雖銳,不能當也。

〔評〕璘著《兵法》二篇,大略謂,金人有四長,我有四短。當反我之短,制彼之長。四長曰騎兵,曰堅忍,曰重甲,曰弓矢。吾集番、漢所長,兼收而用之:以分隊制其騎兵,以番休迭戰制其堅忍,以勁弓強弩制其重甲,以遠克近、強制弱制其弓矢。布陣之法,則以步軍為陣心,翼以馬軍,為左右肋,而拒馬布兩肋之間。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宋朝人吳玠每次作戰之前,挑選強勁的gōng弩,然後再命令諸將輪流舉射,稱之為“駐隊矢”。這種“駐隊矢”能夠連續不斷地發射,箭一發射出來就好像是傾盆大雨,敵人根本沒有任何招架還擊之力。

吳璘仿效古代車戰方法,研究出了一種“疊陣法”,每次作戰的時候,列在兵陣最前排的是長槍兵,坐下之後就不允許再站起來;第二排是射程最遠的強弩;第三排則是次強弩,都必須以跪姿等待敵人的進攻;然後就是神臂弓。和敵人肉搏交戰時,百步之內由神臂弓先射箭,七十步之內則由所有的gōng弩一起發射。第二重陣也一樣。每次布陣,陣前設定有拒馬、鐵鉤。如果有人受傷,就要更代,以鼓聲為信號進行更代,這時兩翼的騎兵都要上前掩護。完成更代以後騎兵才退下,這就是“疊陣”。由於戰士對這陣法深具信心,所以和敵人交戰的時候都是張滿弓待敵,敵人再精銳,也不能抵擋。

評譯

吳璘曾著有《兵法》兩篇,大意是說,金人有四個長處,我軍有四個短處。因此我軍應該彌補自己的四個短處來反制金人的四個長處。所謂的四個長處是:騎兵、堅忍、重甲、弓矢。我軍應該兼采敵我雙方的優點,加以靈活運用。例如將部隊分散來牽制敵人的騎兵,讓士兵輪番交替休息,上陣以消耗敵人堅忍的意志,使用勁弓強弩來對付敵人的盔甲,以遠攻近,以強制弱使敵人的弓矢沒有辦法發揮威力,布陣的方法,則是以步兵為兵陣的核心,以騎兵為其兩翼,就好像是人的左右肋骨一樣,最後再把拒馬設定在兩肋中間。

注釋
①吳玠:知兵善騎射,北宋末為副將。南宋初屢破金兵,與弟吳璘均稱中興名將。
②相搏:肉搏。
③拒馬:古代一種防禦用戰具。
④持滿:張滿弓以待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