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兵智部·王陽明

作者:馮夢龍

【原文】

王陽明以勘事過豐城,聞逆濠之變,兵力未具,亟欲溯流趨吉安。舟人聞濠發千餘人來劫公,畏不敢發,公拔劍馘其耳,遂行。薄暮,度不可前,潛覓漁舟,以微服行,留麾下一人,服己冠服,居舟中。濠兵果犯舟,得偽者,知公去遠,乃罷。公至中途,恐濠速出,乃為間諜,假奉朝廷密旨,行令兩廣、湖襄都御史及南京兵部,各命將出師,暗伏要害地方,以俟寧府兵至襲殺。復取優人數輩,各將公文置袷衣絮中。將發間,又捕捉偽太師家屬至舟尾,令其覘知,公即佯怒,牽之上岸處斬,已而故縱之,令其奔報。濠獲優,果於衣中搜得公文,遂遲疑不發。公至吉安,調度兵糧粗備,始傳檄徵兵,暴濠罪惡。濠知為公所賣,憤然欲出。公謂:“急犯其鋒,非計也。宜示以自守不出之形,必俟其出,然後尾而圖之。先復省城,以傾其巢。彼聞,必回兵來援,我則出兵邀而擊之,此全勝之策。”濠果使人探公不出,乃留兵萬餘守省城,而自引兵東下,公聞濠已出,遂急促各府兵,刻期會於豐城,時濠兵已圍安慶,眾議宜急往救。公謂:“九江、南康皆已為賊所據,而南昌城中精悍萬餘,食貨重積,我兵若抵安慶,賊必回軍死斗,安慶之兵僅足自守,必不能出而夾攻。賊令南昌兵絕我糧道,九江、南康合勢撓攝,而四方之援又不可望,事其危矣!今我師驟集,先聲所加,城中必恐,並力急攻,其勢必下,此孫子救韓趨魏之計也!”偵者言:“新、舊廠伏兵萬餘,以備犄角。”公遣兵從間道襲破之,潰卒入城,城中知王師雨集,皆大駭,遂一鼓下之。濠聞我兵至豐城,即欲回舟,李士實諫,以為,“必須逕往南京,既登大寶,則江西自服。”濠不聽,遂解安慶之圍,移兵泊阮子江,為歸援計。公聞濠兵且至,召眾議之。眾云:“宜斂兵入城,堅壁待援。”公曰:“不然,彼聞巢破,膽已喪矣,先出銳卒,要其惰歸,一挫其銳,將不戰而潰,所謂‘先聲有奪人之氣’也。”乃指授伍文定等方略,先以游兵誘之,復佯北以致之,俟其爭前趨利,然後四面合擊,伏兵並起,又慮城中宗室或內應為變,親慰諭之,出給告示,凡脅從者不問,雖嘗受賊官職,能逃歸者,皆免死,能斬賊徒歸降者,皆給賞,使內外居民及鄉導人等四路傳布。又分兵攻九江、南康,以絕其援。於是群力並舉,逆首就擒。

〔評〕按陳眉公《見聞錄》,謂宸濠之敗,雖結於江西,而實潰於安慶。雖收功於王陽明,而實得力於李梧山。李諱充嗣,四川內江人,正德十四年巡撫南畿,聞宸濠請增護衛,嘆曰:“虎而翼,禍將作矣。”遂力陳反狀,廷議難之。公乃旦夕設方略,飭武備,以御賊為念。謂安慶畿輔,適當賊沖,非得人莫守。當諸將庭參,於眾中獨揖指揮使楊銳而進之曰:“皖城保障,委之於子,毋負我!”十五年,賊兵陷九江,公自將萬人,屯採石,以塞上游之路。飛檄皖城,諭以忠義。銳感激思奮,相機應敵,發無不捷。

節發間諜火牌云:“為緊急軍情事,該欽差太監總兵等官,統領邊官軍十萬餘,一半將到南京,一半徑趨安慶,並調兩廣狼兵,湖廣土兵,即日水陸並進,俱赴安慶會集,刻期進攻江西叛賊。今將火牌飛報前路官司,一體同心防守,預備糧草,聽候套用等因。”

宸濠舟至李陽河,遇火牌,覽之驚駭,由是散亡居半。繼又發水卒千人,盛其標幟,乘飛艦百餘艘,鼓譟而進,聲為安慶應援,城中望見,士氣百倍,銳即開門出敵,水陸夾攻,賊遂大潰。

時宸濠營於黃石磯,聞敗將遁,公自將兵逐北,宸濠奔入鄱陽湖,適遇巡撫王公陽明引兵至湖,遂成擒焉。後論功竟不及公,胡御史潔目擊其事,特為論列,不報。故今人盛稱陽明,而不及梧山,亦有幸有不幸歟?

又按宸濠兵起,聲言直取南京,道經安慶。太守張文錦與守備楊銳等合謀,令軍士鼓譟登城大罵,激怒逆濠,使頓兵挫銳于堅城之下。而陽明得成其功,雖天奪其魄,而張、楊諸公之智,亦足述矣。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王守仁因為勘事的原因經過豐城,聽說朱宸濠發兵叛亂,由於兵力沒有集結,因此想要儘快溯江而上趕往吉安徵調兵力。船家聽說朱宸濠派出一千多人,想要截殺王守仁,都害怕得不敢讓他乘船,王守仁拔出佩劍割下了船家的一隻耳朵,船家才不得不發船。傍晚的時候,王守仁估量著自己已經沒有辦法再搭乘大船繼續向前走了,於是就暗中雇了一條小漁船,換上普通百姓的服裝,然後留下一名屬下讓他穿上自己的朝服,繼續留在大船上面。朱宸濠果然派人前來攔截搜捕,抓到了那個假扮的王守仁,知道真正的王守仁已經走遠了,這才作罷。王守仁在往吉安的途中,害怕朱宸濠迅速出兵,於是派出間諜,假裝奉朝廷密旨,命令兩廣、湖襄都御史和南京兵部,命令各個將領率領士兵在各個出入要道進行埋伏,看到寧王府朱宸濠的兵卒就襲擊斬殺。王守仁又招來樂工,暗中將公文放置在他們所帶的行李、袷衣之中。要派間諜的時候故意讓捉到的朱宸濠的太師家屬們看見這一幕,然後王守仁裝作生氣的樣子要上岸斬殺他們,等快要行刑的時候,卻又故意製造出機會,好讓他們趁機逃走,將所看到的情況報告給朱宸濠。朱宸濠捕捉到那些樂工,果然在他們的行李中搜到了公文,於是猶疑不決,不敢貿然發兵。王守仁到了吉安之後,調度糧草剛完備,就開始發布檄文徵兵,同時揭發朱宸濠的罪行,並昭告天下。這時朱宸濠才明白自己被王守仁騙了,十分氣憤,想立即發兵。王守仁說:“這時候和朱宸濠硬碰硬地對打不是最好的選擇,應當擺出堅守不戰的姿態,等到朱宸濠率軍往別的地方的時候,再尾隨在他的後面,創造好機會。首要的應先光復南昌,攻擊朱宸濠的老巢,朱宸濠一定會回兵救援,這時再出擊迎戰,才是必勝的上策。”朱宸濠果然派人來偵察王守仁的動向,知道王守仁堅守不戰,於是留下一萬名部屬守衛南昌,而自己卻率領大軍東下。王守仁聽說朱宸濠已經率兵東下,就急忙下令各府兵馬,約定日期在豐城會師。當時朱宸濠的大軍已經包圍了安慶,諸將都認為應救援安慶。王守仁說:“九江、南康都已經被朱宸濠攻陷了,而南昌城中有一萬名精兵,糧食充足,我軍如果前往安慶救援,叛賊一定會回軍拚死迎戰的,而安慶的兵力僅僅能夠自保而已,不能出城和我軍配合夾擊叛賊。如果叛賊命令南昌派兵斷絕我軍的糧道,再聯合九江、南康的兵力騷擾我軍,我軍如果得不到外地援軍,就會處於非常不利的境地。現在我軍在豐城會師,聲勢奪人,南昌的賊兵必定會心生恐懼,我軍一起進攻,必定能一舉破城,這是孫臏圍魏救韓的計謀。”這時探員報告:“新舊廠附近,各有萬名伏兵,形成了犄角之勢。”於是王守仁派兵從小路襲擊,賊兵迅速潰敗,退入城中。城中人知道各路官軍大會師,大為吃驚,因此一舉攻破南昌。朱宸濠聽說官軍會師豐城,就想要搭船回城,李士實諫阻,認為,“必須直接進攻南京,奪得天子之位,江西自然歸服。”但是朱宸濠不聽,從安慶撤軍,先駐紮在阮子江邊,策劃回師救援南昌。王守仁聽說朱宸濠救兵快到了,就召集諸將商議,諸將說:“我們不如將軍隊退入城中,堅守不戰,等待援軍的到來。”王守仁說:“不可以,賊兵聽說老巢已經被攻破,已經喪膽,先派精銳出戰,攻擊敵人的怠惰之師,一挫他們的銳氣,賊兵就會不戰而敗,這就是所謂的‘先發制人,能夠奪人氣勢’。”於是指示伍文定等諸將應戰的方略,先以游擊兵誘敵,然後假裝敵不過而敗逃,等賊兵為了搶奪戰功而奮力追擊的時候,四面包圍埋伏的士卒群起而攻之。王守仁又顧慮城中的皇室宗親,也可能是朱宸濠的內應,於是就親自一一對他們進行拜訪,並發布公文告示,凡是過去曾被宸濠脅迫而跟隨叛亂的,一律不予追究;雖然曾接受過朱宸濠的任職,但如果現在能投誠返正的,也一律免去死罪;而能殺叛賊投降的,都要論功行賞。王守仁命令人將此告示四處張貼散布。另一方面又派兵分別攻打九江、南康,以斷絕兩地的救援,終於群策合力擒獲朱宸濠。

評譯

陳眉公《見聞錄》中記載,朱宸濠兵敗雖然是在江西結束的,但實際上卻是在安慶埋下的敗因。雖然戰功首推王守仁,而實際上卻應該歸功於李梧山。李梧山名叫李充嗣,四川內江人。正德十四年,他巡撫南畿之時,聽說朱宸濠請求增加護衛,嘆息說:“猛虎添翼,恐怕要有兵禍發生了。”於是上書極力反對,但是大臣們卻都不贊同。李梧山日夜加緊防備,整飭軍隊,時刻不忘防禦賊人。他認為安慶位置正當要衝,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將領進行防守。當時諸將齊集參拜的時候,他唯獨選中並推薦指揮使楊銳,說:“我將防衛皖城的重任交給你,你不要辜負我對你的期望啊。”正德十五年,朱宸濠攻陷九江。李梧山一面派一萬名士兵駐守採石,以堵塞上游的道路,一面派人緊急通知皖城進行戒備,並以忠孝節義勉勵楊銳。楊銳萬分感激,更加努力奮發,隨機應變,戰無不勝。

另外偽造火牌令說:“因為軍情緊急,特命欽差太監為總兵,統領十餘萬官軍,一半派往南京,一半派往安慶,並徵調兩廣狼兵,湖廣的土兵,即日起分由水、陸同時進發,在安慶會師,限期內進攻江西,剿滅叛賊。今天以火牌飛報,前路各將領需要同心防守戒備,囤積糧草,準備應戰。”

朱宸濠的戰船行至李陽河的時候,遇到火牌,看後大為驚慌,賊兵散亡一半。李梧山又派了一千名水兵,搭乘一百多艘船艦,在船上升起軍旗,命令船上的軍士們大聲喊叫,為安慶聲援,城中的守兵看到之後,士氣大振。楊銳立即打開城門率兵迎敵,水陸兩路進行夾攻,大敗賊兵,賊兵開始潰逃。

當時朱宸濠在黃石磯駐紮下來,聽說士兵們潰逃,就要趁夜逃逸,李梧山又親自率兵追擊,朱宸濠逃到鄱陽湖的時候,正巧遇到王守仁率兵到鄱陽湖,於是將其擒獲。後世論功竟然沒有提及李梧山,御史胡潔曾目睹了整個事件的發生過程,還特別加以論述,但是並沒有向朝廷奏稟這件事。一般人只是極力地稱讚王守仁,卻將李梧山的功績遺忘了。唉,人幸運與否的差異真是太大了!

朱宸濠兵變的初期,曾經聲明要直攻南京。路上經過安慶的時候,太守張文錦和守備楊銳等人商議,下令軍士們大聲叫喊,並登上城樓對朱宸濠進行辱罵,使得朱宸濠因為憤怒轉而攻城,楊銳死守安慶堅城,因此朱宸濠大軍受到挫敗。最後王守仁才能夠一舉擒獲朱宸濠,雖然說朱宸濠之敗是天意,但是張文錦、楊銳等人的智謀,也是非常值得稱道的。

注釋
①王陽明:王守仁,時為提督南贛軍務都御史。
②勘事:時福州三衛軍人作亂。兵部遣王守仁往勘福州事,須經豐城(今江西豐城)。
③馘:割左耳。
④撓攝:擾亂而伺機進取。
⑤火牌:此處指緊急軍事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