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行由·第六節

作者:佚名

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不見自性。天明,祖喚盧供奉來,向南廊壁間繪畫圖相,忽見其偈。報言:“供奉卻不用畫,勞爾遠來。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留此偈,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即得見性。門人誦偈,皆嘆善哉!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兩日思惟,更作一偈,將來吾看,汝偈若入得門,付汝衣法。”神秀作禮而出,又經數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猶如夢中,行坐不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五祖已經知道神秀還沒有找到法門,沒有自明佛性。天亮了,五祖請了盧供奉來,到南邊廊壁上繪畫圖像,忽然看見廊壁上神秀寫的偈語。就對盧供奉說:“供奉不用再畫了,勞你遠來白跑一趟。經上說:所有的可見身相,都是虛妄不實的。只保留這篇偈語,讓門人念誦修持,從這篇偈語獲得啟示,就能夠避免墮落三惡道了。照這篇偈語修持,會大有好處。”五祖讓門人燒香禮拜,都來念誦這篇偈語,以便覺悟佛性。眾門人念誦偈語,都感嘆叫好。到三更時分,五祖把神秀叫進禪堂內室,問他說:“那篇偈子是你作的嗎?”神秀回答說:“的確是我作的,我並不敢妄想追求祖師之位,只希望和尚大發慈悲,看看弟子還有一點智慧嗎?”五祖說:“你作的這篇偈子,並沒有見到佛性,還停留在門外,沒有進入門內。像這樣來尋覓最高的覺悟,那是不可能得到的,最高的覺悟,必須在言語之間當下就能認識自己的本心,發現自己的本性。達到無生無死的境界,在任何時候,在每一個念頭中,都能自覺認識,萬種事物和境界都達到同一而沒有一點滯礙;一樣真了,則樣樣都真,萬種事物和境界都是相同如一的,相同如一的心,就是真實的。如果能達到這樣的認識,就是獲得了最高覺悟的佛的本性。你再思考一兩天,重新作一篇偈語,拿來給我看,你的偈語如果能覺悟入門,我就把衣缽法教都傳給你。”神秀向五祖行禮後出來,又過了幾天,偈語也沒有作出來,心情恍恍惚惚,神思不安,好像在夢中一樣,行走坐臥都悶悶不樂。

注釋
①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第五品中語,原意是佛祖對須菩提說佛祖所有的身相,都是虛妄不實的,意思是一切皆空才是佛門真諦。
②惡道:即三惡道,是地獄、餓鬼、旁生(除人之外的一切動物),三善道是天、人、阿修羅(即“非天”,有“天福”而無“德”者),三善道和三惡道合起來就是六道輪迴。
③炷香:即燒香。炷是動詞。
④慈悲:《智度論》二十七:“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所以慈悲就是與眾生同樂,救眾生苦難的一種所謂菩薩情懷。
⑤念念:每一個念頭之間,指極短暫的瞬間。
⑥萬法:法是梵語達摩的意譯,指一切小者、大者、有形者、無形者、真實者、虛妄者、事物、道理等,所以萬法就是指包羅萬象的一切。
⑦無上菩提:最高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