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德經·第三十八章

作者:李耳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具備“上德”的人不表現為外在的有德,因此實際上是有“德”;具備“下德”的人表現為外在的不離失“道”,因此實際是沒有“德”的。“上德”之人順應自然無心作為,“下德”之人順應自然而有心作為。上仁之人要有所作為卻沒有回應他,於是就揚著胳膊強引別人。所以,失去了“道”而後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後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後才有“義”,失去了義而後才有禮。“禮”這個東西,是忠信不足的產物,而且是禍亂的開端。所謂“先知”,不過是“道”的虛華,由此愚昧開始產生。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於澆薄;存心樸實,不居於虛華。所以要捨棄澆薄虛華而採取樸實敦厚。

注釋
1、上德不德:不德,不表現為形式上的“德”。此句意為,具備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現為形式上的德。
2、下德不失德:下德的人恪守形式上的“德”,不失德即形式上不離開德。
3、無德:無法體現真正的德。
4、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以,心、故意。無以為,即無心作為。此句意為:上德之人順應自然而無心作為。
5、下德無為而有以為:此句與上句相對應,即下德之人順任自然而有意作為。
6、攘臂而扔之:攘臂,伸出手臂;扔,意為強力牽引。
7、薄:不足、衰薄。
8、首:開始、開端。
9、前識者:先知先覺者,有先見之明者。
10、華:虛華。
11、處其願:立身敦厚、樸實。
12、薄:指禮之衰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