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中原

作者:胡宏

鬍子曰:中原無中原之道,然後夷狄入中原也。中原復行中原之道,則夷狄歸其地矣。

易、書、詩、春秋,今有其名耳,其道未嘗知也。知之,然後德進業修,而天下可乎耳。

公卿大夫士,今有其名耳,其位未嘗定也。位定,然後才可盡,職可修,而天下可理矣。

易、書、詩、春秋者,聖人之道也。聖人之道若何?曰聖人者,以一人理億兆人之德性,息其爭奪,遂其生養者也。

誠者,天之道也。心涵造化之妙,則萬物畢應。彼夫懷之以恩,令之以義,憚之以威,結之以信者,末矣。易曰:雲從龍,風從虎。此之謂也。

人君不可不知幹道。不知幹道,是不知君也。君道何如?曰天行健,人君不可頃刻忘其君天下之心也。如天之行,一息或不繼,則天道壤矣。

均是人也,有一人而養千萬人者,有千萬人而養於一人者。大易天火之卦,六二中正之人也,九五亦中正之人也,一人而同於一人。孔子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不言五失君道,不同於天下者,是一人者所賴以生養天下,同天下之本也。故孔子曰: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堯之於舜,舜之於禹,禹之於益,成湯之於伊尹,高宗之於傅說,武王之於周公,仲尼之於顏回,先主之於武侯是也。雖然,二,柔者也,故有私昵之戒。君者,天之道也。臣者,地之道也。君道必謙恭盡下,則臣可以上納其忠。是故天下地上而為泰,天上地下而為否,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君意不先動而臣先之,是謂失道。道失於初,求欲有終,難矣!故知道之臣,寧有死於其分,而無犯分以徼功也。

古者舉士於鄉,自十年出就於外傅,學於家塾州序。是學者何事也?曰:六禮也,七教也,八政也。書其質性近道,才行合理,鄉老鄉吏會合鄉人,於春秋之祭祀鬼神而書之者也。三歲大比,鄉老鄉吏及鄉大夫審其性之不悖於道也,行之不反於理也,質其書之先後無變也,乃入其書於司徒,謂之選士。選士學於鄉校,其書之如州序。三歲大比,鄉大夫及司徒審之如初,乃入其書于樂正,謂之俊士。入國學,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以上觀古道。樂正官屬以時校其業之精否而勉厲之。三歲大比,樂正升其精者於王,謂之進士。王命冢宰會天下之進士,論其資性才學行菜,某可以為卿歟,某可以為大夫歟,某可以為士歟。卿闕,則以可以為卿者補之,大夫闕,則以可以為大夫者補之。士闕,則以可以為士者補之。三年一考其績,三考,黜其不職,陟其有功者。是故朝無幸官,野無遺賢,毀譽不行,善惡不眩,德之小大當其才,位之高下當其職,人務自修而不僥倖於上,人知自守而不冒昧求進,人知自重而不輕用其身,人能有恥而不苟役於利。此所以仕路清,政事治,風俗美,天下安寧,四夷慕義,而疆場不聳也。後之取士反此。

分天下有德有功者以地,而不敢以天下自私,於是有百里、七十里、五十里,不能五十里邦國之制焉,於是有君朝、卿大聘、大夫小聘、王巡狩述職之禮樂法度焉,於是有千雉、百雉、三之一、五之一、九之一,高城深池焉,於是有井邑、邱甸、縣都之夫數焉,於是有十乘、百乘、千乘、萬乘之車數焉,於是有伍兩、卒旅、師軍之制焉,於是有鄉大夫、司徒、樂正取士之法焉。邦國之制廢,而郡縣之製作矣。郡縣之製作,而世襲之制亡矣。世襲之制亡,而數易之弊生矣。數易之弊生,而民無定。巡狩述職之禮廢,而上下之情不通,考文案而不究事實,信文案而不任仁賢,其弊有不可勝言者矣。城池之制廢,而禁御暴客、威服四夷之法亡矣。夫家之法廢,則民數不可詳矣。民數不可詳,而車乘不可出矣。車乘不可出,而軍師不隱於農矣。軍師不隱於農,而坐食者眾,而公私困窮矣。

學,即行也,非禮,勿視聽言動。學也,行之也,行之行之而又行之。習之不已,理與神會,能無悅乎!學,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是以識前言往行,為學而已。揚雄何其陋之甚也?此大駁也,非小疵也。

七雄諸侯皆自稱王。以為王歟?則土無二王,四海之內安得而七也?以為諸侯歟?則地皆有千餘里,普天之下安得侯而七也?王非王,侯非侯,立位不正,此孔、孟所以難仕。然而仕者,將以行其正也。人可正,則仕矣。孔門諸子,有仕大夫之家者,有不仕大夫之家者,大夫之家可以仕,亦可以無仕者也。何謂可以仕?君臣之義不可廢也。何謂可以無仕?知其不可教故也。故冉求不能改季氏之德,孔子所以鳴鼓而攻之也。

利建侯者,文王所以著於屯之彖也,所以著於豫之彖也。宜建侯者,孔子所以繫於屯之象也。利建侯者,周公所以著於屯之爻也。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孔子所以著於比之大象也。

封建之法,本於鴻荒之世,群雄之所以自立者也。法始於黃帝,成於堯、舜,夏禹因之。至桀而亂,成湯興而修之,天下亦以安。至紂而又亂,文王、武王興而修之,天下亦以安。至幽王而又亂,齊桓、晉文不能修,而又益壤之,故天下紛紛不能定。及秦始皇而埽滅之,故天下大亂,爭起而亡秦,猶反覆手於須臾間也。

黃帝、堯、舜安天下,非封建一事也,然封建其大法也。夏禹、成湯安天下,亦非封建一事也,然封建其大法也。齊桓、晉文之不王,亦非一事也,然不能封建,其大失也。秦二世而亡,非一事也,然埽滅封建,其大繆也。故封建也者,帝王所以順天理,承天心,公天下之大端大本也,不封建也者,霸世暴主所以縱人慾,悖大道,私一身之大孽大賊也。人今聞黃帝、堯、舜、文王、武王,則尊之貴之,以為聖人;聞齊桓、晉文,則訾之笑之,以為霸者;聞始皇、胡亥,則鄙之賤之,以為小人之雄爾。及聖人所行則不從,而霸者暴人之所行則從之,歷代不能改。是何也?弗思之甚也。

天地根於和,日月星辰根於天,山川草木根於地,而人根於天地之間者也。有其根,則常而靜,安而久。常靜安久,則理得其終,物遂其性。故封建者,政之有根者也,故上下辨,民志定,教化行,風俗美,理之易治,亂之難亡,扶之易興,亡之難滅。郡縣反是。

聖人周萬務而無為,故博施濟眾,不期應於物而物應,功用配天地,悠久無疆,而人道立矣。

命有窮逵,性無加損,盡其性則全命。

貴賤,命也。仁義,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