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漢文

作者:胡宏

鬍子曰:漢文之顧命曰:朕不敏,無以佐百姓,常畏過行,惟年久長,懼於不終。此乾之健,天行之所以無息也,此堯、舜、禹、湯、文、武之心所以萬世不滅也。孔子作春秋不書祥瑞者,懼人君之自滿。自滿,則上失此心也。

漢景以郅都、寧成為中尉,以嚴酷治宗室貴戚,人人惴恐。夫親親尊尊之道,必選天下有節行賢德之人為之師傅,為之交遊,則將有大人君子可為天下用,何有憂其犯法邪?治百姓亦然。修崇學校,所以教也。刑以助教而已,非為治之正法也。中國古籍全錄

周亞夫、霍光不學不知道,能進不能退,殺身亡宗,是功名富貴誤之也。知道者屈伸通變,與天地相似,功名富貴何足以病之?張子房進於是矣。

人皆生於父,父道本乎天,謂人皆天之子可乎?曰不可。天道,至大至正者也。王者,至大至正,奉天行道,乃可謂天之子也。昔周公作諡法,豈使子議父、臣議君哉!合天下之公,奉君父以天道爾。孝愛不亦深乎!所以訓後世為君父者以立身之本也。知本,則身立、家齊、國治、天下平,不知本,則縱慾恣暴,惡聞其過,入於滅亡,天下知之而不自知也,惟其私而已。是故不合天下之公,則為子議父、臣議君。夫臣子也,君父有不善,所當陳善閉邪,引之當道。君生不能正,既亡而又黨之,是不以天道奉君父,而以人道事君父也,謂之忠孝可乎?今夫以筆寫神者,必欲其肖。不肖吾父,則非吾父,不肖吾君,則非吾君,奈何以謚立神而不肖之乎!是故不正之謚,忠臣孝子不忍為也。

知易,知春秋,然後知經綸之業。一目全牛,萬隙開也。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自孟子而後,天下之人能立身建功就事者,其言其行,豈不皆有合於道。然求如孟子知性者,不可得也。大本正,然後可以保國一天下。

人通於道,不死於事者,可以語盡心之道矣。

誠,天命。中,天性。仁,天心。理性以立命,惟仁者能之。委於命者,失天心。失天心者,興用廢。理其性者,天心存。天心存者,廢用興。達乎是,然後知大君之不可以不仁也。

養天下而享天下之謂君,先天下而後天下之謂君。反是者,有國危國,有天下危天下。

欲修身平天下者,必先知天。欲知天者,必先識心。欲識心者,必先識乾。乾者,天之性情也。幹道變化,各正性命,命之所以不已,性之所以不一,物之所以萬殊也。萬物之性,動殖、小大、高下,各有分焉,循其性而不以欲亂,則無一物不得其所。非知道者,孰能識之?是故聖人順萬物之性,惇五典,庸五禮,章五服,用五刑,賢愚有別,親疏有倫,貴賤有序,高下有等,輕重有權,體萬物而昭明之,各當其用,一物不遺。聖人之教可謂至矣。

釋氏隱不知奉天,顯不知理物,竊弄鬼神之機以自利者也。君子居敬,所以精義也,理於善,所以順於道德也。盛德大業,至矣哉!

一陰一陽之謂道,道謂何也?謂太極也。陰陽剛柔,顯極之機,至善以微,孟子所謂可欲者也。天成象而地成形,萬古不變。仁行乎其中,萬物育而大業生矣。

人之道,奉天理者也。自天子達於庶人,道無一也。得其道者,在身身泰,在家家泰,在國國泰,在天下天下泰。失其道,則否矣。人道否,則夷狄強而禽獸多,草木蕃而天下墟矣。

奉天而理物者,儒者之大業也,聖人謂天為帝者,明其心也。

卦之必重,何也?天道然也。天道何為而然乎?太極動,則重矣。天道無息,故未嘗不重也。非深知天地之機者,孰能識之?

伊尹、孔明救天下之心非不切也,然必待三聘三顧,然後起而從之者,踐坤順也。

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介所守也。進不隱賢,必以其道,此其所以和而不流歟!在柳下惠和而不流,其聖於和而已,故其弊必至於不恭。

或問楊子曰:貴戚之卿無可去之道,而微子去之,何也?曰:此微子之所以順乎天也。不其然乎?武王不足為至德。詩曰“繩其祖武,受天之祜”,此之謂也。

天者,道之總名也。子者,男子之美稱也。此之謂大道。為天下男子之冠,則可謂天子矣。

天下有三大:大本也,大幾也,大法也。大本一心也。大幾萬變也。大法三綱也。有大本,然後可以有天下。見大幾,然後可以取天下。行大法,然後可以理天下。是故君先以天下自任,則皇天上帝畀付以天下矣。君以從上列聖之盛德大業自期,則天下之仁人爭輔之矣。君以保養天下為事而不以自奉養,則天下之黎民趨戴之矣。上得天心,中得聖賢心,下得兆民心,夫是之謂一心,心一而天下一矣。天下之變無窮也,其大幾有四:一曰救弊之幾,二曰用人之幾,三曰應敵之幾,四曰行師之幾。幾之來也,變動不測,莫可先圖,必寂然不動,然後能應也。其大法有三:一曰君臣之法,二曰父子之法,三曰夫婦之法。夫婦有法,然後家道正。父子有法,然後人道久。君臣有法,然後天地泰。泰者,禮樂之所以興也。禮樂興,然後賞罰中而庶民安矣。

有實,而後有名者也。實如是,故名如是。實如是而名不如是,則名實亂矣。名實亂於上,則下莫知所從,而危亡至矣。

人皆謂人生則有知者也。夫人皆生而無知,能親師取友,然後有知者也。是故知危者,然後可與圖安者也;知亡者,然後可與圖存者也;知亂者,然後可與圖治者也。以楚子文之忠,而孔子猶曰:未知,焉得仁?大哉知乎!天下萬事,莫先乎知矣。足以君子必先致其知。

人君,剛健、中正、純粹、首出庶物者也。人臣,柔順、利貞、承乎天而時行者也。

制井田,所以制國也。制侯國,所以制王畿也。王畿安強,萬國親附,所以保衛中夏、禁御四夷也。先王建萬國,親諸侯,高城深池遍天下,四夷雖虎猛狼貪,安得肆其欲而逞其志乎?此先王為萬世慮,御四夷之上策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孔子所以書於習坎之彖也。城郭溝池以為固,孔子之所以答言偃之問也。自秦而降,郡縣天下,中原世有夷狄之禍矣。悲夫!

無怠無荒者,二帝待四夷之上策也。